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杂合现象

发布时间:2019-04-05 05:09: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杂合现象
作者:黄春梅 黄倩倩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0

         要: 本文以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为例,对其作品中的杂合现象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林语堂在创作中使用了杂合策略,这消除了两种语言之间的理解障碍,使英语读者理解并乐于接受作品,并直观地向对方进行文化传播,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增添出彩一笔。

        关键词: 林语堂 《苏东坡传》 杂合现象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这有助于突破西方话语主宰世界的局面,促进世界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的建立。在对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林语堂无疑是成功范例。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等作品荣登美国畅销书行列多达数月之久。林语堂在诗歌典籍、古籍等方面的翻译颇有造诣,对西方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以其作品《苏东坡传》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中国文化成功译介的秘密。

        2.杂合

        杂合原是生物学术语,指不同种、属的两种动植物的杂交及其结果。随后,它被包括文学批评和翻译等诸多学科借用。SchaffnerAdab最先提出杂合文本概念:经由翻译过程而产生的文本。……它呈现出不合适’/‘陌生’/‘不寻常的特征。……这种文本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保留原文中原文化的而一些或者所有特点,从而在目标文化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本类型;二是反映了与目标语规范相冲突的具体的(词汇、句法、风格等)文本特点。”[1]15-16)韩子满表示:译文杂合指一文中既有大量译入语语言、文化、文学的成分,也有些来自原语语言、文化、文学的异质成分,二者有机地混杂在译文之中……”[2]57)杂合对译者虽是挑战,但有其存在的意义:消除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彰显异域文化和语言的异质性并丰富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3]125

        3.《苏东坡传》中的杂合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22f304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2f.html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杂合现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