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其本人的爱情观

发布时间:2019-03-24 02:47: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摘要: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形象 爱情观

目录

一.引言 2

二.张爱玲其人 3

一.张爱玲的出身

二.张爱玲的爱情

三.张爱玲的作品

三.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4

一.倾城之恋(白流苏)

二.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

三.多少恨(虞家茵)

四.小团圆(盛九莉)

四.张爱玲本人的爱情观和作品的联系 6

五.致谢及参考文献 7

六.附录

引言

喜欢上张爱玲的小说是很偶然的,仍记得那是初二的一个午后,在看读者,里面提到张爱玲,觉得很喜欢,就下楼买了一本张爱玲的小说。从此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张爱玲的小说。无论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戏剧化爱情,还是《金锁记》中曹七巧可悲的人生,或是《多少恨》中虞家茵的无奈离去,张爱玲的小说中,始终有一种忧伤,一种欲罢不能的伤感,牵引读者去品读。

印象中的张爱玲,是一个充满上海味的女子。古典的旗袍,不羁高傲的性格,清冷的气质。穿梭在旧上海的繁华或沦落中,冷眼看着世间的情爱悲欢,用一支笔,写下无数的传奇故事。

其实,张爱玲的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正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生才能写出这样传奇的故事。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不管孰是孰非,但张爱玲对这段爱情的态度,足以感动后来的人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女作家,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张爱玲,一个最富才情的女作家,将才与情融成一体,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脱俗。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一.张爱玲其人

一.张爱玲的出身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清末南京长江水师提督黄军门的女儿,是一个富有艺术修养的女性。她的父亲张志沂是旧官宦家的阔少爷,没有正式工作。可以说张爱玲的父母可以称做是旧时代和新时代的代表。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父母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给张爱玲的性格带来了巨大影响。 对于张爱玲的这个父亲的身世也是不得不提的。张志沂的母亲也就是张爱玲的祖母便是李鸿章的幼女李菊耦。而他的父亲张佩伦则是同治进士,后得入李鸿章幕下。可以说他们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官宦家庭。也是这种特殊背景使得张爱玲的文章中充斥着精致奢华的装饰品。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利的主要原因。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

二.张爱玲的爱情

张爱玲的爱情和她笔下的角色一样,是悲剧的。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

三.张爱玲的作品

张爱玲的作品中刻画了很多女性形象。她们或美丽聪慧,或高贵大气,或清纯脱俗。但她们大多的结局是悲哀的。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是男权社会下的悲哀者。她们或为情所困,或为情倾尽所有,或被男性玩弄。

她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是生活的真实。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几乎病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张爱玲的文字让你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汇贯通。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是冷峻的,甚至是冷酷的。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和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更趋于化境。

三.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倾城之恋(白流苏)

白流苏:出生于大户人家,却已经走向末路;遇人不淑,结婚又离婚;回到娘家,哥哥们花光了她的钱,开始嫌她在家里白吃干饭,离婚七八年的丈夫死了,更是立逼着她回去奔丧守孝。

戚徐太太劝白流苏再婚,一边给妹妹介绍留洋归来的范柳原,一边捎带着给她介绍一个死了老婆的男人,带着五个孩子。两下里真是天壤之别。离过婚的白流苏,最好的未来也就是做一个鳏夫的续弦,

白流苏却不甘心,

和范柳原一起去往香港,在沦落的香港,在战火硝烟中,在经过一次次生死边缘的挣扎。终于和范柳原修成正果。

白流苏柔弱的外表下藏着果断,当她决定跟范柳原的时候,决定用自己前途来下注,如果输了,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继母;如果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眈眈虎视的范柳原。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来,将蚊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倾城之恋》

流苏的结局还是算圆满的,这是张爱玲小说中所少有的。究其原因,或许是白流苏的果断成全了自己,或许是范柳原的真情造就了这段缘分,亦或许是乱世的背景给了两人一个机会。

二.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

葛薇龙:出生于内地,到香港读书,投奔姑姑。一名普通的小女子,一位单纯的中学生,为了学业,她向自己的姑妈求助;为了生存,为了莫名的爱情,她成为了自家姑妈和丈夫的工具,用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身体保卫自己的爱情.她的身上笼罩着浓浓的灰色乃至灰黑色的悲剧色彩.张爱玲用无情的笔调,平静而锋利地,真实而残酷地谱出了葛薇龙人生的悲歌.

请您寻出家傅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在故事的开端,葛薇龙,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站在(香港)半山里一座大住宅的走廊上,向花园里远远望过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

薇龙这个人物的背景总会让人联想到爱玲本人在港大求学的经历,那半山姑姑的豪宅是不是也是爱玲母亲在浅水湾住所的倒影呢?

薇龙是个爱美的女大学生,清贫的她瞧不起姑姑的世界。但就像我们童年迷恋万花筒那端的繁华景象,终究薇龙还是羡慕、好奇大过于迟疑。最终沦落。

王佳芝爱上先生的侧脸,爱他飞蛾翅膀般的睫毛;薇龙爱乔琪乔的埋头思考的小动作,爱他思索的脸和可爱的姿势。薇龙式爱是莫名其妙的,是明明知道真相却仍决心孤注一掷的天真行为。

自尊心强,心地善良,有时又有点偏执倔强,最要命是会动感情,这是薇龙,也是张爱玲。

三.多少恨(虞家茵)

虞家茵:普通的家庭教师,年轻美丽。却和男主人夏宗豫产生感情。夏宗豫决定要和乡下的太太离婚,并向家茵吐露求婚的意思。家茵“经过理智与情感的挣扎”,觉得太太也是一个可怜的人物,她不忍从她手里夺去她的丈夫,于是她决定到外地去教书,她不告诉任何人,偷偷地上了船,等到宗豫赶去看她,已经是人去楼空了……终使这段感情不了了之。

家茵是美丽的,也是优雅的,符合传统的审美标准。在家茵的身上,却很明显的有着张爱玲的影子。这一一个年轻的女子,爱上一个年长自己很多的男子。

他们的爱,是建立在平等、自由、彼此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这便不同于夏宗豫与他的太太的旧式婚姻,全凭了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尽是封建的产物。也正是因着当时的背景和社会形态,因着虞家茵与夏宗豫之间纯洁而真诚的爱,从而在无形之中导致了最后的令许多人唏嘘的结局的发生——家茵选择了离开,永远地。

.小团圆(盛九莉)

盛九莉:去年小团圆在中国正式出版上市,引起轰动。可以说,九莉就是张爱玲,张爱玲就是九莉。九莉是上海最富盛名的女作家,她爱着卲之雍,卲之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这样一个故事,本身就是张爱玲自己对自己前半生的回忆。

九莉渴望蕊秋能像普通的母亲那样给自己一点世俗的母爱,九莉给蕊秋画像,高高在上的女神,连眼睫毛都会光芒万丈。少女九莉想取悦母亲,只能把考试第一拿奖学金当作礼物献给她。30岁的九莉还在做关于考试的噩梦,大考的早晨,像等待上战场的绝望战士。九莉对自己一切的不满意都源于在这个像神一样的母亲面前时的自卑。

九莉对父亲的描述跟之雍是何其相像!同样高瘦有风度,所以陈子善先生说爱玲有种恋父仇母情结,但我只能同意前面两个字。至少在《小团圆》里九莉最迷恋的是母亲,对父亲则是同情占了上风。她和父亲一样,都是母亲的粉丝,都把母亲当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偶像。情人邵子雍起初不也是把九莉当神一样崇拜吗。

爱玲说,这是一个热情的故事,爱情,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床第之间的翻云覆雨和他甜言蜜语,这些都是随时会海枯石烂的海市蜃楼。爱情幻灭之后,他只留在她梦中: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九莉羞涩笑起来。

四.张爱玲本人的爱情观与其作品的联系

张爱玲,作为上海的奇女子,她的爱情观肯定不会随波逐流的,一定是特立独行的。正如她的妈妈黄逸梵的爱情观一样,是完完全全遵从于自身而不受世俗传统理念摆布的。她追求的是一个能与她心灵息息相通的同样也是才华横溢的能够包容她的男人,哪怕是一个文化汉奸。

说张爱玲的爱情观,要从张爱玲的恋父情结说起。看过张爱玲小说的人都会发现,张爱玲小说中,男主角大多是比女主角年龄大很多的中年男子。这些究其原因,还是张爱玲的家庭造成的。

张爱玲四岁的时候,她的母亲离家出走了。而张爱玲对于母亲的离开不是想念,而是怨恨。因为她觉得母亲其实是在抛弃她了。但是,母亲走了之后,很快张爱玲找到了自己的一份非常舒服的生活。她渐渐发现跟父亲在一起也是很好的。因为张爱玲从小就表现的勤奋好学,所以父亲非常的喜欢她,出门玩乐的时候也会带着她,甚至去妓院也会带她去。父亲对张爱玲也是极好的,会给她念诗,然后教她读书。还给她幼稚的作文眉批、总批,而且还把她幼稚的作文装订成册。而这些细节在张爱玲老年的时候她还很清楚的记得。当她翻看旧书看到父亲英文体的字迹时就有一种春日迟迟的感觉。很重,很温暖。她的文章里有提到这些。

张爱玲23岁的时候,遇见了38岁的胡兰成。这一遇见,便倾注了张爱玲一生的爱。胡兰成成熟稳重,有着事业(虽然是汉奸身份),懂得讨张爱玲的欢心,尽管有妻室,但张爱玲还是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就像张爱玲才遇见胡兰成不久,便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的爱情是不计较回报的,她曾对胡兰成说过:“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也许她只在乎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

张爱玲说:“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胡兰成懂她,所以她不在意胡兰成的好与坏,不在意他的政治身份,甚至一次次原谅胡兰成对自己感情的背叛。

张爱玲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很显然,张爱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对于爱情的态度,已经超脱于世俗。

而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大多是无力自主的,对待爱情,同样是无奈的。

由此得出张爱玲的爱情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对成熟中年男子有着更多的喜欢。(张爱玲自身从小父爱的缺失,以及其缺少安全感的体现)

二. 为爱可以不顾一切,不计回报。(从其对胡兰成的态度)

三. 男女的爱情中,追求的是平等,互相懂得对反。

综合张爱玲的爱情观,再联系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显然可以知道,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少都带有她自己的影子。她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将自己对待爱情的态度加之于自己创造的任务上。她的作品中的女性在最终的结局中,大多是“无力自主”或“自足封闭”,这也是张爱玲在现实中对于爱情的一种无奈的体现。

参考资料:

/00261MPK/ailing003.html

/2137.htm

《小团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金锁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fbde7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a.html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其本人的爱情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