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词文形考作业讲评

发布时间:2020-11-17 03:51: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单元 “唐代诗词文”形考作业讲评

同学们:

大家好!现将第一单元“先秦诗文”形考作业批改情况反馈给大家——

本次作业,同学们在答题上尽管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但从整体上来说是完成的比较好的,学习小组讨论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建议同学们平时学习教材之外,多联系作品进行分析鉴赏,特别是在诗词经典章句的记忆,诵读上多下些功夫。我依据所掌握的情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参照改进。

1关于默写填句类型题的情况

设计此类题的目的是想让同学们多多记忆背诵一些经典的诗词文赋作品。按说回答此类问题是最为容易的,因为答案是死的,你能够默写填下来最好,如若不能的话,还可以暂时打开教材看着原文抄写,可是大多数同学回答的不够准确,有的从答案上看出不是同学自己做的(或自己照教材抄的),而是照别人的作业抄的,抄时他也没搞清楚自己究竟写了些什么,于是笑话就来了,如在填写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句时,为数不少的同学居然将“涕写成,显然这是由于抄袭者的没辨清人家的手写笔迹造成的,由此造成的错字还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了。

2关于理解简析类型题的情况

回答这种题目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指出此诗文的出处二是答除此短文字的表义;三是指明其内在含义。如此类题的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正确的回答应是如下的:

1)出自中唐刘禹锡《乌衣巷》。

2)表义:当年之王、谢堂前的燕子,现在在哪里,它们飞到了平常百姓家去了。

3)涵义:感叹六朝门阀贵族却已成为过去。

以上三点要求在我所看到的作业中一般都是不太完整得的,其实我曾将答案来源的教材页码标在每一题下,同时参考答案也挂到了“教学辅导”栏目中了,希望同学们能真正理解。

3关于赏析论述类型题的情况

从作业上看,这部分题目大家普遍做的比较标准。我当然相信这是同学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了,不过由于这部分问题稍有难度,为方便同学们理解,我曾将自己的赏析体会心得挂到网上想给大家一些提示,现在看到大多数人的回答几乎都是同一版本(粘我给出的参考提示),我还是要提醒同学们一定先不要找别人的现成答案,你读读作品原著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感受的,说不定你的感受比别人的更新鲜耕读到呢!

现将本单元的作业题目及参考性提示附于下面,供同学们参考。

一、填句与默写:

1、兰若生春夏, 。幽独空林色, 。迟迟白日晚, 。岁华尽摇落,

2、前不见古人, 。念天地之悠悠,

3、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江流宛转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照何人,

4、独坐悲双鬓, 。雨中山果落,

白发终难变, 。欲知除老病,

5、人闲桂花落, 。月出惊山鸟,

6、空山不见人, 。返景入深林,

7、斜光照墟落, 。野老念牧童, 。雉麦苗秀, 。田夫荷锄至, 。即此羡闲逸,

8、八月湖水平, 。气蒸云梦泽,

欲济无舟楫, 。坐观垂钓者,

9、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10、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才必有用,

11、金樽清酒斗十千, 。停杯投箸不能食, 。欲渡黄河冰塞川, 。闲来垂钓碧溪上, 。行路难, ,多歧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

12、忽魂悸以魄动, 。惟觉时之枕席, 。世间行乐亦如此, 。别君去兮何时还, ,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

13、战士生前半死生, 。大漠穷秋塞草腓, 。身当恩遇恒轻敌, 。铁衣远戍殷勤久, 。少妇城南欲断肠, 。边庭飘飖那可度, 。杀气三十作阵云,

14、孤山寺北贾亭西, 。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

15、城上高楼接大荒, 。惊风乱飐芙蓉水, 。岭树重遮千里目, 。共来百越文身地,

16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17、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晓镜但愁云鬓改, 。蓬山此去无多路,

18、锦瑟无端五十弦, ,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19、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

20林花谢了春红,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几时重?

21、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22、窗外雨潺潺, ,罗衾不耐五更寒。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上人间。

默写:1、陈子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王维《山居秋暝》 3、杜甫《春望》 4、杜甫《登高》 5、杜甫《秋兴》之一

6、杜甫《登岳阳楼》 7、刘禹锡《乌衣巷》 8、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9、韦应物《滁州西涧》 10、张继《枫桥夜泊》 11、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二、理解简析题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见教材201页)

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见教材203页)

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见教材189页)

4、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见教材214页)

5、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见教材215页)

6、玉树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见教材217页)

7、 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见教材222页)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见教材242页)

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见教材270页)

10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教材271页)

三、赏论题

1、你能从初唐王勃、陈子昂、张若虚诗中读出“共性”来吗?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般都认为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张若虚诗已显出唐诗的新气息与盛唐的新气象。请仔细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感遇》(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等诗,具体谈谈你的感受与体会。

1)共性即是与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相对而言的即唐诗的新气息、盛唐的新气象。具体而言,

即指内容情调:高亢爽朗、豪迈豁达,积极乐观;艺术境界与格调:开阔、高远、深广、博大;语言质朴无华。

2)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遇》《幽登州台歌》《春江花月夜》等诗为例具体说明。

2、孟浩然与王维都属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你能从他们山水田园之作读出这一派的共性与各自的个性来吗?

1)共性:中国山水诗主要围绕着形与意的关系而发展的,唐以前的山水诗形与意之间是分离的,情景游离。只善于刻画山水的形貌,而不善与抒写寄寓在山水中的情意。直到唐代王、孟的出现,山水诗才脱离了前代谢诗的影响,达到了形与意情与景的完美融合。

2)个性:由于思想、身世、经历的原因孟浩然笔下的山水结合了他仕隐两失的主观情绪,从而形成“恬淡孤清”的风格;王维的山水诗,在结合了他儒、道、佛等多种思想成分以及仕隐的矛盾性情同时处处体现着他艺术家的才情。从而形成“寂静空灵”的风格。

3)举《秋登万山寄张五》《临洞庭》《宿建德江》、《山居秋暝》《鸟鸣涧》《鹿柴》等诗例说明。

3、 苏轼评王维的山水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以为如何?请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赏析。

1)概述:王维不仅是诗人,同时又是画家。此外他还精音乐,通书法,是个非常全面的艺术家,他是以艺术家的独特眼光、感受、和表现手段来传达山水诗的诗情画意的。

2)诗中有画意:王维山水诗中的画面感极强,诗的前六句俨然大写意式的意象组合:空山新雨、晚秋天

气是在勾远景、定色调;月照松间、石上清流,景色开始由高向低、由光及声、由远而近;浣女归舟、竹喧

莲动等,由静及动、由景及人,工笔绘出画面的主景,画面由此而生动活泼起来。一幅山村傍晚恬淡自然、

优美宁静、美妙和谐的诗画顿时呈现于你的眼前。

(1) 中有诗情:如此美妙的秋山之居难道不值得诗人流连忘

返、终老无憾吗!所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无异是在为

画面题诗,点明此画所营造出的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便正是诗人

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

恶,寄托了诗人心怀高洁,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的情趣。

4、《渭川田家》较之陶渊明田园诗如何?结合作品从内容与艺术两方面分析

从内容上看,陶渊明因长期隐居躬耕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诗较全面地反映了田园风光、躬耕劳作、以及与农民生活在一起的各个方面感受与体验所以写出他 “心远地自偏”的悠然之乐,是心灵智慧上得道后的妙意给读者的感动也是心灵智慧上的启迪与感悟。

王维则只是表现了理想中、概念中、主观世界中的田园牧歌式的场景,缺乏鲜活清新的乡土气息与泥土风味。因此他所传达的是一种“心难远”“地徒偏”自我慰籍式的“怅然”之乐,虽然也能感动人,但只是耳目一新的感官之动。

从艺术上看,陶渊明诗的“平淡自然”中有哲人的妙悟深思这一切形成癯而腴、质而绮、日光七彩融于一白的虽易会难解,却耐人寻味。

王维诗的“闲适恬然”更多是艺人的敏感眼光手笔使之然,虽然也不乏佛家禅理但空灵寂静的玄妙与疏远,给人以恍惚难及之感。

5、《蜀道难》《行路难》《将近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所反应的作者总体精神与艺术风貌

(1) 浪漫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具体表现在思想性格上即: 愤世嫉俗、狂放不羁;在想象上卓异神奇;感情上奔放炽烈;意境意象上,往往是个性化,且超越现实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幻、动荡起伏、惊心动魄);风格上豪放飘逸;语言上奔放恣肆不假雕饰;诗歌体裁上多用不拘格律的乐府古诗。

(2) 要求能够从规定的四首诗中分析出上述浪漫主义的特征。这部分详见指导书上的鉴赏文章。

6略,可选上述四首之一结合其浪漫主义的种种特征加以说明。

7有人说盛唐边塞诗是最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你对此如何理解的,请结合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边塞之作,试从内容、意象、风格、境界等方面加以说明。

(1) 解释“盛唐气象”:诗歌内容、意象、风格、境界上所共有的盛世之自豪自信、奋发激越、刚健奔放、慷慨悲壮的英雄主义情绪。

(2) 说明“盛唐气象”的体现方式:突破“征夫思妇”的传统题材,以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情、景、理、技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

(3) 具体举例说明:或宏观地比较概括高适、岑参、王昌龄三家在内容、意象、风格、境界等方面的不同特色;或就其中一家在内容、意象、风格、境界等某些方面的突出特色加以分析。

8、《咏怀五百字》是杜甫的内心独白,你怎样看,他要在诗中表现什么?这与他日后创作有何关系?

杜甫是继屈原以后,又一位以“忠爱忧患”著称于世上的伟大诗人。他生长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士当以天下为己任”是他终身奉行的人生价值观念。《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一诗便是这种人生理想的剖白。

此诗分三大段:首段表达了诗人以稷契自诩的政治抱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博大胸怀以及“葵霍倾太阳,物性固莫夺”的忠君思想。

二段写诗人经过骊山所见,描述出统治集团的种种骄奢淫逸腐败现象,表露出诗人对唐王朝危机重重的政治前景的深层忧虑和激愤。

三段通过探家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以及本人幼子饿死的叙述,推己及人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忧患与不安。这一切都是对他“忠爱忧患”思想感情的具体诠释。是他日后创作一步步走进社会时代,走进人民生活,走进现实主义的基础。如果说大诗人之作皆表现为一本万殊的话,那么这首诗与他日后所写的“三吏”“三别”“北征”“秋兴”等诗之间就是一本与万殊的关系。

9人称杜甫诗是“诗圣”,并称他的诗为“诗史”,你能对此种说法给以解释吗?

“诗圣”是就其思想完全出于儒家圣贤之道的纯粹性而言,他的用世之志与执着之情,与屈原同出一辙,是典型的儒家”“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因此他诗中对一事一物所流露的都是忠厚与仁爱,处处符合并体现着圣贤的道义。

“诗史”是就其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原则而言的,他许多写于“安史之乱”前后的诗,是以完全的实录的方式象战地记者一样忠诚地再现了这场变乱的景像,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若将这部诗集中起来看,无疑具有唐代安史之乱“断代史”的史料价值。

10、称杜甫“集大成”依据可完全概括于书的327——328页,具体说可以从杜甫所具有的将以下六个方面优长集于一身的特殊成就而言的

1)、诗情 2)、诗体 3)、诗风

4)、诗才 5)、诗艺 6)、诗法

11、人们惯用“博大精深、沉郁顿挫”来概括杜诗的风格,你能具体解释一下这八个字的含义,并用具体作品加以说明吗?

1 所谓风格即是作家气质性格思想感情等全部心理特征在作品中的印记。通过对风格的赏析可以更清晰地审视作品的精神特质,也有助于对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进一步把握

2)文学史上习惯用“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八个字来形容杜甫的诗,这八个字正是对杜甫忠爱仁厚之人品与人格、深致、精湛之诗艺风格的最佳概括。

3)我理解所谓“博大”是就其忠厚仁爱之情的宽度、广度而言:如他的理想、志意、胸怀、襟抱。而“精深”则是就其感情的质量之深挚、厚重、热烈、执着而言。“沉郁顿挫”则是对杜甫的“博大精深”之情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总体状态的形象描述。是说这份忠厚仁爱不是空洞、浮泛、浅显地直接表露,而是深沉、含蓄、蕴藏、郁结后而成巨大了能量之后,涌出诗表的面貌。

《秋兴》八首、《赴奉先县先咏怀500字》是很好的例证。

12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来自何处?对这样的诗应如何欣赏?

(1) 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来源:他所特有的由美与悲交织而成的幽微杳渺,扑朔迷离、怅惘哀伤的心灵之光。反映在他诗中就是用理性的章法结构来组织非理性的,缘情而造的意象。这种理与非理性的结合使你产生似懂非懂的印象,一方面如它极其理性的起承转合、条理层次以及章法、句法、语法都是你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另一方面像梦为蝴蝶、心托杜鹃,沧海泪珠、蓝田烟玉等朦胧神奇的超理性的美感意象又给你一种既不可理喻,又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2) 欣赏途径:要用“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去与诗人的心灵进行沟通,收集他留给你的直觉印象,凭印象合成的直觉线索去体会他那“才命两相妨”的抑郁悲伤;去探索他幽微杳渺的心灵迹象;去进入他扑朔迷离的神致思路;去分享他梦幻般的美好向往。否则你若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即使把所有的典故、出处都查清楚了,依然还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那样还会误入猜诗迷的歧途。

13就《无题》《锦瑟》两诗的阅读,谈谈李商隐诗歌意象与意境方面的特色。

李商隐诗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用理性的章法结构(套子)来组织那些非理性、非逻辑、缘情而造的意象,从而形成其特殊意境——即或为绮丽神异、高远迷离的仙境;或为虚幻飘渺、美妙迷人的梦境;或为炽烈绵长、深挚痴迷的情境;或为凄绝幽微、怅惘哀伤的心境。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使你产生似懂非懂的印象;一方面它起承转合、条理清晰的章法,以及主谓宾补语序顺畅的句法都是你完全可以体会和理解的;而另一方面,象《无题》中“蓬山无多路”“青鸟为探看”《锦瑟》中“晓梦迷蝴蝶”“春心托杜鹃”以及“沧海珠有泪”“蓝田玉生烟”等超现实、超理性的形象,又给你一种不可理喻和言说的语感美震撼,并在深深打动你的同时带有一种不可知的吸引力。

这种“贵远贱近”的心理现象所导致的艺术审美效果,或许正是李商隐诗之所以富有魅力的缘故。

14结合温庭筠词的阅读,谈谈 《花间集》所代表“歌词之词”的创作特色?并简述词与诗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诗、词以及曲相对散文而言都属与韵文文体。它们都有相对固定的字数、格律、音韵的规范,并且都与音乐结合了密切的关系。

2)区别——词与诗虽同属抒情文体中的韵文,并统称为诗歌,但在内容、意境、形式及语言上却独具特色。

①在内容上:“诗言志”(即士大夫的家国天下的志意、理想、抱负等);词言情(多为才子佳人间美色爱情相思怨别)。②在意境上:诗之境阔(高远、雄阔、苍凉、凄怆);词之言长。(幽约、婉转、曲折、隐晦)。词作为抒情体式比诗更深不但外表美而且品质上也丰美,且余味深长,有些难于用诗表达的感情更适合用词的形式表达。③在风格上:诗庄(由于诗的句型一般整齐严谨,读起来气韵沉雄豪迈,具有男性口吻的阳刚之美);词媚(词的句型参差错落,破碎凌乱,具有女性口吻的断续、哽咽的阴柔之美)。④在语言上,作为歌词之词它与音乐的关系也较之诗要密切,诗的吟唱一般是依词句而配乐,词则是因乐曲而填词,因此它一唱三叹,低回婉转的效果多来自于音乐牌调本身。

2)《花间集》的特色——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所收的都是晚唐五代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大都是以美女爱情为描述对象,是那些才子写给佳人在歌席酒筵上演唱的辞藻侬丽香软的艳歌。然而《花间集》中也有一些富于寄托深意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词之为体的美学特质。如温庭筠的《菩萨蛮》等词内容上则是典型的“花间”词题材:从头到尾描写一位美丽女子晨起梳妆、簪花、照镜、更衣的过程。然而由于读书人所具有的深厚学养,温庭筠无意间在词中使用了“山、云、雪”“照镜、”“簪花”“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以及“双双金鹧鸪”等具含中国传统文化语码背景的字、句、词,使词产生了《离骚》中之“美人”“香草”,以及中国文化传统中“不求美人识,且自饰芳香”等“感士不遇”的深层蕴涵。这样一来,同样描写美女爱情题材的《花间集》中,就有了品位上的高下,雅俗、优劣的不同了。

15、《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请你结合晚唐五代词的阅读,谈谈伶工之词与士大夫之词的区别,并说明这种转变的原因。

1)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闺阁园亭、歌筵酒席、相思离别之作,通常被称为“伶工之词”,李煜在南唐未亡之前的许多作品,如《玉楼春》等描写宫廷生活的词即是典型的“伶工之词”,此词表现了一位性情纯真、意兴任纵的风流皇帝纵情听歌、看舞、嗅香、醉酒以及清夜踏月冶游的酣畅性情。全篇既无深意可解,又无远韵可求,即使写的飘逸俊爽,神采飞扬,终究是浅薄狭隘,毫无境界可言。

2)然而,破国亡家之痛让他以纯真的赤子之心体认了人世最大的不幸。再写出来象《相见欢》、《虞美人》、《破阵子》之类的词,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故国不堪回首”以及“无限江山”“落花流水”“天上人间”“人生长恨”等等词句,便俨然有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士大夫的家国之慨了。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才会有此评论。

可见真正使一个人有反省、有觉悟、有思索、并使之深厚博大起来的莫过于人生的劫难和悲哀。这对李后主来说就是破国亡家之痛了。

16、王国维认为李煜《虞美人》一词“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你认为如何?为什么?

(1) 解释“释迦基督拯救人类罪恶”的表义。

(2) 王国维此话的意思并非以释迦基督比喻风流天子、亡国之君的李煜本人,而是就其词所有的感染力量与覆盖面积,犹如以个人身世之悲而涵盖、承担起天下一切有生之物的共同悲哀的作用而言的。

3)《虞美人》一词虽为破国亡家者的悲慨,但诗中三度永恒(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与无常(往事、故国、朱颜)的对比已远远超出家国之悼——就算你没有“故国”之亡的悲慨,你还没有对此去难再之“往事”的凭吊吗?即便没有可堪痛悼的“往事”,难道还没有对逝者如斯之“朱颜改“的伤感与哀悼吗?就此观之,《虞美人》中所传达出的,是天下一切有生之物都在劫难逃的同悲共慨,所以王国维才会认为李后主此词之道尽人间痛苦就如同“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一样具有网罗天下,盖莫能外的能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7b149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b.html

《唐代诗词文形考作业讲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