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第27卷第3期 
殖 
Vo1.27 No.3 
2006年5月1日 
Joural of Aquaculture 
May 1,2006 
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黄邦星 
(福建省沙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沙县365500) 
中图分类号:¥965.9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20912006)03-O032—03 
黄尾密鲴(Xenocypr davidi Bleeker)俗称黄 位,横裂呈弧形,下颌有发达的角质边缘。体长为体 
尾、黄片、黄姑子、黄瓜鱼等,属鲤科、鲴亚科、鲴属 高的3.2—3.6倍,为头长的4.4 4.8倍。头长为吻长 
的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闽 
的2.7 3.7倍,为眼径的3. 4.7倍。下咽齿3行,主 
江及闽东南各溪流。该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 
行侧扁,外形呈细条状。鳃耙47 5l,短而侧扁,呈三 力强、易捕捞等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甜.含肉 角形,排列紧密。背鳍Ⅲ,7;有硬刺。胸鳍不发达。腹 率高,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青睐。据测定,内脏仅 
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稍后。臀鳍较小,有9 11 
占体重的10 12%,蛋白质占22%,脂肪占2%左右。 
根分枝鳍条。尾鳍分叉,上下叶近相等。侧线前部弯 
该鱼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移人池塘驯养,六十年 
曲,后延至尾柄中央。鳞较小,侧线鳞63 68。肛门靠 代初,在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启发下,人工繁殖获 近臀鳍,肛门前有一小段不明显的腹棱,以此区别 得成功。但该鱼体质嫩弱、性情急躁,人工繁殖难度 于细鳞斜颌鲴。体色背侧灰色,腹部银白色,鳃盖后 较大,未能形成批量的苗种生产。近年来,随着黄尾 
缘有一条浅黄色斑块,尾鳍桔黄色。 密鲴野生资源锐减,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促进了人 1.生活习性 
工养殖的发展,其人工繁育技术也日趋成熟。该鱼 
黄尾密鲴属底层鱼类,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 易养殖,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经济 
的中下层,尤其喜栖息于多水草、软泥底质的水域 效益和增养殖前景.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底层,一般少到上层水域活动,但在缺氧时会浮上 调整中首选的优良品种之一。现将黄尾密鲴生物学 水面,出现”浮头”现象。生存水温5℃ 38oC,最适生 特性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活温度l6℃一30℃。冬季群集在深水处越冬,春季水 
 生物学特性 
温回升时,开始分散于水域下层.繁殖季节上溯至 1.1形态特征 
流水浅滩产卵繁殖。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最适生长 
黄尾密鲴体长而稍侧扁,腹部圆。头小而尖,眼 水温l8℃一25℃。水体最适溶解氧在3 mg/L以上, 
居头侧上位.吻端圆突,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 
当溶解氧低于1.5mgL时出现缺氧浮头.甚至窒息 
30%.傍晚投喂70%,饵料可选择卤虫、海沙等鲜活 苗下塘20 d左右用二溴海因进行全池泼洒,使池水 饵料或全价虾料。养殖后期水温达到全年最高,应 
呈0.3xlO ̄ ̄O.5xlO 浓度。此后每一个月左右预防 
补充池水至最大水位.由于投饵量的增加,水质恶 

次,做到无病先防。每次进水前,要检查水源水 
化加快,要每半个月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不 质,预防污水进入池塘.破坏水环境.间接导致发生 
可超过池水的20%。后期要加强巡塘,密切注意虾 
虾病。进、排水渠要独立使用,防止有病池塘排出的 的生长、池水变化、虾病发生情况,同时积极做好防 水再次进入池塘。有选择的使用药物,保证防治效 盗防逃工作。 
果。做好中后期的巡塘工作,发现症兆.及时处理, 
6 病害防治 
防止虾病蔓延。 
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观点,在预防虾病上 
下功夫.同时也不能忽视治的方面。在养殖前期,虾 
(收搞El期:2006—12—1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0e2a310066f5335a8121f0.html

《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