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特色优势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梅州特色优势
历史文物古迹熠熠生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方筹1400万元,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兴宁学宫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
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764年,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方石楼,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楼中有屋,功能齐全,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独树一帜。2004年至2005年,该建筑进行二次维修,大埔县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共拨款180多万元,对楼内天顶瓦面、飘檐等按原貌进行修复。为丰富泰安楼的文化内涵,该县博物馆在楼内陈列展出大埔历史名人,大埔县108名将军,客家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服饰,广东汉乐等实物及图片,与这座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相映生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坐落于梅州城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是清代嘉应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辅于1746年创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洗礼,书院一度成为“危楼”200311月,东山中学开始对其进行原貌修复,向海内外人士征集东山书院相关历史文物资

料,请来具有修建古建筑资格的工程队,按老照片、老教师的回忆,严格采用原有建筑的行制、风格、材料和工艺重修。如地面全部采用三合土地板制作工艺,木工全部采取穿榫缝合,花窗、屏风等按原有风格进行配置等,重新勾勒东山书院的历史风貌。历经一年多、耗资350多万元修复完工的东山书院还开设了王者辅展室和黄遵宪、叶剑英等办学的事迹展室,成为校友、海内外人士和各级领导争相参观的胜地,每年都有几万人前往感受书院的古朴和四溢的书香。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第四批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测量绘图,依时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对平远县、五华县红军墙标开展了揭取保护工作。为更全面、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客家民居,市文广局联合市建设局开展了全市客家民居普查工作。市政府审核公布了《梅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市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非物质文化
保护开发展现恒久魅力
梅州有着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间艺术,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名扬四海,提线木偶戏、采茶戏、烧火龙、船灯舞、竹马舞、杯花舞、花环龙、铙钹花等民间艺术为民众所喜闻乐见,远近闻名。这些“客”味浓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相得益彰,构成客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保护、开发力度,传承、丰富和弘扬客家民间艺术,精品迭出,别具一格,登上中华民族艺术的大雅之堂。其中客家山歌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涌现出《啼笑冤家》《山稔果》《等郎妹》《山魂》等一批优秀作品,以及张振坤、余耀南、汤明哲等一批山歌大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广东汉乐,经过挖掘开发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代音乐的曲目和演奏形式,成为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历史资料。汉乐大师何育斋、罗九香等享有盛名。广东汉剧被誉为“南国牡丹”,由黄粦传、黄桂珠、梁素珍、李仙花等著名艺术家分别担纲的许多优秀剧目,名誉京华。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市先后举办了客家山歌旅游节、“千人山歌大对唱”客都民俗风情巡游表演和花车队伍巡游等活动,将最具梅州特色、最有客家风情的艺术和最富客家风味的美食等展示在海内外客人面前。
科学开发
打响文化旅游品牌
客家特色古民居是客家历史环境遗存的足迹,是客家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而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名人故居是展示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充分保护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通过优势整合形成永久性经典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了我市文物古迹开发的重头戏。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发掘、利用工作,精心策划,规划先行。旅游部门协助文物保护单位,聘请专家做好旅游开发规划,在充分考

虑交通、食宿、景点差异性和互补性因素基础上,设置合理线路,做好旅游推介,挖掘整理景区、景点中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文化旅游内容,树立品牌增创效益。
叶剑英纪念园于200555日在原有叶剑英元帅故居和纪念馆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扩建与充实,扩展了人文景区、纪念景区、生态林区、旅游休闲服务区,并增建公园、广场、湖池、桥廊等新景物。新纪念馆依山而建,外观呈几何构造,气势恢弘,极具现代化气息,融美观和实用于一体,新增场景再现、视频展示、油画作品等表现手法,集中而生动地展现出叶剑英元帅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叶剑英纪念园按国家4A级旅游区标准建造,已成为广东省规模最大、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八方来客。2007年,该园共接待游客32万多人(次)
近年来,我市加快了特色古民居保护开发步伐,打造成特色旅游精品。在别具特色的古民居里,或体验农家乐,或观看客家文化、客家风俗展览,或品尝地道的客家美食,进一步丰富了古民居的内涵。位于梅江区三角镇的承德楼建于1885年,通过多次修整和开发后,处处洋溢着淳厚、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古旧家具和风车、石磨、犁耙、辘轴、蓑衣斗笠等农家用具让来客感受旧时农家之乐。而正宗的客家盆菜宴、盐焗鸡、客家娘酒鸡、炒香螺等大批客家传统美食让游客大饱口福。如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人慕名前往作客。
亲身体验客家民俗风情的特色乡村游也成为我市推广客家文化的重要手段。梅县雁洋镇的桥溪村古树婆娑、溪流清澈,世德楼、宝善楼、世安楼等16座客家古民居依山傍水,用它们的沧桑讲述着客家先人的迁徙史、教育史、革命史。在处处散发文化气息的村庄里小住几天,细细探寻古屋的建筑精髓,默默体验客家耕读文化,享受沁人心脾的田园风光,成为时下都市游客的首选。
在科学规划、打造特色游的同时,我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名人名家对景区景点进行文化包装,让客家山歌、客家风情、客家传说等融入景区,丰富景区内涵;争取省旅游部门的扶贫资金,进一步做好文物古迹的开发。通过全面规划开发推介,我市已逐步形成客家名人故居文化、客家传统古民居文化、客家宗教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旅游业已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b4540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2.html

《梅州特色优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