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因材施教”原则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的概念,是南宋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导经验时提出的。他说:夫子教人,各因其,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之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之也。孔子不但要求教导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也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施教。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孟子主张教亦多术,认为学生有不同特点,因而要求教师以学生特点为根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原则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现,承认个别差异,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各因其材进行教学。这个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二是教学必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扬长补短,才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年龄特征看,学生身心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这就要求教学必须照顾学生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其次,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每一个学生的遗传素质、环境影响、主观努力和教育条件不同,个别差异不可避免,因此必须因人施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必须做到: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既要了解和研究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如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兴趣、爱好、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要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如:对观察力较差的学生,要着力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不能大胆发言的学生,要重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二、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
教学中,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的集体教学上,同时也要兼顾个别学生。教学的进度、深度要适合大多数人的水平,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而能够接受的。如果教学进度太快,教学内容太深太难,量过大,就会造成应接不睱,学生吃不消。所以教学要为大多数学生着想,正确处理好教学的快与慢、深与浅、难与易、多与少的关系。另外还要善于在集体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通过个别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课堂提问时,对难度大的问题,如理解性提问,则请成绩好的、反应快的学生回答;对难度小的问题,如识记性提问,则请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让他们能轻松回答,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同时也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帮助
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该打破常规,破格培养,要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要给予热情关怀,找出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从他们身上挖掘积极因素,长善救失,使每一个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b137b801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3.html

《浅谈“因材施教”原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