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晏子使楚知识点梳理

发布时间:2020-06-09 07:36: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晏子使楚》知识点梳理

一、原文与译文

【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一.文学常识:

本篇选自《晏子春秋》,这本书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二.重要字词。

1.晏子将使楚 使:出使;     2. 齐之习辞者也 习:熟练;  辞,言辞;

3.今方来 方:将要           4. 吾欲辱之 辱:侮辱、羞辱;    

5.何以也? 以:用 6. 臣请缚一人缚:捆绑;            

7.王曰,何坐 坐:犯罪;    8. 曰,坐盗。 盗:偷窃;

9.楚王赐晏子酒 赐:赏赐;  10.酒酣     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11.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到    12.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13.齐人固善盗乎 固:本来; 14.齐人固善盗乎 善:善于,擅长;      

15.叶徒相似 徒:只,只是; 16.其实味不同 其实:它们的果实;

17.水土异也 异:不同        18.所以然者何所以:……的原因;  然:这样;

19.圣人非所与熙也 圣人:才德极高的人;熙:同“嬉”,开玩笑; 20.寡人反取病焉病 :辱 

2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得无:莫非;表推测、反问语气的句式。莫非……吗?

三.通假字:

⑴缚者曷为者也 曷:同“何”,什么;  ⑵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 缚者曷为者也

3.王曰,何坐? 4.王曰,何以也

5.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6.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7.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原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权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三、 探究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 ,且目的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整个齐国的;

3.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想让楚王看见进而羞辱晏子,从而想羞辱整个齐国

4.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善意或恶意都可 善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

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是经过周密布署的,且目的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整个齐国的)

5.晏子作为小国的使者,能够以高超的语言艺术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务,维护了齐国尊严。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晏子是用什么办法来反驳楚王?

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出一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顺理成章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片言只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

6、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想羞辱晏子反而自取其辱的窘态

7、楚王与臣下密谋策划侮辱晏子,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低头认输。

8.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晏子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①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②目的:说明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羞辱。

9.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楚王狂妄愚蠢,仗势欺人;晏子热爱祖国,善于辞令,机智灵活,勇于捍卫国家尊严。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

10.结合晏子的性格谈理由分析人物形象

答: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强烈的爱国意识和他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纵观全文,晏子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次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

11、人们常说外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次战斗中,晏子大获全胜,请说说他取得了哪些胜利。

维护了自己及国家的尊严,又不会损害两国之间的关系

12、请你对晏子的外交语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

 答:①反驳时,他“避席”对曰,显示他态度庄重;②说话时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③他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不卑不亢地使楚王折服。

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正辞严地折服了楚王。

13.晏婴是如何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

①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义正辞严、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②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郑重严肃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正辞严地折服了楚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ac1d56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b.html

《(完整版)晏子使楚知识点梳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