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发布时间:2019-11-16 11:03: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案

年级:初一 科目:语文 课型:阅读课 内容:《汤·索亚历险记》

课时:四课时 编写:王英俊审核:王英俊 时间:2006.10.16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

2指导学生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精彩片段。

3、培养学习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体会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和人物的正直、勇敢、纯洁、真诚的优秀品质,理性地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精彩片段。

2、品味小说优美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视《汤姆.索亚历险记》(两课时)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艺术风格。

马克·吐温和他的两部杰作

邓启龙

马克·吐温(1835—19130),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穷法官家庭,童年是在密西西比河畔他叔父的农场上度过的。这段农场生活使他对黑人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并在其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对黑人悲惨命运的怜爱与同情。从12岁起,马克·吐温就开始走上四处流浪、自谋生计的人生旅途,先后当过印刷厂的学徒、排字工人、金矿工人、密西西比河的领港员、新闻记者。动荡的生活使他的足迹踏遍美国各地,从中熟悉了美国中下层的社会生活和各样的人物。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青少年时代从事劳动的农场、工厂、矿山、河流就是他的大学;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人民群众口头语言及民间故事、传说的热爱,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马克·吐温的创作生活是从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以后开始的。南北战争以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结束之后,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起来,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过渡,国内工人运动高涨,阶级矛盾、种族斗争非常激烈,跟国外殖民地国家人民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粉碎了美国自由之邦的金纸牌,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罪恶和腐朽的本质。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特点在马克·吐温的大量创作中都得到真实而深刻的反映。

马克·吐温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讽刺作家,他的创作特点就是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对19世纪后半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而广泛的批判;如他早期的作品《竞选州长》(1870),通过一个天真的老实人竞选州长的遭遇,说明资产阶级的所谓民主选举实际上是对人民群众的欺骗。作家通过他的作品把幽默的描写和对社会的讽刺结合起来,显示出这位以幽默著名于的作家,实际上是一位社会批判家。1874年,作家与别人合作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通过一批深刻的典型人物形象,揭露了南北战争后投机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吏怎样三位一体地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罪恶,说明所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70年代并非黄金时代而是镀金时代。后来,美国的历史学家沿用这个名称来概括美国那一段历史时期。此外,如《王子与贫儿》(1881),作家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抨击美国的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给人民造成的悲惨灾难;《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1898),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金钱而道德堕落的社会风气……总之,马克·吐温大量的文学作品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势力、阴谋政治、虚假民主、腐败世风、伪善宗教、堕落道德以及奴役世界的贪欲等都作了辛辣的嘲笑、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受苦受难的广大人民的同情,这就使他成为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

马克·吐温是个讽刺的天才,他早期多运用夸张的手法,在幽默中含有乐观诙谐的特色,讽刺带点嘲弄的意味,格调柔和轻松;随着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他后期的讽刺基调由轻松的幽默转向辛辣的批判,诙谐、滑稽的成分减少了,严峻的剖析、无情的批判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但是,马克·吐温终究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作家,他不能彻底摆脱对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幻想,远离无产阶级的斗争,并因看不到未来的前途而感到悲观失望,他的世界观的阴暗面也在其创作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在马克·吐温大量的创作中,《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堪称其名篇中的杰作。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精神的小孩,他不安于好孩子那种循规蹈矩的平庸生活,鄙视周围那些虚伪、规矩的儿童,厌恶主日学校那种死啃圣经的学习,希望过一种自由、有趣、丰富多彩的生活,向往着各种非凡的冒险事件,并在自己的想像中编织出一个充满英雄行为和功绩的神奇世界。马克·吐温围绕着汤姆·索亚和一群孩子们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抒情的笔触展开了对密西西比河畔美妙自然风光的描绘:把那广阔无边的浩荡巨流、充满浪漫色彩的森林和神秘的岩洞所构织成的瑰丽景色,跟小市民平庸停滞的生活相对照,从而嘲笑了市民那种宗法式的虚伪和形式主义的宗教信仰以及畸形的教育制度,深刻地揭露了人们进教堂礼拜不是对上帝的虔信,而是出于传统习惯;对牧师的说教感到是一种折磨,以至待牧师唠唠叨叨的说教完毕,大家都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学校的教育方式靠鞭笞毒打;主日学校的功课是死背圣经,有个模范儿童,背会了三千节圣经就变成了一个傻瓜。作家还通过孩子们的谈话,对资本主义的文明生活和资产阶级的金钱统治,作了直率的否定。

如果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还是在一种轻松柔和的幽默情调中显露出批判锋芒的话,那么,它的姐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却以辛辣的讽刺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劲力。作品的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为了摆脱养母道格拉斯寡妇的管束和酒鬼父亲的打骂,逃至密西西比河的一个荒岛。在荒岛上他遇见了因不堪忍受主人虐待和出卖而逃跑的黑奴吉姆,两人为了寻找自由州和逃避关卡的追捕,在密西西比河上过起昼宿夜行的漂泊、恐怖的生活。他们不但要与惊涛骇浪作恶斗,还要避开关卡的追捕,更要与冒充国王…‘公爵来欺压他们的骗子作斗争等等,在那充满艰难危险的共同生活中,哈克和吉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吉姆的真诚、纯朴、无私和对自由的渴望,深深地感动了哈克,使他打消了写信告发吉姆的念头,决心帮助吉姆获得自由。作家不仅通过他俩的遭遇,深刻地暴露了美国反动政府推行蓄奴制度和种族歧视的罪恶本质;歌颂黑人的善良人性和纯洁的品质,提出维护黑人的生存、自由和受尊敬的权利。同时,作品还通过描写他俩在河上不断与沿岸城乡的接触,使读者从中看到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丑恶生活现实:厚颜无耻的利己主义的诈骗行为,农村家族之间的血腥仇杀,有钱有势的人横行霸道,普通农民的辛酸生活情景……从而对美国天堂作了尖刻的揭露和批判。这就使作品成为马克·吐温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标志,体现了作家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这部作品也有明显的局限和缺点:作家虽然寓意深刻地指出在美国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自由州的,但是,吉姆的自由又让主人良心发现”“恩赐得来了。作者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观点出发,导致了对现实生活的歪曲反映。小说的最后部分,汤姆明知吉姆已是自由人,再来一番“惊险”的营救活动,也给人有思想上失真、艺术上画蛇添足之感。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他出生于 国密苏里州的一个穷 家庭,童年是在 河畔他叔父的农场上度过的。他的早期作品有《》等,他的代表作是《 》和《 》。

2、作者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生活基础是什么?

答:

3、作者为什么要写《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分点回答)

答:

4、《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答:

5、《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答:

三、完成下面练习,为精读三个精彩片段做准备。

1、给下列各组中的划线字注音。

1)已经几乎看不大清了 ( )

从此了却这一切烦恼 ( )

2)使人听到他的名字就打颤 ( )

树枝在寒风中颤抖 ( )

3)高得让人看了头晕

她会晕车

4)她哭哭得那么凶,把汤姆吓着了 ( )

他对她进行恫吓 ( )

5)使劲搬运

疾风知劲草

2、查词典,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他走进一片密林,小心翼翼地为自己开路……

小心翼翼:

(2)正午的酷热使得鸟儿都噤了声。

噤:

(3)他坐着冥思苦想,胳膊肘支在膝盖上,两手托着下颌。

冥思苦想:

(4)自鸣得意地模仿着它的远邻颤着声儿唱。

自鸣得意:

(5)也许是一股游移不定的水流,也许是稍稍上涨了的河水把他们的筏子带走了。

游移不定:

(6)那些鼓劲儿的话都因为说了多遍而成了陈词滥调……

陈词滥调:

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林子里弥慢着深沉的静寂和安祥,给人一种甜密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 )

(2)它脑袋歪向一边,抱着如饥如渴的好奇心打量这个佰生人。( )

(3)她已陷入一种消沉的冷膜之中,怎么敲动也不行。( )

四、精读所选的三个片段: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由熟悉的儿歌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刷完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首儿歌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一个插曲,我们中国的孩子人人会唱,足以说明其在世界上的影响之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同龄人汤姆的世界中去感受他的苦与乐。

(二)、 题目是《汤姆·索亚历险记》,那么书中的汤姆有哪些惊险的经历呢?

(三)、 名著虽然精彩,课本却不能一一选来,只选了哪三个片断呢?快速浏览,概括其主要故事内容。

(四)、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共同学习《当“海盗”去》一文。既然是精选的片断,定然有其精彩迷人之处,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每人自选12处你喜欢的精彩之笔,一会儿大家互相交流品味一下。

(五)、自选一小段文字练习朗读并指导。

(六)、      在这短短的一会时间内,汤姆的情绪发生了很大的波动,由烦躁不堪到忧郁之至得羡慕死亡到一会儿就心花怒放!他怎么就会心花怒放了呢?  汤姆做了多少美梦呢?

(七)、      四人一小组讨论:不管汤姆做到哪一点,过程都将是艰辛的吧?想象一下,成为将军的、酋长的、海盗的汤姆可能会有哪些经历呢?

(八)、如何理解汤姆的这些梦想呢?他为什么想成为这样的一些人呢?

(九)、 老师非常想找到影片中的这一段放给大家看,电影上却没有演,大概是导演觉得难拍吧,因为全是汤姆的心理活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咱们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导演,这一部分怎么拍呢?

五、学生自行学习另外两个片段,回答书后的问题。或者自己设计题目,同学间讨论交流解答,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六、我们眼前的汤姆并不是完美的孩子,时而幼稚,时而成熟,时而忧伤,时而欢喜,时而伤感现实,时而又幻想未来。面对挫折时就想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如果你是汤姆的朋友,给他写一张明信片,写两句话,对他说点什么?

七、到目前为止,三个片段已读了几遍了,依然觉得意犹未尽,那么面对厚厚的名著,我们书读几遍方解其味呢?

¬初读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再读欣赏:精彩篇章

¬三读感悟:理解创作意图及深刻内涵。

¬四解其道:体会作品的写作之妙。

¬五读创新:对人物形象进行创造性想象。

……

八、 今天,精选片段我们就学到这里,其实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汤姆为何在文初烦躁不堪乃至想到要一死了之?他真的做了海盗了吗?做得怎么样?以怎样特别的方式回到故乡?他怎么知道那里有金子呢?影片中的金子汤姆得到了吗?他和杀人狂乔还有一斗吗?同龄的汤姆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梦想和壮举呢?作者马克吐温曾经想要写本成年后的汤姆的书,却始终没敢动笔!为什么?大家能设想一下汤姆的未来吗?让我们再读名著,与汤姆悄悄对话,一起走过迷茫而又精彩的少年时代!

九、写作:

1、借助想象,用文字为汤姆.索亚“画”一幅肖像画,表现出你自己独到的阅读感受。

2、就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展开一次“成长的烦恼”的讨论会。

附参考答案:

一、1.马克.吐温 法官 密西西比 竞选州长 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他的童年在密西西比河畔他叔父的农场上度过,熟悉农场生活。从十二岁起,他就开始四处流浪,先后当过学徒、排字工人、金矿工人、领港员、新闻记者,从而熟悉了美国中下层的社会生活和各样的人物。社会是他的大学。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人民群众口头语言及民间故事、传说的热爱,都是他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生活基础。据说,小说中的不少人物和事迹是实有其人其事的。

3、①为了表示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②为了说明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精神是儿童的天性,家长应该给孩子以个宽松的环境,顺着他们的天性让他们健康成长。

③为了嘲笑市民那种宗法式的虚伪和形式主义的宗教信仰及畸形的教育制度。

4《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表于1876年,它是以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旁的一个小镇(圣彼得堡)为背景写的,当时美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人们强烈渴望自由、解放。

5、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在幽默中含有乐观诙谐的特色,讽刺带有嘲弄的意味,格调柔和亲松。

二、1、⑴le liǎozhàn chàn yūn yùn xià hèjìn jìng 2 、⑴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⑵闭口不作声。

⑶深沉地思索

⑷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⑸形容水流的缓慢流动

陈旧而不切实际的话。

3、⑴慢—— —— ——

⑵第二个“如”—— ——

——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6b9f8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96.html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