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案

发布时间:2017-04-03 15:11: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1《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能力训练点

1.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

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德育渗透点

揣摩文中寓言的寓意,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美育渗透点

欣赏文章寓说理于寓言中,诙谐幽默,耐人寻味的特点。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首先要弄懂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其次要在初通文意的基础上,分别把握两篇文章的主旨,并通过查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刻领会其寓意和内容;再次,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能从语言层面上更进一个层次,提高到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品味、欣赏文章的巧妙设喻、寓意深刻等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而试着写4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本课是《孟子》单元的最后一篇,学习过程中还要能把本课所选两篇短文和前面三篇课文进行比较,深入、系统地把握孟子的思想体系和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并通过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培养自己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应是文章寓意的理解,课前教师可指导学习阅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并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把握先秦散文中运用寓言说理的特点。学生课前应在疏通课文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查阅,写出自己对文章理解的书面材料,以备课上交流,并能在归纳总结寓言特点的基础上,写出本文的鉴赏提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课前印发“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的原文,指导学生把握、归纳寓言的特点。学生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组内分工合作,分角色准备,准备好白话、文言两种台词,以备课上朗读,并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讽刺、幽默的艺术特色,领略孟子散文的另一种艺术风格。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板书“知识教学点”内容。

()整体感知

1.导人课文

孟子散文长于议论,雄辩滔滔,纵横捭阖。《齐王晋文之事》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这一风格,《庄暴见孟子》的精辟的对比,《孟子见梁襄王》精妙的比喻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孟子散文的风采。其实,孟老夫子不仅长于议论,他还很善于讲故事,在讲故事中阐发他的政治主张乃至人生哲理,是孟子散文的又一道风景。

2.引导学生复习,整理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有必要对孟子作一总结,以便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系统化。)

孟子(约前372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齐人有一妻一妾》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课文先是故事的序幕,简单地交代了背景,引出了人物。再是故事的发生,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然后是故事的发展,写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接着晕故事的高潮,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食”的真相。最后是故事的结局,写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弈秋》在《孟子》原文里是说“王不智”的问题,但学习下棋是否专心效果不大一样这个例子,强调做事要专心致志,却具有普遍意义。从原文中“无或乎王之不智也”看,当是有人把“王之不智”归咎为孟子辅导不力,孟子为自己辩解。孟子用培养植物来比喻培养人,一暴十寒,自然达不到培养的目的。自己接触王的机会少,而王身边却不断有人给他泼冷水,自己又能怎么样呢?只好以下棋为喻,即使是让弈秋这样的围棋高手教人下棋,也是聚精会神的学得好,心有旁骛的学不好,这和老师没有太大的关系,也不是他不聪明,而是没有专心致志的缘故。

()重难点学习及目标达成过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黑字词,并翻译下列句子(投影,学生口答)

起,从良人之所之

②良人未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③又顾而之他

④惟弈秋之为听

⑤思弓缴而射之

⑥为是其智弗若与?

2.学生精读课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内形成答案,班级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1)《齐人有一妻一妾》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揭示齐人的丑态的?

[点拨]从五个方面来层层揭示齐人的丑态:一、齐人对妻子夸口,树起一个极度膨胀的完美形象;二、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量,对齐人虚托的完美形象展开第一次审视;三、妻子的追踪和齐人真面目的显露;四、妻子的羞愧和哭骂,对齐人行为的否定;五、齐人无耻得意的另一种丑态。先以齐人的言语夸张自己的正面形象,又以妻子的视线层层揭开一个丑陋的真面目。最后又一次描绘齐人“骄”言时的洋洋自得,虽再次回到开篇的状态,却给予齐人最有力的一击。以时间为序,将齐人反差强烈的两个形象作了三次铺展,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2)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点拨]《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引文末尾省略了一句表现作者观点的话:“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稀矣!”从作者的说理意图看,本文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的人们。《弈秋》则讽刺了那些在修学和做事上没有恒心、不够专一的人们。

(3)两篇短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分析其在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点拨]《齐人有一妻一妾》中有两重对比。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真相与表象的对比,人物内在的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齐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人不齿行“妻妾之道”的却恰恰是大“丈夫”。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的丑态,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观点。《弈秋》的对比集中体现在弈秋两个弟子学习专心程度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上,揭示了作者关于态度与结果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观点。

(4)试结合《齐人有一妻一妾》,谈谈本文所体现出的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点拨]孟子的寓言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又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了语言风趣幽默,寓言显豁的艺术效果。《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去坟场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至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个“乞”,一个“骄”,满足可笑的虚荣心,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人,但不能否定在求取财富与地位的时候,有人做着与齐人一样的勾当。

作者在这些寓言故事中,极尽夸张之能事,让读者在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领悟到作者传达的深刻道理。

()总结扩展

[总结]

这两篇短文都是孟子在论辩时穿插进来的寓言故事,故事有头有尾,叙述紧凑集中。情节勾连而下,颇富戏剧性。故事虽短,但一波三折,妙趣横生,好像一幕精彩的讽刺喜剧,引人人胜。

不论叙事还是对话,都简练准确,生动传神,有力地突出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如“必餍酒肉而后反”的“必”字,显示了齐人可耻行径的经常性。“尽富贵也”的“尽”字,表现了齐人吹嘘、夸耀的丑态。《弈秋》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也是如此,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对比鲜明,使人物形象生动突出。

学习这两篇短文,要充分把握以上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揣摩孟子当时的语态、语调,从而深入领会文章的寓意,领略文章的妙趣。

[扩展]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也,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伊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选自《孟子·离娄下》)

1.下列句子中加黑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思天下惟羿为己愈:超过

B得无罪恶:怎么

C乎云尔,恶得无罪薄:淡薄

D.其取友必矣端:指品行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译文:

②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译文:

3.当子濯孺子听说追赶他的人是庾公之斯时,他立刻下了结论:“吾生矣!”他的依据是什么?

答:

4.孟子为什么认为羿有罪?他用什么方法说明这一观点。

答:

[参考答案]

1C2.①那个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啊!他所选取的学生(友人)也一定是品行端正的啊!②今天的这件事情,是国家(国君)的大事情啊,我不敢贸然废弃。3.庾公之斯的老师是自己的学生尹公之他,而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他的学生也一定是个品德端正的人,学生不会射杀自己的老师,也不会射杀老师的老师。4.因为羿本身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收的学生品德也低下。用了对比的方法。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语文读本》P322《攘鸡),并改编为白话文。

    2.阅读《语文读本》P325《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学练效果检测
A层级检测题
1、为加点的字注音
卒( )然 浡( )然 一日暴( )之 鸿鹄( 弓徼( 弈( )秋 嗜( )杀人者 沛( )然 忖度 觳觫 胡龁( 彼恶( )知之 盖( )亦反其本 齐桓( )公 商贾( )皆欲藏于王之市 独乐( )乐 赡( )养 衣帛( 疾首蹙( )頞( 矫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孰能与之 B、天下恶乎定? C、天下之人牧 D、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3、指出通假字并作出解释
A、卒然问曰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C、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D、为是其智弗若与?
4、词语解释
其如是,孰能御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卒然问曰/求富贵利达者/田猎/施从良人之所之/必餍酒肉而后反/疾首蹙頞 /无或王之不智
5、指出通假字
无或王之不智/一暴十寒/为是其智不若与/可得闻与///施从良人之所之
6、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A、桓公田于泽,管仲御( B、振长策而御( )宇内
C、其如是,孰能御( )之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 )于家邦
7、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乐】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独乐乐,与人乐乐
C、臣请为王言乐D、醉能同其乐
【卒】A、旦日飨士卒B、鲁肃闻刘表卒C、卒之东郭墦间D、卒然问曰
8、与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一句中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 B、避祸就福 C、河海不择其细流,故能就其深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指出词类活用情况
A、与众乐乐B、与少乐乐C、五十者可以衣帛D、无或乎王之不智E、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F、老吾老以及人之老G、一日暴之,十日寒之H、一夫夜呼,乱者四应I、兴甲兵,危士臣J、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0、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臣未之闻也[2]将以衅钟[3]构怨于诸侯[4]莫之能御[5]此无他,与民同乐也[6]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7]良人者,所仰望终身也[8]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11、下列成语出处正确的是
A、一暴十寒——《弈秋》B、与民同乐——《孟子见梁惠王》
C、疾首蹙頞 ——《齐桓晋文之事》D、缘木求鱼——《齐人有一妻一妾》
12、默写填空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未所有生者也。
B、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
C、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虽与这俱学,——————
13、《孟子见梁襄王》选自《-------------》。在课文中,孟子以---------------------------为例,对梁襄王讲述了的道理。
14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
15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告诉我们: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这实际上是孟子---------------的具体体现。
16、《弈秋》一文形象地说明了做事要------------------的道理。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译文:
B、试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文:

B、层级检测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8------22
他日,见於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18、补出省略的成分
A、( 曰:「可得闻与?」B、(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 )曰:「不若与人。」D、「不若与众( )。」
19、为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A、众B、用如C之乎的合音(兼词)
D之于的合音
2)与人乐乐,孰乐?A、谁B、仔细C、哪一个D、同
20、写出本段中的两个通假字:
21、用现代汉语翻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
22、用一个成语概括孟子所要阐明的主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人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3、解释加点词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非:-----------
B、非其上者非也。 非:------------
C、乐民之乐者 乐:-------------
D、民亦乐其乐 乐:--------------
E、忧民之忧者, 忧:------------
F、民亦忧其忧。 忧:-----------
24、翻译划线的句子:


25、用《庄暴见孟子》中的词语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26、阅读下面文章,在[ ] )内填写省略的内容。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後食乎?[ ]曰: “然。[ ] ):许子必织布而後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 [ ]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 ]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於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 ] 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孟子·滕文公上》)
三、写作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7、根据《庄暴见孟子》一文的学习,以《从与民同乐说开去》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28、请根据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并参考以下材料,以《浅议孟子的民本思想》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附材料: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夫诸侯为大夫。
B、不嗜杀者能一之。天下莫不与也。
C、(万章问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曰:然是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孟子·万章》)
D、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主之视臣如土介,则臣之视君如客仇。
E、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则地方百里而可王。
F、国人皆曰贤,然后察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G、春秋无义战。
H、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I、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参考答案:
1cù bó pù hú zhuó yì shì pèi duó hù sù hé Wū、héhuángǔ、Yuèshànbócùèjié
2A、归附、跟随B、怎么样C、国君D、技艺
3A、猝,猝然B、曝,晒,惑,感到疑惑(奇怪)D、谓,认为
4、阻止、爱好、统一、通、升官、打猎、通、用在主谓语之间,无实义、到、饱食、皱起、想不通、明智
5
6A、驾车B、控制C、阻止D、治理
71/A、音乐B、欣赏音乐C、欢乐(快乐)D、享受快乐2/A、士兵B、死C、最后D、通
8C
9、数词动用:J名词作状语:H名词动用:AC形容词动用:F形容词作名词B使动用法:EGI意动用法:D
10[1][4]为宾语前置,[2][3]为状语后置,[5][7]为判断句,[6][8]为状语前置。
11A
12A、一日曝之,十日寒之B、专心致志,则不得也C、专心致志,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弗若之矣
13、《孟子·梁惠王上》、禾苗遇旱枯,遇雨兴、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
14、反对不义战争,向往和平生活
15、民本思想
16、专心致志
17A、另一个表面上好象也在听,实际上却一心想着有只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B、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阻止得了呢?
18A、齐王B、孟子C、齐王D、乐乐
191/C2/C
20AB
21、独自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个更快乐呢?
22、与民同乐
23A、指责B、不对(是错的)C、以……为乐(意动用法)D、欢乐(快乐)E、以……为忧F、忧愁
24、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天下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附于他,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25、与民同乐
26[ ]”按先后顺序共1——15空,单数内填陈相,双数内填孟子;三个 内均填字。
27--28、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5b920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2.html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