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识讲解

发布时间:2020-04-15 07:20: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百科名片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而后知至后的译文为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出处

原文

译文

附注

读解

出处

礼记·大学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附注

平天下里面的平字并不是平定的意思,在《礼记·乐记》中说:“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说明,修身齐家平天下中的平是指天下平均,表示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秩序的意思,而不是简单的平定,而是平均或者均平的意思.[1]

读解

全文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过,启发虽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纵现历史,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当政者为天下僇

德行是儒学反复记述、强调的中心问题之一。把德与财对举起来进行比较,提出德本财未的思想,尽管从儒学的全部治国方略来看,也有先富后教(《论语-子路》)、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强调经济基础的思想,但总的说来,重精神而轻物质,崇德而抑财的倾向仍是非常突出的。

正因为德本财末,因为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

德本财末密切相关的另一对范畴便是的问题。

为了阐迷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总起来说,这一章收束《大学》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展开。[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0a061c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5.html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识讲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