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大班级家长讲座

发布时间:2019-06-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新资料推荐------------------------------------------------------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大班级家长讲座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桃园幼儿园 郑佳纯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家长讲座。
你们的积极参与就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今天,这个讲座的主题是关于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1、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


1 / 12

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2、生活内容的变化 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3、师生关系的变化 因为幼儿园是以保育为主,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
而小学阶段的老师则是以教学为主。
新入学的孩子可能对新环境、新老师和新的小伙伴感到生疏。 4、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为了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
---------------------------------------------------------------最新资料推荐------------------------------------------------------
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例如:
来到了大大班,我们每天都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任务,有的时候是交代他们回家读读今天所教的拼音给爸爸妈妈听,有的时候会叫他们回家完成今天所教的练习题。 让孩子们有了任务的意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
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
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 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也无形中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 3 / 12



惯。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
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
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我建议家长们谨记:
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
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培养孩子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 例如:
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

---------------------------------------------------------------最新资料推荐------------------------------------------------------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
我们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如果遇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欺负你,你要告诉老师;如果摔伤了,流血了也要马上告诉老师。
总之,在学校里遇到一切困难,都要先告诉老师。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2、发展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 2、发展孩子的学习适应能 孩子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 我们要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愿望和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具有上进心,期盼上学和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天,产生内驱力。 并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要用上学和小学老师恐吓、吓唬孩子。
5 / 12



让学习象游戏一样有趣在游戏中学习。
在学习中赞美孩子----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精神奖励为主。
消除学习辛苦的印象----让孩子喜欢学习,产生学习的动力,因为有动力就不觉得辛苦。
让孩子领略学习的成就感---取得成绩得到认可和赞许,会增强自信心、求知欲、满足感,而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孩子的各种学习能力。
观察能力。
观察其实就是学习,观察大自然、人事物。
但观察不等于毫无目的,东张西望走马观花,而是落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发现事物间的区别、现象、变化,并带着问题去观察。 多让孩子玩拼图、走迷宫等游戏,孩子的观察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好像有的时候我在班上随便问一句今天谁没来?,马上有的孩子会告诉我谁谁谁没来;还有一次,班上有两位男孩子穿的衣服一模一样,下课的时候博涵小朋友过来告诉我说: 老师,梓颖和则嘉的衣服一个样,这就是观察。 这说明这孩子的观察能力比较好。
到了小学,我们都要先教我们的孩子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 如观察洗手间位置,家长止步线,老师办公室位置,周围同学,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周边标志物等。 专注能力。 起到决定作用。
要求孩子做事情专注的做 10分钟不要三心二意的一小时。 家长首先做事情要专心坚持,要与孩子共同专心做一件事情,创设安静环境,避免新奇东西干扰等。 例如:
我们布置一项任务,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书写自己的姓名,孩子也就要在这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记忆能力。
整个智力能力的基础。
一年级写 100 个字,认400 个字,拼音,课文背诵全靠记忆。 记忆又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和意义记忆(理解后记忆),引导孩子联想记忆,理解记忆,靠方法记忆。
3、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3、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书中自有黄金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读书能培养专注力,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读书是主要学习手段之一,培养孩子爱读书:
首先家长要爱读书;多与孩子共同读书,作为消遣;选择适合孩子的书,避免难度太大的书吓倒孩子;让孩子随手可及喜欢的图书; 7 / 12



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广泛阅读;和孩子讨论读后感等。 阅读能帮助幼儿学习。
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念故事给孩子听。
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
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
千万不要在孩子间横向比较,给自己的孩子乱帖标签。 看到别的孩子能背20首唐诗而自己的孩子只会5首就说孩子笨,这样的标签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阅读、背诵不是任务。
养成倾听的习惯。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
许多作文优秀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 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
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例如:
我自己的弟弟他比较喜欢看历史书籍,在他孩子小的时候,他经
---------------------------------------------------------------最新资料推荐------------------------------------------------------
常给他讲述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侄子可能受到他爸爸的影响,他现在读小学六年级,对历史也很感兴趣,并且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比同龄人要多。
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 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
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三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 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
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养成表达的习惯。 交际依靠表达。
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 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
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 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 9 / 12



怕到学校去。
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让孩子理解时间。
儿童初步的时间观念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几点该干什么,还有多长时间该干什么等,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时间长度。 让孩子珍惜时间。
认识钟表,在规定时间做完规定的功课和工作,提高效率。 让孩子知道自己下面要做什么,有计划表或作息时间表,自己掌握。
做到先学习后玩。 承担因迟到带来的后果。 克服粗心的坏习惯。
粗心不是习惯问题而是学习能力问题,是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
应认真对待和改正。
不要只重视孩子学习上的粗心问题,而忽略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
纠正孩子粗心首先要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日常生活中避免粗心的情况,才能养成细心的习惯。
4、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

---------------------------------------------------------------最新资料推荐------------------------------------------------------
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爸爸妈妈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 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
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
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 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狠狠地批评你!等等,诸如此类的

11 / 12



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作为桃园幼儿园的一名教师,我们的梦想,是给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我们的目标,是给孩子营造美好的人生;我们的信心,是孩子奋发拼搏的动力;我们的热情,是孩子进步的保障。 我们目标一致,才会让孩子拥有精彩的人生。
所以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共同打造孩子的七彩童年吧。 最后,感谢各位家长的聆听。 在此,我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b44d7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c1.html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大班级家长讲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