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养

发布时间:2020-05-26 09:54: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修养

摘要:中古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长河中儒家的伦理道德和传统市民社会的固有心理都十分重视人的修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修养”无形之中成为一种有效的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在历史的传承中“修养”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时至今日,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仍起着推动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修养”的内涵,以及“修养”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从而揭示“修养”在人与社会关系中,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修养、内涵、价值。

一、“修养”的内涵

“修养”二字,由来已久,语出孟子的“修身以养性”,千百年来无数的人都在品位、学习、实践着,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士子绅商无不以之为信条,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两个字能将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品德如水之澄澈般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人的本性和价值的彰显和升华。

“修养”,顾名思义指人的行为和涵养,即内心和外在的完美优秀品质。它更注重外在行为上的。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显而易见,“修”有“锻炼”“提高”“完善”之意,而“养”正是“修”所要达到的状态和结果,更可以说成是一种“大悟”和“境界”而这种大境界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只有经过“切、磋、琢、磨”才有望得到“涵养熏陶”,可见实现修养也并非易事,虽然如此,从古至今还是很多人去努力、去尝试,“圣人”的大彻大悟的高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如果像孔孟和老庄这样的“大圣”“大贤”多如牛毛,恐怕“修养”二字的韵味会很暗淡,正因为圣贤人少,以“圣贤”为载体的修养的人格外化才更加让人仰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人们才前赴后继、摩肩接踵向圣人学习,以便提高自身修养。出于对“修养”的仰慕和期待必然会产生“修养”的动力并获得相应的成果,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

对“修养”的重视和追求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逐渐形成了“德”和“礼”,中国古代不是一个“法制社会”,尽管有“法治”,但法的局限性不足以或更好地调节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这时候“德治”或“德法并重”“以礼如法”作为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准则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种作用来源于“德”和“礼”的约束,为了使“德”和“礼”更好的发挥作用就必须使它赖以存在的基础得以稳固,而人在这种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人自身的修养实现“德”“礼”的张扬,以人自身来管理和约束人,以人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来实现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作用方式,而人的“修养”支撑着这种作用的发挥。

“修养”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在调整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也对为封建社会的稳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没有断层和停滞,“修养”在中国现在社会中仍然到处可见,现代社会对“修养”仍然提倡和宣扬,目的在于以“修养”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修养的内容

修养的内容的十分广泛,人是社会关系主体,以人为核心形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对人的要求很大,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变得完美而有价值,使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使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得以彰显,从而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收获。基于此,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要想实现自己的期待,必须要拥有一种能够使自己获得所需的“资本”或“条件”,譬如:在某一领域学识丰厚、知识渊博,在学术和科研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成就,或者道德高尚、人格崇高,在一定范围内声名显赫等等,这些东西都来自于人的修养,来自于人对自我的要求和锻炼,因此,它使修养的内容更加广泛,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修养内容的广泛性、多样性、深刻性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大体而言修养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格修养,二、学识修养,三、道德修养,四、情操和性情修养。

1. 人格修养

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没有财富,但一定不能没有人格,人格对人的意义巨大。一个人格有问题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怎样,友情、亲情和爱情对他来说是冷漠和暗淡的,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人格上有重大问题的人交往,如果有人愿意和他结交,可能你也和他有着相同的目的和问题。人们都喜欢和友好的、善良的、人格高尚的人往来,这是人对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人格修养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个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他将会如鱼得水欢快自如;一个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人他会获得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成功砝码;一个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人他会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获得名誉和地位,获得别人的礼赞和颂扬。人格修养对人的意义就像美玉一样任何瑕疵都会影响它的价值,它又像玻璃一样,透过它不仅可以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还可以以看到室内的静美和端庄。人格修养对于人来说就好比一扇门,打开它就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而人本身所固有的美通过人格的外在表现,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沟通和交汇,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和睦。

对于人格修养问题古人特别看重,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内心的自我反省和修养可以实现“忠”与“信”,一个人一但具有了“忠”和“信”,就像芝兰一样他的身边会聚集很多志同道合者,聚集很多追随者和仰慕者。人格的修养在于“正身”和“律己”,在于“仁爱”和“诚善”。曾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心诚则明,性善则”。身正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有所效,律己则慎思有度、止于至善内修于心而外秀于世,仁爱则敬德爱人、礼义彰显,诚善则推心置腹、彼无欺而共和睦。人格修养达到了正身、律己、仁爱和诚善,内心与教化于一体,德法与礼义溢于身,人际和谐,社会和睦,世俗之心随社会向往的、人所追求的“法则”而升华,人格修养使自己和他人联系在一起,使自己意识到人不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得考虑他人的感受,自己的行为必须要符合社会固有的、普遍接受的方式和理念。人格修养促使人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觉悟,尽可能的使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寻求一方天地。

2. 学识修养

如果说人格修养、道德修养、情操与性情修养是人的内心修养至德至善的人生境界,那么学识修养往往是支撑起这种境界的基石,但学识修养并非与此总能一致,不管怎样,学识修养在促进人的内心涵养方面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人对知识的探求和汲取,人对科学的执着和专注,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学识修养的求索境界。人们常说有教养、有修养的人往往是有学识的人,有学识的人往往很有教养和修养,学识和修养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生活中也存在有学识的人并应不应定有修养,这是因为他没有将学识真正内心的感悟层次上,换句话说他的学识还处于肤浅状态,他没有将学识升华成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真正的学识是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探讨,更是对知识的尊重和融化,使知识与心性结合,是学识与价值挂钩。真正有学识的人一定会领悟的学识中的奥妙和学识的价值,对于这样的人他的修养无可非议,因此,对学识的认知和追求,对学识修养的重视和追求对人的修养至关重要。

一般人而言,学识修养的基础在于追求知识和学问,追求知识和学问最简便的修养方法就是读书。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于学识修养方面古人有很多至理名言值得借鉴和学习,譬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等。学识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丰厚的学识来源于渊源不断的积累和勤奋,在这过程中也是对一个人毅力、信心的考验,学识修养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为知识而付出,他需要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感悟。一个有学识修养的人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学识修养对人自身全面的修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3. 道德修养

文明的社会是重视道德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是道德彰显的社会。社会中存在着无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冲突,法律虽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近代文明社会中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发展对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道德在解决社会问题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在今日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物欲横流,残酷的现实矛盾和人的欲望的增强,竞争的激烈和生存压力的凸显是整个社会面临更多问题,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社会矛盾也异常尖锐,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丑恶此起彼伏,人们对道德的渴求更加强烈,人们迫切需要社会中道德的支撑。

在社会面临道德危机之时,有人倡导传统的复兴,原因在于当在现实社会中无法找到满意的答案时,人们寄希望于在先贤圣哲那里寻求心灵的慰藉。在传统道德修养中的“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观念似乎成了人们的一种期待和追求。人们对社会腐败现象深恶痛绝,面对贪官百姓一片杀声;财富不均和富人的为富不仁、奢侈挥霍使社会滋生一种仇富心理,富人的道德非常值得怀疑;面对物欲的冲击,很多人迷失了自我,做很多没有道德底线的非法勾当,这让人们无法容忍和接受,人们对道德的呼声渐趋高涨。

一个社会要想具有普遍的道德观念,一个社会要想不在因为缺失道德而发生无数的呼唤,作为社会普遍道德观念形成基础的个人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观念。当每个人都注重道德修养,当每个人都不去打破社会认可和接受的道德观念,社会自然会很平静,矛盾会得到缓和或消失,社会会获得稳固和发展。

4. 情操与性情修养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内心的修养与人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意识、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思想影响着他会有什么样的外在表现和行动。情操与性情的修养影响到人的态度、情感、信念、意志、追求等众多方面。

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地而声流于四方万里之外的人能够耐得住孤独和寂寞,能够淡漠名利、与世无争,并且博取了好的名声,正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则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纷争,这样修养的人追求宁静和安详。“与人为善、以德报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都是情操和性情修养的良好方法。内心的修养能够使人学会淡漠名利,寻找一方心灵的净土,在喧嚣的世界里不为烦恼而困惑,不为失落而忧伤。内心的修养可以让人学会忍让和包容,拥有广阔的胸襟。内心的修养可以使人忍受住寂寞和孤独,可以使人性情淡定,可以培养人的坚毅、耐力、信心和勇气。修养于心气不浮,淡定于内心不燥。不浮不躁,可成大事。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内心的修养、情操的陶冶、性情的磨练可以实现内心平静,可以实现内与外的平衡。

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自身的需要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管“修养”的内容有何变化,其本质还是为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赋予“修养”更多的新的内容,“修养”内容的丰富多彩也使“修养”变得更加深邃。

三、“修养“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修养”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在于“修养”可以提供一种好的行为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为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创造有力的条件。

现代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依赖“修养”去平衡和解决,“修养”在处理社会矛盾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崇高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是人尽有修养的社会,修养对人自身的要求和约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对自身欲望的追求,更多的是对人自身责任和义务的彰显和弘扬,从而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资料:

《谈修养》 张群

《象牙塔里的困惑》 玺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7a8125a5e9856a5612604d.html

《论修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