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2019-05-07 10:00: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梦回繁华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1)《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时代背景(请将有关内容复制粘贴在这里。)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节选自课文《梦回繁华》)

2)文章背景

文章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一书。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有助于读者审美体验和气质修养的提升。全书两部分:中国绘画部分,外国绘画部分。(百度资料)

2.文题诠释

文章标题《梦回繁华》中,“繁华”是文章的文眼,全文就围绕“繁华”对画作展开介绍:北宋时期,汴京商业繁盛,城市文化生活活跃,整个社会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画作描绘了这繁盛的市井风貌,人物众多,店铺林立,热闹繁忙;画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技法高超,生动传神,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也是社会繁华的体现之一——艺术的繁荣。

“梦回”,有多重意味。一是从北宋遗民的视角观画。北宋灭亡后,留在大金或者南渡的北宋遗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的昔日繁华,如今都成瓦砾,曾经的辉煌令人叹息,缅怀故国,渴望回归,“梦回”流露出多少的心痛无奈。二是从今人的视角观画。北宋时期的汴京盛极一时,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那种盛况永远地留在了《清明上河图》中。如今北宋王朝逝去将近千年,这幅图能将我们带回那个清明盛世,一睹那远去的繁华,感慨历史的变迁。

3.主旨

本文是作者对《清明上河图》所作的讲解、评析。通过对画作内容的介绍,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并挖据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引领读者体验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有助于读者审美体验和气质修养的提升。

4.内容解读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一幅珍贵的画作——《清明上河图》,从说明对象的角度看,属于事物性说明文。以美术绘画作品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学生以往接触较少,但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接触将越来越多,这类鉴赏评述文章的阅读也会增加。从这个角度,对于学生,本文的阅读价值有三方面:一是带领学生了解珍贵的艺术作品,培养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和能力;二是掌握此类艺术作品介绍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其内容价值,帮助自己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三是学习此类文章的写法,培养自己在艺术品欣赏的基础上写介绍评述文章的能力。

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让读者较为具体地认识了《清明上河图》,具有知识性。文章还很注重遣词造句,大量运用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还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趣味,同时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耐读,对画面内容作了丰富细腻的描绘,并且挖掘出画作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及其承载的情感韵味,以其文学的内容吸引着读者,从这个方面看,本文还具有文学性,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

从全文来看,文章采用逻辑顺序。

第一段介绍北宋时期汴京的繁盛局面,引出《清明上河图》,这也是《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时代背景。商业繁盛,城市的文化生活也活跃起来,绘画题材向反映现实生活的方面拓展,城乡市井平民生活成为画家的表达内容,这就是北宋风俗画兴起的由来,《清明上河图》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第二段先从生活年代、籍贯、字号、经历、擅长的画作、作品等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再介绍这幅画的创作时间,点出表象之下的时代特点——“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再介绍《清明上河图》对于北宋遗民的特别意义——“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品出画作承载的情感韵味——缅怀故国、渴望回归、伤感心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4e58f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8.html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文本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