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古代故事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19-02-26 03:10: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出自古代故事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2. 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 ·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
  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
  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
  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
  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
  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
  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
  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
  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
  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
  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4.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
  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 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讲故事训练讲故事本身就是件有趣的事,一件事因为讲述人的不同,听者的感受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有演讲质量一说的原因所在,讲故事也是一个人沟通能力的体现。
  故事讲得是否动听,是听众买帐的主要原因。
   讲故事最重要的是对何事的讲解,换句话说也就是重现场景,重现场景的一个技巧就是表达具体化,描述细节化,这才能使听众以一个一致性的画面进入情节,限制听众的随意思考,你让他思考,听众的反映就不一致了,不一直在社会心理学中,就意味着心理互动的失败,心理互动失败,你就不能在讲话中达到最价效果。
  1、不要用模糊的概念可能是甲可能是乙,好象是1987年这样的句子,模糊的概念将会转移一部分注意力,再一个显的你的故事真实性下降,你的准确性可能直接导致你的说服力下降,相比之下,直接确定为甲,或者直接说1987年,故事则显得更加有说服力。
  2、不要用解释性的语句,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因为、、、、、、所以、、、、、、,在描述故事的天气时,你要说那天因为天气很热,所以我穿的少,就不如那天天气太热,我这只穿了个裤衩因为台子有8米高,所以我站在上面发抖,也不如我站在8米高的台子上,双腿发抖这样不会使人的思维走岔路。
  一个表述要是这种不一致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影响到内容的表达能力。
  3、讲故事的时候不要有谦虚的开场白我记的不太清了““可能讲的不够生动……“等等这样无疑会打击听众的信心,认为从你的讲话中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你自己连这个自信都没有如何让听众有这个自信。
  我认为合理的做法是,直击时间,勾起听众的注意力,人们的心理往往被后期的期待所吸引。
  4、在讲故事之前,我认为第一句话的语调和语速是很关键的。
   如果第一句话较有力,那么首先会吸引听众的吸引力,再者下面的故事陈述就会流畅很多,所以在讲话前,要吸气稳一下自己的心神,然后再开始,不要慌慌张张开始。
  5、在讲一个事情或心理效果时,尽量用事实来侧面反衬,这样给听众的印象是生动的,形象的,记忆深刻的,如说害怕,说事后发现衣服湿透了,则更加逼真。
  6、快速进入场地,能快速进入场地就能快速抓住主题,迅速的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对方,一般现象,一个话语罗嗦的人往往讲半天话还在兜圈子,这时听众已经听烦了,大量的圈外活动使听众的心理期待数次落空。
  这时你的讲话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7、避免使用抽象化的语言,如果你想陈述你的学习成绩,你要说你总是优秀,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你应该说,你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这种效果对听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8、如果你想表达一种戏剧性的效果,你就应该使用原因倒置的技巧,原因倒置往往可能使听众恍然醒悟,也可能是心理期待的骤然落空。
  这时笑声自然也就出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1d782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3a.html

《出自古代故事的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