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读懂句子呢

发布时间:2015-12-02 10:46: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怎样才算读懂句子呢?基本要求有三点:

1)懂得字词的意思,特别是关键词语;

2)了解句子中各部分的关系;

3)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中所含的思想感情。

介绍六种学句法:

一、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意思。

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词语只有一个或几个,这就是句子的关键(或重点)词语。我们如果能抓住它,剖析明白它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联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的基本方法,也是主要方法。这里的“上下文”,指有关的词句或段落。

三、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意思

有些句子,阅读时联系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领会他的含义。

四、联系文章中心,理解句子意思

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含义

五、用缩句法,理解句子意思

理解长句子就得用这种方法。句子一般由“谁(或什么)”和“做什么(或怎么样、是什么)”构成,如果能通过分析结构,先抓住“主干”,剔去“枝叶”,然后再分析这些“枝叶”的作用,就能掌握句子的意思。

六、用概括法,理解句子意思

比较复杂的句子,必须用概括法理解意思。学会概括句子意思的方法,对以后概括层意、段意、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加深理解课文都有帮助。

以上介绍的六种方法,如果能配合运用,效果更好,同学们在阅读实践中,还可以摸索一些新的有效的学句法,提高阅读效果。

怎样读懂一段话(2008-09-25 20:58:39)

杂谈 分类:读书资料

文章中的一段话,叫做小节或是自然段。一段话,有一个完整意思。它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读懂文章中一段一段的话,才能读懂全篇文章。

读懂一段话的基本要求有六点:

1)懂得字词,了解全段内容;

2)知道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3)会分层,概括每层是什么意思;

4)理解句与句、层与层是按怎样的顺序连接的,或以事情发展为序,或以时间变化为序,或以方位变换为序;

5)弄清句与句、或层与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总分式、因果式、并列式、转折式、递进式等;

6)明白哪个词语和句子是主要的,段意是什么。

怎样读懂一段话呢?

一、掌握段的结构规律

段的构成顺序主要有三种:1、以事情发展为序。2、以时间推移为序。3、以空间变换为序。

段的构成关系主要有三种:1、总分关系。有的先总述后分述,有的先分述后总述,也有的是先总述,最后总结,首尾照应。2、因果关系。因果结构的段,有的先说原因后说结果;有的先说结果,后说原因。3、并列关系。并列结构的段,句子之间或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有的分别描写或说明并列的几种情况,有的说明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有的是在意义上形成对比。

二、学会找段的中心句

什么是段的中心句呢?一段话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能够高度概括这段话中心意思的句子,就是段的中心句。一段话中,常用中心句。学会找段的中心句很重要,能找出中心句,也就抓住了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抓住了中心意思,分析层意、归纳段意就不困难了(也可以用中心句作为段意)。

1、在段的开头找。

2、在段的末尾找。

3、在段的中间找。

三、学会一边读一边想

要想把一段话读懂,必须认真读、仔细想、一边读、一边想。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上句与下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层与层是什么关系。这样,一层一层地读下去,一句一句地想下去,就能明白一段话所有的句子都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写的。

第一步,通读全段,弄懂句词,大体了解内容。

第二步,细读句子,弄懂字词,归纳层意。

第三步,根据层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意,

第四步,再读全段,分析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如《林海》。“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分段的方法

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

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2、部分归并法。

步骤是:第一,先给第个自然段编上序号并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把说明同一内容的邻近自然段归并成一个大段。

3、提取中心法。

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幅的主要内容,把这部分内容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段。

4、标志分段法。

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还有空行标志。

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下不从上。如《伟大的友谊》中的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就应划归下一段,如果过渡段主要是总结上文的,也可以归上段。

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5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5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入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大意尽量准确、全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fecdbbc5da50e2534d7f4b.html

《怎样才算读懂句子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