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12-03-06 11:00: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送审稿)

二〇〇九年


1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2

第一节 市域概况 2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3

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5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6

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6

第二节 战略定位 7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8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9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0

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1

第四章 中心城区及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控制 23

第一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23

第二节 中心城区各乡、办事处用地规模与布局 24

第三节 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控制 25

第五章 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27

第一节 明确粮食生产核心区范围 27

第二节 稳定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 30

第三节 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31

第四节 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建设 33

第六章 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 36

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7

第二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37

第三节 整合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 38

第四节 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 40

第七章 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41

第一节 能源建设重点工程 41

第二节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42

第三节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42

第四节 风景名胜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42

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 42

第一节 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方案 42

第二节 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44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5

第九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 46

第一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管制 46

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9

第十章 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51

第一节 各县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1

第二节 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53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与机制 54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54

第二节 加强规划技术管理 55

第三节 强化规划经济调节手段 56

第四节 提高规划社会保障能力 56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土地资源长远永续利用,根据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面分析了周口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周口市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划范围包括周口市辖区内的全部土地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市域概况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河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03'--34°20',东经114°05'--115°39',南北宽135公里,东西长140公里,总面积11959平方公里。东邻安徽省阜阳市,西依漯河、许昌两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市、商丘市接壤。

周口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东南缓缓倾斜。海拔高度35.564.3,自然坡降1/50001/6000。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低缓平原区。

周口市现辖一区(川汇区)、一市(项城市)、八县(扶沟、西华、商水、太康、鹿邑、郸城、淮阳、沈丘、两个国营农场(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和河南省周口监狱)105个乡,77个建制镇,2005年全市总人口为1070.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6.0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19.25%

2005年全市国生产总值593.8亿元,三类产业结构为34.5:39.7:25.82005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5元。

周口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较多。古陈州淮阳县完好地保存着华夏始祖伏羲氏的陵墓和殿堂,有伏羲推阴阳、占祸福的画卦台,孔子陈蔡绝粮的弦歌台,包公陈州放粮的平粮台等七台八景。西华县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的遗址。中国第一位哲学家、道教鼻祖老子是鹿邑县人,县境内保存着太清宫、老君台、九步井等文物古迹。

周口市交通四通八达,水陆交通网络配置逐步完善。西部紧靠京广铁路大动脉,北部许(昌)郸(城)窄轨铁路横贯东西,南部漯(河)阜(阳)铁路穿境而过。大广高速、南洛高速和商周高速三条高速环绕周口市区。沙颍河刘湾港二期扩建工程的沈丘过船闸已经竣工,郑埠口枢纽工程和周口港已纳入国家计划。工程竣工之后,水上运输由周口启航,经淮河、长江可直达南京、上海。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分布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195944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9885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6%建设用地面积1682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07%;未利用地面积391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7%

农用地。农用地中,耕地面积85412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0%园地面积146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49%林地面积4777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83%其他农用地面积7192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28%

耕地在全市域均有分布,占全市耕地总面积超过10%的有太康县、郸城县、淮阳县、商水县鹿邑县;园地主要分布在扶沟县、西华县、太康县商水县林地主要分布在扶沟县和西华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59221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4.62%交通水利用地面积729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34%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75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04%

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面积4122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2.59%;建制镇用地面积8246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5.18%;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3592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85.37%;独立建设用地面积10925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6.86%

交通水利用地中铁路用地面积649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8.89%;公路用地面积6113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83.76%;民用机场用地面积19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0.26%;港口码头用地面积4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0.05%;管道运输用地面积1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0.01%;水工建筑用地面积513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7.03%

其他建设用地中特殊用地面积1637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93.44%;风景名胜设施用地面积115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6.56%

未利用地未利用地面积中,水域面积25820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65.93%,滩涂沼泽面积7494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19.14%自然保留地面积5848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14.93%

二、土地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地域差异不明显,土地农业利用率高。全市地处平原,土地利用无明显地域差异。2005年土地农业利用率达82.66%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农用地中耕地比重大,园地、林地比重小2005全市耕地面积85412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0%,耕地占据绝对优势;园地和林地面积全市农用地面积6.32%

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低。周口市农村居民点占地比重较大,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13592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85.37%,高于全省75.76%的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仅19.25%,低于全省30.70%的城镇化平均水平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尖锐。2005年全市人口1070.77万人,人均耕地仅为0.08公顷1.2亩),低于全1.22亩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进一步增加,人地矛盾将更加尖锐。

城乡建设用地不尽合理。全市城乡建设用地159221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占城乡建设用地的85.37%高于全省75.76%的平均水平。部分农民建新不拆旧,村内闲置住宅逐渐增多,很多村庄内部存在着废弃地、闲置地,形成空心村城镇工矿用地的利用效益偏低,土地利用不尽合理,存在着闲置浪费现象。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有限,整理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较多,开发为耕地的潜力较小

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周口市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土地利用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加上周口市宜耕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市情,将使土地利用中的供需矛盾更为加剧。

一、用地需求快速增长,建设用地供给压力越来越大

规划期间,周口市将强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周口市三次产业结构比将由2005年的34.5:39.7:25.8调整为2020年的18.0:54.0:28.0,二、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建设用地需求将持续增加。但周口市地处平原,是河南省确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可作为建设用地的空间有限,土地供给压力将越来越大。

二、耕地后备资源有限,整理复垦开发难度逐年增大

周口市全部为平原,城镇周围多为农用地,建设占用耕地比例较高。周口市地后备资源有限,全市滩涂沼泽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分别为7494公顷5848公顷,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2%,可作为耕地开发利用的潜力仅0.58万公顷左右;同时,通过近年来的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投资低、见效快、效益好的土地后备资源已逐步得到开发整理,整理复垦开发难度将逐年增大。

三、统筹城乡用地任务艰巨,土地调控难度加大

在全市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用地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相应的减少。规划期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周口市城镇化水平将由2005年的19.25%提高到2020年的40.60%,城镇建设用地将有大幅度增加。作为农业人口大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用地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用地上,土地调控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两保一高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促进周口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严格保护耕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科学发展用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各类生态功能区和重要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开展国土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护,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第二节 战略定位

——区域定位位于黄淮城镇发展区和黄淮海产业发展轴,处于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层

——功能定位以农副产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纺织和旅游业为主产业把周口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和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周口市是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的主要区域之一,是典型的农业大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05年周口市粮食总产量552.3万吨,占河南省的12.05%9个县是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均被列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主体范围。集中扶持产粮大县,打造周口市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成以优质小麦为主的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经济区。

建设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依据各城镇发展区的主要职能、规模控制目标,协调各区土地利用,支持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通过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和转型。同时兼顾鹿邑、沈丘、郸城、西华、太康扶沟副中心城市的用地需求,打造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食品、纺织、制药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2010年突破1000亿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10000元以上;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2036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000元以上。

结构调整目标。2010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7:48:2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65%左右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到40%左右2020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54:28

可持续发展目标。20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控制在1114万人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29.06%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9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控制在1200万人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40.6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社会发展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分别达到8522元和2905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分别达到28000元和9000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周口市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和粮食大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要严格保护耕地,守住基本农田红线,确保规划目标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854626公顷,比2005年增加504公顷。规划期内,确保720200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得到保障通过统筹兼顾、有保有压、节约挖潜等措施,基本保障全市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2010年和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4272公顷和180972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6000公顷和12700公顷。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推进工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GDP2005120.3提高到2020年的315.7万元,实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5113平方米降到2010年的111平方米2020年的108平方米。统筹考虑农村宅基地迁并和中心村建设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由2005135928公顷降到2010年的133928公顷2020年的128128公顷

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用地保持基本稳定,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用地结构不断优化,未利用地得到合理开发。到2010年和2020年,农用地分别稳定在988464公顷和98839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分别控制在174272公顷和180927公顷以内2010年和2020年,城乡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164721公顷168421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用地总量中的比例由200514.63%调整为2010年的18.69%2020年的23.92%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全面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取得明显成效,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耕地后备资源得到适度开发,2006-2010年,通过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3363公顷2011-2020年,通过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7211公顷

中低产田得到全面治理。充分协调和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支农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规划到2020年全市治理中低产田面积达78000公顷,占全市中低产田面积的31.20%以上。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按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规划目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使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得到基本保障,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一、农用地结构优化调整

保障农业基础发展用地需求,稳定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2005全市农用地面积为9885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6%;规划201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9884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6%,比2005年减少46公顷;到202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9883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5%,比2005年减少111公顷。农用地减少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为85412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0%规划期内,通过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10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200公顷以内,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不少于3363公顷,耕地增加163公顷,耕地保有量调整为85428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3%2020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0070公顷以内,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不少于10574公顷,增加耕地504公顷,耕地保有量调整为85462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7%规划期内全市基本农田面积要稳定在720200公顷

适当增加园地。2005年全市园地面积为146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49%规划2010年,全市园地面积151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54%,比2005年增加500公顷2020年,全市园地面积157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60%,比2005年增加1100公顷。通过未利用地开发增加园地面积700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园地面积400公顷。

逐步增加林地。2005年全市林地面积为4777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83%规划2010年,全市林地面积5143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20%,比2005年增加3654公顷2020年,全市林地面积58339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90%,比2005年增加10563公顷。通过未利用地开发增加林地面积7380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林地面积3183公顷

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2005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为7192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28%。规划期内,合理安排设施农用地,提高产出效益,结合农田整理,优化农田水利用地、田坎、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的结构与布局。规划2010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67562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83%,比2005年减少4463公顷;到2020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5964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6.03%,比2005年减少12278公顷主要为建设占用其他农用地11264公顷,农用地整理减少其他农用地1014公顷。

二、建设用地结构优化调整

基本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重点保障周口市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用地需求。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682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07%;规划2010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到1742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57%,比2005年增加6000公顷;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到1809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13%2005年增加12700公顷。

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2005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2329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4.63%;规划期内,通过力推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发展,规划2010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到3079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8.69%,比2005年增加7500公顷;到2020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到4029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3.92%,比2005年增加17000公顷201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1平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08平方米以内。

合理调整农村居民点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3592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85.37%。规划期内,通过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规划到2010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下降到13392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81.31%,比2005年减少2000公顷2020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下降到12812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76.08%,比2005年减少7800公顷农村居民点减少主要去向为:整理为园地、林地,补充为耕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

增加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2005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729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34%。规划期内,通过优化区域交通路网配置,重点保障国家、省和市重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规划2010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762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40%,比2005年增加326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增加201公顷,全部为公路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125公顷,全部为水工建筑用地;到2020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0041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5.57%,比2005年增加2742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增加1213公顷,全部为公路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1529公顷,全部为水工建筑用地。

增加其他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752公顷,建设用地面积的1.04%;规划2010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92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0%,比2005年增加174公顷其中风景旅游设施用地增加174公顷2020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2510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39%,比2005年增加758公顷其中风景旅游设施用地增加758公顷

三、合理开发未利用地

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391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7%;规划到2010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到332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7%,比2005年减少5954公顷。其中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分别减少3508公顷和2446公顷;到2020年,全市未利用地265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2%,比2005年减少12589公顷。其中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分别减少7404公顷和5185公顷;开发补充为耕地1942公顷,开发为林地6692公顷,开发为园地700公顷,建设占用3249公顷,开发为其他农用地6公顷。

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

周口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合理安排生态用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生态用地布局要形成田、水、路、林一体的格局及架构,强化由农田、自然水系、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等生态廊道城市近郊生态防护林等生态隔离区构成完整的生态绿化体系。

规划期间,把周口大闸水源保护区、淮阳龙湖作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维系沙河、汾河、涡河、贾鲁河、惠济河、泉河、颍河、黑茨河自然形态,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造林绿化,形成点、片、网、带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在河渠(含沙颍河、贾鲁河、涡惠河、黄淮新河、洪汝河、汾河等流域的干支流河道及灌区干支斗三级渠道)、阜铁路、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村道、景区道路等)两侧建设标准生态廊道。

二、合理调整与优化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按照遵循法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原则,对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进行调整。

----合理调整耕地布局。根据全市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补充耕地潜力以及中心城区发展规划、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规划,规划期间,由于建设占用耕地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使各县(市、区)耕地在空间布局上发生变化。

一是将周口市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的耕地调出,面积为2210公顷。通过全市综合平衡协调,在扶沟县、郸城县、鹿邑县、太康县等县(市)增加补充耕地数量2210公顷。

二是将各县(市)中心城区、重点镇规划区范围内的耕地调出,面积为1650公顷。根据各县(市)增加耕地潜力情况,在本县(市)区域内综合平衡调整布局。

通过耕地布局的合理调整,周口市川汇区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其他县(市)有一定增加,周口市总体耕地保有量目标不变。布局的调整,为周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优化基本农田布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建设全省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周口市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间的同时,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全市基本农田核减情况。2005年周口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730181公顷,省级规划下达周口市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720200公顷,核减了9981公顷

一是周口市中心城区核减情况:中心城区规划发展用地范围涉及川汇区的城南、太昊路、淮河路、城北、金海路搬口6办事处李埠口乡共核减基本农田面积为6581公顷。按照调整要求,针对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扩张需求和基本农田保护压力,为充分保障中心城区的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空间布局需要,将上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进行了核减其中城南、太昊路淮河路办事处核减872公顷城北金海路办事处核减1578公顷搬口办事处核减2709公顷李埠口乡核减1422公顷

具体核减位置为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核减基本农田4909公顷,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外、扩展边界内的扩展区范围内核减基本农田1672公顷

二是各县(市、区基本农田核减情况:从周口市的总体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重新调整各县市的基本农田布局,各县(市、区)核减面积为3400公顷,涉及核减的县(市、区)有:川汇区1646公顷、西华县274公顷、鹿邑县463公顷、项城市404公顷、商水县213公顷、淮阳县400公顷

全市基本农田调出情况。全市调出基本农田34385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量的4.77%。各县(市)调出情况详见专栏四。

一是将各县(市)中心城区(含扩展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7355公顷。其中,扶沟县642公顷、西华县250公顷、商水县539公顷、沈丘县582公顷、郸城县844公顷、淮阳县1380公顷、太康县496公顷、鹿邑县1246公顷、项城市1376公顷、黄泛区农场200公顷、周口监狱20公顷。

二是将各县(市)所辖镇区(含扩展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2641公顷。其中,扶沟县150公顷、西华县170公顷、商水县211公顷、沈丘县116公顷、郸城县137公顷、淮阳县345公顷、太康县110公顷、鹿邑县1006公顷、项城市396公顷

三是将产业集聚区(含控制区)范围内的基本农调出,面积为3943公顷。其中,扶沟县348公顷、西华县210公顷、商水县603公顷、沈丘县384公顷、郸城县545公顷、淮阳县344公顷、太康县769公顷、鹿邑县36公顷、项城市704公顷

四是将中心城区扩展边界外、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周围、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村周围的基本农田缓冲区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16463公顷。其中,扶沟县1598公顷、西华县776公顷、商水县3022公顷、沈丘县653公顷、郸城县2916公顷、淮阳县882公顷、太康县4569公顷、鹿邑县1125公顷、项城市922公顷、黄泛区农场80公顷、周口监狱35公顷

五是将生态保护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2881公顷。其中,扶沟县2805公顷,西华县76公顷

六是将规划独立建设用地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767公顷。其中,西华县14公顷,郸城县577公顷,项城市176公顷

全市基本农田调入情况。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全市调入基本农田34385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量的4.77%

基本农田调整前后质量对比情况。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各县(市、区)调入的主要为八、九高等别耕地,其中八等地12348公顷,占调入基本农田的35.91%,九等地22037公顷,占调入基本农田的64.09%。调出的主要为七、八等别耕地,其中八等地17179公顷,占调出基本农田的49.96%,七等地17206公顷,占调出基本农田的50.04%。调入的九等地基本农田面积比调出的八等地基本农田面积多4858公顷,调入的八等地基本农田面积比调出的七等地基本农田面积少4858公顷。各县(市、区)调出的基本农田多位于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周边,基本农田被各类建设用地所分割,集中连片程度较低,不利于基本农田的集中保护管理,其中,连片面积小于10公顷的有6820公顷,占调出面积的19.83%,其他连片面积均大于10公顷。而调入的基本农田是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度和连片程度高,连片面积均大于10公顷。所以,全市基本农田调整后的质量、集中连片程度要高于调出的基本农田质量,调入调出的地类全部为耕地。

三、保护和改造好园地,严格保护林地资源

调整改造现有园地,着力提高单产和效益,适当增加园地面积。规划期间应控制园地发展规模,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新果园。

规划到2010年,园地面积为15187公顷;到2020年,园地面积15787公顷,比2005年增1100公顷。

规划期内,在稳定现有园地面积的基础上,重点以扶沟、西华、太康为主,发展林果和花卉苗木种植,加强对中低产园地的改造和管理。其中,扶沟县新增园地面积177公顷,规模为3200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20.26%;西华县新增园地面积213公顷,规模为5181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32.80%;太康县新增园地面积103公顷,规模为1448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9.17%。其他各县(市、区)都有一定分布,新增园地面积607公顷,规模为5958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37.77%

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的要求,以建设良好生态区域为目标,加强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景观林、河流两岸防护林带的保护,形成一区(平原农业生态区)、两点(城市、村镇)、一网络(生态廊道网络)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加强资源培育,加大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疏林地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步伐,推进中幼林抚育间伐,提高森林总体质量和整体效益。

规划到2010年,林地面积为51430公顷;到2020年,林地面积58339公顷,比2005年增10563公顷

规划期内,西华县新增林地面积1258公顷,规模为9270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5.89%;淮阳县新增林地面积2046公顷,规模为9890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6.95%;扶沟县新增林地面积1024公顷,规模为6150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0.54%;郸城县新增林地面积1079公顷,规模为6901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1.83%;太康县新增林地面积1247公顷,规模为6392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0.96%;商水县新增林地面积1195公顷,规模为5832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0.00%;其他各县(市、区)都有一定分布,新增林地面积2714公顷,规模为14904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25.55%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周口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2个,周口市、项城市;二7个,淮阳县城、鹿邑县城、沈丘县城、太康县城、郸城县城、扶沟县城西华县城;三5个,玄武镇、秣陵镇、四通镇、谭庄镇老城镇;四43;五33个。依据周口市城镇人口规模分布特点,确定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阜铁路和S238G106为一级轴,G311S329S102S206S207为二级轴的“三纵三横”城镇发展轴,其它联络一、二级轴线的交通线为辅助轴的基本空间骨架,构成完整的城镇体系网状结构。

一级城市:规划期内,商水演化为周口城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周商一体化复合中心,全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首位分布。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业贸易服务业,巩固政治中心地位。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向,在功能开发、产业聚集、环境提升等方,重点发展经济开发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城西重工业区、城北创业孵化区、商水纺织服装工业区、港口现代物流服务区等5个功能区。复合中心的各片区之间,将有城市快速道路进行联结,在各片区间的交通沿线,集中发展重点小城镇,形成更加集聚的城镇带。项城河南省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市、河南省加快城市化进程重点市、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河南省5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发展以食品(味精)、制药、皮革为主的工业。

二级城市规划期内,大力发展二级城市(淮阳县、鹿邑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西华县、扶沟县)。淮阳县农业大县,历史文化名城,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鹿邑县河南省扩权县市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城市工业职能以金属制品业为主;沈丘县新兴工业城市,食品、轻工业基地重点发展以食品、轻工、机械、聚酯网为主的工业;郸城县重点发展食品、医药、纺织、冶金等行业;太康县重点发展畜产品、粮食、棉纺织品、造纸等产业;西华县重点发展板材加工、食品精深加工和纺织服装业;扶沟县粮棉大县、蔬菜十强县,立足农业优势,突出工业发展工业职能以食用菌开发植物油生产和纺织为主。

规划期内,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城镇工矿用地,新增用地规模为622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36.59%;川汇区李埠口乡新增用地规模为429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2.52%;其他依次为:项城市125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7.35%;鹿邑县1250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7.35%太康县1250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7.35%淮阳县1100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6.47%;西华1100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6.47%;商水1100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6.47%;沈丘1000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5.88%;郸城1000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5.88%扶沟县1000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5.88%河南省周口监狱51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0.30%;河南省黄泛区农场50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0.30%

考虑到周口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为部分未知的大型单选址项目的用地预留部分指标,本轮规划周口市预留机动指标200公顷,由周口市统一调配。

----集聚发展农村建设用地。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方式,新建住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前提下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结合城乡规划,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制定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加大零星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力度,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引导农村居民点适度集聚,适时优化空间布局。

规划到2010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133928公顷2020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控制在128128公顷。全市整治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0186公顷,其中,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自求平衡用于中心村建设的面积2386公顷,农村居民点面积净减少7800公顷

五、统筹安排交通水利用地

----统筹安排交通用地。加强交通用地布局引导,优化用地结构配置,严格用地定额标准,促进周口市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网络。积极修建漯阜铁路复线,力争漯阜铁路早日从地方铁路升为国家铁路。在周口市形成一个联系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在G311G106S102S238S329S207共同构架的路网基础上,加上已建成的大广高速、永登高速、南洛高速和周商高速公路,在市域内形成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骨架;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道路等级为重点,以城镇为中心建设市域公路网。考虑到将来发展复合中心的需要,在周口、淮阳、项城之间建设快速的通道,使市域最终形成以城镇为节点,以省道、国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补充的发达公路网络。

规划到2010年,安排交通运输用地面积6987公顷;到2020年,安排交通运输用地面积7999公顷,比2005年增加1213公顷。

----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优先保障省重点水利设施用地需求,强化水利设施规划选址和用地的合理性。提高沙河防洪保障能力,完成沙河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工程;对涡河、贾鲁河、新运河、新蔡河、泥河、清水沟等骨干排水河道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治理;巩固完善和提高太康、鹿邑、扶沟、西华四县赵口二期引黄补源工程和沙河大路李、沙河周口、引沙入黑、沈丘槐店等四处引沙补源灌溉工程;实施新运河流域、新蔡河流域、汾泉河流域等重点平原洼地综合治理工程。

规划到2010年,安排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38公顷,到2020年,安排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042公顷,比2005年增加1529公顷。

六、合理安排旅游等其他建设用地

充分发挥文物景点多的优势,加快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整合,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以“周、淮、鹿”三点一线旅游带为主轴,综合开发以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游为代表的人文旅游精品,将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关帝庙和叶氏住宅等培育成精品旅游景区。继续开发沙颍河、淮阳龙湖等休闲娱乐和生态旅游产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

规划到201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926公顷,到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2510公顷,比2005年增加758公顷

中心城区及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控制

第一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一、城市发展规模

现状规模2005年中心城区用地总规模3280公顷(其中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起步区为1550公顷、周口川汇区产业集聚区起步区为60公顷),市区人口32.50万人,人均城市用地100.9平方米

发展规模。2010年,中心城区用地控制规模为5891公顷(其中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区300公顷、周口川汇区产业集聚区发展140公顷),市区人口60万人,人均城市用地98.2平方米,比2005年净增2611公顷;到2020年,中心城用地为9500公顷其中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区700公顷、周口川汇区产业集聚区发展区340公顷),市区人口100万人,人均城市用地95.0平方米,比2005年净增6220公顷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主要是以向东发展为主,适度拓展南、北两翼。周口城区东部地带,是周口城区未来的核心地区,未来以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生活居住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性新城区;有效引导和控制向南建设,远期和商水进行一体化发展。规模边界为:东到于庄村、南到南洛高速、西到西二环路、北到北六环路。

扩展区。中心城区扩展区1804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的29.0%东至搬口路,西至西二环路,南至南洛高速,北至北六路。

缓冲区。划定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7968公顷,东到大广高速,西到黄楼村以东,南到南洛高速,北到邵寨村以南。其中涉及川汇区5141公顷、西华县1463公顷、商水县285公顷、淮阳县1079公顷

二、城市发展布局

周口市的城市性质为商贸流通、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中原文化特色浓厚的豫东南中心城市。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发展布局为东拓南联。东拓以东行政中心拉动城市功能东移南联以八一路南北延伸串联城市的主要功能核心区,形成铁南片区、河北片区、东部片区和老城片区。

第二节 中心城区各乡、办事处用地规模与布局

----李埠口乡。2005年中心集镇人口0.45万人,面积57公顷,人均用地126.67平方米;规划到2020年新增城镇工矿用地面积429公顷,其中安排市级产业集聚区周口港口物流园区发展区用地400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9公顷;划定基本农田缓冲区1546公顷。

----各办事处。搬口办事处:2005年中心集镇人口0.48万人,面积60公顷,人均用地122.92平方米,涉及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859公顷;城北办事处涉及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1164公顷;金海路办事处涉及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667公顷;城南办事处涉及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277公顷;淮河路办事处涉及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628公顷。

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控制

全市共有11个省级产业集聚规划面积1260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3750公顷,发展区规模4830公顷,控制区规模4020公顷

按照优先保障发展区,适当预留控制区的原则,合理配置各项用地指标,发展区4830公顷用地给予充分保障,控制区4020公顷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全部核减或调出,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提供空间保障。

----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区域范围东至漯阜铁路、西至周商大道、北至黄河路、南至川汇区边界。规划面积305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1550公顷,发展区规模700公顷,控制区规模800公顷

----周口川汇区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轻工纺织、高新技术、机械制造区域范围东至商周高速引线、西至八一路、北至北二环路、南至北环路。规划面积65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60公顷,发展区规模340公顷,控制区规模250公顷

----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区域范围为东至黄桥、西至大李庄、北至李柿园、南至杨坑。规划面积150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510公顷,发展区规模490公顷,控制区规模500公顷

----项城市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食品、制药和皮革,区域范围为东至董营、西至郭庄、北至刘堂、南至韩老冢。规划面积130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300公顷,发展区规模500公顷,控制区规模500公顷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纺织和服饰区域范围为东至赵庄、西至蒜张、北至加庙、南至杨庄。规划面积80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23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170公顷

----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纺织和服饰,区域范围为东至大张庄、西至让上庄、北至高庄、南至邵庄。规划面积87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17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300公顷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聚酯网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北部集聚区范围东至南洛高速、西至里窦、北至北郊、南至岳阁东南部集聚区范围东至尤庄、西至冯楼、北至赵寨、南至岳阁。规划面积103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26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370公顷

----郸城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食品、化工、轻工区域范围为东至宋庄、西至张小庄、北至赵寨、南至黄庄。规划面积100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33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270公顷

----西华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食品、纺织,区域范围为东至杨庄、西至东桥、北至后周楼、南至牛营。规划面积66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6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200公顷

----鹿邑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纺织服装粮食食品尾毛加工,区域范围为东至赵秀庄、西至宋庄寨、北至小集、南至张柏坟。规划面积89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26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230公顷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造纸、农产品加工纺织,区域范围为东至顺尧、西至张庄、北至单庄、南至刘化匠。规划面积85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2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430公顷

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第一节 明确粮食生产核心区范围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以粮食生产为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的区域,周口市全部为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全国优质粮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市,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确定的粮食主产区。在全市耕地范围内,划定高产田巩固区、中产田开发区和低产田改造区,总面积839212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8.26%

一、高产田巩固区

高产田巩固区面积589204公顷其中项城市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21661公顷,占该区面积的3.68%,涉及城郊、范集、高寺、老城、李寨、三店、孙店、王明口和郑郭鹿邑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22666公顷,占该区面积的3.85%,涉及卫真、真源、鸣鹿、高集、观堂、贾滩、马铺、穆店、任集、生铁冢、试量、太清宫、唐集、王皮溜、涡北、辛集、玄武、杨湖口、宋河、张店、赵村和郑集等乡镇;淮阳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73090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2.40%,涉及安岭、白楼、曹河、大连、豆门、冯塘、葛店、黄集、临蔡、刘振屯、鲁台、齐老、四通、王店、新站、许湾、郑集和朱集等乡镇;扶沟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81059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3.76%,涉及白潭、包屯、汴岗、曹里、柴岗、城关、城郊、崔桥、大李庄、大新、固城、江村、韭园、练寺和吕潭等乡镇;西华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13531公顷,占该区面积的2.30%,涉及艾岗、城关、迟营、大王庄、东王营、东夏、奉母、红花、黄桥、李大庄、聂堆、皮营、清河驿、田口、西华营、西夏、逍遥、叶埠口和址坊等乡镇太康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113750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9.31%,涉及板桥、常营、城郊、大许、独塘符草楼、高朗、高贤、老冢、龙曲、马厂、马头、毛庄、清集、王集、五里口、杨庙、张集、芝麻洼、朱口和转楼等乡镇;商水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87998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4.94%,涉及城关、邓城、固墙、赫岗、胡吉、化河、练集、平店、汤庄、袁老、张明和张庄等乡镇;郸城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114217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9.38%,涉及巴集、白马、城关、城郊、丁村、东风、胡集、胡岗、汲水、石槽、双楼、吴台、宜路和张完等乡镇;沈丘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61232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0.38%,涉及白集、东城、北城、北杨集、卞路口、洪山、槐店、莲池、刘湾、石槽、新安、纸店和周营等乡镇。对此区域范围内的高产田,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使其粮食亩产稳定提高到1600斤。

二、中产田开发区

中产田开发区面积230314公顷其中川汇区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2481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08%,涉及城北、搬口和李埠口等乡镇;项城市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48262公顷,占该区面积的20.96%,涉及城郊、丁集、范集、付集、高寺、官会、贾岭、老城、李寨、秣陵、南顿、三店、王明口、永丰和郑郭等乡镇鹿邑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60804公顷,占该区面积的26.40%,涉及高集、试量、唐集、涡北、玄武、宋河、张店和赵村等乡镇;淮阳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35470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5.40%,涉及安岭、曹河、大连、冯塘、黄集、刘振屯、鲁台、齐老、四通、新站、许湾和朱集等乡镇;扶沟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8532公顷,占该区面积的3.70%,涉及曹里、大李庄、江村、固城、韭园和练寺等乡镇;西华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9558公顷,占该区面积的4.15%,涉及大王庄、东王营、东夏、皮营、西夏和清河驿等乡镇;太康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23337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0.13%,涉及板桥、大许、独塘高朗、清集和逊母口等乡镇;商水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15742公顷,占该区面积的6.83%,涉及巴村、白寺、城关、邓城、固墙、赫岗、化河、黄寨、练集、农场、平店、舒庄、谭庄、汤庄、姚集、袁老、张明和张庄等乡镇;郸城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7374公顷,占该区面积的3.20%,涉及巴集、丁村、东风和石槽等乡镇;沈丘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18754公顷,占该区面积的8.14%,涉及白集、东城、北城、北杨集、范营、冯营、付井、槐店、老城、李老庄、莲池、刘湾、刘庄店、新安集、大邢庄、赵德营和周营等乡镇对此区域范围内的中产田,实施高标准开发,成为高产稳产田,亩产力争提高到1500斤。

三、低产田改造区

低产田改造区总面积19694公顷其中项城市低产田改造区面积为5267公顷,占该区面积的26.74%,涉及贾岭镇和新桥乡等;沈丘县低产田改造区面积为14427公顷,占该区面积的73.26%,涉及范营、冯营、老城、刘庄店、留福和大邢庄等乡镇对此区域范围内的低产田,实施综合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田,亩产提高到1400斤以上。

第二节 稳定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

按照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20年周口市的粮食产量要由2005年的552.3万吨提高到800万吨。围绕这一粮食生产目标,规划期内耕地保护的主要任务为:

一、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将耕地保护目标纳入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内容,签责任书。按照省级规划要求,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854626公顷,将此目标下达到各县(市、区),全市建设县、乡、村、组、户五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层层分解保护责任,明确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耕地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耕地保有量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切实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规划期内为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运作机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低效利用土地整理力度,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确保不因建设占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2006-2010年全市补充耕地3363公顷2011-2020年补充耕地7211公顷

三、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强化对城乡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通过严格供地政策,制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细化市场准入条件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非农业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评价与论证,把减少耕地占用作为选址方案评选的重要因素,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提高占用耕地的经济成本,逐步减少单位投资和单位产出占用耕地量。2006-2010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200公顷2011-2020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6870公顷

第三节 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一、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建设力度

继续大力开展基本农田综合整治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强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按照整修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供电、排灌、道路、林网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不断加大对土地的物化和科技投入,实行集约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产出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产上的作用,大搞机械灭茬直接还田,同时大搞农家肥积造,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造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中产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及时对耕地地力和环境质量变化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升中低产田地力等级和综合生产能力;五是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严禁工业三废向基本农田排放,已造成污染的必须负责赔偿和治理,同时加强农田防护林带的建设,改善农田的环境质量。

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一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按照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规划期内周口市必须保持720200公顷以上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根据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和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状况,按照保优不保劣的原则分配落实各县(市、区)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二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审查,严禁城镇村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符合法定单独选址条件的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因选址特殊,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在用地预审和审查报批前,必须对选址方案、基本农田调整及补划方案等进行论证和听证。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色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畜禽养殖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临时工程用地和其他各种活动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

第四节 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建设

为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运作机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低效利用土地整理力度,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积极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重点工程,将涉农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理重点工程倾斜。规划2006-201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28078公顷,补充耕地3363公顷2011-202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63498公顷,补充耕地7211公顷

一、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

积极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整治,重点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态环境。平原区整理重点是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改善排灌条件,合理规划农村道路。

规划期内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为:扶沟县的汴岗镇吕潭乡柴岗乡练寺镇大新镇等;西华县的叶埠口乡红花集镇艾岗乡等;沈丘县的付井镇冯营乡洪山乡范营乡白集镇赵德营镇刘庄店镇卞路口乡等;郸城县的吴台镇李楼乡巴集乡汲冢镇南丰镇张完乡宁平镇秋渠乡城郊乡石槽镇等;淮阳县的临蔡镇齐老乡安岭镇等;太康县的高朗乡、板桥镇大许寨乡逊母口镇等;鹿邑县的杨湖口乡任集乡马铺镇观堂乡王皮溜镇等;项城市的秣陵镇贾岭镇新桥镇、王明口镇永丰乡等。

规划2006-2010年,完成农用地整理规模23400公顷,新增耕地1065公顷2011-2020年完成农用地整理规模54600公顷,新增耕地2377公顷

二、稳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

按照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周口市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低效利用土地整理力度,通过迁村并点、村庄治理、退宅还田等措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为:扶沟县的白潭镇汴岗镇曹里乡城郊乡大李庄乡江村镇韭园镇练寺镇等;西华县的叶埠口乡东夏亭镇奉母镇西华营镇等;沈丘县的白集卞路口范营石槽刘庄店赵德营纸店等;郸城县的钱店镇、宜路镇、秋渠乡双楼乡等;淮阳县的临蔡镇齐老乡安岭镇等;太康县的王集乡常营镇大许寨乡高朗乡老冢镇朱口镇等;鹿邑县的任集乡生铁冢乡王皮溜镇杨湖口乡马铺镇太清宫镇、宋河赵村乡郑集乡等;项城市的南顿镇王明口镇新桥镇秣陵镇郑郭镇范集乡高寺镇等。

规划2006-2010年,完成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2000公顷,新增耕地446公顷2011-2020年完成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5800公顷,新增耕地2681公顷。

三、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用途适宜、经济可行的要求,立足优先农业利用、恢复生产功能、鼓励多用途使用、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挖损压占等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

规划期内土地复垦重点区域为:扶沟县的汴岗镇吕潭乡包屯镇柴岗乡练寺镇大新镇大李庄乡韭园镇江村镇等;西华县的清河驿乡奉母镇东夏亭镇田口乡逍遥镇等;沈丘县的北杨集乡、大邢庄乡、老城镇、莲池乡、刘湾镇、新安镇、付井镇冯营乡洪山乡范营乡白集镇赵德营镇刘庄店镇卞路口乡等;郸城县的东风乡吴台镇巴集乡汲冢镇秋渠乡石槽镇等;淮阳县的白楼乡、四通镇、王店乡、许湾乡和郑集乡等;太康县的高朗乡、城郊乡王集乡逊母口镇朱口镇等;鹿邑县的高集乡杨湖口乡任集乡贾滩乡玄武镇试量镇辛集镇等;项城市的秣陵镇贾岭镇新桥镇王明口镇孙店镇官会镇等。

规划2006-2010年,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1528公顷,新增耕地9902011-2020年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1658顷,新增耕地1073公顷

四、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

加强未利用地的调查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规划期内土地开发重点区域为:扶沟县的汴岗镇包屯镇吕潭乡江村镇柴岗乡练寺镇大新镇大李庄乡韭园镇等;西华县的叶埠口乡红花集镇艾岗乡等;沈丘县的大邢庄乡、新安镇、付井镇冯营乡洪山乡白集镇刘庄店镇等;郸城县的吴台镇东风乡巴集乡汲冢镇石槽镇秋渠乡等;淮阳县的临蔡镇齐老乡安岭镇等;太康县的高朗乡、城郊乡王集乡逊母口镇朱口镇等;项城市的新桥镇官会镇郑郭镇秣陵镇等。

规划2006-2010年,完成未利用地开发规模1150公顷,补充耕地862公顷2011-2020年,完成未利用地开发规模1440公顷,补充耕地1080公顷。

五、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和重点项目

规划期内,通过4个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工程的实施,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为64652公顷,可补充耕地7423公顷,占补充耕地规划目标的65.28%。通过30个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的实施,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为40708公顷,可补充耕地2646公顷

第六章 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

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和计划管理,完善土地市场机制,严控建设用地总量,用好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推进节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宜居城乡环境的形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一、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要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控制,用好增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提高集约利用水平;着力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细化指标控制,加强对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切实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8421公顷,净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200公顷以内。

二、加大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

继续加大对城镇闲置地、空闲地、批而未供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清查与整合力度将盘活挖潜存量土地与土地利用计划挂钩,建立奖惩机制促进盘活挖潜工作。全市城镇存量建设用地304公顷,其中闲置土地面积78公顷空闲土地面积78公顷批而未供土地面积94公顷,低效利用土地54公顷

第二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一、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过快扩张

控制城镇用地盲目扩张,坚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合理调控城镇用地增长的规模与速度,防止超越人口城镇化和就业结构转移的进程盲目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壮大城镇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合理调控城镇用地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实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5113平方米降到2010年的111平方米2020年的108平方米规划2010全市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30793公顷以内,新增规模控制在7500公顷以内2020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40293公顷以内,新增规模控制在17000公顷以内。

二、强化城镇工矿集约用地引导

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适度提高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促进建设项目向空中发展,合理利用城市地上空间;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研究,积极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方式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优先发展节地型的工业产业,有效控制工业用地规模控制开发区数量和规模,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向业集聚区集中,引导和鼓励使用多层标准厂房,鼓励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将新增工矿用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构建生活、生态、生产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秩序。

三、促进城镇内部用地结构调整

根据各城市性质、资源条件等自身特点,调整优化居住、商业、工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卫生环保生态保障等用地的比例,稳步推进旧城有机更新,完善城镇功能,重点促进城镇建成区内的低密度、低效利用土地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商住混合区的更新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镇和谐发展。

第三节 整合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

以逐步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出发点,以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在认真调查分析区位条件、人口流向、现有规模、改造难易、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依据村庄的特点,对全农村居民点,按照建设中心村、控制一般村和拆并落后村的原则进行规划,通过适当合并自然村、改造旧村庄、整治空心村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和中心村迁移。建设居住环境良好、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

2005全市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35928公顷,到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规模下降到133928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2613公顷,中心村建设增加农村居民点规模613公顷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规模下降到128128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10186公顷,中心村建设增加农村居民点规模2386公顷。

二、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必要用地

----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按照级规划下达周口市的农村居民点核减任务和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迁村并点,有步骤地将较为分散的村庄实行搬迁,向一些优势集镇靠拢;鼓励农村发展多层住宅建设,提高村庄用地的利用率,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

整理规模:规划到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为2613公顷,到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为10186公顷。各县(市、区)整治目标为:川汇区596公顷,扶沟县854公顷,西华县918公顷,商水县916公顷,沈丘县1068公顷,郸城县815公顷,淮阳县995公顷,太康县1397公顷,鹿邑县1350公顷,项城市1242公顷,泛区农场23公顷,周口监狱12公顷。

重点整理区域:规划期内,周口市确定农村居民点重点整理区域为:川汇区的李埠口、城北和搬口;扶沟县的崔桥、练寺、吕潭、城郊、白潭、固城和江村;西华县的逍遥、红花集、聂堆、西华营、艾岗、田口、皮营、东王营和李大庄;商水县的郝寺、张明、张庄、邓城、汤庄、城关、黄寨、谭庄、巴村、大武和舒庄;沈丘县的洪山、纸店、刘湾、付井、卞路口、白集、赵德营、留福、刘庄店、范营、老城;郸城县的城郊、胡集、石槽、汲水、秋渠、白马和双楼、宁平、丁村、李楼和钱店;淮阳县的齐老、安岭、临蔡、葛店、黄集、白楼、豆门、鲁台和朱集;太康县的杨庙、老冢、五里口、朱口、马厂、张集、芝麻洼、马头、大许寨、高朗、常营;鹿邑县的玄武、宋河、太清宫、试量、马铺、辛集、贾滩、观堂、生铁冢、赵村、任集、邱集和高集;项城市的官会、李寨、丁集、高寺、付集、贾岭、新桥、范集、南顿、秣陵、光武、千佛阁等乡镇,涉及全市113个乡镇。

----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依据周口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综合考虑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主要用于各乡(镇)中心村建设,通过旧村缩并,从而达到控制自然村落的无序扩张,促进农村居民适度集中。在中心村周边划定基本农田缓冲区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为新农村建设预留用地空间,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指标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解决

建设规模:规划到2010年全市中心村建设需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为613公顷,到2020年全市中心村建设需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为2386公顷

建设区域:规划期末,中心村建设涉及全市九县(市)、一区、两场182个乡镇420个行政村

第四节 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

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供应总量。坚持以供给引导和制约用地需求,保障交通、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等用地需要,严格控制能耗高、用地粗放的项目用地,禁止向淘汰类工业项目供地。

优化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引导产业向集聚区集中,农村居民点向城镇、中心村集中。统筹协调全交通、水利、能源及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防止盲目重复建设。

严格执行土地集约利用标准。按照人均用地、用地结构等城镇规划控制标准,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化建设。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批地必须严格按照用地标准,要采取先进节地技术,降低基础设施工程用地。

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国家、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用地,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规划期内,共安排能源交通、水利、风景名胜设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769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2264公顷

第一节 能源建设重点工程

按照积极发展电力的要求,稳定增加能源用地供应,保障好周口市的电力输送和建设。20062020年安排重点能源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规模58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46公顷。

第二节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加快漯阜铁路改建,逐步开展G106京广线开周交界至太康县城段、G106京广线太康至项城段G311徐西线四通镇至鄢陵交界段工程建设和多条省道工程建设。完成沙颍河周口段航运工程、涡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等。20062020年安排交通运输重点工程项目用地规模1003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852公顷。

第三节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规划期内主要对涡河、贾鲁河、新运河、新蔡河、泥河、清水沟等骨干排水河道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治理,实施新运河流域、新蔡河流域、汾泉河流域等重点平原洼地综合治理工程。20062020年安排重点水利设施目用地规模1449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159公顷。

第四节 风景名胜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规划期内,重点安排羲皇故都风景旅游区叶氏庄园、关帝庙景区建设用地,20062020年安排风景名胜设施重点项目用地规模259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207公顷。

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

第一节 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方案

依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将全市划为四个生态功能分区,即淮阳龙湖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城市水源地生态功能区和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物质保持生态功能区通过对特殊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对重点资源开发区实行强制性保护对生态功能良好区实施示范性保护,构建全市稳固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一、淮阳龙湖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

该区域位于淮阳县城关回族镇,面积2700公顷该区土地利用中,应注意保护其湿地资源,强化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防止面源污染。

二、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该区域位于扶沟和西华境内,包括扶沟林场和西华林场,面积240000公顷。对该区域防护林区施行强制性保护,遏制乱垦、乱伐、乱占乱用防护林生态用地。

三、城市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该区域位于川汇区、西华县的8个乡镇、商水县的5个乡镇和扶沟县的3乡镇,面积61300公顷在该区内要保持水体质量,防止由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

四、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物质保持生态功能区

该区域为除上述几个区域外周口市的其他区域,面积为891900公顷。该区属生态保护良好示范区,应实施示范性保护,要加强土地经营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实现达标排放,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

第二节 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一、实施生态农业,节约农村能源,保护农村环境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通过建立业集聚区,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小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实现污染减轻、生态改善,走出一条适合周口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

二、加强以土地和水为重点的资源保护

按照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土地用途管制,加大对耕地及基本农田集中区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保护力度。加强资源开发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重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行节水措施,鼓励水资源再生利用,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重点保护淮阳龙湖和重要水源涵养区。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和农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建立比较完善的推进机制和循环经济体系,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

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在城镇化进程中,科学合理地调整城市规划布局;研究制定和实施清洁生产促进计划,结合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通过价格、税费政策和必要的工程措施促进节约用水和废水资源化,保护城市水源,缓解城市缺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城市气化率和集中供热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效控制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实行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噪声污染;重视城市绿化、美化,提高绿化覆盖率。

重点加强龙湖湿地保护区建设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和保护龙湖生态环境资源,以保证龙湖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首先将龙湖湿地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所有水域、岸边沼泽地及岸边向外30-150范围内划为核心区,拆除和搬迁区内的商业建筑和民宅,建设滨水绿化带,设置必要的科研观测点。外围区指核心区外围环湖及湖周围的防护带,即在龙湖外湖的外围建立50-1000防护林带,以改善龙湖的小气候环境,同时净化水质。其次是搞好龙湖湿地水质保护工作。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一、平原生态农业型土地利用模式

依据周口市土地利用特点,实施生态农业型土地利用模式。对主要的高产农业区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农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同时加强农地整理,实施沟-路-渠-林相互配套,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此外,对耕地要加大绿肥投入,避免农业污染。该种利用模式是指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前提、以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农牧互依、集约持续型发展。

二、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模式

在城镇区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制,遏制城镇盲目扩张侵占农田,提升用地成本,充分挖掘城镇存量和低效土地利用潜力,实施集约利用;在城郊结合部地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建筑密度,通过加强园艺+新村+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鼓励城镇实施居民点工矿农田园地相间布局建设的模式,提高用地效益。

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

第一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管制

根据区域发展要求、土地利用关系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按照周口市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从城镇建设、工矿发展、农业特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生态建设、重点区域保护的角度,进一步细化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定位,划分明确的功能分区界限。把全市划分为城镇发展区、独立工矿区、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六个土地利用功能区。

镇发展区

城镇发展区是指在土地利用上以城镇功能为主导用途的区域,也是市域非农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区域。包括市级中心城区、各县级中心城区及各乡镇。规划划定城镇发展区面积2135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9%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建制镇规划;区内城镇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二、独立工矿区

独立工矿区是指为独立于城镇村之外的采矿地以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规划划定独立工矿区总面积1889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8%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工业用地;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基本农田集中区

基本农田集中区指基本农田分布集中度相对较高、优质基本农田所占比例相对较大,需重点保护和建设的区域。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划定10个基本农田集中区,总面76876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1.77%。其中基本农田面积720200公顷,为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占基本农田集中区面积的93.68%;其他土地面积48566公顷,为基本农田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其他农业设施,以及农田之间的其他零星土地,占基本农田集中区面积的6.32%

管制规则:鼓励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可进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的建设;土地整理复垦资金的60%以上应当优先投入基本农田集中区;基本农田集中内的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不得破坏、污染基本农田集中区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坟、挖沙、采石、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基本农田集中区内,严禁安排城镇村新增非农建设。

、一般农业发展区

一般农业发展区指基本农田集中区以外,以发展种植农业、林业、牧业为主的区域。规划划定一般农业发展区面积21959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36%。其中一般耕地、园地、林地面积208560公顷,占一般农业发展区面积的94.98%;其他农用地面积11034公顷,占一般农业发展区面积的5.02%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用作耕地、园地、林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复垦或调整为一般农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的土地;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油井、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工矿区内配置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外)。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

该区是指已经依法认定的各种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其他具有重要自然与历史文化价值且规模较大的区域。本区包括羲皇故都、老子文化博览园、关帝庙景区、中原民俗园、叶氏庄园、沈丘槐园等,面积36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03%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允许进行不破坏景观资源的旅游活动;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保护区规划,进行观赏、娱乐、文化活动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须符合风景旅游区规划;严禁占用区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指主要河湖及其泄洪滞洪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等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目的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周口市城市水源地保护区位于沙颍河周口大闸的上游,面积为700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85%

管制规则:不得占用区土地进行新的生产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

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按照城、镇、村、工矿等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基本用途和空间管制要求,划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并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空间管制规则。

一、允许建设区空间管制

区域范围:允许建设区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划定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允许建设区的界限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本用地区划定的面积为1684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08%。其中,城镇工矿允许建设区面积为40293公顷,农村居民点允许建设区面积为128128公顷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允许建设区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二、有条件建设区空间管制

用地范围:该区是在不突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可以用于允许建设区布局调整的区域。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的复合边界是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规划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4520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78%。其中,扩展区面积为12020公顷、控制区面积为4993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面积为28194公顷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三、限制建设区空间管制

区域范围: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划定该区面积为972616公顷。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严禁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

四、禁止建设区空间管制

区域范围: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

划定该区面积为9700公顷,其中沙颍河周口大闸上游的城市水源地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000公顷,淮阳县龙湖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700公顷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

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一节 各县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重点保障周商项淮一体化发展建设用地。根据区位和资源情况,实行项淮经济隆起带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功能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商水县是周口市复合中心组成部分,加快周商一体化步伐重点发展纺织、粮食深加工、畜禽饲料和板材加工等优势产业。规划期末,中心城区规模控制在1826公顷以内,城区人口17.96万,人均用地102平方米,新增城镇工矿用地962公顷,扩展区288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1500公顷

项城市是河南省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市、河南省加快城市化进程重点市、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河南省5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是周口市复合中心之一,以食品、制药、皮革为主的轻工业城市。规划期末,县城规模控制在1548公顷以内,城区人口14.86万,人均用地104平方米,新增城镇工矿用地956公顷,扩展区285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751公顷

淮阳县是周口市复合中心之一,全国农业大县,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城市。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以旅游为主的文化产业。规划期末,县城规模控制在1700公顷以内,城区人口16.89万,人均用地101平方米,新增城镇工矿用地980公顷,扩展区292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401公顷

合理调控其他县域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鹿邑县、西华县、扶沟县、太康县、郸城县、沈丘县中心城区担负着各自行政区划范围内的中心职能,合理调控中心城镇建设发展用地,提升辐射和带动功能,实现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鹿邑县河南省扩权县市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城市规划期末,县城规模控制在1910公顷以内,城区人口18.76万,人均用地102平方米,新增城镇工矿用地1177公顷,扩展区350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309公顷

西华县传统的板材加工和果品生产强县。利用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板材加工、食品精深加工和纺织服装业。规划期末,县城规模控制在1450公顷以内,城区人口13.64万,人均用地106平方米,新增城镇工矿用地929公顷,扩展区275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630公顷

扶沟县全国粮棉大县、蔬菜十强县。立足农业优势,突出工业发展,重点培育纺织、食用菌开发和植物油生产为主规划期末,县城规模控制在1363公顷以内,城区人口12.36万,人均用地110平方米,新增城镇工矿用地936公顷,扩展区280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1172公顷

太康县全国粮、棉、畜牧百强县。重点发展畜产品、粮食、棉纺织品、造纸等产业。规划期末,县城规模控制在1967公顷以内,城区人口20.46万,人均用地96平方米,新增城镇工矿用地1170公顷,扩展区351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1104公顷

郸城县河南食品工业强县、河南对外开放重点县、河南省畜牧推广先进县。大力发展食品、医药、纺织和板材生产,重点发展食品、医药、纺织、冶金等行业。规划期末,县城规模控制在1776公顷以内,城区人口17.72万,人均用地100平方米,新增城镇工矿用地880公顷,扩展区262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1004公顷

沈丘县新兴工业城市,食品、轻工工业基地。重点发展以食品、轻工、机械、聚酯网为主的工业。规划期末,县城规模控制在1865公顷以内,城区人口17.23万,人均用地108平方米,新增城镇工矿用地919公顷,扩展区274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264公顷

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为落实省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面积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等土地利用约束性指标和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等预期性指标,促进各县(市、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确保各项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本规划根据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发展战略,通过测算分别确定县(市、区)各项控制指标各县(市、区)调控指标详见附表2至附表6

为了强化市级规划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确保市级规划得以严格实施,周口市级以下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除严格遵循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循以下调控规则:

1、严格核定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规范土地规划基础数据的采用。规划基数转换与市级上报规划基数数据保持一致。

2、县级规划要加强专题研究。县级规划在基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各县域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根据当地情况,有针对、有选择的开展一轮规划实施评价,土地利用供需预测,土地节约集约问题研究,基本农保护布局研究等,专题研究的有关结论要在规划成果中予以充分的体现。

3、严格落实市级规划分解的指标。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严格落实周口市规划分解确定的各项规划控制指标,以严格保护耕地数量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数量为必须,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有限供给引导和制约建设用地需求为基本原则,层层分解和落实控制指标,统筹安排各业、各区域用地,确保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4、要按照市级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原则、方向和要求,确定县乡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和土地利用布局方案。落实好市级规划确定的县城、业集区、重点镇及重大交通、水利和能源用地,必须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划定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的扩展边界落实并细化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

第十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与机制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落实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度。强化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责任,明确级政府规划实施的具体目标,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考核政府工作和干部绩效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相关评价和考核办法。

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制定包括耕地保护、各类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耕地开发复垦等多项指标在内的中期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严格管理和执行,确保各类用地总量的相对平衡和规划的顺利实施。

强化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生态建设等有关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类规划的用地规模和标准,切实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用地方案,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

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和河南省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政策要求,只有符合修改条件的方可开展规划修改。规划修改必须就修改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估,依法组织论证、听证。修改方案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后,逐级上报现行规划的批准机关批准,严禁擅自修改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节 加强规划技术管理

提高土地规划的信息建设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统一用地审批、供应、使用、补充耕地各环节的信息平台,实现土地管理的一体化。结合日常地籍管理,应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建立动态监测系统,重点对城镇周边土地、保护区土地的利用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规划实施动态。加强规划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实行上岗认证制,形成一批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实施。

规范土地市场,促进规划实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垄断土地出让市场,监控土地转让、抵押、租赁等活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全面履行土地交易中的权属登记、收费管理、查处违章等职能。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利用环境,促进全社会建立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自我约束机制。

第三节 强化规划经济调节手段

健全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和制约机制。增加对耕地以及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大的地区的财政补贴,调动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落实对农户保护耕地的直接补贴,充分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大补充耕地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统筹协调土地出让收入,集中土地出让收入分配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向粮食主产区和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倾斜,支持土地整理和复垦、宜农未利用地的开发。运用市场手段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利用社会资金用于补充耕地。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经济调节和引导机制。采用价格、税费调节土地供给,灵活调节土地需求与供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全面实施土地协议出让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工业用地出让实施最低价,规范土地的出让价格管理,促进土地使用的合理流动。加大税收调节力度,通过增加对城镇用地闲置和低效用地的税收,减少对土地深度开发的税收,鼓励开发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第四节 提高规划社会保障能力

健全规划的民主参与制度。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切实提高规划决策水平。成立有代表性的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规划修编的听证制度,加强规划论证工作,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加大规划的公示和宣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依法公示规划的主要内容。鼓励利用办理大厅或电视媒体、报刊等方式主动向社会宣传规划的相关内容,让社会各阶层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重要性,自觉遵守、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社会各界、各部门和广大公众对依法用地、科学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认识,增强全民土地保护意识。设立违反规划用地举报制度,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规划的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755bf64693daef5ef73de1.html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