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8-09-30 18:28: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祈祷的意义

一、祈祷的意义

祈祷是什么?是属灵的交通,是住在地上的人和住在天上的神交往、联系。

一个人与平辈或同级的人交流思想,称为谈话;如果同小辈或下级说话,就称为嘱咐、叮咛、指示、命令;如果是同长辈或上级说话,就叫作请示、禀告、申请、汇报等等。至于人同神说话,那就要称为祈祷了。

祈祷使我们认识神,又从神接受恩典和造就。这种造就是渐进的,一步一步由浅入深,通过祈祷,我们能够用神的目光认识自己,从而“让出”自己,“放下”自己,让神的权柄和旨意通行在自己身上。

二、心灵的准备

一次匆忙的祷告往往就是一次失败的祷告。因此祷告前的准备是重要的。一个安静、谦恭、敬虔、顺从的心,就是祷告的先导、祷告的准备。

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面灵中感觉到需要祷告,而同时又感觉到自己的心情不对,无力祷告,甚至无法祷告;那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先为祷告而献上祷告;为自己不平静的心情先祷告主,祈求主。换句话说,此刻需要为夺取一个胜利的祷告而献上祷告;求主赐下力量,平息内心的风波,打退撒但的干扰……

有时候,可以先唱一首合适的短歌,好像吹起战斗的号角。这样,你将看见自己的心境渐渐地(有时且是很快地)安静下来了,祷告的力量上升了,灵中夺得“制高点”了。总之,用祷告铺开祷告,用祷告促进祷告。这就是我们可以常常运用的准备方法。

至于平时祷告多的人几乎不需要准备,因为他一直是准备好了的;他是生活在祷告的空气里的。

三、祈祷的内容

祷告不是写文章,不是做报告,祷告是儿女和天父说话谈心。因此,只要出于心灵诚实,任何事情,任何的话,都可以对天父诉说。经上所说的“倾心吐意”应当成为我们各人的共同经验和福份。

关于祷告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谢赞美:只要心灵光景是正常的,新鲜的,柔嫩的,那么,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值得我们感谢赞美的一定不会太少。

(二)悔改认罪:如果自己的心眼是明亮的,与光又是靠近的,需要悔改自洁的事,也决不会没有。因为心眼愈明,见罪愈微;灵觉愈锐,痛罪愈深。

(三)倾心吐意:人生的道路不会一直平坦,人际的关系不会处处如意。心有所感,或忧或乐,或苦或甜,都可以面向慈父,敞开心怀,倾吐衷肠。神的慈心特别靠近痛苦忧伤的人,经上应许说:“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诗34∶18)。主耶稣也宣告说:“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赛61∶1,路4∶18)。信主愈笃,与主愈亲;祈祷愈切,倾心愈诚。此乃理所当然、情所必然的事。

(四)提出要求:当我们倾吐“心事心情”以后,很自然地会对神提出自己的盼望、心愿、要求,或者是个人的事,或者是家庭的事,或者亲友邻居的事,或者是教会、社会、国家的事。

哈拿所求的是她个人的事(参撒上1∶);马大、马利亚所求的是她们家庭的事(参约11∶);亚伯拉罕所求的是所多玛城和侄儿一家安危的事(参创18∶);使徒和他同工们所求的是教会的事(参林后13∶14,弗1∶1,14);先知撒母耳、耶利米、所罗门、西希家等所求的是国家民族的事(参撒上15∶1011,耶4∶19,9∶1,14∶79,王上8∶,王下19∶)。这些都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不难找到《圣经》里所记录的很多祷告范例。在这些记录中,有几处内容特别精诚感人,如能选出,特别跪下朗读,对自己的造就确实很大。

恕我不顾烦琐,介绍10处于下:

(1)亚伯拉罕为多玛城的精诚代祷(创18∶2223)。

(2)所罗门为圣殿建成的献殿祈祷(王上8∶2261)。

(3)以斯拉为民众认罪的至诚祈祷(拉9∶515,10∶1)。

(4)尼希米时代祭司耶书亚的祈祷(尼9∶538)。

(5)大卫蒙救脱险的感恩祈祷(诗18∶)。

(6)大卫王的倾心祷告(诗51∶,139∶)。

(7)耶稣在马可楼上的离别祷告(约17∶)。

(8)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太26∶3646)。

(9)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太6∶913)。

(10)但以理为祖国复兴的祷告(但9∶123)。

敬读古圣的祷告词,好像看见他们心灵的窗口,向着神和我们后世的人开放。我们从这些窗口望见了古圣伟人的心灵世界:信仰至诚,感情如火,谦恭敬畏,心灵向往…… 保惠师圣灵记下这些祷词,为的是要吸引又感化我们后世的人,效法他们的榜样,追随他们的脚踪。

四、祈祷的诀窍

祈祷是一门奇妙的功课。最浅近,又最深奥。说浅近,二岁的孩子可以学会;说深奥,即使到达使徒的水平也要说:“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罗8∶26)。在祷告的学校里,没有人敢说已经毕业了。

尽管如此,在圣灵和圣经的教导下,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祈祷的诀窍。

首先,要带着信心进到父神面前。圣经清楚指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这话十分明了,不需要解释。没有信心,人就无法祷告,即或祷告了,只是表面文章,神也不愿理会。

其次,要除去罪污进到神的面前。一个祷告的人,自身罪污不论是大是小,是明是暗,是多是少,都必须在神前诚实悔改,决然抛弃。这样,经过宝血的洗净和赦免,就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赛59∶12)。

复次,要带着恒心进到父神面前:为了一件事祷告了一次二次,看看未见效果,就灰心失望,不再祷告下去了;这是没有信心和恒心的表现。要知道神作事,神答应祷告,有其一定的时间安排,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同时,又当知道,在人一方面也需要一个自洁、自励、安静、等候的过程。这二方面的因素都是很有意思的,对于一个祷告的人都是有益的操练。在此,我们对于神的信心究竟如何乃是一种考验和测试。让我们引以为训。 再次,要重视“诚”和“勤”的精神:我国古时有位高士说过一句话:“诚者,天之道也。”又有古训说:“至诚可以格(感)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圣经》的话更是说得浅显明白:“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他的,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成就他们的心愿”(诗145∶1819)。我们与人交往尚需以诚相待,何况对待神呢?

“诚”的后面应当紧接一个“勤”字。“诚”可以生“勤”,“勤”也能反过来促“诚”。这就是许多人的经验。要抓机会祷告,不要等机会祷告。这也与诚和勤的精神密切相关。撒但是诡计多端的,它最有办法夺走我们的祷告时间。因此,几乎没有一个等机会祷告的人会等出一个合适的祷告时间。只要你留心,就可以看出来,撒但会利用各种方法和事情把你的祷告时间挤走。所以,抢机会、挤时间、夺工夫去祷告主,是最好的办法。总之,在祈祷的诀窍中,最最重要的诀窍不是别的,而是“夺取祷告时机”。

五、经训的默想

〔1〕“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雅4∶2)。

祷告不够、不透,是很多信徒常会发生的情况。有的信徒甚至不祷告,或者不会祷告。也有人过去发过一时热心,现在放弃祷告。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还有人,同朋友交谈可以谈到深夜十时、十一时、十二时而无倦意倦容,但是,如果要他祷告的话,那就会在不到九点钟时而“呵欠连连”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不应当深深地反思吗?这里没有撒但的阻力吗?

〔2〕“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雅4∶3)。

妄求有一个特点,只考虑自己的欲望,不顾念神的吩咐和旨意;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不关心神的荣耀。当他的祷告得不到应允时,他不是谦卑自省,而是抱怨神、怀疑神、妄论神。他把妄想、妄欲、妄求、妄怨集于一身,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不是。

〔3〕“万军之耶和华说:我曾呼唤他们,他们不听;将来他们呼求我,我也不听”(亚7∶13)。

这里的话说出了神的心,正义的神不听不义者的祷告。因为“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箴28∶9)。所以认罪、离罪是唯一的出路。

〔4〕“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

张开心灵的眼睛,警惕罪恶的入侵;献上细心的祷告,免去灵程上跌跤。

〔5〕“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

这里所指的义人是谁?就是那些肯让神的话语在他身上有力量、有权威的人。神的话在他身上受到尊重和遵行;神也就让那个人的祷告受到天上的重视和悦纳。义人就是服从真理权力的人。

六、祈祷的姿势

祈祷的时候,身体的姿势、形式应当怎样?这也是不少人所思想的。初信的人更容易发生这个问题。

祈祷既然是地上的人对天上的神说话,当然应当以谦卑恭敬为准则。从这个准则和心情出发,采取合宜的身体姿势,就是好的。按《圣经》看,又从圣徒的多数经验看,用双膝跪下的祷告是最合式的,其次是恭敬站立或者恭敬端坐(参撒下7∶18,代上17∶16)。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之下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灵活姿势。

我们的主耶稣在世为人时,跪下、俯伏、站立、静坐等等姿势,他都用过(路241,太2639.1435,太1419,路243050-51),当我们安静平稳之时,圣灵就容易感动我们的心,那时,我们也就会很自然地采取合宜的祷告姿势。因为帮助我们发出祷告话语的是圣灵,帮助我们采取祷告态度的也是圣灵。

七、姿势的变化

当我们温习《圣经》的时候,可以发现一件事实,那就是,同是一个人,在同一次祷告中,他的姿势可以发生变化。

《旧约》记载,所罗门在奉献新建成的圣殿时,献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祷告,圣经里的小标题称呼这次祷告为“大伸祈祷”,意即“向天伸出双手献上祈祷”。经上是如何说的呢?说他起初是“站立”在耶和华坛前,代表全会众献上祷告,等到后来,却又说他“在坛前屈膝跪着”,以后又起来“站着”,并为全会众“祝福”(王上8∶22,5455)。这就使我们看见,在所罗门的那次祷告中,姿势发生了变化。我们今天读他的那篇祷词,似乎看见了他的形象,又似乎体会到他的激情,当祷告内容和心灵变得恳切、动心、动情之时,祷告的姿势也就自然随着变化了。“诚于衷,形于外”,这是不难理解的。

再看新约四福音记载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我们也能发觉耶稣的姿势发生相似的变化。耶稣“跪下祷告”(参路22∶41),“俯伏在地祷告”(参太26∶39,可14∶35)。这又使我们明白,那天晚上,因为主耶稣面临着一生中最大、最重、最深的苦难;他的祷告愈来愈切,他的姿势也跟着发生变化。先是“跪下”,后是“俯伏”。

我们的祷告如果是越求越诚,越诚越切,我们的祷告姿势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八、安静的重要

为了使祷告能够集中心思,专心致志,应当尽力争取安静的时间和地点。耶稣在世时,曾经提倡“内室祷告”(参太66),他又用自己的行动带领门徒“上山祷告”(路928-29),有时到旷野去祷告(太41-2),甚至“天未亮祷告”(可135),其目的都是为了力求安静,免于分心。但是比安静的地点和时间更为重要的乃是一个安静的心灵。不少人能在烦扰、纷乱的环境中安下心来与主灵交。这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可以举出例子为参考。《尼希米记》第二章记录了省长尼希米的一次祷告经验,很值得我们今天的“忙人”学习。当时,他是君王的酒政,后来又作了省长,酒政必须在君王用餐时“备酒”奉杯。一次,他在伺候君王时“面带愁烦”(尼22)。此时,尼希米直言相告,说是因为想到祖家乡的惨状和荒凉。王又问他:“你要求什么?”尼希米就在这一瞬间献上“默祷”,并恭敬答复君王说:“仆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欢,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尼24-5)。他的这次祷告是在极短但又极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可是他的心却极为镇定安静。我们看见,他的祷告发生了功效。君王亚达薛西准许了他的请求,使他可以作他心目中的大事。这是一个实例,证明烦忙的人仍旧可以发出有效的祷告。一个大君王的心门和一个封闭的环境因着他镇定自若的祷告被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展开了。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又是一种珍贵的灵历。

此外,在时间许可时,一个安静的祷告,还应当在灵交完毕之时默默伏在主前,察看自己的心灵有什么动静和变化,有什么倾向和感觉,藉以明白主的心意如何。

安静中的俯伏,俯伏中的安静,能给祷告的人带来心灵的清静、清澈、清明、清亮。许多属天的福分。就藏在其中。

九、祈祷的果效——速效、缓效、无效

在祷告上用功夫的人都知道存在这三种不同的经验;有速效的祷告,有缓效的祷告,也有无效的祷告。

经过祷告以后,事情很快发生变化,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就叫“速效的祷告”。这是我们最盼望见到的。也有的时候,需要多次多方恒切不倦的祷告一段时间,然后看见神的手在环境中,在事情上显明出来,使我们所祈求的事情得到解决。这就叫“缓效的祷告”。主的答应来得缓慢,有多种原因,一是主作事有他一定的时间,二是要看看我们的祷告是否有信心和耐心;三是我们身上需要有一个自知和自洁的过程……等到主看为合适的时候到了,答应和效果也就随着来到了。再有一种情况,如果我们所祈求的事关系重大,一时又看不出效果,而内心又感到很迫切,很不安,放不下那件大事;那么,在祈祷和等候过程中可以求主先赐下一个应许或凭据,以安己心。神也常常乐于答应这类祷告。等到时候一到,你就看见神果然照着他所应许的为你作成功了。你的盼望变成了事实,你的祷告变成了功效,收到了果实。你的信心也就因此增长了。神的慈爱、信实、大能、智慧、奇妙,你都看到了。你就受到了神的直接教育,深觉甘甜,弥觉珍贵。

另一种就叫作无效的祷告。

一个人,虽然称为信徒,却是信仰不诚,敬神不虔,心意冷淡,生活不洁,有的甚至陷入很深的罪中不能自拔;这样的人即或祈祷,也是徒具形式,虽然动口,却不动心;心灵完全闭塞,与神隔绝,他们的祷告自然得不到神的答应。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切实悔改离罪,诚实归向基督。

另外,还有一些人所祷告的事,属于妄求性质,因为对人无益,神也不听。

写到这里,想到另一种情况。

当人生命危急的情况下,神听见他们的紧急呼求,有时候,神也给他们以特别的怜悯,特别开恩垂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脱离危险或死亡。神是要借此感动他们的良心,叫他们如浪子回头,归向天父的怀抱。然而,存心投机的人必要失望。

奉劝读者,对照自己情况,从以上的论述中深明真道,复兴自己,作神家中的好儿女。

十、祷告的体验

此刻,谈一点祷告的心得体会如下:

(1)祷告使人离罪,罪使人离祷告。

(2)越祷告,越爱祷告;越不祷告,越不想祷告。

(3)祷告越勤,内心越清;祷告越少,心眼越盲。

(4)撒但比我们更明白祷告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千方百计地破坏我们的祷告,妄图割断我们与神之间的生命线,交通线。

(5)祷告能够引发歌颂、赞美、歌颂赞美也能引发祷告祈求。所以要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常常去“引发”,使祷告插上翅膀向上飞腾。

(6)在祷告上用功用心的人,才能使属灵的生命在真理的深处扎根。

(7)一个忽略祷告的传道者,一定是一个没有灵力的“说教者”。

(8)“学”,然后知不足;“祷”,然后得能力。

(9)福音之所以能历经艰险,越过山谷,传到今天,并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最大的原因在于:人们在祷告中证明神和他话语的实在。空洞的理论感动不了人的心;人所要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就是神的真理及其生命实际。

(10)在祷告上没有收获和见证的人,决不能真正认识神。这样的人站讲台,作牧者,论神学,正是教会的危机所在,隐患所在。这不是什么人心存偏见,这乃是教会历史的痛苦经验。

(11)神宝座前的生命河流,通过祈祷的渠道流进人心,流进教会。教会要有生气,就不可忘记用祷告汲取生命河中的活水。

经上教导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犹20)。我们仰赖主,继续默想祈祷的操练问题。

十一、定时与随时

每个基督徒应当知道,祷告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方法;那就是,“定时祷告”和“随时祷告”。

什么叫定时的祷告?就是各人自己每天按所定的时间去朝见神,向他祷告,与他灵交。

我们各人的实际处境、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关于定时祷告在钟点的安排上,不免也有分别。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看为妥善的时间把它确定下来;然后,天天按时去祷告。日子久了,就会变成习惯,变为自然,就不觉得困难了。

我们从“定时祷告”按时灵修所得的恩典,不是几句话所能说透的。略举几个实例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效益了。

旧约时代的大卫就是一个实例,他勤于祷告,乐于祷告,又善于把祷告写成文字。他把祷告的内容记录下来,作为灵性生活的文献,使我们后世的人享用不尽。在《诗篇》一书中,计有73篇出于大卫的手笔,几乎占《诗篇》全卷的一半。他的祷告内容多种多样,或欢或悲,或忧或惧,或疑或问,或求或说,或悔改认罪,或申诉苦衷,或热情地奔放心灵的涌泉,化作赞美和感谢;其内容丰富多彩,动人心肺。大卫的诗篇成了历代圣徒灵命的宝库,引起多少心灵的共鸣和响应。大卫的童年与少年,曾是牧人,后来成了军事家,政治家,又是音乐家兼诗人。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把自己“定时祷告”的经验告诉我们。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至于我,我要求告神;……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在祈祷中)哀声悲叹。他也必听我的声音”(诗55∶1617)。 他是一天三次定时祷告的,连“哀声”和“悲叹”也放在祷告中,向他所信赖的神倾泻他内心世界的一切感受,一切感慨。一天三次“定时祷告”,这是《圣经》向我们介绍的实例之一。

另外,先知但以理也是一个定时祷告的人。他因特别的引导,不仅身为先知,又成了政界的重要人物。由于他的地位和声望,受到奸人的嫉妒和暗算。当他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刻,《圣经》为他记下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属灵操守和风格。经上记着说:“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6∶10)。但以理的历史是值得我们反复诵读,深深默想的。他的高风亮节与他每天定时祷告是分不开的。他的一生真称得上是光辉的一生,祷告的一生。这又是明明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实例。

到了新约时代,我们又看见主所爱的门徒彼得和意大利营百夫长哥尼流,他们二人也是每天“定时祷告”的人。读使徒行传10章3、9、30节便可以知道。他们身上蒙了多少恩典,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以上说到的几个例子、几个人物,都是在祷告上特别用功夫的人,因此又是灵性造就特别多的人。我们看到,定时祷告,就是他们身上的特色。这个特色含有何等的意义,产生何等的力量,历代读经的人都看到了,并被吸引而在不同程度上跟着他们的脚步行。

但是又应当看到,定时祷告,大大坚守,久而不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对至圣至尊的神有不移的敬虔,有坚定的心志,有持久的忠诚。面对这些要求,对照古圣先贤,我们实在感到自己的幼稚、不忠、贫乏、软弱……。

但,我们又要把话说回来,如果我们看祈祷为大事,为要事,为得能力的必经之路,从而付这于行动;鉴察人心和万事的主岂不看见吗?他能不垂听我们发自内心的祷声吗?他能不赐恩典和力量吗?当然如此!必然这样!

主耶和华明确应许说:“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2912-13)。

在约翰福音1421节里,主耶稣也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显现恩典、能力、旨意、引导……)。

至于“随时祷告”,意义容易明白。不论何时何地,心有所感,就可以毫无拘束地默默献上祷告。或在家,或出门,或工作,或休息,随时随地都是祷告的机会和场所,都是同神交通的“至圣所”。即或处于急忙之中,也可像拍发一份“加急电报”一般,把心灵的要求在一刹那间送到天上。

如果环境方便,最好找个地方,恭敬跪下,为所关心的事专诚地祷告。如果碰到的事情重大,心灵受压沉重,那就应当进行专题祷告,或者增添祷告的次数,成为“加班加点”式的祷告。有经验的人都愿意说:“随时祷告,恩莫大矣!”

十二、内变与外变

在祷告上还有一个“内变与外变”的道理。

什么叫“内变”?什么叫“外变”?

内变就是心灵的变化,外变就是心外的变化。内变是圣灵在心灵里动善工,外变是圣灵在环境里行美事。内变是圣灵在信徒里面的运行,外变是圣灵在环境中的推动。

一个人初初信主,对于祷告不免生疏或浮浅。如果他信主虽久而实际上与主甚远,他的祷告也必定流于形式,灵交不亨通,灵觉必麻木。即或内心有感觉,也只能是他自己的意念活动而已,说不上心灵的感觉或感应。等到他觉悟了,悔改了,追求了,圣灵的感动才会显明在他的心灵之中。

不论为什么事情祷告,总有一个时间过程。在这个祷告的时间过程中,需要留意自己心灵深处的动静、感觉、变化。

说一个比喻:厨工把生米煮成熟饭,既需要时间过程,又需要留心“火炭”。祷告产生效果,也是这样,既要有过程,也要有“火炭”。在过程和火炭中,才有变化发生,终于生米变成熟饭。

变化的来到,有早有晚;变化的速度,有快有慢;变化的程度,也有深有浅。这是许多人的经验,决非空谈,更非幻觉。只要祷告是认真而诚恳的,内在的变化和外面的变化一定会发生,一定要来到,焦急和疑惑都当拒绝,诚恳的祷告决不徒然,祈祷之时,祈祷之后,内心的感觉、动静、变化,终究是要成为事实,成为经历。

变化只要出于圣灵,就是属灵的事,是神圣又珍贵的。它和平常所说的“情感感觉、心理作用”,完全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作为一个基督徒,单知道“心理作用”而不知道“灵理作用”是大大不够的。他是无法认识属灵之事和属灵生活的实际的。

但是,让我们注意,心灵中的感觉与变化是在安静之中来到的。为此,安静和细心才能发觉、体味、辨别和领悟。这种辨别力和领悟力又是在祈祷的实践中操练出来的,只有那些认真祷告的人,才能学到手。当我们体味到内心的某种感觉和动静时,要按照感觉所表示的意向,发出(献上)新的祷告语言和内容。这样,我们的祷告就活了,不再是千篇一律或陈词旧调了。一个活的祷告自然要产生活的祷告效果。这效果就是“外变”。

我们常说,祷告是一门功课,甚至是一门又大又深的功课。功课和学问不会一直停留在同一内容和水平上,它要求变化,要求更新,要求进步。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不注意、不懂得内心感动所表示的意义或意向,我们就很难摆脱旧的水平。内心的感觉,灵中的动静,给我们带来某种要求和信息。有感动,有要求,有信息,就使祷告有新的内容,新的话语,从而渐渐进入新的水平。反之,祷告虽然有了,内心也向主表达了,感动和信息却“觉”不出来;这样,就只能是另一种情形:奔跑无定向,斗拳打空气(参林前9∶26)。

一个常常亲近主的人,一定有从主而来的感动,反映于内心的深处。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内变”及其感觉。如果蒙主施恩,步步深入,就有可能于某时某刻直接从主得到话语。因为神曾应许:“耶和华与敬畏他的人亲密;他必将自己的约(信实可靠的话语)指示他们”(诗25∶14)。

为了初学者的方便,这里题几种与内变有关的基本感觉:

(1)受阻的感觉:祷告时内心感到荒凉、枯干、无力;口中虽有声音,心里却无感应:“口祷心不和,话出灵不出”;心灵被什么东西缠住了,塞住了,封闭了。

这种心灵阻塞的感觉告诉我们:平时离神太远了,心灵已经蒙上灰尘和罪污了。此时,需要的不是祈求恩典,乃是悔改认罪,打扫尘污。

另外,在追求和进步的弟兄姊妹中,有时也会在祷告中出现受阻的感觉。比如说,祷告是诚恳的,要求也是正当的,自己的灵性光景也正常;但是当他为某一件事情祷告之时,却产生祷告不下去的感觉,如同遇到了什么阻力一般;那时如果自勉,一定要祷告下去,反倒会感到十分吃力,十分勉强。这情况表明:主不要你为这件事祷告了,你所求的不符合主的心意;或者是主已经答应你的祷告了,不需要继续求下去了。应当用感谢来代替祈求了(参出14∶1415)。

(2)悟罪的感觉:人向神所求的常是各样恩典、帮助、出路,而神向人所要的却是信心、顺服、跟从、圣洁,作高尚的信徒。因此,一个人来到神面前求恩典的时候,圣灵常把悟罪的感觉放在人的心中,叫人认识自己,主动自洁成圣。神的灵称为“保惠师”或“训慰师”,他常常执行教师的任务。他提醒人、光照人,用无形的手指头在人的心灵中点出某一不合真理的言语或行为,借此督促人悔改、离罪、自洁。这个感觉是重要的,表明神对我们的爱护、看守,免使我们陷入更大更深的过犯中去。我们都有自爱、自重的心,希望光彩,不希望羞愧。神重视人的这个特性,所以赐人悟罪的感觉,好使人走光辉的道路,过光明的生活。

(3)滋润的感觉:当我们为几件事情一一祷告的时候,心中并无特殊的感觉。但是,当祷告到某一件事情时,心灵里出现了一种“滋润感”。这种滋润的感觉往往表明,圣灵的意思是要我们为此事多用一点工夫祷告下去;为此人此事的祷告,已经成为神对我们的托付了。或者,主藉着这个感觉告诉我们:恩典临近了,胜利在望了,神的答应已经在“路上”了。

(4)平安的感觉:你为一件重大的事情向神祈祷着。初时,内在的感觉是挂虑、不安、担心,甚或十分焦急、忧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迫切祷告以后,心里的重担减轻了,挂虑和不安的程度发生变化了。再祷告一段时间,心灵的感觉又起变化,不安完全消失,平静和舒泰充溢于心灵,满溢于心外,内在的力量和信心都大大上升了。这种变化告诉你说:神已经垂听你的祈求,你所挂虑的事情平安无恙。

如果祷告得透彻,说不定还可以享受到神所赐予的预感或预示。这种预感和预示日后又为事情的本身所证实。这样的祷告实践经验对我们的灵命最有造就。

事情的结局还未来到,然而我们却预先在祷告中知晓了。这个恩典还不大吗?

在此,应当补充说明:平安的感觉有浅有深,有小有大。巨大又深刻的平安感觉往往和“满有信心”、“满有把握”、“深信不疑”联在一起的,耶稣曾经说过:“凡你们祷告祈求的,……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这话就是指满有把握的信心与平安说的。祷告产生这样的信心和把握是有果效的。

以上说到的都是关于祷告过程中的“内变”问题;即内在的感觉、动静、变化以及其中的含意和要求。此刻,要说到“外变”的问题。什么叫外变?已经说过,就是外部环境、人物、事情的变化。

如果祷告是认真的,言行也是检点的,祈求的内容又符合神的旨意;那么,我们所祷告的那件事情迟早要从神那里得到应允。神的手一定要推动环境,改变环境,使事情胜利成功。

在祷告中,神赐我们一种内在的感觉和把握;在环境里,神给我们一个事实上的印证。内感和内变转化为外变和实证。在祷告上愿意操练的人,神就这样给他以培养和造就。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能够接受操练的人都是有福的,一个也不会例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d803c7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e.html

《祈祷的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