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7-08 21:25: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爱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会发生哪些无法预料的灾难吗 ?(课件出示)这是一组真实的图片,19941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几万间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许多人被埋在废墟里。在这场地震中,一对父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出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一、通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1、(出示课件的阅读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阅读要求读课文,解决提出的问题。

2、出示课件,学生读文中的生字词。

3、在这场地震中,父与子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4、在这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文中是怎样评价这对父子的?【板书:了不起】

二、走近父亲,深刻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12自然段,从这部分中找出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从哪些句子看出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除了有些好心人,还有哪些人来劝父亲离开?(出示课件)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面对人们的劝说,父亲的回答是这样的三句话,读一读这三句话,有什么发现?父亲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学生汇报:第一次是恳求别人帮助他,第二次是急迫、着急,第三次是崩溃。指导学生读父亲的三句话。

3、师生分角色朗读这三段话,教师读旁白,学生读父亲的问话,读出父亲的语气变化,体会父亲的心情。

4、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父亲为什么不离开?引出父亲对孩子的承诺(出示课件: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句话,读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的坚定。【板书:爱】

5、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学生找出第12自然段,分析这段话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父亲在挖的过程中的艰辛以及经历的时间之漫长,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段话。

3、走近儿子,深刻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13-24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从文中找到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从这些句子中怎样感受到了儿子的了不起(在危险的情况下不顾自身安危,去安慰同学、鼓励同学,给同学树立信心,战胜恐惧,舍己为人)

3、在父亲挖掘36小时的过程中,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讨论、汇报(大家不要害怕,我爸爸肯定来救我们,大家沉住气,不要着急,我们一定会出去的)引导学生体会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36小时的力量来源及对父亲的信任的源泉。

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阿曼达的父亲来救儿子,阿曼达不是自己抢先出去,而是让同学们先出去,他的这一让也许让出的是什么?(生命),看,这是不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一读吧。

全班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4、总结全文,提升感受

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依赖和力量;爱,会创造伟大的奇迹”,因为爱,因为一句承诺,我们认识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5、置作业

小练笔: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阿曼达得救后,可能会跟他父亲说些什么?把阿曼达的话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们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这篇文章描述的父爱是比较外显的,而且是用地震这一特殊情况来展现的,可以说比较惊天动地,学生可能以为只有那样才能称得上爱,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平实中也能见真情,让学生懂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虽然平凡,并且他们认为是很平常、很应该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简单、平凡中蕴含着父母对他们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从而使他们受到更加深刻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效果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以父爱为主题,教育学生去体会人间至深的真情,教师以情入手,让学生从自己最感动的内容出发,在情感的升华中体会父子之情,感受至高无尚的亲情,谈爱的无私之情。课文结束后老师布置了小练笔:儿子获救后,会对父亲说点什么?更加贴近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父与子的深厚感情。

这节课首先是叙述一些地震的场面来引入课堂,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感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情感已随着父子的情深而起伏跌宕。然后老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能用学过的的方法自觉地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父亲了不起在哪里?儿子了不起在哪里?“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抓住了“了不起”这三个字,引导学生在读文本的时候一步步地思考与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加深,而不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上。大半节课都是都是以设问为基础,学生回答问题为延伸,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课文,还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阅读方面:教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去阅;学会联系上下文去阅读,学会对本文提出质疑。注重培养学生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个方面品析文本,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对比,如:这位父亲在不间断地挖了38小时,而学生对这38小时的概念不深刻,于是柯老师就举了个例子,38小时就是两天一夜。通过一系列的想象,使学生真正进入了情境,当再一次朗读的时候也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是啊,这简单的一句话此时经过学生用心的朗读后是那么感人肺腑!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这对父子,体会到了这对父子的深厚感情,使自己的精神意境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有很大的信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 1994 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 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从中懂得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定和勇敢;亲情的力量,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的强烈欲望;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对它产生一种信任。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这篇课文所描述的生离死别和孩子的生活经历有较大的差距。 学生在理解文章时很容易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从内心去感悟其中所蕴藏的浓浓的父爱和无比坚强、 无比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都会产 生好中差的现象,这是一种必然规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习基础不同、家庭基础不同、个体兴趣爱好的不同。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评测练习

一、我会学习,我会按提示填空。 

1、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__  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经过__  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__和__位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__________,赞扬了深厚的________ 之情。 

2、课文通过对人物____、 ____和 ____的描写,来反应人物的思想品质。你一定能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试试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写词语,还能用其中三个以上的词说话。 

绝望    幸福    疾步    悲痛   挖掘     废墟    颤抖    坚定    爆炸   叹息     昔日   瓦砾  破烂不堪 

3、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 

课文抓住了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了生动描写,突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请你也从某一方面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反映出该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感人故事。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一、情境导入。

语文教学要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我感觉调动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由于文本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知识面较远,上课伊始,我展示有关大地震的资料,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刺激学生的感官,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和课文融为一体。

二、抓住重点,聚焦形象,。

纵观全文,坚定、执着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于是我将本堂课的着眼点放在父亲对儿子的爱上。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有三个描写父亲的场景感天动地:第一个是他悲痛欲绝,但重新挺立的场景;第二个是许多人劝他别挖,但他不听劝的场景;第三个是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挖掘的场景。仔细研读,不难发现第三个场景令人刻骨铭心。“他挖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具有很强的辐射力,由这一片段完全可以辐射前面父亲在绝望中重新挺立,人们再三劝阻但父亲依然坚持的场景,从中还能体味到父亲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以及父亲绝不放弃的信念。通过自己反复诵读全文,我将课堂的突破点确定在“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一画面的教学上。抓住这一文眼,让学生通过对这两个句子的诵读、揣摩、想象来提炼父亲这一形象,从而体会情感,以此来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情感震撼,读中体验。

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过程中受到精神的滋养。我始终强调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体会父亲长时间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劳累;再接着从旁人的不再阻挡上感受父亲的行为已经超出常人想象,读出他这种行为的不可思议;继而通过文中对父亲形象的描写,去想象父亲在挖掘时可能遇到的种种险情,去体会父亲沉甸甸的爱和精神、肉体的双重痛苦;同时在体验父亲心理活动中读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后探究父亲的精神支柱,读出伟大形象。

学生在立体推进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的,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再体会到这些之后进行朗读训练的指导,使朗读训练的指导不在流于指导朗读的技巧上,而是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使学生心理上受到震撼,从而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标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的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当学生在阅读课上已获得了一些阅读经验之后,这节课的教学对于学生巩固已得读书方法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向着新的阅读能力迈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那么,通过这节课实现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提高是设计这节课的核心问题。遵循《纲要》提出的“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目标,按照“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的要求,在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下,教学活动中利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部作品教给学生新的阅读方法,使学生通过这节课,获得读书方法,培养起基本的自主自能学习的实践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就是这节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dd7ae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3.html

《小学语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