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lightens优秀辅导员交流 周博雅:十年清华一叶舟

发布时间:2018-08-08 06:16: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enlightens】优秀辅导员交流 周博雅:十年清华一叶舟

2005年是很多迎新的清华人记忆深刻的一年,雨很大,周博雅和3000多个小伙伴湿漉漉地进入了清华园。但这夏日的清凉,却为新到港的小船,洗去了倦容。就这样摇曳着,从最初的码头,他们一走就是十年。初出茅庐,顺势生长,处在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有人说起了“博雅”这个名字为什么不去北大,但这也正是他来清华的原因。新入学就竞争上岗,担任团支部书记,从事基础团务工作,是最早认全班级同学、学院学生工作系统干部的新生之一。洗剪吹的军训头,有磁性的男低音,博雅的宿舍人来人往,电话应接不暇。一年下来学习成绩还可以,在辅导员支持下进入团委系统,做社会实践工作,就引出了一段奋斗佳话。当过支队长,当过院系和学校两级实践工作组织者,参加过评比,评比过别人,在本科期间,周博雅扮演过所有与实践有关的角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实践全科医生。2009年秋天全校社会实践风采展示,他协调了汽车系的氢能燃料电池大巴开进展区,就在车内布展。本意是突出汽车系特色,结果活动当天狂风大作,所有其他院系的普通展区被大风吹倒,整个展区就只剩这一台“展车”屹立不倒,连评委都不得不在车内躲避。这一次“过分的突出”成为经典的推广传播的案例,也促成了汽车系获得当年的社会实践标兵分团委。本科毕业那一年,周博雅在校团委负责百年校庆校友访谈及校友录编辑工作。他曾在系刊的主编经历和汽车杂志的百余篇撰文的经历起到了关键作用,一年时间访谈了20余名知名校友,完成了14篇访谈录撰写,部分文案收录到两辑校友访谈录中。后来的校友访谈采访提纲模板,据说也是从这里提炼出来的。这听起来有点像其他大学的全职辅导员,不,首先还不是辅导员,其次学生的属性并没有变化,只是少了一些闲暇时间。博雅大学期间还真的去了北大,完成了经济学第二学位的学习,还在芬兰交换学习一年。高年级时担任汽车系新生导引计划08级、09级新生助理,开始尝试做人的工作。他决定入党的时间比较晚,源于对待这个问题的严肃性,不想清楚不递申请。所以本科毕业的那个7月,他不仅收到了两个学位的毕业证书,还有确立为预备党员的公示书,这也为接下来的辅导员经历打下组织基础。而在此之前的努力,早就打好了思想基础和业务基础。五年的辅导员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校园公益精神培育,部处机关的学生就业服务和研究生团委的实践再起航。志愿公益工作强调的是细水长流,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剂。公益事业能直接服务有需要的人群,或者服务那些奉献爱心的可爱的人,让他倍感充实,也有更大的责任感。校庆之后周博雅负责学生礼仪队和讲解队的建设,负责外宾的校园接待和新清华学堂的观众服务。这其中他和队员们以内外兼修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仅要完成好工作,还要完成得漂亮,完成得艺术。在接连进行的中国网球公开赛赛事服务、黄金周校园讲解和新清华学堂首演月的活动中,博雅都以校庆保障的标准确保志愿者付出爱心的同时能收到基本权益的保障。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11年中网赛事组织中,部分清华学生因为与班车司机和组委会志愿者部个别人的争执,有要罢工的念头。如果真的罢工了,不但中网决赛服务受到影响,清华与中网的八年合作传统也将崩塌。事件来得太快,他及时了解到问题症结,通过更换大型班车和促成相关责任方现场道歉的方式,化解了这一次危机。赛后清华不但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未来几年的赛会服务机会也持续保留了下来。

2010年去台湾,2011年去香港,义工与志工,还有大陆的志愿者,都是一种精神。博雅两次都投入一个月的时间,在当地服务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学习对方的志愿文化和理念。他深刻认识到市场失灵可以有政府,政府失灵的时候得靠公益。再后来他开始接触更多的群体。通辽的民族中学学生,微山湖监狱的服刑犯人,北京打工族的自考者,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新清华学堂的观众,社区退休的老者,他开始成为这些群体的朋友,在服务中了解对方的需求。同时清华校园里,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校友、后勤员工、退休教师、教工子女都成为广泛的志愿活动的主体,这是他在传播志愿公益文化的一种尝试。这段时间海淀区民政局授予他“义工之星”的称号。究竟是组织服务,还是参与服务,博雅说他有时很难分清,但他非常肯定自己的志愿者身份,400小时的服务认证只包含了组织肯定的那一部分,清华大学研究生“十佳志愿者”也可以肯定一部分。离开志愿中心后,他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陆续参与公益服务中。只不过经历了很多,依然不变的是面对服务对象微笑,但心态全然不同。不仅如此,博雅的团队中陆续走出的十余位辅导员活跃在学生工作系统的各个系统,这是他最为得意之处,超过了那段时间取得的所有成绩。2012年调任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和研工部是辅导员经历的第一个转折点。在漫长的招聘季中,学校要接待数百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一些重要企业因为招聘岗位多或二级公司多,规模大和招聘要求较高,这需要细致的前期联络和接待。以一场招聘会为独立单元,活动开始前组织保安一同核查应聘人员的身份,维护在校学生的权益,协助用人单位调试设备,收取场地费用并开具发票;活动开始时进行重要的招聘会同步直播,双选会在现场维持秩序,送餐送饭;活动结束后清理场地、送用人单位代表回驻地等。每个值班单元需要工作3-4个小时,虽然技术难度不高,但是不能出错,因为用人单位和参聘人员形形色色,不但要维持现场的秩序,还要负责解释“清华招聘会秩序”。后者尤其突出,招聘会现场冷清,用人单位会抱怨;现场爆满,门口无法进入的应聘人员会抱怨,这都是他需要面对的工作。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同学,博雅耐心地解释和劝说,对一些没有身份证明的同学,他也毫不避讳地指出问题。后来转任研工部的工作助理,依然是服务同学就业,只不过重心偏在挂职与选调,接触的单位也以地方人力和组织部门为主。依然是全过程负责,依然是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热情积极的态度,稍微不同的是要增加满满的政治敏感性和保密意识。有两个“对立”的故事让博雅印象深刻:砸场与救场。第一次参加就业中心的活动是毕业生出征仪式,他的任务是安排启航奖学金获得者上台领奖。两组同学第一组10人,第二组9人,结果上场的时候因为不够细致,让第一组上台9人,第二组10人,导致第一组颁奖领导尴尬地拿着多了的奖牌,而第二组一名同学空手下台。之后老师没有说什么,但他内心深深自责。因为那个时期习惯了在团委风风火火的工作,对工作细节的要求不高。不久一位当初招他进来的老师曾严肃地说起此事,劝勉他一定要当一份事业去做,要主动,要承担责任。在那之后博雅很少犯低级错误,反而还有救场的案例。二教会议室的麦克风不响了,招聘会还有五分钟开始,一大堆播音设备无人敢碰,在外围会场的博雅得知后迅速参与抢修,最终在地方领导到来前弄响了话筒,度过尴尬期。这些经验又恰恰源于前几年在团委工作的积累。发扬好的,摒弃不好的,博雅从急先锋向螺丝钉的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一些有眼光的前辈向他建议,他应该去基层,实际接触同学,了解大的政策如何落实到基层,了解基层的千条线一根针。于是他在就业中心和研工部的两年间,还承担了环境学院(2010年交叉推免进入环境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并进一步被推荐为环研四带班助理。基层支部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第一便是时间管理,第二是小管大,第三是党团班建设。但克服了这些也意味着渐渐适应了支书生活。少一些娱乐,多依靠班委和团支部,单独用心地与高年级同学打交道,很多看起来难的事情也便不难了。党支书要负责基层党务,发展党员,开展组织生活,还要领导班级和团支部开展体育文艺、实践志愿等工作,是集体学生工作的核心。在发展新党员时,支部的意见常见“理论水平不够”,但党员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在传达各级指示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中,他要首先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觉悟,才能去感化别人。有两个事例,一个是20124月班级一名同学在集体出游中昏厥,他组织同学一百小时不间断陪护,前往医院就诊,直到病情稳定;另一个是20126月班级一名博士罹患癌症去世,在他患病住院至去世期间,博雅参与组织捐款,生病照顾,家人慰问等,在朋友的基础上多一份党员的担当和责任。辅导员经历的第二次转折是2014年就任研团委副书记,分管研究生就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工作。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掌握开展学生活动的技巧和方法,又接受了责任感和政治锻造,博雅的第二次转折来得恰是时候。他自己体会,这是清华研究生系统的兼容并包,才让他这样的大龄博士可以破格入围。甫一到任,博雅就迅速进入角色,制定和规划一系列实践工作计划和制度,在离开学还有2个月的时候,就谋划整个学期的工作方向。他对工作的熟悉程度比一些老干事还明白,这让一些人着实吃了一惊,但对于从前文读下来的读者而言,这是很容易联想到的。就业实践工作有许多头绪,多是常规的拟文件,走基层,写报告和开会。但新一阶段的工作节奏出现了一些变化,活动的链条拉长了,对思想引领的投入往往要大于活动本身。一个部门申请四项党建研究基金课题,在以往也是很少见的,实践部却在这样做着。经历过许多事,博雅对其中两件的印象特别深刻。第一是“启航基金”的风波。在暑期实践出行前,实践部承诺发给支队一笔启航基金,但没有按原计划发放就进行了换届,到新一任就有院系上门“咨询”。博雅和部务会成员商议,启航基金既然是经实践部公文明确的,就一定要发,不然研团委的公信力将被消磨殆尽。得到专项资金许可后,他又着手研究如何下发,既要体现出差异性,又要兼顾公平,综合奖、报、补等环节,让更多的支队受益,让更好的支队多受益。最后实施方案的专项经费决算,甚至还少于前一任设计的预算。另一件事情是在清研实践微信平台开设专栏。经过多年的社工锻炼,博雅意识到仅仅是传播工作技巧和活动内容,已经不足以体现团委的引导和服务职能。而作为主要辅导员,必须要会写、会说、会做,出思想、善表述、会行动,而且还要有终身学习的主动性。他充分发挥个人在写作方面的经验,开设专栏,在暑期实践总结的一个月中,密集发布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评论,让基层院系干部和广大同学了解并参与研究生就业实践的改革中。这其中尤其突出的话题是就业引导的方向,在以往鼓励同学前往祖国需要的地方基础上,增加了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鼓励同学将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统一起来。与之配合的,是实践部加强了在京实践的支持力度,连续组织了两次人气很高的西城区和国家海洋局就业实践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一时期博雅成为了一类三肩挑辅导员:科研稳步推进,社工腾势而起,家庭从二到三。按照他的说法,在领取毕业证前先领取了结婚证,也承担起培育下一代的重任。他与爱人的双城会故事让许多熟悉他的人都很感慨,虽然这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但经历着也是一份信任和一份歉意。对于以后有志于投身公共服务部门工作的人来说,核心竞争力从校园就开始培育,博雅和他的同行者是一批寻找到了未来发展道路的人。现在挑的担子,就是以后挑着的滋味,敢坚持,就这样走下去。周博雅的实验记录本最后一页誊写着梁启超先生的《君子》:“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他在做着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一项博士课题可以研究5年,马约翰杯男足比赛可以连续参加10年,清华辅导员的经历发挥真正的作用,也许还在看不见的未来。博雅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十五年后,清华辅导员经历为我预留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一叶舟,不停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6c6f6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2.html

《enlightens优秀辅导员交流 周博雅:十年清华一叶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