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课堂实录原创

发布时间:2019-11-13 20:38: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

成都高新实验小学:苏华彬

一、 成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组成语,成语中事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读成语

wān

唇亡齿寒 剜肉补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生:成语中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唇亡齿寒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生:城门和池鱼之间本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一场大火使他们产生了关系。

什:剜肉补疮,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面的隐患。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世间万物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将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生:齐读课题:螳螂捕蝉

师:昨天同学们在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一定要读准每一个字音。

生:读课文。

师:纠正“孺”字的读音。并区分儒雅、耳濡目染、蠕动、妇孺

生:读一读,并将这几个词语写在书上。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六句话,请六个同学来读一读课文,读古文时要注意断句。

生: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

生: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生: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生: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生: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生:吴王曰:善哉!

生:乃罢其兵。

师:相机指导学生断句

生:全班齐读全文。

师:这篇课文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古文和译文对照着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自学

生:课文讲的是一个年轻人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想法

师:你如果能加上故事的起因就更好了。

生:吴王打算攻打楚国,一个年轻人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想法。

师:你很聪明。

三、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师:吴王刚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吴王刚开始态度是专横的,我是从“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这句话指导的。

师:你从这句话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吴王野心勃勃

师:把吴王的野心读出来

生:吴王专横跋扈

师:把吴王的专横读出来

生:吴王一意孤行,不听任何人的劝诫。

师:众臣听了会怎么想

生:保持沉默

生:明哲保身

师:历史上有很多忠臣为了国家的利益,誓死进谏,让我们记住比干的故事吧,出示比干进谏的故事.

生:默读比干进谏的故事.

师: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比干死得其所

生:比干进谏,虽然遭遇不幸,但他尽到了一个臣子的责任

生:比干虽死犹荣,总比那些明哲保身,苟且偷生的奸佞好。

师: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敢于进谏的忠臣

生:伍子胥

生:魏征

生:海瑞

师:这些敢于进谏的忠臣永远载入史册,被后人传颂。吴王下了死命令,最后攻打了楚国了吗?

生:没有

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师:吴王刚开始的态度是多么强硬,为什么最终会放弃攻打楚国的念头,原因何在?

生:在于年轻人给吴王讲了一个故事。

师:请一个同学讲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同学们想一想故事中的主要事物有哪些?

生:故事中的主要食物是:蝉、螳螂、黄雀

师:还有一个人物

生:年轻人

生:年轻人手持弹弓。

师: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六个“其”,请同学们自学,这六个“其” 分别指代什么事物,请批注在文中。

生:这六个“其”分别指代的是:树、蝉、螳螂、黄雀、它们(蝉、螳螂、黄雀)、它们(蝉、螳螂、黄雀)。

师:你很会学习,汇报也很精彩。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师:此三者的前利和后患分别是什么?请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表格。

生:学生汇报

师:当吴王听了这个故事,会怎么想呢?出示春秋列国形式图。

生:吴国攻打楚国,越过就会乘虚而入

生:吴国和楚国距离遥远,攻打楚国一定会损兵折将。

生:越国和吴国近在咫尺,如果吴国攻打楚国,国内防备就会空虚,越过就会偷袭吴国,到时吴国就会鞭长莫及。

生:吴国其实就是那只螳螂,楚国就是那只蝉,越国就是黄雀。我何苦去做那只傻傻的螳螂。

师:吴国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的隐患又是什么呢?

生:吴国眼前的利益是楚国,身后的隐患又是越国。

师:吴王明白了故事里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最终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生:读——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师:是的,年轻人用寓言故事巧妙的说服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避免了一场战争,保全了国家。

师:今天学了“螳螂捕蝉”这则故事,你的收获是什么?出示:

我从吴王的身上体会到了——————

我从少年的身上体会到了——————

这则寓言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巧劝吴王的事让我想到了————————————————

生:吴王知错能改的精神值得学习。

生:年轻人拳拳爱国之心让人感动。

生: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

生:少年巧劝吴王的事让我想到了:良药不一定苦口,忠言不一定逆耳。我们可以做到:良药爽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

四、结合生活,提升主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情比比皆是,你能给我们讲一讲吗?

生:下棋的时候

生:打篮球的时候

生:踢足球的时候

师:我们的思维可以飞出教室到更广阔的天地里,甚至

纵观复杂的国际形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深刻含义仍然给我们许多的启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寓言故事。

生:读全文

五、提出疑问,课外探究

师:好文章一定要记住它的出处:

此寓言的出处

一、 《庄子· 山木》:庄周游于雕陵之樊, 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săng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yīn不逝,目大不睹?jiăn裳躩ju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二、西汉·初年韩婴卷十: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三、西汉·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生:默读以上文字

师: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则寓言故事曾在《庄子· 山木》《韩诗外传》《说苑· 正谏》有记载,我不知谁是原创,希同学们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

师:下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b4e79357e21af45b307a863.html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原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