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永泰之三十五:官烈

发布时间:2018-08-04 17:29: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走遍永泰之三十五:官烈

戴云山脉,苍苍茫茫,巍峨瑰丽。发源于戴云山麓的大樟溪,奔流不息。樟溪流经永泰,历360余滩(濑),贯穿全境。溪流奔袭至与闽侯交界的最后一个村庄,脚步变得有点踟蹰了。已近闽江口,受涨潮时海水顶托,溪流有潮汐现象,溪水回流,徘徊不前。再往前走,就是大海,是不是走得太远了?或且,只因千山万壑走过,有点依恋。溪水缓冲,在村子前形成大片的冲积洲,平坦如砥。洲上苇草萋萋,鸥鹭点点。村子背后,则与永泰全境一样,峰峦叠嶂,群山绵延。闽地多山,却也多不过永泰。境内仅千米以上的山峰,就多达77座。“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抗战时期,中共闽中省委机关就设在这个村子里。进,与福州近在咫尺;退,一入山中,再也难觅影踪。村庄依山傍水,门前又有宽阔的沙洲,是块风水宝地。村子里演绎过许多精彩的故事,村名也几度变更。闽王王审知曾在此地观猎。唐末世乱。公元885年,王潮(王审潮)仨兄弟自河南固始,随王绪举兵入闽。途中,王潮囚杀狐疑偏狭的王绪,推为帅。而后攻泉州,占福州,逐步统治了福建。897年,王潮病故,三弟王审知继位,封闽王。王审知二哥王审邽为泉州刺史。王氏兄弟治闽期间,整吏治,轻徭赋,兴学校,福建成乱世中的一方世外桃源。享一时之太平,在此期间,王审知多次率部众前来围猎。皇家的狩猎,历来就不是纯粹的寻欢作乐。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围猎出行,首先是部队行军的操练。其后则是调兵遣将,摆兵布阵。狩猎当天,部队早早地潜入山中,根据山形地貌,摆下阵势,形成巨大的包围圈,只留出朝溪的一面。时辰一到,以鼓点为号。刹那间,旌旗猎猎,长矛攒动,擂鼓阵阵,猎犬狺狺,杀声震天。这里山高林密,气候温润,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至上世纪60年代,仍有村民报告目击过有豹子出没。近年植被恢复,野猪已有泛滥成灾之势,可以想见,当年动物之多。一时间,所有动物惊慌失措,东奔西逃,却始终突不出去,只得往人为设置的通道狂奔。及待被赶至开阔地,前有大溪横断,两边是严阵以待的将士,再无去路。真是围猎的绝佳场所,一场射杀由此开始。动物被围其中,也并非是瓮中捉鳖。猎杀有严格的规定,动物幼崽不杀,怀孕的雌性不杀,留有逃生的缺口,误杀是要受严厉处罚的。而动物之中,除了麂、鹿、獐、兔外,也有虎、豹、豺、狼,以及凶悍的野猪,凶恶重重。猎杀野猪尤为危险。一击不能致命,野猪会瞪着发红的眼睛,张开大嘴,露出白森森的獠牙,直奔猎人而来。王审知说是观猎,实是在察验将士的骑射本领,敏锐的反应能力,以及胆识与勇气。夕阳西下,士兵们抬着战利品,满载而归。一场围猎圆满收官,村庄又恢复了宁静。但从此,村庄更名“观猎”。村庄原来的名字,已不为人知,那已经不重要了。

时空流转。忽忽过了近500年,元亡。在元朝任过永泰县令的王翰,选择在观猎村隐居,并在村子旁的小雄溪筑“友石山房”,听瀑读书。王翰,字用文,号友石山人,西夏灵武人,官至元潮州路总管。任上,崇尚文治,政绩斐然。王翰与写《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王翰”非同一个人。但王翰也是性情中人,极具诗人气质。王翰隐居观猎十年,时时游历山水,与石对话,逍遥自在。闽县人吴海《友石山人传》说王翰:酷有山水癖,四时朝昏,不问寒暑,曳杖入幽林山谷。每遇石处,必啸歌盘桓,或解衣而卧,既去复返,眷恋不忍舍离。如此痴人,隐在山中,怎得安闲。明朝廷慕王翰名,力邀王翰再度出山为官。王翰固守一臣不事二主信念,坚辞不就。最后一次,再也推脱不掉,只得敷衍打发走使者,然后关起门来,沐浴更衣,焚香祭祖,拔剑自刎!村里人安葬了王翰,感其为官忠烈,再次改村名“观猎”为“官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永泰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从来就不乏忠义之士。1132年,秦桧任宰相,地位如日中天。其时世人还不知其奸恶。邑人黄龟年(永泰白云人,宋崇宁五年进士),却早就看穿了秦桧的丑恶嘴脸,敢提着脑袋,三次上奏弹劾秦桧,言辞慷慨,直斥其非,痛快淋漓,说秦桧“言诡行谲,外缩中邪”,是不耻、不仁、不畏、不义的小人,还把王氏及一帮党人,骂得狗头淋血,致使秦桧才当了一年的宰相,就被罢黜。秦桧罢相后,黄龟年第四次上书弹劾,要求将秦桧罪行公诸天下,以绝后患。可惜此议未被采纳,留下祸根。在此之前,永泰嵩口月洲的一代词人张元幹,也因不愿与奸侫同朝,飘然挂冠,回到福州。1138年,秦桧复相,再度派王伦出使金国议和,前丞相李纲在江西上书反对,张元幹即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一词声援;1142年,因上书请杀秦桧被贬福州的胡铨(字邦衡),再次遭受迫害,被遣往新州管押,张元幹不怕牵连,作另一首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送别。这两首词,写得苍古悲凉,沉郁雄厚。纪晓岚评价说:“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毛泽东也很欣赏这两首词。董必武去世那天,毛泽东一遍又一遍收听张元幹这后一首“贺新郎”。“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王翰死时,子王偁才7岁,由名士吴海抚养,在“友石山房”读书。王偁后来成了《永乐大典》的副总裁。解缙以才气名于世,也对王偁赞赏有加,说王偁“眼空四海,壁立千仞”。但王偁终是不改忠义本性,因抨击时政,最后冤死在狱中。又过了500年。末代帝师陈宝琛读了明曹学佺《永福山水记》:“游者经王翰故居,龙潭此去十里,其水流为溪,石皆锦色。树欹斜而古,多从竹,竹尽见潭。潭在谷中,其上则水帘也。有石室在水旁,翰之子偁,读书于此。”对这条小溪,充满了遐想。陈宝琛虽然支持溥仪复辟,在溥仪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后,则奉劝溥仪莫作国贼。陈宝琛钟情于小雄溪的山水,对王翰父子也是既钦且仰,几经周折,在“友石山房”遗址上,建了“听水第二斋”,并时时与家眷友人,来此听水论道。如今,“听水第二斋”也已倾圮,消失了踪影。世事沧桑,斗转星移。也不全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王翰的墓室,仍完好地保留在官烈。“官烈”这个村名,我想也不会再改。历史深处,总有一盏明灯,始终亮着。如果说村名改为“观猎”,还有点攀附权势的意味。再更名“官烈”,却是普通百姓愿真实表达。“为官”须“忠义”。旧时如此,现也如此。撰文:戴云飞 摄影:张培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ac0271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a.html

《走遍永泰之三十五:官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