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隐喻研究[文献综述]2014-05-03

发布时间:17139239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2014



李商隐诗歌典故隐喻研究


学生姓名 ********** 人文科学系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1002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12



李商隐可以说是唐末诗坛上最璀璨的一颗明星。在唐诗经过巅峰开始逐渐走向没落时,李商隐的诗歌不仅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还独辟蹊径,将诗歌从一般题材拓宽到心灵,描摹最难言明的心理,李商隐细腻的情感描写为人们刻画出了一个个细美幽约的唯美诗境,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中国文学史上其他闻名于世的一流作家如屈 、陶、 李、 、苏等人相比,商隐及其作品的接受与研究却常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冷清和寂寞。而后才循序渐进 ,尤其是在文革之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到其前景,对于现在的中国文学、 美学本身来说,李商隐的诗歌与任何其他诗人、诗作研究相比都将更为不可限量,因此形成了一股空前的研究热潮。李商隐的诗歌自古就以朦胧多义著称,这与其诗歌隐喻色彩浓厚有很大的关系,对其隐喻的研究有助于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诗中情感的把握,读懂李商隐的诗,读懂李商隐。现将近年来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关于隐喻学的理论研究
关于隐喻学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分歧,有对隐喻进行肯定的,也有对隐喻进行贬斥的,因此形成了赞誉和贬斥两个流派。贬斥派的鼻祖是哲学家柏拉图首先提出的,认为隐喻是一种花言巧语修辞,顶多是一种修辞,认为这与哲学追求客观真理背道而驰。赞誉派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类比假借说,认为“隐喻字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 借来作隐喻, 或借‘属’作‘种’ , 或借‘种’作‘属’, 或借‘种’ 作‘种’ , 或借用类比字”相对而言这是对隐喻的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解,阐明了隐喻的重要特点。并且亚里士多德意识到了隐喻的重要性,要求人们掌握隐喻。从狭义的角度上看我们所说的西方隐喻学研究史就是以亚里士多德为发端的赞誉派隐喻研究历史。西方关于隐喻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以亚里士多德、昆提良为代表的隐喻修辞学研究,把隐喻看作词语层次上的修辞;二、以理查兹、布莱克为代表的隐喻语义学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新的意义的创生过程;三、以艾柯、利科为代表的隐喻多学科研究,成为符号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在国外隐喻研究热的影响下,我国的隐喻研究也如雨后春笋逐渐露出头角,尽管和西方相比仍显薄弱,但在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束定芳教授等一批学者的不懈努力下,隐喻学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如束定芳教授的《隐喻学研究》一书就全面系统的分析了隐喻学的形成发展、隐喻的产生、隐喻的作用及怎样对隐喻进行理解;林书武在《国外隐喻研究综述》一文中分析了隐喻的归属问题以及隐喻的成因;赵虹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一文中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学进行了阐述;韩晶在《隐喻在诗歌中的应用》一文中通过隐喻在中外诗歌中的运用,对比阐述隐喻在诗歌中的作用等。这些著作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论述阐析。
2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研究

晚唐李商隐的诗歌以“写情”闻名于世,但不同时期人们对其诗歌的评价褒贬不一。

叶刘伟、袁书会:《李商隐诗歌研究综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年第1期,第129页。
1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第21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aaca4fef524ccbff0218408.html

《李商隐诗歌隐喻研究[文献综述]2014-05-0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