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信德育的理论和实践

发布时间:2020-02-21 01:27: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责信德育的理论和实践

武汉二十中学 刘应斌

责信德育的理论

责信的概念最早通用于行政办公领域。一定环境下可理解为“责任”这一概念。区别在于“责任”概念侧重于促成行动力的形成,而“责信”概念除了行动力的形成,还需要负责行动后的结果。责信德育的理论即来源于此。

其目的有两方面:其一促成学生一般道德规则的形成并化为行动;其二是追踪落实责任行动的结果。说起来,责信教育与传统德育并非有本质上的不同,而仅仅是策略和方法论的变化。这变化的重点就是要学生为自己的道德行为的结果负起责任,从而达到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于心的效果。

因为仅有行动是不够的,道德行为的习惯性和行为结果的正确性才是教育本质的追求。

责信德育的实践

中学德育的宗旨其实就是德育思想和德育精神的培养。

责信德育的第一步还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在不断矫正不良习惯中进行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矫正学生不良习惯,培养优良习惯。

首先,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让学生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受到感染和启发,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父母老师就要守时不迟到;要求学生讲卫生爱整洁,父母老师首先做到讲卫生爱整洁;要求学生勤奋刻苦,父母老师首先要做到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榜样的带动下,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习惯培养要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对象,针对不同的性格,针对不同的场合,分析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采用学生能愉快接受的方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只有因人因事因地因时,才能使学生感到善意和温暖,才会对老师的矫正习惯心悦诚服。

其三,习惯培养需要巧妙激励。

学生的习惯培养一定要坚持正面疏导,切忌强制命令。要善于运用情感激励法。对于性格开朗、自尊心强的学生,可采用激将的方法。这样往往可使其自尊心受到挑战而改变自己。改变习惯的行为一旦发生,好习惯的益处就能使之幡然悔悟,习得好习惯并持之以恒。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方法,这样可使他们由内而外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反省自身不良习惯的危害,继而以内在的力量克服不良习惯。

其四,培养责任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

在教育中是重要强化几种责任:在家要孝敬父母身体力行;在外要文明有礼诚实友爱;在校要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等等。尤其是促成学生行动的落实。如,在家为父母做一次饭,做一次清洁卫生,为父母洗一次脚等;如,上街担任交通引导员,上街清理垃圾废弃物等;如,完成一次社会调查,完成一项志愿者活动等。

责信德育的最重要环节在于内化于心。这是第二步。除了学生自身思想觉悟提高之外,主要在于我们教育者制订出责信德育的行动清单,有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实施,并让他们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主要方法可以有这些:

一、 让学生拟定学习期间高效可行的作息时间表和行为准则。

二、 由学生选定一项家务劳动,持之以恒。

三、 由学生选定一项班级责任项目,承诺并坚持下去。

四、 让学生选定一项志愿者服务活动,定期参加。

五、 让学生对自己作一次全面的学情分析,并制定下阶段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六、 让学生参加一个科学小组或文体小组,务实参加小组活动,高水平完成小组合作任务。等等。

还有很多新鲜有意义又有可行性的活动可供选择。这些活动无一例外都强调学生道德行为的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让学生融入社会,培养道德品质,培养行动力的最佳平台。我觉得,这些活动可以作为责信德育的最好载体,使全体中小学生培养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诚能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f6b46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d.html

《责信德育的理论和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