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党课讲稿3篇

发布时间:2019-01-29 22:19: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色教育党课讲稿3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走向胜利的,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从井冈山开始发端的。井冈山斗争,是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伟大历史转折的开端。伟大的井冈山斗争,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之源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党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革命气魄,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 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区域主体包括六县一山(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酃县、茶陵,一山是指井冈山),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割据势力曾扩展到安福、吉安各一小部。

192710月,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后,利用通往茨坪的几条主要小道,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和修筑了五大军事工事,即位于茨坪东面的桐木岭哨口、位于茨坪南面的沙冲哨口、位于茨坪西南面的双马石哨口、位于茨坪西北面的八面山哨口以及位于茨坪背面的黄洋界哨口。

19281125日,毛泽东以井冈山前委的名义向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即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井冈山的斗争》。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把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界定为五百里井冈:从永新的拿山起,经龙源口、新城、茅坪、大陇、十都、水口、下村、营盘圩、戴家埔、大汾、堆子前、黄 、五斗江、车再到拿山,全程大约550华里,五百里井冈由此得名。

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代表人物,但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建树盖世之功的,当首推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主要的创始人。

1981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斗争

井冈山斗争从19271019302月,历时两年零个月,经历了创立、巩固、曲折发展和坚持斗争四个阶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192710-19283

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东赣西边界的秋收,但起义很快就失利,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辗转来到罗霄山脉的中段,依据这里的有利地形的条件,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11月下旬,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19281月下旬,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19282月下旬,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三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4-7

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朱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发展。1928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暴动的农军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54日,在宁冈龙市举行了两军会师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士兵委员会主任兼教导大队大队长陈毅。1928623日,红四军取得龙源口大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 (1928.8-1928.12)

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同党内“左”倾错误作斗争,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率兵上井冈山一开始并不赞同,在192711月召开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是一种单纯的军事行动;在暴动区域内完全没有提出土地革命和政权的政纲;在工农军所经区域以内没有执行屠杀土豪劣绅的策略,并认为毛泽东作为湖南省委的中心应负主要责任,决定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侯补委员的职务。后湖南省委派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为特派员到井冈山传达中央的决定,结果周鲁误传开除毛泽东党籍,致使毛泽东当了三个月的“民主人士”。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1-1930.2)

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坚持边界武装斗争,开拓新的革命根据地。19291月,国民党调集湘赣两省敌军6个旅、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施第三次会剿。红军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但由于沿途一直受到敌人的堵截,最后于19292月中旬退到东固革命根据地,与江西红军独立二、四团汇合。在东固得到消息,井冈山根据地已经失守。红四军决定再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41日,红四军与红五军在瑞金会合。不久,蒋桂战争爆发,会剿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陆续从井冈山撤离。4月下旬,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重回井冈山,收复失地,坚持斗争。193026日至9日,毛泽东主持红四军前委在吉安美陂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把赣南、赣西、湘赣三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从此进入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斗争。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一环紧扣一环的历史过程。毛泽东能成功引兵井冈,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与他的“上山”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毛泽东“上山”思想的形成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毛泽东“上山”思想,渊源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大革命失败前后的678三个月,在910月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实现。

19266月,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在武汉召集马日事变后到武汉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严惩马日事变罪魁祸首的湖南代表团开会,号召大家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去: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

7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举行扩大会议,讨论湖南省农民武装和农民协会如何应对敌人的搜捕和屠杀。毛泽东在发言时提出两种策略:一是改造安抚军合法保存;二是上山。

720日,在中共中央、中央农民部发出的《目前农民运动总策略》中指出,农民武装可以三种形存在:A、以合法的名义存在,如保卫团、联庄会之类;B、平时分散,秘密训练,一遇战事,随时集中;C、两种形式都不可能时则可以上山。

8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发言中指出: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89日,在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发言中强调: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

毛泽东所说的“上山”,实质上就是在大革命失败后,要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发展革命较有基础的农村、山区去。

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99日,毛泽东以前委书记的身份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第一次公开亮出了共产党的旗帜--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秋收起义很快就失利。

920日,工农革命军1500余人从文家市出发,开始向湘南退却。9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当天晚上,毛泽东在他的住地协盛和杂货铺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

三湾改编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缩编,将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保留原来的番号,重新任命了干部;二是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确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总结了历史教训,在部队各级建立了党的组织:班、排有党小组,连有党的支部,营、团以上设立党委,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专门做党的工作,做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实行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

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问题,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架构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组织体系,是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伟大的里程碑。

10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茅坪,设立后方留守处和后方医院。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开辟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岗山斗争。

毛泽东选择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考

毛泽东之所以选择罗霄山脉中段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经过调查研究,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的决断:首先是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结合部,是敌人统治力量十分薄弱地区,统治势力鞭长莫及且地势十分险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不但可以影响湖南、江西两省,还可以影响整个长江中下游;二是大革命时期,边界六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三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四是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的存在,这是工农革命军可以依靠的力量;五是边界各县特产十分丰富,可以开展打土豪筹款,解决工农革命军的给养问题。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井冈山,这座从前并不为人所知的小山村,从此就和中国革命的命运、人民军队的命运,乃至人民共和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井冈山被誉称为“天下第一山”的深刻内涵。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独树一帜,从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等方面,开创了一条新的建党之路,成功地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党的发展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

1、党的建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初,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一是党的阶级基础的改变。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强大的敌人占据了中心城市,党的队伍的发展面临着由于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山区,党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下要发展,就必须把大批以农民为代表的非无产阶级成员发展到党内,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农民党”现象。

二是浓厚的家族观念。由于边界地处边陲,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的农村环境,社会组织普遍是一姓为一村落,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在党的基层组织中普遍存在浓厚的家族观念。

三是严重的地方主义。地方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有了地方主义,各地革命斗争就得不到相互配合,只顾自己地区的局部利益,保守自己的地方,有困难也不互相帮助。

四是激烈的土客籍矛盾。这种矛盾在边界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和党员之间的团结。

面对充斥边界党的建设的困难,毛泽东及前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独树一帜,积极开展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2、组织建设

三湾改编成功地解决了党在军队中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从组织上、体制上奠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召开湘赣边界党的“一大”,组建湘赣边界特委。根据湖南、江西两省委的指示,19285月,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在茅坪谢氏慎公祠举行。会议讨论了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等问题,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并初步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d425c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32.html

《红色教育党课讲稿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