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罪犯

发布时间:2011-10-20 19:50: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80后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对策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狱内押犯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年轻化,特别是80年以后出生(以下简称80后)的罪犯已开始陆续走进监狱之门,而且相对比例和绝对人数逐年都在增加。就某省一所关押男性服刑人员的监狱情况来看,80年以后出生的罪犯占12%,这些80后押犯的入监,使押犯群中反改造、反控制、反侦察的对抗力更为明显,狱内斗争更为复杂多变。为此,笔者认为:在创建和谐监狱的大背景里,要确保严峻形式下监管工作的安全与稳定,应对80后押犯的心理行为特点从深度、广度以及科学性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深化“三分”工作,增强教育改造、矫治罪犯恶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改造质量。

关键词:80 心理行为特征 构成 监管对策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说,违法犯罪指在其犯罪心理特质支配下所实施的反复的或持续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的行为。80后罪犯就有其独特的犯罪心理特质。他们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或农村家庭唯一的男孩,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入学接受教育的,他们的社会化是在经济体制转型后期开始的,主要受到改革文化,或称中西文化融合的熏陶。可以说,80后罪犯从思想到行动上始终属于这个经济时代。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又叛逆了这个时代。他们犯罪的根源,无论从宏观、中观、微观方面看都孕育在当今时代。因此,他们在犯罪心理结构上有着这个群体鲜明的特点。

一、80后罪犯的犯罪构成情况:

近年来,笔者通过查阅档案、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法对24080后罪犯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呈现如下特征:

(一)犯罪类型(表一):

此表显示:他们的犯罪类型中杀人(伤害)、抢劫、盗窃、强奸(奸幼)等四种罪占93.4%,其他罪只占6.6%(数罪并罚者按主罪统计),即体能型犯罪多于智能型犯罪。这是因为80后罪犯犯罪时大都处于青年中晚期向成年期过渡阶段,在生理上、心理上已趋于成熟,但社会发展方面还远没有成熟,犯罪表现出的心理特质是发展过程的极度不均衡。以上四种罪中,犯抢劫罪占48.8%,犯故意杀人(伤害)罪占26.3%且激情杀人又占其中的70%,就是说,侵财性、侵犯人性命的违法犯罪突出,这是由于80后罪犯主体自我意识普遍增强,崇尚物欲,崇尚暴力,在人际关系冲突的激情下容易选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二)文化结构(表二):

此表显示:180后押犯的文化和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偏低的押犯占绝大多数, 90%以上的罪犯没有学过各种法律,有70%的罪犯不知道刑法,只是在犯罪后经过起诉的全过程中,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刑法,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相关调查获知:180后罪犯中,年龄结构偏小,其中犯罪时25岁以下的占87.5%,25岁以上的仅占12.5%左右。2、捕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占85%,无业人员占8.5%。

(三)入监前消费心理倾向(表三):

此表显示:80后罪犯的主要消费都用在吃喝玩乐上,这些消费占全部消费的66%,而用在买书上的只占2%。这种不良生活方式直接引起并强化了犯罪动机。

(四)改造表现

从监狱每月召开的犯情分析数据和平时的统计资料来看,80后罪犯中能基本认罪、服从管理教育的占88%;不服管教,有逃避改造心理的占8.5%;认罪态度不好,有抗改行为的占3.5%。

(五)气质类型(表四)

此表显示:80后罪犯气质类型分布比较均匀,说明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消极面和积极面,但相对来说,80后罪犯中多血质和胆汁质类型的更易表现出性格的两级性,易冲动,不冷静,是抗拒改造的隐性激进分子,甚至会发展为狱内案件的制造者。

二、80后押犯的心理特征

按照人格心理学的观点,健康的人格应当有健康的知识结构、优良的心理品质、正确的意识形态等等。综合以上80后罪犯犯罪类型、文化结构、消费倾向等各方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得出:80后罪犯在知识结构、心理品质和意识形态方面都存在着缺陷,这就为他们的犯罪心理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一)认识水平低下,社会责任感淡薄,对事物的理解偏激,从而思想茫然、行为盲动。

80后罪犯像当今社会其他青少年一样,身体、智力发展一般都比较好,但家庭和社会的情感发育不良,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情感。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使80后罪犯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由于父母的溺爱和娇纵,他们很少有机会接受艰苦磨练,不仅意志薄弱,而且情感脆弱;同时,由于某些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对个性的培养,致使他们的社会价值观也变得扭曲和无疆域了。80后罪犯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中大多数人不明了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缺乏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强化培养训练;他们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对他人缺少基本的责任感和道义感,无视甚至藐视社会公德。他们喜欢反问“良心是啥?道德是啥?管吃还是管用?”80%的罪犯在被问及他们犯罪时有没有想到对不起亲人或他人,都回答说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客观地讲,现代社会强调个体的主体地位,重视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培养人的自我意识,这无疑是人性化、文明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但80后罪犯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某一教育环节上的失误,导致他们形成了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过分追求自身价值,而自我监督和约束机制则呈退行状。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也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将人生价值与金钱、财富等同甚至将金钱、财富置于一切之上,凡事以个人利益、个人感觉为准则,追求“无羁无绊”、“高度独立”,对他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不屑一顾,对社会功德置之不理,甚至加以侵害,形成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性,最终迷失自我跌入深渊。所谓“过把瘾就死”就是这种自我实现和自我开放的大写实。

80后罪犯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家长过分的庇护和迁就,使他们几乎都免受了生理、心理、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体验,不知痛苦和恐惧为何物。由于视听娱乐工具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的闲暇时间都消磨在观看电视节目上,电视夺走了家庭亲情交流,父母给予子女的情感教育大大少于所给的物质照顾,造成他们不懂得体谅关心别人,待人冷漠,对他人很少宽容忍让,无理也要狡辩三分,得理更不饶人。有人曾这样评论他们:“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努力,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克制。”为此,犯罪时往往凭一时冲动,胆大妄为,凶狠残忍,根本不计后果,更不会考虑给社会造成的损害,给他人带来的痛苦。虽然他们有的在中学时期都学习过《法律常识》,粗知法律知识,并非完全意义上法盲,但他们内心却怀疑法律的威力,藐视法律,以至于铤而走险。

(二)兴趣品质低下,需要结构畸形化,以满足感官刺激为主。

80后罪犯的兴趣品质表现为:高雅兴趣的贫乏和兴趣的物质化、庸俗化、低级化和病态化。他们多数属于物欲型犯罪。对物质、金钱的贪婪,对享乐生活的不切实际的追求等,脱离了个人及家庭所能满足的经济条件。特别是随着社会消费档次差距的不断拉大,个人贪欲自身无法满足,畸形的需求心理促使其不择手段。他们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消费广告令人应接不暇,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欲望被诱发出来,以至于感觉逐渐钝化。就像慈禧太后吃遍山珍海味反而觉得没了胃口,竟留恋起临阵脱逃时吃的窝窝头一样。他们无所适从,需要泛化,寻找“刺激”成为他们普遍的心态,为追求感官快感而使犯罪行为呈现五花八门的繁杂状况,或盗窃或赌博或寻衅滋事或强奸妇女或伤害他人取乐,这些隐藏于他们人格的深处,逐渐发展成为犯罪动因,以致他们在实施犯罪的瞬间,人们难以发现清晰的动机轮廓,甚至连他们本人也说不清,道不明。只有“跟着感觉走”是他们最好的写照。

(三)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漠视政治,崇尚金钱、暴力

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它对人们的生活态度有直接的影响。80后罪犯普遍崇洋羡外,虽然他们对西方的了解仅仅是从影视屏幕上获取的认知,却盲目认为西方好,对西方生活方式津津乐道,而对本国历史国情知之甚少,处处贬损自己的同胞,缺乏民族情感,民族自豪感严重丧失。在他们的心理经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模仿西方的痕迹,嬉皮士、雅皮士等等的生活方式令他们如痴似醉。热衷于黑社会的暴戾、吸毒的刺激、贩毒的厚利、性放纵的张狂等,追求“玩的就是心跳”、“潇洒走一回”。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是导致他们游戏人生,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80后罪犯对政治生活毫无兴趣或兴趣不浓。目前80后罪犯犯反革命罪者极少,这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他们厌恶、逃避政治学习,而谈论最多的是“捞钱”、“发财”、“闯江湖”等话题,以金钱、武力论英雄。在商品经济强大的惯性推动下,电视片的暴力色情镜头越来越多,这些诱导着80后罪犯崇拜那些“大哥大”、“喋血冷面”、“江湖英雄”等虚幻角色,追求“我是老大我怕谁?”的价值体现。超前消费、黄赌毒、腐朽生活方式等现代社会病混合作用于他们身上,使他们招架乏力,朽由心生,最终沦为错误人生观的俘虏。调查中发现,他们中不少人把性命当儿戏,认为“杀头不过碗口疤”,“三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亡命“英雄”观暴露无遗。

(四)无视社会规范和舆论的压力,冒险和侥幸心理强烈。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行为从动机产生到实施,必须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80后罪犯在个性、情绪、意识等心理上各有差异,但在不良动机上存在着共同点,那就是实施犯罪时根本没有法律、道德的压力,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办事。有的认为自己的手段高明,司法机关不一定会发现;自己够厉害,受害人不一定敢告发。有的则自认为有靠山、有路子或家里有钱,就是犯了罪,也没人敢管;即使“进去”了,还可以想办法“捞”出来。基于种种侥幸心理,他们在犯罪中胆大妄为,不计后果。当问及他们在犯罪过程中想没想到会被逮捕判刑时,有一半人都觉得不会被抓住,且他们中不少人都有拒捕和潜逃经历。有些罪犯认为犯罪得手后的快乐值得冒一次险,“抓住算我倒霉了,抓不住算我赚了”。赌徒心理,溢于言表。

(五)心理情感层次低,导致感情的冷酷。

80后罪犯中,很多从家庭中受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教育,他们普遍认为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真情存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漠,致使他们感情冷酷,近乎冷血动物。有些人表面上看与人相处较好,但这种乐群性却不是与周围人友善相处,而是结交几个“铁哥们”相互帮衬,寻欢作乐,谋取私利,他们的口号是“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为个人或小团伙利益可以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及社会利益。他们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在他们的观念里,社会是无情的,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心理去揣测别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缺乏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尤其是对人的看法上,他们认为:“人人都是自私的,人人都戴着假面具。”其处世信念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另一极端则是封建帮派的腐朽观念在作怪,在臭味相投的人际关系中滥施“友情”,把为朋友两肋插刀奉为“够哥们、够处”。在这种扭曲心态驱动下,形成了近乎病态的心理,疯狂地向社会报复,杀人越货,掠取钱财。调查中发现45%的罪犯是共同犯罪,且都是主犯,他们的同案犯也都是他们的同龄人。这足以说明80后罪犯的这一心理特点。

三、80后罪犯的行为特征

(一)犯罪行为的多样性。从80押犯的犯罪情况看,可归纳为野蛮性、残酷性、突发性、冒险性、团伙性。他们性格粗暴,遇事易冲动,信奉“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为一点小事,可以行凶伤人、杀人。不知“让他三尺又何妨”之理,他们的具体表现还可概括为:胆大妄为,攻击性强;贪图钱财,施暴强取;精神空虚,寻求刺激;丧失理智,突发性强。
(二)犯罪动机的复杂性。80后罪犯的犯罪动机是复杂的,多出于膨胀的私欲动机、骄奢的享乐动机、性本能的刺激动机、非份的占有动机、卑劣的虚荣动机、戏谑的取乐动机、残忍的报复动机、畸型的好奇动机、狭隘的嫉妒动机、“行帮”的“义气”动机等等,在欲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在个人前途、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挫折时,不能正确把握,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而采取犯罪手段向社会实施报复,发泄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的不满。其中以暴力实施逞强称霸的动机,对社会危害最大,这类犯罪团伙性强,在改造中也不时暴露其本性,是狱内再犯罪的重点防范对象。
  四、对80后罪犯的教育改造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80后罪犯普遍智商不低情商低,其不健康的人格特质使他们在遇到不顺心或障碍时会产生挫折感,不能控制自己的否定情绪,会以过激的行为发泄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入狱后他们情绪不易稳定,紧张焦虑状态较其他罪犯明显。而且由于情商低,难以处理好与监狱干警及其他罪犯的关系;由于监狱场所的独特性质、规范化的改造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均在严格的控制和监管之下,因而又常常产生新的挫败情绪,如愤怒、攻击倾向、恐惧感、绝望等。故而,对80后罪犯的教育改造和矫治,应根据其心理行为特征,结合他们在改造中的不同思想行为表现,依据监狱改造罪犯的工作实践,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手段。

(一)强化思想教育,促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增强行为的导向能力,逐步完善个体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念是做好犯罪心理矫正的核心和关键。依据80后罪犯思想特点,应从四个方面实施强化教育:一是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可以提供具有一定威慑力的内容和范例,来克服他们自我控制低下的意志薄弱。通过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教育,促使其认罪伏法,达到知罪悔罪、认罪的目的;二是人生观教育。按照社会控制理论的观点,个体与社会的联系越是紧密,他越倾向于接受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权威。对于80后罪犯,其违反社会常规的秘密价值观是其优势价值观,因而下大力气去除他们不健康的人生哲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融入社会,接受符合社会规范的主流价值观念。三是科学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建立积极向上的情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四是人际关系教育。使他们学会处理各种矛盾和人与人的关系,学会控制理智、控制情绪的方法。与此同时应挖掘社会帮教的潜力,充分发挥其家属、社会名流、被害人等对其的教育感化作用。

(二)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进行矫治,塑造健全的人格心理特质

对罪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罪犯人格结构的完善,是矫治其犯罪心理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健全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缺陷,而且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各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引导罪犯逐步改变对人生的不合理信念,加深对人生意义的正面理解,教会罪犯消除不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学会正向补偿自卑,培养乐观和自信,鼓励他们在积极改造的实践中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气.

二是激发罪犯对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健康情绪和良好心态。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意念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前面所说的80后罪犯的兴趣品质低下,其关键就在于其学习兴趣未得到充分开发,应引导和启发80后罪犯去阅读一些优秀、进步、健康、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同时也应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因为健全的人格不仅要求心理健康而且要求身体健康,力争保证每一个80后罪犯都有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三是矫治不良心理,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正向心理承受能力。依据心理学和教育改造学的有关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加强意志品质、情绪状态、理智三方面的心理矫正。80后罪犯的处世原则决定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对管教干警戒备有加。为此,应充分发挥心理科学的威力,真诚接纳,做到心理相容,以理相待,促其敞开思想,暴露灵魂深处的东西,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摒弃恶习,锻炼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遭遇挫折后能够理智地战胜和调适挫折的能力。

四是注重矫治不良行为。行为是意志的体现。对80后罪犯的改造,在注重良好的心理意志培养的同时,加强行为矫正训练。80后罪犯在改造中多数沉默寡言,不善与人接近,一旦有所磨擦即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应抓好三方面的矫治工作:一要矫治逞强好胜行为。教其学会爱护和尊重他人,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二是矫治其冲动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如要求其严格遵守监狱的作息时间表,每天都圆满完成监狱安排的各项任务等,促其养成控制消极情绪、理智处事的良好习惯;三要矫治残酷性,培养同情心。帮助其建立挫折的心理适应机制,促其养成和谐、礼貌的行为,自觉减轻心理紧张,调整人际关系,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三)进一步深化“三分”工作。推进“分级处遇”及有关制度的落实,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提高分押纯度,纯洁改造环境,防止交叉感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738e86ec3a87c24028c487.html

《80后罪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