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02-07 10:22: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一:国际经济学的总结】

国际经济学的总结

学科专业:金融学

学生姓名: 项云

学生学号: 1210224004

提交时间: 201312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学期以来我个人对李学林老师教导下的对于国际经济学认知,其中包含了对国际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和进出口贸易的认知。以及一些个人小小的感悟和学习体会。

关键字:国际经济学认知基本理论 学习体会

一.国际经济学的介绍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 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策(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最近几十年来,在以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二.知识整理

1.古典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 (二)比较利益理论 -大卫.李嘉图(三) 相互需求论 穆勒和马歇尔(四 机会成本论 哈勃勒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

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3.相互需求理论

穆勒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互需求理论,用以说明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和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边际转换率

4.要素禀赋理论

贸易的原因——比较优势: 1)各国资源相对供给不同

2)要素在生产中密集使用程度不同

这一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是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因此,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从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从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生产要素在各国中的重要作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利益 是使各国能更有效的利用各种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于绝对收入。

5.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过程中当生产规模扩大时,产出增长的比率大于要素投入增长的比率即规模报酬递增的状况。(边际成本递减)

传统理论:规模报酬不变,机会成本固定/递增

规模经济的形式:

1)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外部规模经济,行业内企业的聚集效应,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6.税:是一个国家对通过该国国境的贸易商品所课征的税收。

关税分类:财政关税、保护关税、出口税、进口税、过境税、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 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 最优关税:是于大国相联系的概念,它是指使已过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超过其进口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最大化时的关税水平。如果用边际概念来表述,就是指一国由于关税变动引起的额外收益等于额外损失时的关税

水平。

非关税壁垒: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国产化程度要求 技术壁垒 环境壁垒 社会壁垒等

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出口,在出口商品时给予出口企业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

倾销:垄断企业会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这种价格差异战略被称为倾销。 实质:垄断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7.幼稚产业理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以关税为主要手段的为经济落后国家服务的贸易保护理论。 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工业、对外贸易 主要论点:

1.自由贸易理论是以世界为立论基础的,只考虑了世界整体与单独的个人利益,而没有顾及两者之间的中介——国家。在现实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分歧和冲突的存在,因而不能舍弃贸易保护政策。

2.一国实行何种贸易政策应取决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自由)、农工业时期(保护)、农工商业时期(自由)。

3.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4.主张对产业部门实行有选择的、暂时性的保护 5.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是关税

8.wto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 可预见性原则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鼓励发展与改革的原则

【篇二:国际经济学学习心得】

国际经济学学习心得

摘要:这个学期专业课程中初次接触了国际经济学这一学科,知道它也是金融学的一个分支,知道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学了一个学期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国际经济学比我想象中难学得多。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国际经济政策,还有各种经济学家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差别。。。。虽然很吃力,但一个学期下来,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些收获。接下来我就谈谈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感触。

一.什么是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李嘉图主义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因此人们有时又把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它是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解释

国际分工的原因和结构的理论。各种产品的生产是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国家劳动力比较丰裕,有的国家资本比较丰裕,一国要充分使用本国的全部生产要素,就形成了各国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倾向性。资本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劳动密集性产品,结果形成了建立在要素丰裕程度不同基础上的国际分工。生产要素禀赋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这种理论仍然假定各国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素质没有差别,实际上这种差异是存在的;其次,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生产要素的禀赋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二)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

要素禀赋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部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形式,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也是20世纪上半叶以来西方主流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要素禀赋理论的两点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它的一些假定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二是它基本上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方法。要克服这两点不足,就需要在研究上有所突破。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h-o-s理论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但是里昂惕夫之迷的存在使之陷国际经济学入了困境。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经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

资源禀赋的差距。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整个的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同时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新李嘉图主义的代表斯蒂德曼认为他的贸易理论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贸易与被生产的生产资料、利润、工资和经济增长的联系上,特别地,斯蒂德曼强调了收入分配在其理论中的突出作用。按照新李嘉图主义的价格决定方式,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资料投入系数,劳动投入系数,分配率。由于一国生产某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是由生产技术、分配关系(表现为利润率、利息率和工资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程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不同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生产条件、劳动效率等差异上,而且不同国家由于分配关系的不同也会导致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同。而影响分配关系变动的一个重要影响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程度。这样,处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处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就自然不同。克鲁格曼贸易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以李嘉图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原理为代表,但是实际国际贸易中大量贸易是发生在同类产品内部,70年代末以来,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解释,他在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关基本假设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成功的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对于国际经济学的主脉络的基本思想的了解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想,在日后的学习甚至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继续研究学习国际经济学主流的、成熟的贸易理论或观点,并密切结合中国的贸易实践和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分析,以能够达到全面了解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状况、角色和机制。

【篇三:新国际经济学读后感】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读后感

目录

、背景、条件和机缘 ............................................................................................................................. 2

1、背景 ................................................................................................................................................. 2

2、条件 ................................................................................................................................................. 2

3、机缘 ................................................................................................................................................. 2

二、关于读本的介绍和选择 ....................................................................................................................... 3

1.读本介绍 ........................................................................................................................................... 3

2、读本与教学的联系.......................................................................................................................... 3

三、课本解析 ............................................................................................................................................... 4

1、印象语段及解读 ............................................................................................................................. 4

2 语段启示 ....................................................................................................................................... 6

四、课本的指导意义 ................................................................................................................................... 6

1、理论指导意义 ................................................................................................................................. 6

2 政策指导 ....................................................................................................................................... 6

五、用书本解析国内情况 ........................................................................................................................... 7

附:著作信息 ............................................................................................................................................... 8

、背景、条件和机缘

1、背景

课外读物是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对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文学著作,在专业指导与社会关系的探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对读物的深度理解不仅着眼于当时社会背景,同时也使学生对未来远景有良好的预期,不会读书的大学生往往在社会中比别人有更少的能力发展平台,因此,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2、条件

为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学院特别强调,我院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必须完成相应量的名著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以此来增强我院学生的知识内涵与文学修养,把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校园平台是我们学习的最佳资源,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学条件的支持,同时,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今后就业的良好条件和基础。

为响应学院的要求,做到按时按量、按要求地完成素质拓展的要求,特在此次学习期间写下了读书笔记和此篇读后感,借此以充分提升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水平与理解能力,将学院文件精神与学习作风发扬光大,同时借此机会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与对专业知识以外众多知识的深度理解。

3、机缘

上次我读了《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文章系统地描述了经济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同样,此篇文章页涉及到了规模与范围两个重要因素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对一个国家贸易政策决策和制定的影响,在新国际经济学下,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会受到什么的影响,会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这对我们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有一定的帮助,利于我们对国家政策的认识。目前各国都在讨论如何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这本书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个参考和理论依据,于是选择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这本书籍作为阅读刊物!著作共有12个章节,分别对当代的贸易新思路和政策的新变化做了描述,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国家和地域,不同的国际新情况,每个国家都作了不一样的政策条件和贸易政策,总体

来说,著作是对新经济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的体现的一个详细描述!

二、关于读本的介绍和选择

1.读本介绍

继名著阅读课本推荐中的《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之后,我选择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一书(一下简称该书)作为阅读课本,《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是有关贸易政策的经典之作。由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独享者克鲁格曼主编。格鲁曼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理论。该书是政界、商界与学界就贸易政策所进行的思想碰撞。政界、商界从实务出发,而学界从理论上进行思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各种情况下所面临的贸易政策进行了翔实的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在美国一经出版,就多次重印,引起了政、商、学各界的高度重视。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尤其是像中国这种出口导向型国家,在此环境下,更是要洞悉各种贸易摩擦、贸易政策背后的真正动机。这正是此时出版该书的重要意义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克鲁格曼再三强调,《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所针对的读者并非学术界,而是商界和政界。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的内容更侧重于解释为什么看似与实务脱节的贸易政策,对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来说却相当重要,并为政界和商界应对各种贸易政策和贸易摩擦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2、读本与教学的联系

在现代经济学中,经常谈论到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相关政策,本书主要是针对当今政坛和学术界所提出的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政策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和政策制定的相关问题,其中提到了新国际经济学里面的一些相关知识,刊物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阐述,将加深我们对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进一步了解。

教学在贸易政策中提到了现在国际上的自由贸易观点,在经济学中也有关于国家贸易政策的干预与战略措施的相关理论,可能是利用规模效应,也可能是采取贸易保护等其他手段,

本书便是在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的环境下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政策来进行不同的分析,这有利于我们在学习相关的课程中,带着目前的一些相关思想和目的去思考问题,将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并将国际新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引入分析!

3、重要理论阐述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strategic trade policy) 最早提出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自从该理论出现以来,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以及许多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对该理论的尖锐批评此起彼伏,同时其基本模型自身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但重要的是,它确实动摇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统治地位,并且在很大范围内,该理论转化为了实际的政策建议并得到了有效实施。而事实上,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实际影响力更为深远,绝非对一些产业进行扶持本身所能反映的。1992年后美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而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却表现不佳。当然这其中与当时一些国家正经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同时欠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家分别遭遇债务问题和金融危机有很大关系。但依然不能完全解释两者迥然不同的境遇。许多经济学者认为正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世界财富向超级强国的集中。因此对该理论的产生背景,演进路径以及实施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巨大的不平衡效应。

该书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发展的重大影响为研究点,选择该书为读本,以此增加对经济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无论是对相关经济学知识的学习还是现如今社会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环境和经济制度两个因素的支撑,要深入理解现代贸易政策的发展,就必须以目前的经济环境作为基础,联系经济发展实际,帮助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的研究。

三、课本解析

1、印象语段及解读

文本强调的是在经济环境里面的实际经济政策的应用,同时强调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和制定正确的制度。

文章里面说: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往往很难认真对待抽象的理论分析。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们的思想,无论对错,比一般人们所认为的更有影响力,危险的是思想,而不是既得利益。在前面的八个章节里面,作者提出了以下的一些观点:

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出发点是增进本国福利,在这一点上与主张自由贸易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并无差异。两者的区别在于最后得出的政策建议。

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只针对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和存在规模经济的产业结构。而这些产业往往是具有超额垄断租金并对本国国民经济有技术外溢效应的高端产业。

3)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动态的、随机的。在这种分工体系中,政府的政策制定、企业的策略选择都是相互依赖、互为影响的。这留给了政府充分的空间去运用产业政策形成对本方有利的均衡格局。

4)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在于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比较优势并不意味着具有竞争优势。在高端产业中,发达国家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已经占据了先行优势。因此按照传统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分工链的低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质的飞跃,完全的自由放任是不可行的。

5)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国内产业不断集中,以培育大型跨国公司,增强中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可以借鉴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经验,加强对战略性产业的积极引导。还可以通过对一些外部效应较大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活动直接提供补贴,或者政府与企业共同实现科技攻关,从而提高中国产业结构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课本的解析,在生活中我们会认识到,在当前国际上,运用战略贸易的国家,在全球贸易往来中往往居于领先地位,当然,这并不是由国家间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往往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如果一个国家重视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培养和运用,政府愿意通过积极引导国内产业的集中,并为此提供可行的依据和政策支持,都将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当然,理论的支持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相关经济政策的出台,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含义就是,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政府通过干预,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性行为,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企业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方向发展。战略性出口政策不仅意味着对某种产品出口的鼓励或支持,还包含着对出口量的限制或抑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64c46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1.html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