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摘抄 - 八种知识

发布时间:2014-02-15 09:53: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位穆斯林学者问他的一个学生:你跟了我这么长时间,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这位学生说:我学到了八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我观察众生,发现每个人都有一样所爱,他死后就与之分开,不会跟随他入坟墓。因此,我选择善功为我所爱,这样就可以与我一同进入坟墓。  

    第二,我看到这节《古兰经》中真主说:至于怕站在主的御前受审问,并戒除私欲的人,乐园必为他的归宿。(七九:40-41)于是我遏制我的私欲,使我不违背安拉,始终服从安拉。  
  
    第三,我看到如果有人有样珍贵的东西,就会保护好它。而我想起这节古兰经文:你们所有的是要耗尽的,在真主那里的是无穷尽的。(十六:96)因此,每当我获得一样珍贵的东西时,我就将它献给安拉,它将在安拉那里为我永存。

    第四,我看到人们追求财富,荣誉和地位,而这些对我来说这些毫无价值。而我去思考安拉的话: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四九:13)于是我努力去认识安拉,以便成为安拉眼中的尊贵者。

    第五,我看到人们互相嫉妒,而我读到了这节古兰经文:我将他们在今世生活中的生计分配给他们。(四三:32)于是我便抛弃嫉妒。

    第六,我看到人们心存憎恨,我就去思考这节经文:恶魔是你们的仇敌,所以你们应当认他为敌。(三五:6)然后我不再与人为敌,而只与恶魔为敌。

    第七,我看到人们为生计而贬低他们自己,我就思考这节经文:大地上的动物,没有一个不是由真主担负给养的。(一一:6),于是我就忙于我(对安拉的)的义务来接近安拉,而把我的权利留给安拉。

    第八,我发现人们依托于他们的生意,房子和健康,我就去思考这节经文:谁信托真主,我(真主)将使谁满足。(六五:3),所以我只信托于安拉。
       人们啊,学识很重要,但理解它,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利于自己和大众更重要。

伊斯兰文化对科学的贡献

作者:潘世杰   博士

    伊斯兰文化是一种源于伊斯兰教的文化,是在《古兰经》和圣训的精神指导与鼓励下,由世界各族穆斯林在中世纪共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它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并称为世界古代四大文化体系,而且对其它三大文化及世界文明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伊斯兰文化有两大渊源,第一渊源是《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其主要内容有四大领域:信仰领域、教法领域、道德修养领域和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人文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历史、人物、家庭、社会、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植物学、海洋学、山脉学等许多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古兰经》中有许多经文是鼓励求知和思维的,如:你应当奉你的造物主的名义而诵读,你当诵读,你的主是至尊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所不知道的。9615他(真主)把智慧赋予他所意欲的人;谁获得了智慧,谁确已获得了许多福分。惟有理智的人,才会觉悟。2269有知识者与无知识者一样吗?惟有理智的人能觉悟399安拉的仆民中,只有学者们敬畏他。3528)在《古兰经》里,仅理智一词就出现49次之多,知识、科学、学问一词竟出现了811次。尤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信仰一词也正好出现了811次,足见《古兰经》对理智和科学的重视,甚至把知识上升到了与信仰同等重要的地位。(见《古兰经中的数字奇迹》阿布杜·兰扎格·努法著,贝鲁特阿拉伯书局发行,1987年第5版,第56页)

   伊斯兰文化的第二渊源是圣训圣训即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是对《古兰经》的诠释、详解和实践。圣训的内容和所论述的问题十分广泛,除先知穆罕默德对《古兰经》的详细注解和教法实践外,也包括他处理和协调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社会所面临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司法、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圣训中有关追求知识的教诲俯拾即是:求知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学习应从摇篮到坟墓。”“智慧是信士的遗失物,无论在哪里发现,都最有资格接受。无疑,这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经训对穆斯林追求知识和传播知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伊斯兰文化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中心,兼收并蓄人类古文化遗产,熔东西文化为一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伊斯兰特色的知识形态的多学科文化体系。它概括为四大领域:1、宗教学(古兰学、经注学、圣训学、认主学、教法学、比较宗教学等)。2、哲学(自然哲学、宗教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3、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光学、化学、医药学、物理学等,包括科学试验法)。4、人文科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等)。

独步中古的中世纪伊斯兰文化在宗教学、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曾取得辉煌的成就,因篇幅所限,我们仅就其在自然科学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作以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科研方法(试验科学):在《古兰经》和圣训的启发下,穆斯林特别重视观察和思考,从而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穆斯林首先采用了观察、试验、归纳、推理、总结等一系列方法。这种严密的科研方法后来传到了欧洲并沿用至今。所以现代科学被称为试验科学应归功于穆斯林。穆斯林早在英国的罗吉尔·培根提倡试验科学三个世纪之前就已经提出了这种严格的科研方法。正如比尔雷特在《人性的建设》一书中所说:罗吉尔·培根及与其同名的弗兰西斯·培根都没有资格以实验科学方法创始人的身份自居,罗吉尔·培根只是一位把伊斯兰科学和科学实验法传入基督教欧洲的使者,他曾直言不讳地说,学习阿拉伯语和阿拉伯科学才是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转译自《伊斯兰教思想的重建》伊克巴尔著)

毋庸置疑,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没有现代试验科学,也更不会有什么科学成果。穆斯林正是运用了正确、严密的科学研究方法,才能在自然科学领域独领风骚数百年。

数学:在数学领域,穆斯林发明了零,并将印度的数字和十进位制加以运用和推广,将代数发展为数学的专科,确立了代数、已知数、未知数、根、有理数、无理数等代数术语。在量度几何中,穆斯林应用了数值代数,系统地提出了用圆锥曲线图解求根的理论。他们还计算出了圆周率为3.14159。在三角学方面,他们建立了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体系,计算出了精确的三角函数表,提出了三角比的概念并确定了和角公式。在测量角度和三角学中,他们首先确立了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正弦、余弦等概念,从而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指出的:阿拉伯留传下十进位制、代数学的发端、现代数字和炼金术;基督教的中世纪什么也没有留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语里,计算法(algorithm)、代数学(algebra)、零(cipher)、对数(logarithm)、不尽根(surd)、正弦(sine)都是从阿拉伯语音译过去的。甚至世界各国的数字都叫阿拉伯数字(Arabic Numbers ),足见阿拉伯对数学的贡献之大。(见《茂雷德现代英阿大辞典》有关词条,穆尼尔·白阿来白奇编,1996年贝鲁特出版)

穆斯林最著名的数学家有花拉子密(公元780—850),他的《代数学》于十二世纪被翻译成拉丁文,成为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教材达数个世纪之久。在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其他欧洲语言里,数学、计算法学科的名称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包括几何学也是他发明的。(参考《阿拉伯的太阳照在西方》(德)西格丽德·虹珂博士著,75页)

天文学:在天文学领域,穆斯林天文学家最先提出了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学说,论证了地球是圆形体、地球自转以及潮汐与月球运动的关系。穆斯林不仅否定了托勒密地心说,还订正了托勒密关于黄道斜角、二分点的岁差和实差等错误。他们测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之长,以次推出地球的圆周及其直径长度体积大小。制定了天文表和精确的历法,测定太阳系已知星座的位置,并确立了各个星座及300多个星宿的名称。在英文里,地球(earth)等许多天文学词汇都是从阿拉伯语音译过来的。在历法方面,穆斯林计算出,太阳历平年为365天,经128年置闰31次,闰年未366天,地球绕太阳一周需3655小时4846秒,积8万年才误差一天。

伊斯兰天文学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天文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天文学家雷吉奥蒙塔努斯、哥白尼等都采用过伊斯兰天文学的学术成果。正如德国著名的东方学者西格丽德·虹珂博士在其名著《阿拉伯的太阳照在西方》中说:真正对天文学做出贡献的既不是希腊人,也不是印度人,而是阿拉伯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引以为豪。(见该书阿语版130页)

穆斯林天文学家群星灿烂,最著名的有白鲁尼(公元973—1050)、伊本·尤努斯(公元950—1008年)等。值得一提的是,人类至今还普遍使用的以震动次数为记时方法的摆钟就是伊本·尤努斯发明的。他的天文学著作《哈基姆大历表》在世界上影响很大,西方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利用他的观点计算黄道斜角以及木星和水星的差距,西蒙也利用他有关日食、月食的观点计算月球运动。

阿拉伯天文学不仅传到了欧洲,也入了中国。在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朝,阿拉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编写万年历(回回历),即伊本·尤努斯的《历表》,进献元朝,回回历在元代传入中国后,历元、明、清三代而不衰,影响深远。为了在中国推广伊斯兰天文学,元朝政府还在上都建立了回回司天监。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穆斯林在元朝还制作了混天仪、方位仪、春秋分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阿拉伯星盘等重要的天文仪器,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医学:西格丽德·虹珂博士在《阿拉伯的太阳照在西方》一书中介绍说:600年前,巴黎医学院有一个世界上最小的图书馆,该图书馆只藏有一部著作,而这部著作就是伟大的阿拉伯人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巴黎人还在医学院的大厅里立了他的雕像,并将他和另外一个阿拉伯人的画像挂在萨吉尔曼大街的另一个大厅里------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拉齐毫无疑问,另外那个人就是伊本西纳。(见该书阿语版第243244页)

穆斯林在医学领域取得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他们对医学进行了分科,提出了血液小循环理论,并对各科的症状、病理、临床、诊断治疗、药物等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在外科、眼科、神经病及传染病方面为近代医学德发展提供了临床经验和理论依据。中世纪的穆斯林已知道酒精、消毒和麻醉。他们还发明了过滤、蒸馏、蒸发、沉淀、结晶等方法,并发现了硝酸、镏金水、锑、砷、锌、磷、铵、铋、酒精、硝石等。

穆斯林医学家界学者如云,最著名的有拉齐、伊本·西拿、宰赫拉威、伊本·麦蒙等,他们的医学著作曾在西方做教材数世纪,被称为现代西方医学的渊源。阿拉伯医学对中国的医学也有深远的影响。据《伊斯兰与中国文化》的考证,早在宋代,阿拉伯的药用蒸馏器就已传到了中国(见该书258页)。在元代,阿拉伯大医学家伊本·西纳的《医典》翻译成了中文,在明代,《回回药方》盛行一时。毫无疑问,伊斯兰医学的输入,大大促进了中华医学和本草学的发展。

光学:在光学方面,穆斯林否定了欧几里得和托勒密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光线是来自观察的客体,光是以球面的波状形式从光源上发射出来的,从而推论出物体光线反射和折射的定律。而当时希腊的这些科学家们都错误地认为,眼睛是发光的,光线是从眼睛发出,射在被观看的物体上的。(见《伊斯兰文明》上卷456页,塔哈·阿布杜买格苏德博士著,贝鲁特科学书局2004年第一版)

阿拉伯著名的光学家首推伊本·海塞姆,他被誉为阿拉伯的光学之父,其《光学宝鉴》是世界第一部科学的光学著作,整个中世纪的光学都是以该书为基础的。罗吉尔·培根就曾大量引用他的光学理论和光学成就。

化学:在化学方面,穆斯林将古代的炼金术与化学相结合,提出金属可以通过某种媒介实现相互转化和四元素相克的理论,对金属的煅烧和还原以及提炼中的纯化、熔化和结晶过程作了科学的解释。确立了应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制造了化学实验的仪器和设备,并发明了硫酸、盐酸、硝酸银的制法,以及蒸馏、升华、结晶熔化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英语里,许多化学术语都来自阿拉伯语,如酒精(alcohol)、苏打(soda)、蒸馏器(alembic)、碱(alkali),等等。(见《茂雷德现代英阿大辞典》有关词条)

力学:在力学方面,穆斯林研究了抛物体运动和引力作用,提出了动量概念,认为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是二者之间的函数,为尔后经典力学的创立铺平了道路。

穆斯林在自然科学领域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他们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这些书籍被翻译成拉丁文后,成为西方各大学的主要教材,在西方自然科学领域占主导地位达六个世纪之久!伊斯兰文化这颗灿烂的明星,透过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两个窗口终于照亮了欧洲漆黑的夜空,引起了欧洲诸国的文艺复兴,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伊斯兰文化于公元7世纪中期传人中国后,穆斯林的数学、医学、天文学、历法等学科也相继输人中国。在元代,元朝政府特别重视对伊斯兰科技文化的引进,成立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回回炮千都府回回国子学等科研和文化机构,从而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虽然发明了四大发明,但是真正将其推广、利用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则是穆斯林。中世纪的穆斯林不仅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以推广和利用,而且还将其传入了欧洲,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遗憾的是,在11世纪至14世纪这段时间里,西方基督教的十字军东侵和东方蒙古人的西侵,相继野蛮地破坏和践踏了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明,使伊斯兰文明元气大伤。在近现代史上,西方列强又先后对伊斯兰世界进行了疯狂地侵略和殖民,致使伊斯兰文明这颗灿烂的明星至今仍没有完全恢复昔日的辉煌。

虽然伊斯兰文化的辉煌历史,几乎已被人们遗忘,现代人都把目光转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西方文化,但是公正的学者们并没有被西方文化的光环所迷惑,他们通过对人类的文明史进行追本溯源,发现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其实是伊斯兰文明。

美国近代著名东方学家希提在其《阿拉伯通史》一书中说:8 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话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火炬的主要举起者。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新发现,修订增补,承先启后,这些工作都要归功于他们,有了他们的努力,西欧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见《阿拉伯通史》664页,马坚译)讲阿拉伯语的各国人民,是第三种一神教的创造者,是另外两种一神教的受益者,是与西方分享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人民,是在整个中世纪高举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对欧洲文艺复兴做出慷慨贡献的人民。(同上,904页)

比尔福特在《人性的建设》一书中说:科学是阿拉伯文明带给现代世界的一份厚礼……除科学外,伊斯兰文化中的许多东西都已注入了欧洲,从而给欧洲的生活带来了曙光。”“我们的科学应该感谢阿拉伯科学的并不在于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鲜的命题和惊人的发现,而在于现代西方科学存在的本身,就应归功于阿拉伯文化。(转译自《伊斯兰宗教思想的重建》伊克巴尔著)

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抓住时机》一书中也说: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在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里的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里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所以能眼光看得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的肩膀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2b507ea8956bec0875e30a.html

《网络摘抄 - 八种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