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古歌”种类与曲调风格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27 20:19: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阿昌族古歌种类与曲调风格探析
【摘要】阿昌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构成了阿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阿昌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曾经扮演和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本论文试图就阿昌族从古代所留存至今的歌唱曲调的种类与风格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更加深刻的理解阿昌族古老的传统文化。

【关键字】阿昌族;古歌种类;曲调风格;探析
阿昌族属于我国云南西部边疆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统民族民间歌曲构成了阿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民间歌曲对于传承和传播阿昌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按照曲调来源,阿昌族民歌有来自本民族最古老最原始的民歌曲调,有来自中原汉族的传统民歌曲调,有来自傣族传统民歌曲调,还有来自佛教当中的曲调。其中,属于阿昌族最原始的古歌主要有阿昌族原始古代山歌、原始窝罗舞蹈古歌、原始宗教祭祀古歌、原始叙事古歌等几种类型。

1阿昌族原始古山歌
阿昌族山歌产生并形成于原始社会时期,其先民在采猎、狩猎中与同伴大声对话便形成了最原始的山歌。阿昌族流传至今的原始古代山歌主要有:流传于梁河一带的把松昆把毫昆流行于陇川户撒阿昌族地区的祥作山歌和祥个山歌。把毫昆把毫松是梁河地区阿昌族非常古老的一种山歌形式。把毫译为小嗓歌,约在三百多年以前非常流行,原来主要用于抒发个人情感,是男女表达爱情的一种媒介,后来发展为男女青年用于群体对歌的娱乐形式。把毫昆曲调非常古老,只有61两个音构成,基本上是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把毫也是阿昌族古山歌曲调之一,把毫松意为开头的歌曲,有曲头之意。毫松原来非常流行,从汉族山歌传入之后,就逐渐不唱了,只在结婚时或节日把毫昆连在一起唱。曲调非常古老,基本上是由613三个音构成,调式为三声羽调式,滑音较多。一句衬词一句正词,一般是四个乐句。哎,撒户赛呀,哎撒户芒啊是它的固定衬词。阿昌族原始古代山歌歌把豪昆把松昆曲调非常古老,其音阶属于原始的二声和三声音阶,基本上是由613三个音构成。乐具有明显的苍劲、悲凉的西北高原审美特点,音乐风格具有粗狂、豪迈、神秘的特点。

2原始窝罗舞蹈古歌
阿昌族最古老最原始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就是阿昌族的窝罗节它与阿昌族先民早期的原始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窝罗节的前身叫蹬窝罗即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祭祀歌舞。由村寨中有威望、能歌善舞地,被称为烧干的领舞者领唱,边歌边舞;人们围成内外两圈,舞者双手叉腰,双脚成大八字步,缓步而行;半蹲,每行进一步,仰望天空一次。窝锣调是阿昌族非常古老的一种歌


舞曲调,产生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时期,打死野兽围着篝火,手舞足蹈,便是窝锣的最初形成,后来发展成歌舞。每逢红白喜事、起房盖屋、访亲候客、过年过节都要蹬窝锣,唱蹬窝锣开蹬窝锣开主要流行于梁河县阿昌族聚居地,歌曲歌词为六言诗句,曲调一般为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多为二声或四声羽调式,律动性很强,有四三拍或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演唱时用浑厚、粗犷、有力的大本嗓演唱。演唱时曲调开始多用鼻音,歌唱及动作给人以神秘庄重、质朴稳沉的感觉。原始的窝罗调是没有乐器伴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一些地区(如:梁河)也使用唢呐、大号、大鼓、大钹、小钹等作为伴奏乐器。

3原始宗教祭祀古歌
阿昌族存留着大量的祭祀歌调,其中重要的有泼直腔经文调、且袍等。阿昌族如果有亲人去世必须要请经师念诵经文,演唱经文歌曲,被称为直腔,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曲调即:租尸跑加萨干阿萨台租尸跑是在棺木前唱的,内容是嘱咐死者到阴间如何过,曲调只有561三个音组成一个乐句不断变化重复,调式为三声宫调式和羽调式;加萨干是一种丧葬性舞蹈歌调,舞蹈时魔头在前,死者家属在后,一起围着棺材跳,边舞边唱。曲调由561三声音阶构成,一个乐句不断的重复;阿萨台是将死人抬出去安埋好之后回到家中时,在家堂前由魔头演唱的调子。此调流行于梁河县阿昌族聚居地,调由612三声音阶构成,一个乐句不断重复变化。且袍是阿昌族特有的丧葬风俗歌调,当阿昌族老年妇女去世,他的娘家人要把死者衣服接回去供奉七天,就叫且袍。重新发送请祭师念唱的经文,即且袍经文曲调。这种且袍调是在讲诵中逐渐产生的,曲调只有一句,不断变化重复,只有612三个音组成,一句唱词一句衬词;嘛兰是阿昌族专门用于老人去世时,亲朋好友们对死者的生平、怀念等内容而唱的歌曲,故称为缅怀调,曲调为三声或四声羽调式。

4阿昌族原始叙事古歌
阿昌族传统的叙事歌主要有毛舌勐舌曲调,译为造天造地之歌,是阿昌族最古老的历史叙事歌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的神话传说故事。它是阿昌族先民智慧的结晶,是阿昌族民族民间叙事长歌宝库中最绚丽、最有价值的一朵奇葩。它描述了人类男性祖先遮帕麻和女性祖先遮米麻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繁衍人类的艰难历程。它涵括了宇宙起源、人类由来、文化发生和人类生存状况等神圣与世俗两个领域的极为丰富的内容。因而,它深深的进入到阿昌族人民的心灵中,被他们奉为我们历史的歌《遮帕麻与遮米麻》叙事歌一般在祭奠时方能演唱,一般主要由阿昌族经师活袍记忆保存、演唱传递。阿昌族毛舌勐舌创世叙事长歌曲调平缓,近似说白,叙事性较强。节奏有四二、四三、四四等节拍的变化,演唱时平缓稳定,重复式一句体结构,且多滑音和升半音成为该曲的特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江著《阿昌族文化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7月第1


[2]赵家培主编《阿昌之魂》德宏民族出版社,20067月第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7b799b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8.html

《阿昌族“古歌”种类与曲调风格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