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

发布时间:2012-03-14 19:43: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闻采访学:(重点)

(1)记者的类型

1、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是为了是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业人负责,从而能及时的、多方面的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2、机动记者指那些没有固定采访范围的,随时可以准备接受编辑部的调遣,以完成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采访报道任务。

3、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这些记者往往有新闻机构直接调遣,派往外地采访重大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4、特约记者:是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编任务的编外人员,他们一般完成一些较为重要或者有特色的采写任务。

5、地方记者:又称常驻记者,地方记者是指由中央或省市级一级新闻单位驻某地,从事驻地新闻采访报道的记者。

6、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负责对所驻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进行采访报道,以促进国际间信息交流和沟通满足广大群众了解天下大事的需求。

(2)采编分离:传统的方式是将所有的记者划到记者部,然后由记者分战线跑口拿 料写稿;编辑这块则依据各自负责的不同内容再划分相应部室,常见的有要闻部、经济部、时事部等。 现在通行的做法基本上就是设立一个编辑中心和采访中心。

1、优点:记者和编辑在稿件的采写和编辑方面相互激发相互制约可以细化工作性质,通过出版流程,可以有效杜绝新闻失实,有利于避免了人情稿、关系搞的泛滥。

2、缺点:采编分离两大系统相对独立,缺少沟通和理解,编辑会出现任意删除稿件的现象,记者写稿不考虑编辑的工作,长篇大论,增加编辑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3)采编合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编委会下设若干个相应的部室,每个部室既有编辑也有记者,除重大采访之外,日常工作中,部室与部室之间基本都是无关联的相对独立。

1、优点有利于记者和编辑加强沟通和了解,以提高效率

2、缺点:只是局部的整合,每个版面都考虑自己,缺乏全局意识,稿件自采自编,质量得不到保障。

(4)报道署名为什么冠以“特约记者”头衔?

答:1、是表明编辑部重视;2、是表明这类报道与一般报道有所区别,以引起读者注意;3、是有利于培养记者,加强记者的责任感,促进他们拿出精品。

(5)记者的共同职责1、采写新闻报道;(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2、反映情况;3、做群众的工作

(6)内参稿:内参稿这类稿件应该反映问题尖锐敏感,作为公开报道或不具备典型意义或社会效果不好,所以改为内参报道,发往有关部门或领导机关,形成在小范围内传播,促成问题解决或引起重视

(7)记者的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

(8)采访意识: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

(9)采访作风:a、密切联系群众作风;b、深入研究调查的作风;c、战斗敏捷的作风;d、不畏艰险的作风

(十)新闻宣传的特殊要求:新闻性、政策性、全局性、广泛性、时效性、连续性、公开性

(十一)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的具体运作,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广辟新闻信息源;2、增大新闻信息量;3、传播正确的信息;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5、让信息增值;6、快速传递信息;7、重视信息反馈;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十二)预测性新闻:就时态来说,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做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这和那些着眼于过去的报道,即回眸性报道是不同的。预告性新闻所报道的是那些将要发生又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具有必然性,确定性。

(十三)正确的采访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在记者采访中的具体体现)

1、深入实际是指深入客观实际

2、深入群众是指深入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

(十四)怎样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

1、要下决心长期的无条件的全心全意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

2、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十五)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问题上,还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好采访领导机关和深入基层的关系

2、要正确处理好形体深入和思想深入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好报道实际工作和关心实际工作的关系

(十六)采访方式:

1、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是,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

2、视觉采访

3、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4、体验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有助于记者获得真知,更深入的了解客观实际;有助于记者思想作风的锻炼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记者把报道写的真切感人,有血有肉;有助于记者积累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工作经验。

5、电话采访快餐式采访)6、因特网(互联网)上采访

(十七)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的手法表达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他的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有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十八)怎样搞好体验式采访:

1、选好体验对象。

2、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向采访对象学生产技术,学劳动本领,学他们的好思想、好风格。

3、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写出更好地报道

4、一次体验采访的时间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要视需要而定

5、体验式的报道要有体验的特点,以区别一版报道

(十九)记者在哪些情况下宜用电话采访?

1、联系采访对象;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5、留下悬念,需要追踪;6、咨询专家,释疑解惑;7、传闻颇多,澄清事实

(二十)新闻采访方式

1按新闻采访的形式分

A.个别访问(直面采访的一种):记者代表媒体与采访对象交谈从而获得新闻,这是最常见

的采访形式。

B.开座谈会(调查会)采访(直面采访的一种):这是采访先进人物,了解某种经验或收意

见进行批评报道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情况,工作效率高,

同时易于集中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有助于记者分清是非,进行判断。

C.现场观察采访主要适用于突发性的自然现象、新闻事件以及不适合用语言进行采访的采

访对象。

D.参加会议采访会议虽然比较程式化和枯燥,但由于参加人数较多、范围较广,既有领导

又有群众,有不少人来自生产第一线,会议往往是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和一些重要决策

集中的地方。记者要善于从众多的会议材料中选取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某一问题深

入报导。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这种专门为记者觉醒的会议,更能集中、更权威的提供

新闻事实。

E.蹲点采访深入一个具体的单位,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总结典型经验,反映典型人

物,探讨典型问题。适合于工作通讯、人物通讯、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的采访。

2按新闻采访的性质分

A.常驻采访中央或省级新闻机构派往下属地区或城市的常驻记者或各新闻单位派往外地的

常驻记者的采访活动。这种采访要求记者对所负责地区各方面情况都要较为熟悉。

B.突击采访许多编辑部都有一定数量的机动记者,他们在一些突发事件或需要进行深度报

道时,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就要求记者有灵活机动的采访作风,头脑清

楚,行动敏捷不怕吃苦,忙而不乱,沉着冷静。

C.交叉采访指同一时间采访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要求记者善于合理安排时间,最有效

的利用各种采访条件,抓住机会,有条不紊的完成采访任务。

D.巡回采访又叫旅行采访。指记者沿着某一预定路线,对某个特定主题进行采访。

E.隐形采访记者在采访中,不向采访目标公开自己的身份,也不公开表明采访的目的。这

种采访现在越来越常见于批评报道中隐性采访有助于记者获得真实信息。但是记者在进行隐

形采访时应该注意采访对象的个人隐私;在采访途中自身不能以身试法,成为犯罪分子的帮

凶。在隐性采访时还应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

F.异地采访指甲地的记者到乙地进行采访。异地采访与旅行采访有相同之处,区别在于异

地采访主要针对到乙地一地的所见所闻进行采访,不需要沿途有游历多地区。

3按新闻采访的方法分

A.口头采访记者通过具体深入的口头交谈,从新闻人物或知情人那里得到新闻材料,这是

记者最常用的新闻采访方法。

B.目击采访指记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用双眼去捕捉那些瞬息万变的具有典型性、新

闻性、能使受众产生共鸣的生动细节。

C.电话采访是记者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交谈从而搜集新闻事实的方法。(美国又称为快餐

式采访)其最大特点是速度快,且简便易行,对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极有好处。电话采访要注

意核实工作,讲求新闻来源的准确性。

D.书信采访是记者通过信函方式采集新闻素材的采访方法。它可以弥补记者因为不能到现

场采访造成的不足,是对不愿或无暇接受面谈的采访对象而进行的重要采访方法。书信采访

时,提问要简明扼要,切中主题,并对获得的材料加以筛选。

(二十一)怎样开好座谈会?

1、参加座谈会的人,要慎重选择。

2、参加座谈会的人多少为宜?(小型座谈会3——5人,大型座谈会8——10人需要见报的座

谈会大约以5人为宜)

3、为了收到好的效果,要开有准备的会。

4、要开展讨论。座谈会不要简单地开成一问一答式的,必要时还要展开讨论。

5、要善于启发引导。

6、自始自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二十二)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访特点和要求

1采访特点

a、“新闻源”主动邀请记者

b、“新闻源”不是像个别记者发布新闻而是向新闻界

c、“新闻源”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一般12小时

采访特点要求记者具有参与意识,记者要主动参与,积极提问;要求记者具有竞争意识,把握时机提问。

2采访的要求

1、扫除思想障碍

2、要做充分准备

3、竞争表现在“抢”字上(抢座位、抢提问、枪发稿)

(二十三)突发事件的采访和报道:

1、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

处置措施予以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事件的种类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如:车祸、飞机失事)、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甲流”)、社会

安全事件

3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性、异常性、破坏性、紧迫性

4对突发事件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a、留心异常现象与先兆

b、对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等级的认定问题(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

c、要有紧迫感

d、沉稳应对,稳重不乱

e、既要用于赴汤蹈火,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二十四)旅行采访:

1旅途通讯体现的五种价值

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中外交流价值、美学价值

2旅行采访的类型

徒步、骑自行车、驾摩托车、驾汽车、乘专机、徒步和综合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旅行采访、太空旅行

(二十五)隐性采访:

1隐性采访的必要性

a社会情况是复杂的,在某些特殊性况下,用显性采访的办法,采访对象不仅不会推心置腹的同记者讲真话,反而心生疑窦,多了戒心,从而设置种种障碍来对付记者,使记者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在这种时候,采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反而能达到了解真实情况的目的。

b有时候,对某些人或事,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两种方式均可,但隐性采访能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也宜用隐性采访证种方式。

2运用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a处理好暗访与明察的关系

b、处理好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的关系

c、不能借口隐性采访,任意侵害公民的名誉权,私隐权。

(二十六)善于观察:

1对观察的基本要求

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2、如何进行观察?

a、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b、粗细结合,以细为主;c、用眼睛调查数据;d、在比较中观察,

在观察中比较;e、在观察中联想

(二十七)采访重点的七新:

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风尚、新经验、新人物、新问题

(二十八)我们要抓住哪些新动向?

1、要关注政治新动向;2、要关注经济新动向;3、要关注社会思想新动向;4、要关注国际

新动向

(二十九)记者在采访报道中怎样抓好新事物的问题?
1、要善于发现新事物;2、要敢于支持新事物;3、要热情扶持新事物

(三十)有些先进人物已经牺牲,或者因病去世,又要报道,怎么办?

1、要看到先进人物不在了,采访他本人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和他一起生活、工作、战斗的同志还在,领导还在,家属亲朋还在,有关的人还在,要着重采访他们

2、到现场踏看,到他出身地踏看,到他学习过的地方踏看,到他工作、战斗过的地方踏看,到他牺牲或病逝的地方踏看,以增加实感

3、搜集一切有关的书面文字材料,如本人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文章,以及出版的著作等,再加上生前别人写过他的文章

4、推出全国性的重大先进典型

(三十一)新闻线索:

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

(三十二)如何获取新闻线索?

从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从党、政府、国际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报告和其他重要活动;领导机关的工作总结、简报;各种重要会议;广播、电视;新出版的书籍、杂志;新上映的电影,新演出的喜剧;读者来信;各种广告、台历;各种记者招待会,工厂、农村等的重要活动;街头发生的为大众关注的事情

(三十三)新闻价值:

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三十四)怎样培养训练新闻敏感?

1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

观”,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品

2、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理论

3、要胸有成竹

4、要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

(三十五)临时性的准备工作和经常性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1、临时性准备工作的内容

临时性准备工作是指在接受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作。

a.明确采访目的

减少采访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b.熟悉采访对象

接触采访对象之前,应尽可能熟悉财富那个对象的一些情况,以便了解、接触采访对象。

c.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从准备工作开始。采访的过程,应该是记者学习、理解、消化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分工报道范围内的方针政策,还应该做到:弄清总的方针与具体方针、现行政策与过去政策、各项方针政策之间的关系;弄清可以公开报道的方针政策的范围。

d.充实新知识

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在每次采访前不断充实新知识。

e.准备一些问题

采访目的要落实在问题上,一般应该可能多的准备要问的问题。

f.设计作战方案

选择突破口,纵深发展,扬长避短。

g.物质准备

h.记者的精神状态也是关系采访全局的一种很重要的准备。

2、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

经常性的准备工作是指平时的积累

a.理论的准备

记者要根据 形势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熟练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政策准备

一定意义上,记者是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宣传员,对此,记者理应学的更深,理解的更为透彻。这项准备不但包括总的方针政策,还包括一个时期的现行政策,分工负责领域的具体政策。

c.情况的准备

记者要留意与采写有关的各种情况:正面的,反面的;本地的,外地的;自身经历的,别人介绍的等等。

d.知识的准备

新闻工作之所以可贵,是因为知识广博。平时的知识准备的积累将对采访产生如下功效: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的交谈;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三十六)追踪采访

1、追踪采访是指采用公开或不公开的手法,获取采访对象不愿公之于众的信息,将其曝光。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开追踪,这种方式在国外被“帕帕拉齐”们(专门追逐名人、偷拍名人私生活照片并以此赚钱为生的摄影记者)所使用;另一种是非公开追踪,即隐性采访,记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隐藏身份如用偷拍等方法进行采访。90年代,追踪采访引入我国后被许多新闻工作者采用,至今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批评性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追踪采访已成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2、追踪采访的特点

a、追踪采访是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的采访

b、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c、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的一种采访

d、追踪采访是着眼食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

(三十七)新闻采访时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有好的话头

a、要选择于采访对象紧密相关和相邻的话头

b、要选择相悦的话头

c、要选择相似的话头,注意拉近距离

2、提问要有好的方法

1、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a.当事人或被采访者公务繁忙,行测匆忙之时

b.采访一些突发事件

c.采访对象与记者已经非常熟悉,多次接受采访

2、侧面迂回法(又称勾推法)

a.当面不好直接提问时,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再回到正面题目上来。

b.采访时,不直接找采访对象本人谈话,而先找他周围的人谈。比如熟悉他的上司、同事、亲人、朋友等。

3、激将法在谈话采访中,如果掌握了对方某种特点和个性,必要时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甚至激将的方法,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提问,促使采访对象吐露事情的真情。

4、引证法指由近而远、由浅渐深,用其他事物或消息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获得多需要的新闻材料。

5、请求法指记者很有礼貌的代表受众想采访对象便是自己的希望,请他谈谈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忙于工作,无暇接待或由于各种个性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说,用请求法提问效果会更好。

4、引证法指由近而远、由浅渐深,用其他事物或消息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获得多需要的新闻材料。

5、请求法指记者很有礼貌的代表受众想采访对象便是自己的希望,请他谈谈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忙于工作,无暇接待或由于各种个性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说,用请求法提问效果会更好。

6、重复法记者以发问的口气重复采访对象讲的某一句话,使对方再明确说一遍,以加深我们的印象,核实清楚对方讲话的原意,并把交谈进一步深入。

7、赞叹法在同采访对象交谈中,对方谈到某些使我们受到感动的精彩细节或材料,我们可以用赞叹的语气表示肯定,并通过深入挖掘这些细节材料后面包含的更加深刻的意义。

8、反问法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应用得当,可以促使对方思考,或者有的问题我们估计到正面问对方可能不会得到坦率的回答,这时可试用反问法,也就是“先发制人”,把对方退路截断,使他不得不明确回答,对提问有效坦白的表示。

3、记者要有好的提问技巧

a、提问妖精连、精细、精彩

b、提问时,大、小问题应该灵活穿插

c、针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在不同的场合要灵活巧妙的提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76285faf705cc17552709bd.html

《新闻采访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