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10-08 18:35: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 P9395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学习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块来学习一个在地震中发生的蕴涵着深深父爱的感人故事。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中)主人公是一对父与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洛杉矶大地震时的图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这就是地震给我们造成的强烈对比。
在一组图片的展示中深情叙说。(   
出示词语:
废墟  爆炸  瓦砾  砸断

请同学读词语感受地震的残酷。
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中,人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啊,可是父亲与儿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是怎样一对父子?
板书: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师:从哪些细节中表现了父与子的了不起?你从哪儿读出了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12自然段,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画出相关句子并作出批注。(至少3分钟)

出示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请你带着你自己的体会来读,边读边思考,哪一个字深深地打动了你?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个句子:他挖了8小时,……在这36小时中,他不可能只做了“挖”这一个动作吧?还可能做些什么?可作者就写了一个“挖”字,从这个“挖”字你体会到什么?
一个简简单单的“挖”,却有无穷的内涵,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于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再读句子。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要罗列时间的进程?
把各自的体会带入句子,好好练读这个句子,自由读,指名读。
读得这么缓慢与低沉,是为了什么啊?还有不同的读法吗?读得越来越弱,是为什么啊?还有不同的读法?
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四个词,却读出了不同的理解,也许会发生余震,也许会 ,但父亲(读,他挖了……)
也许他会挖到别人的尸体,可父亲还是(读,他挖了……)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挖了36个小时?“挖”又让我们读到了如山的父爱。

出示句子,有这些人劝了父亲,父亲回答的是这样三句话。看看这三句话有什么发现?虽然是一样的,是重复,但父亲的心情是一样的吗?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和学生合作,叙述的部分由老师改编说。
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此时此刻,情况这么危急,你为什么不离开?
联系上下文找找,父亲曾经对儿子有个什么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齐读这句话。
阿曼达的父亲,你为什么不向大家解释呢?
师:他的恳求,焦急,甚至有点崩溃,就是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读懂了一位父亲内心深深的爱!
36小时过去了,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父亲,读句子。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句子
让我们记住,记住这位坚强的父亲,女生读。
让我们记住,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男生读。
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定格在我们每一个心中,全班读。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四川大地震中这样一幅幅画面。
(课件出示画面,教师深情述说)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这位在废墟中跪寻女儿的父亲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

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

③小宝宝睡得多甜啊!她还太小了,不知道她的妈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4、比较阅读,指导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对父亲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凡但是同样伟大的父亲,请同学们拿出语文主题丛书根据助学单自学《父亲陪我跑步》。

推荐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五册“父爱如山”单元。

回顾整理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总有一个人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总有一种爱将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如山的父爱。把想对父亲说的话以小练笔的形式写下来,读给自己的爸爸听一听!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附: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外貌描写来品读文本,感受父子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去极力烘托感情,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本班学生特点:基础知识较好,初步具备了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自主分析问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效果分析

今天所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总的来说学生上课状态很好,师生配合默契,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我先设疑,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配上图片及解说,让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巨大伤害有个感性的认识,为后面父亲克服一切困难救儿子做好铺垫。接着我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新词语,并将词语配上背景图、加上解说,然后将词语串联成一句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既认识了词语又通过相应的配图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和课文内容,这样的生字教学方法新颖直观,图文并茂,学生易于理解,并能很快记住这些新词语,我想这是高年级识字教学值得提倡的方法吧。

在学生读通课文后,让他们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抓住“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父与子”这个中心句,让学生在深入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体会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些方面。特别是课文中描写这对父子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体验。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些数字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个过程是异常艰难的,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反映的是父亲救孩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体现的是父亲那执着的信念。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理解、体会,真正让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达到“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体会到父爱的伟大。这样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完成了教学目标,圆满结束了教学任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

课文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一定能救出儿子的坚定信念,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4位同学的故事。

中心思想

 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定和勇敢;亲情的力量,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的强烈欲望;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对它产生一种信任。

思路结构

1段(1-14然段):在地震后,父亲不顾危险地寻找儿子。

2段(15-23自然段):父亲经过38小时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4个同学终于获救。

3段(24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故事真实性的质疑

《地震中的父与子》被收录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但它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要修订一下,唯一修订的地方就是开头第一句话的时间。

 2002年和2003年版本的课文是这样的——“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但事实上,1989年美国洛杉矶没有发生地震。

 20046月份印刷的语文课本,课文的开头改成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1994117日,美国洛杉矶的确发生地震了——6.6级的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加上严重受损约4000余座),几条高速公路多处被震断,一些立交桥坍塌,通向洛杉矶市区及其他地区的11条主干道被迫关闭。地震还造成该市大部分地区断电停水,约4万户住宅断水,5.2万户断电,3.5万户断煤气,通讯网络出现严重阻塞,累计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不过地震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凌晨431分,凌晨的学校按理不会有学生。

 20056月,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变成了“有一年”。

 200912月,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2012年,课文开头又变成了“有一年”

阅读训练-《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阅读(5,84)

1.课内阅读。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为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2)找出描写父亲神态、外貌的句子,写下来。这段描写说明了什么?

(3)这段话中,为什么要写“挖了8小时……36小时”,而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4)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多次出现“!”,请你说说自己的体会。

(5)文中的父与子,最终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如果你是当时围观人中的一个,看到这感人的情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二、填空题(1,16)

1.感恩父亲。

为了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及父亲对家庭、社会的贡献,五(1)班开展了“感恩父亲”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积累有关赞美父爱的名言、古诗、对联、歌词等,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条抄写下来。

2)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给你的父亲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不超过50个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他们在读书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为什么说是对了不起的父子了”这一关键问题深入探究,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他们想象.体验当时的情景,体会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内容,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引导想象在此过程中还会面临哪些困难,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寻找儿子过程的艰难和时间的漫长,同时体会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沉的爱。在朗读中语调宜轻,表现出父亲的绝望与悲伤;发现儿子还活着,父子的对话应读出兴奋的语气,表现父子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文中三次出现“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应指导他们读出坚定的语气。我很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及时地让他们在课堂上练笔。只把此项任务安排了课后小练笔。

纵观以上教学,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

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些不是太稚嫩,尚不够丰满。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只会钻进死胡同。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而我在课堂上却说,他急切的希望得到帮助,而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会让学生产生错觉:其他父母不这位父亲爱孩子,其他人对于需要帮助的大不够热心过于冷漠。这便偏离了文本所表达的意思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标分析

新课程倡导:我们语文的教育要巧妙地架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课文中描写的是国外的一对父子,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对此,教学中,我适时插播了5.12汶川大地震有关图片,当悲伤的音乐响起,那仿佛来自天国的、震撼灵魂的乐曲,荡涤着每个学生的心,撞击着每个学生的灵魂,再加上我的描述,此时的课堂“无声胜有声”,师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再一次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爱的力量,感受到人间真情。

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他们在读书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为什么说是对了不起的父子了”这一关键问题深入探究,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他们想象。体验当时的情景,体会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内容,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引导想象在此过程中还会面临哪些困难,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寻找儿子过程的艰难和时间的漫长,同时体会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沉的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745f81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99.html

《小学语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