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岭南文化

发布时间:2014-12-22 09:09: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地理环境与岭南文化

吴启东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前言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历史上岭南文化长期处于边缘地位,近代以后才逐渐走在文化发展的前列。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在岭南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条件、政治制度、外来移民和经济基础是影响最大的四个因素,其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岭南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的地理环境。岭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岭南文化既保留了自身的南越文化,又吸收了中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营养,形成了开放、包容、多元的岭南文化。

【关键词】文化 历史 地理环境

一、岭南文化的形成因素

(一)地理条件

岭南地区北靠南岭,南朝南海。北部的山区使广东和中原交通不便,阻碍了广东和中原的经济文化往来,使岭南地区一直保持与中原的隔膜状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然而岭南地区面朝大海,海洋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岭南人自古借助海洋向外探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古代,岭南地区处于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的境地。岭南除了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之外,也兼收并蓄了各地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岭南文化。

岭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岭南地区受纬度和海拔影响,兼具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垂直地带性特点,形成了复杂的地理景观。水、土、光、热、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但在原始森林密布,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岭南的地理环境又是恶劣的,外人难以久居,所以土著文化难以被外来文化消灭,也促进了岭南特色的文化和风俗的形成。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岭南人形成了面对自然环境和机会的挑战,具有敢于开拓和勇于承担风险的决心和本领。

(二)政治制度

岭南地区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制度。古代的地方氏族保存了岭南土著血统的主体地位。南汉、南越等割据政权既扶持和发扬土著文化,也吸收了中原汉文化,奠定了汉文化成为岭南文化主体的基础。中央对岭南也实行了特殊的政策。闭关锁国时往往留广州为外贸口岸,重农抑商政策在广东也较为疏缓,鸦片战争后广东最早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上种种既使广东走上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也使广东受到西方文化很大的影响,使广东文化具有显著的开放性。上世纪80年代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外来文化涌入广东,岭南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三)外来移民

古越族人创造了岭南的古代文明,但远落后于中原的汉文化。汉人的南迁奠定了岭南文化的发展基石。历史上汉人的不断南迁使汉人成为岭南居民的主体,土著文化被汉文化融合,作为底层文化积淀下来。所以来自中原的汉文化成为了岭南文化的主体。由土著居民演变而来的少数民族以及后来迁入的回民、满人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为岭南文化增添异彩。而南迁汉人由于迁入时间、源地、居住地的不同,分化为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成为广东文化区划的基础。

(四)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也是文化形成的基础。宋代以前得岭南地区,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文化景观单调落后。宋代以后商品经济开始活跃起来,市井文化兴盛。明清以来,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外贸为主的海洋经济成为广东经济的重要支柱。广东文化深深植根于商业的土壤之中,商业文化全面繁荣。鸦片战争后广东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许多城镇兴起了工业文明。而在现代商品经济下港澳文化、特区文化、城镇文化、企业文化方兴未艾。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广东必将进一步发挥传统的商业优势,推进岭南文化的全面发展。

二、岭南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时期

距今13万年前,曲江马坝、阳春独石仔、封开黄岩洞出现了岭南地区最早的旧石器文化。距今约1万年至3500年前,广东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星罗棋布。说明岭南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时期,岭南开始进入青铜时代,青铜文化兴盛,但与之相应的奴隶制度并不发达,青铜工具较少用于生产,这限制了其社会文化意义的发挥。但青铜时代毕竟是石器到铁器的过渡,是岭南从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动力。

南越文化与同时期的汉文化风格完全迥异,其中某些成分依然保留到现在。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岭南地区的饮食习惯别有风味,既有水稻,又有水产,而且喜食各种野味,令中原人大为诧异。岭南人的衣着也充分利用了岭南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以棉、麻、蕉、葛、竹、蚕丝等为衣料,简单凉快,既物尽其用,也适应了岭南地区炎热湿润的气候特点。在居住方面,山区居民利用湿热气候所产生的洞穴为居所,而临海沿河地区则出现了木结构的“干栏式房屋”。交通方面,由于岭南地区水网密布,南越先民以舟楫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后世岭南造船水平在国内领先,与岭南水上交通的悠久历史密不可分。岭南地区也在南越文化的物质基础上发展出了相应的精神文明。险恶的环境令岭南人笃信鬼神并延续至今;在险恶的环境中为了自卫而断发文身;古越人甚至还有吃人的习俗。如此种种,古越人被称为蛮夷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秦汉六朝时期

秦朝时岭南地区纳入了中央的统治范围。秦朝组织大量汉人南迁,将秦朝的生产技术、礼乐教化、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带入岭南。秦军在进军岭南的沿线建立城堡、关隘、驰道,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据点和通道。汉文化在秦朝第一次进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开化。

秦末汉初,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此时岭南地区的物质文化已经有了较高水平,青铜、铁器制作技艺精湛。精神文化方面,赵佗一方面尊重南越文化,保护南越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推动汉文化在岭南的传播,如鼓励汉越通婚、办学教民,使岭南地区移风易俗,加快了汉越民族融合,为开发岭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赵佗死后,汉武帝平定岭南,汉文化再一次大规模传入岭南。中原的先进农具和生产方式在岭南得到推广,大大改变了岭南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各种公办、私办学校出现,促进了南越人的开化。但由于南越土著文化仍然十分强大,汉文化影响有限,传播缓慢。

直到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岭南地区才迎来了历史上中原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同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来自中原以士绅为主的移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迁入岭南后很快成为当地大族,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巨大,南越土著文化被逐步融合。

(三)隋唐五代时期

唐代中叶爆发了安史之乱,中原再次成为战场,遭到巨大的破坏。很多中原汉人为了避免战乱纷纷,向局势较平静的岭南地区迁移,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第二次高潮。

除了移民之外,个人在岭南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由于唐代中原仍将岭南视为化外之地,岭南成为了朝廷流放政敌的地方。许多心系百姓的政治家和文人来到岭南后,致力于岭南地区的开化、发展和汉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播,为岭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并未颓废消沉、而是积极为当地百姓谋福祉,在潮州驱鳄鱼、释奴婢、办学校、正乡音,潮州地区风气为之一变,当地为纪念韩愈的伟大贡献,一城江山皆姓韩,成为中原文化传播的见证。

广东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地,相对中原地区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早。早在秦汉时期,来自南海及周边地区的土特产就已进入岭南。到了唐代,由于海上交通的发展,外来文化开始更多的进入岭南,使岭南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佛教与伊斯兰教开始在岭南传播,广州出现了阿拉伯人聚居区,西亚的经济作物也随之进入。岭南出现了特殊的外来文化景观。

(四)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是岭南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前代积累的基础上,汉文化取代土著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主体。岭南古越族已基本被汉化,成为汉民族的一部分。

两宋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中原人民再次大量南下避难,岭南地区也再一次大量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两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南迁汉人多来自江南,他们也更容易适应岭南的地理环境。移民多是举家迁移,到达岭南后又聚族而居,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在此基础上,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初步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而少数未被汉化的土著居民逐渐退到偏远地区成为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与汉民族之间产生了隔阂,保持着古越族文化的显著特征,并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宋代中原文化的南下还带动了广东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广州出现第一家州学开始,到南宋年间,大部分州县都已经建立了学校。教育事业开始兴盛,一批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

(五)明清时期

由于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岭南地区不同程度得到开发,广东摆脱了经济落后状态,跻身全国先进地区行列。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岭南文化也开始走向兴旺。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城镇得到长足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成为城市的主体。市民阶层对文艺享受的要求推动了市井文化的兴盛。粤剧、潮剧、汉剧及多种多样的小剧种先后形成并发展成熟,深受市民欢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巨大的人才群体,他们的著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岭南文化在封建社会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在中国的明清时期,西方进入了新航路开辟后的航海时代。从1553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开始,西方文化开始注入岭南文化之中。葡萄牙人在澳门移植西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澳门也成为天主教在东亚传播的中心。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澳门和广东传教多年,在肇庆建立起中国第一家天主教堂,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先驱。广东成为西方文化向内地传播的桥梁。

(六)近代以后

鸦片战争以后,广东是最早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区。封建文化渐趋没落,西方文化全面进入,使岭南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震荡。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封建经济逐渐瓦解。1872年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成为中国民办工业的先驱。这之后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广东各地大中城市建立起来。虽然广东的近代工业同全国各地一样发展缓慢,但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开拓人们的文化事业,启迪民智,改变社会风俗有巨大作用。

商品经济的活跃也影响了人们观念的改变。商品经济中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原则融入到人们的价值观中。人们重视经济利益,追求物质享受,不愿受传统禁欲主义的束缚,有浓厚的商业精神。但这种观念有时也表现为不良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鸦片战争是岭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岭南文化的开始受到与原有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观念影响,表现出中国其他地域文化所没有的西方文化的特点。

三、岭南文化的特质

(一)开放性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是由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岭南地区北接南岭,南临南海。北部为山地所隔,与中原交流困难,但南岭群山中的几条通道仍使中原文化能够缓慢影响到岭南地区。而南部面向海洋,以广阔的海洋为通道,接受南海周边各民族乃至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早在汉代岭南就从海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明代利玛窦在广东传播科学知识。到了近代更是出现了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引进、介绍西方政治学说,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风气之先。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东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其开放性更加显著。

(二)多元性

由于具有开放性,岭南文化兼收并蓄,各种文化在这里各自发展、和平共处,而不会产生对抗和隔阂,共同成为岭南文化的一部分。岭南文化来源于古代南越土著文化。由于长期发展缓慢,在接触汉文化时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广东也顺利的传播,没有出现如义和团般盲目排外的潮流。在接受汉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南越土著文化也有部分内容被一直保留。所以岭南文化同时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容,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要,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三)重商性

岭南地区与海为邻,广州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沿海地区商品交换繁荣。加上长期远离政治中心,重农抑商政策在此被淡化。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商业文明。人们重视经济利益,追求物质享受,不愿受传统禁欲主义的束缚,有浓厚的商业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广东的商业文明再次得到巨大的发展空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地理环境与岭南文化

(一)影响岭南文化的最主要因素

正是由于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和重商性,岭南文化表现出了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截然不同的面貌。而形成岭南文化特殊面貌的最主要因素,应当是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

岭南自古湿润多雨,原始森林密布、瘴疠弥漫、毒蛇猛兽横行。古代越人在险恶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生存艰难,只能在与险恶的环境艰苦搏斗中求生存,形成了勇敢强悍、不屈不挠、勇于冒险的民性。

由于岭南“山高皇帝远”,远离统治中心,使封建王朝鞭长莫及,难以驾驭,封建统治的桎梏对岭南地区的限制远比中原小,而被统治者迁徙来岭南的罪犯和被贬的官员也不可能不对岭南的思想文化有所影响,这就形成了变革进取、追求自由的精神。

岭南地区濒临大海,海岸线长,优良港湾众多,有了接触外部文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铸造了岭南海洋文化,自古就有了不同于内地的商业氛围。海洋文化最本质的特征是以海为商,通过海洋跟海外国家和地区从事商业贸易。要贸易就要跟海风、海浪等进行搏斗。这些人有胆识、智慧、勇气,有超越、竞争、市场的意识。多山临海的环境形成了岭南的商业文明和海洋文明。

除此之外,岭南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受到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城市中广泛兴建的骑楼就适应了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既可遮雨,又可蔽日。交通方面由于水网密布,河流众多,舟楫的普及率远高于车马。此外,地形也划分了岭南三大民系的分布,广府文化占据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福佬文化占据粤东粤西沿海平原,客家文化占据粤北山区。

(二)中原文化影响被削弱

由于南岭的阻碍,与岭南中原文化的交流不如其他地区频繁,受中原的影响比其他地区小。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当中原文化向东、向西、向北传播,外来少数民族不断被同化,儒家思想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时,岭南地区却一直是另类,被视为蛮夷之地、化外之邦。政治上远离行政中心,经济上一直难以落实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长期繁荣,文化上也从未出现与儒家思想主体地位相对应的儒学大师。岭南仿佛成为中国的一个孤岛,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中发展轨迹最独特的一部分。

虽然南岭的存在起到了阻碍作用,岭南地区古代恶劣的环境令外来人口寸步难移,但中原的统治者并未放弃将岭南纳入统治版图。中原战乱频仍,岭南却由于远离统治中心而保持了相对的平静,成为中原士族和百姓避难之地。绵延的山脉中寥寥无几的通道接纳了大量南迁的移民,海洋也成为部分移民进入岭南的路径。移民带来的汉文化促进了岭南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和风气的开化,推动了岭南文化的发展,却未能将土生土长的土著文化完全兼并。相反,受到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来自中原的移民也吸收了岭南特有的商业精神、冒险精神和反传统意识。例如岭南三大民系的一支——潮汕人从中原迁居而来,在狭小的潮汕平原定居后冒险进取精神并不亚于原住民,持续不断地向海外探索使潮汕人遍布世界各地。这充分说明了中原文化的影响被岭南的地理环境削弱。

(三)受外来文化影响更大

海洋自古就是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西方文化正是借助海洋走向世界,扩大了对世界的影响。广东由于临海,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古代,来自西亚的伊斯兰教和佛教就从海路传入广东。许多东南亚的农作物也在岭南地区率先推广。明朝利玛窦在广东传教多年,使广东人接触到西方科学技术。而到了清朝,广州成为闭关锁国下唯一的对外口岸,最直接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到了鸦片战争前,在广州的外国人出版了中国最早的报纸。晚晴时期,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组织翻译外国书刊,了解西方文化,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而后的广东人郑观应、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先后从西方政治经济理论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广东临海的地理环境正是有西方色彩的思想产生的土壤。而在当代,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率先吸收西方文化的营养,表现出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冒险意识令内地相形见绌。这证明沿海的地理环境对岭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用巨大

虽然岭南丘陵广布、平原狭小的地形令古代的广东农业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令岭南文化发展缓慢,长期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但是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岭南文化开放、多元、冒险开拓的特点。具有这些特点的岭南文化在近代大门开启,西方先进文化来临时表现出了其包容的优势,吸收外来文化营养迅速崛起,也使自身走进了繁荣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岭南文化必将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利用上天赐予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引领中华文化发展的潮流,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2]李权时.岭南文化[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3]汪松涛.试论岭南文化特质[J].学术研究,1993,(3).

[4]司徒尚纪,许桂灵.地理环境催生岭南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8,(14).

[5]李锦全.从开放性与兼容性看岭南文化的发展历程[J].岭南学刊,1992,(2).

[6]黄明同.岭南文化的三次大兼容与三个发展高峰[J].学术研究,2002,(9).

[7]刘益.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J].人文地理,1997,(1).

[8]张丰清.弘扬岭南文化 激发中华文化活力[N].南方日报,2011,10,31,(F02).

[9]刘益.岭南文化的独特价值在哪里[J].同舟共济,2007,(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742f24faf45b307e871979c.html

《地理环境与岭南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