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与黑》有感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红与黑》有感
《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出生在一个工商业主家庭,从小喜欢读书,善于思考,十分向往拿破仑时代,希望走进上流社会。但是,于连所生的时代是波旁王朝,是重新实行等级制度的时代,而此时拿破仑王朝已经远去,这似乎阻断了他向上发展的道路。可于连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不甘于认可这种社会现实,所以,他在社会上寻找着自己的人生出路。当他看到一个教士一年能赚10万法郎,相当于拿破仑时代的一个将军的年收入的3倍时,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当教士这一条爬上上流社会的路。虽然他不喜欢《圣经》,而且当时宗教已经成为人们所唾弃的对象,可是他依然苦读《圣经》,以至于能把《圣经》倒背如流。
在读过《红与黑》后,于连的形象给我很大触动:1.关于于连的个人奋斗于连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他所崇尚和向往的靠自己的奋斗就能在社会上享有一席之地的拿破仑时代已经过去,在波旁王朝,他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挤入他所厌恶的贵族社会,以求出人头地。于连的雄心壮志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个人野心的成分。在伏尔利尔市,这种野心往往被反抗、报复和维护个人尊严的思想所冲淡;在贝尚松神学院,他为伪装自己而刻苦学习,博得院长和大主教的欢心,自信不久就能当上主教,野心萌发,在伪善的道路上迈上一大步。而在巴黎,自从担任德拉莫尔侯爵的私人秘书以来,在巴黎都市风气严重的腐蚀下,虚荣心膨胀,个人的雄心壮志开始向个人野心逐步转化。
“先生们,我的罪行就是这些,它将收到严厉的惩处,因为事实上,审判我的都不是我同阶级的人。在陪审官座位上,我没有看见有一个富裕的农民,而只是一些愤怒的资产......
这是于连在审判席上的最后宣言。在经历了艰难的奋斗后,他的奋斗反抗注定是以悲剧而告终。他推崇大革命时代,因为像他这样有才干的青年会有数不清的机会可以大显身手。可是,在这个扼杀一切生机的王朝复辟时代,他只能扮演一个悲剧的角色。他看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与黑暗,因而对复辟社会进行了报复性的反抗。但是,一方面,他的反抗只是为了个人的出路而开始的,他个人的力量无法战胜那个黑暗的社会;另一方面,于连的奋斗和抗争伤害了大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给他们带来了威胁,所以必然遭到失败。
2.关于于连的爱情:于连在韦尔利尔市当家庭教师时,他与得雷纳夫人之间产生了感情纠葛。这是一次曲折而又复杂的爱情历程,虚伪与真诚,反抗与妥协矛盾地融合在一起。
“这家伙,”他暗自说到,“事事如意,财运亨通,待我嘲弄他一番吧,我要当他的面紧握夫人的小手,我也让他尝尝被人侮辱、轻蔑的滋味儿!”这是于连第一次吻德·瑞那夫人的手时,并不是出于恋爱,而是出于对贵族阶级的嫉恨、报复,是为了维护他的自尊。第一次去赴约,是因为“假如我失信,人家一定讥笑我原来是一个乡下佬的儿子。他把半夜跑到德·瑞那夫人房间去幽会,看成是他的“责任”,并且“完成了一次胜利”。他把与她的调情、幽会、赴约看作与这个“敌对世界作战”。“在这场尚在准备的战斗里,身世的骄傲,像一座高山,是她和我当中的军事阵地,这高山,便是我进攻的目标。”于连与玛特尔的恋爱是他与贵族阶级的又一次更激烈的较量,在这场进攻中,他用他的勇气与机智,经反复,让高傲的马特尔小姐屈服,获得了胜利。
这两次恋爱都是他从平民阶级的立场出发,报复贵族阶级的傲慢与自大。于连不是靠着女人向上爬的小人,而是把女人当作一个阶级去“征服”的。当然,随着感情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爱的温情。但他的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并未放弃,只是暂时淡化了而已,的最终目标始终是明晰的,那就是战胜贵族阶级的高傲和无理,保持自己的自尊。《红与黑》虽然描写了爱情,但爱情从未构成小说的主调。
3.关于于连的性格:不堪受辱的自尊心,受贵族歧视的社会地位以及想向上爬而不能如愿的愤怒,形成了于连自尊、怀疑、敏感和积极反抗的性格。“总算有个孩子没有蔑视我,于连心里想,不过他好意识到这种减轻痛苦的想法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软弱,“这些孩子们亲

近我,就好像他们亲近他们昨天买来的小猎狗一样,就是有钱人的高傲。”这是于连在德雷纳尔市长家当家庭教师的时候的独白。这段文字充分的表现了他作为平民阶层的强烈的自尊心,同时,也能看出他的敏感和自卑,就算是在孩子面前,孩子对他的示好,他都敏感的理解为是贵族阶级的高傲,倔强敏感的心灵永远无法使他忘记他的身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722e58312b3169a451a4ae.html

《读《红与黑》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