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三单元 声音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9-10-20 07:43: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单元 声音的秘密

学情分析: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声、鸟鸣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儿童怎么能学习声音呢?他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噪声是什么?这一单元共4课时,是为五年级学生设计的,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难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研究光、声音秘密的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样会这样”等角度对声音提出问题;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探究性、验证性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做到学以致用。

3.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除噪音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知识目标:

1.准确描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2. 根据听到的声音,能准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

3.了解耳朵的内部结构,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用自己的话叙述听到声音的过程。

4. 掌握耳朵保健的知识,遇到不同情况会采取不同的措施保护耳朵。

5.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习惯培养目标:

1.制作“简易电话”,都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明、制造一些简单乐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2.学生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10声音的产生

学情分析: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声、鸟鸣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儿童怎么能学习声音呢?他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强?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能控制声音吗?“声音”这一单元共4课时,是为五年级学生设计的,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

2.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抽象概括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并说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产生声音,并能动手验证

3.知道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声音兴趣

2.乐于探索声音的产生;

3.认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习惯培养目标会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鼓、大米、(皮筋)水槽、音叉、水槽、烧杯、矿泉水瓶及声音课件

学生准备: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听声音辩物体的游戏好吗?

2.播放制作的声音磁带,学生听声音猜物体。

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的产生。(板书)

二、发现问题,引导探究。

(一)制造声音,初步感知声音产生的原因是——

1.请各位同学利用身边的东西制造声音,我们不比谁制造的声音响,我们要比的是谁制造声音的方法多。清楚了吗?注意观察这些声音产生前后有什么变化?建议大家在制造声音的时候适当控制音量,好吗?

2.学生活动。

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轻轻击打、

钢尺 用力按压、弯曲、拨动

皮筋 拉伸

3.交流刚才你是怎样制造声音的?

生交流使尺子和皮筋产生声音的方法。

(二)观察发声的物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1.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师追问:皮筋/尺子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比画一下吗?(请学生上台演示)

2.师小结:科学上把类似尺子一样来回反复的运动叫振动。

3.提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同意吗?

4.学生发言。

5.现在很多同学都认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是吗?

三、加深感知振动

1.我这里有个鼓,我请一位同学来敲一下,大家仔细观察它有没有振动?(请一位学生上台敲鼓)

2.看清楚鼓面振动了吗?

3.有什么办法能看清楚鼓面的振动吗?(在鼓面上放大米粒)

4.这是一个音叉,我敲一下,哎,发出声音了,但看到它振动了吗?怎么办啊?

5.看来,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在振动,有些物体的振动很明显,有些不是十分明显。

6.那么,如果我们把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突然间停止振动,那会怎么样?

7.我这里有面锣,你能用什么方法使它停止振动?

8.同学们手中有皮筋和尺子是不是也会这样呢?请大家试一试。

9.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感受人体的发声器官。

1.提问: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人在说话时是怎样发出声音?

2.学生回答,手摸声带进行感受。猜测:我们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3.交流感受:是我们的声带在振动。请把手放在喉咙的位置,轻轻说,你好。

4.假如声带不能发声,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产生什么影响?

5.讲解: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坏了人就不能发出声音。同学们要保护声带,让声带发出更多美妙的声音。

五、巩固

1.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敲锣)谁能让锣声立刻停止?

2.学生回答原因并演示。

3.课堂小结:声音的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希望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继续探究声音世界的奥秘!

板书设计: 10.声音的产生

固体

液体 物体 振动

气体

修改一: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并说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产生声音,并能动手验证

3.知道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声音兴趣

2.乐于探索声音的产生;

3.认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修改二:教师语言

(一)“制造声音”环节

注意观察这些声音产生前后有什么变化?建议大家在制造声音的时候适当控制音量。

(三)“深入感知振动”环节

有什么办法能看清楚鼓面的振动吗?(在鼓面上放大米粒)

学生说方法并演示。

11谁能传播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

2.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3. 能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

4.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除噪音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

2.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并能动手进行验证;

2.知道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

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习惯培养目标

1.善于倾听、乐于表达。课中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归纳结论。

2.会借助显望镜等工具观察生物。

教学准备: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课铃响。)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里的呢?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生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谁能传播声音》(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途径。

1.提问:每天上课铃一响,校园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挂在高处的喇叭一响,全山村都能听到。树上的鸟鸣,人在树下的四周较远处也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想想看声音是在哪里传播的,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树上的鸟鸣,树周围和人之间充满着什么物体,说明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四周都能听见,说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推想: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二)引导学生研究声音传播的形式。

1.提问: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一圈圈向外传的水波和听到石子落水声)

2.实验:一名学生在教室中间敲大鼓,其他同学围绕四周观察鼓周围立的纸屏及纸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现象?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击鼓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就形成了声波,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讨论:纸屏上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为什么各个方向的小球都会振动?鼓声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6.小结:随着鼓声我们看到纸屏上的小球振动,这是由于击鼓产生的声波从鼓面通过空气传向四周的纸屏,引起纸屏和小球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我们才听到了声音。

(三)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闹钟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通过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三、拓展活动

延伸:通过研究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传播声音后,肯定会产生新的问题,如:谁传播声音的能力强?谁传播声音的速度快?

布置学生在课下通过查找资料和实验研究的方式自行解决问题。

板书: 11. 谁能传播声音

气体 液体 固体 声波 四面八方

修改一:

科学探究目标:

5.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

6.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7. 能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

8.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除噪音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

4.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并能动手进行验证;

2.知道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

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修改二:

教学准备: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修改三:

板书: 11. 谁能传播声音

气体 液体 固体 声波 四面八方

12 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2.能在已有的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

3.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验证假设。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并能正确说出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2.用自己的话叙述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掌握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进行耳的卫生保健教育,知道保护耳的基本要求。

2.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3.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习惯培养目标:

1.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2.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耳朵模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谈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直接导入突出耳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想研究关于耳朵的哪些问题?

3.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并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如: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二、探究新知

(一)猜测耳的结构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

1.(教师出示耳的模型)这是耳的构造模型,请各小组认真观察并说一说 

2.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有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观察后,汇报观察结果,老师要给学生相互补充发言的机会。

4.讲解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外耳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三块)等部分构成。(教师用模型示意)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连着大脑的听神经相连。

5.请同桌之间把刚才学到的知识互相说一说(教师巡查,对于学生说的不完整的内容进行补充)

(三)认识耳各部分的功能。

1.认识耳廓的作用

讨论:耳廓有什么用?

演示讲解:课件演示耳廓收集声波。

2.认识外耳道的作用。

讨论:外耳道连接着中耳,有什么用?

讲解:外耳道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3.认识鼓膜的作用。

实验演示鼓膜的作用

4.教师讲解:了解了耳的构造,耳廓、外耳道、鼓膜的作用,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耳是怎样听到声音了。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内容,认真观察一下声波通过耳廓收集后到大脑接受到信号的听觉过程。

5.学生认真观看录像片,教师适当点拨。

(四)认识耳的重要性

1.提问:谁来说说耳朵的重要性?

2.让学生用手捂住耳朵,教师轻声说一些话,然后让学生谈谈刚刚自己的感受。

三、耳朵的卫生保健

1.提问: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呢?

2.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耳朵的卫生健康?

耳的保健方法进行耳的卫生保健教育,重点是保护耳膜,防止因尖硬体的刺激、巨大的声响、病菌的感染损坏耳膜,使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师小结:一是尽量避开噪声,二是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四是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以免外耳道感染。

四、拓展:耳廓的作用

1.哪些动物的耳廓很大很长?这对这些动物有什么作用?

2.学生交流并验证。(马、兔等动物的耳廓很长,并且可以转动,这可以使它们听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微弱的声音,及时发现各种危险情况,防止受到伤害。利用这些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板书设计:

12.怎样听到声音

耳廓

外耳 外耳道

鼓膜

耳朵 中耳 听小鼓

内耳 耳蜗——听神经

13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让学生根据现有器材现场演示探究实验。

3.组织学生善于发现,积极动手实验,并加以评估、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讨论,知道保护环境对我们的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学会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乐于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一段轻音乐,创设情景。

一、认识噪声

1.引入课题: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发出“吱吱”声,并歌声严重走调,请学生谈感受。

2.学生交流:心情烦躁。这是噪声。

3.组织学生说出以上活动的共同特征并加以讨论:什么是噪声?

4.教师总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二、学习新知

(一)噪音的来源

1.噪声的来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引举。

2.分组讨论,看哪个小组说出最多,主要从环保角度考虑。

3.观看部分录像,了解噪声的来源。

4.教师归纳为以下几点:

A.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B.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C.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声等。

D.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进一步提出:教室里有无噪声?主要来自哪里?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谈话:大家刚才都说到噪声以及它的主要来源,现在听一段录音,(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调节不同的响度,大家听起来有什么感受?进而提出: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分贝是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

2.提问:我们身边都有噪声,你对它的感受如何呢?

3.学生自由讨论:说出有代表性的感受,说明噪声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它危害到我们的健康。

4.噪声的其他危害: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将附近建筑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5.教室里噪声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危害?

6.进一步提问:噪声对其他动、植物是否也有一定的影响?深入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7.播放有关噪声危害的录像。

(三)控制噪声

1.减弱噪声的最终目标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

2.引导学生从听到声音的条件寻求减弱噪声的方法。

3.让3位同学就桌面现有器材设计实验:(器材已经备好)如何减弱噪声。

4.通过自主实验,感受这些措施的效果,实验都可以感觉到噪声减弱了。

5.引导学生给上面的实验分类:(以闹钟为声源)

A.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发声体处减弱

B.将闹钟置于空塑料包装盒——传播过程中减弱

C.用棉花堵住耳朵——耳朵处减弱

D.戴上耳塞——耳朵处减弱

6.播放有关控制噪声的录像。

7.总结归纳: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在发声体上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上边的问题了:如何减弱教室里的噪声。

8.播放一段轻音乐供欣赏,进一步区别乐音与噪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研究

课外调查:研究噪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

2.结合课堂学习和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研究《噪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拟订好实验方案。

4.根据实验结果,完成以下报告。

5.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价。

板书设计

13.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噪声、污水、废气、垃圾——四大公害

修改一: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让学生根据现有器材现场演示探究实验。

3.组织学生善于发现,积极动手实验,并加以评估、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讨论,知道保护环境对我们的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学会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乐于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修改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噪声

1.引入课题: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发出“吱吱”声,并歌声严重走调,请学生谈感受。

2.学生交流:心情烦躁。这是噪声。

(二)噪音的来源

1.噪声的来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引举。

2.分组讨论,看哪个小组说出最多,主要从环保角度考虑。

3.观看部分录像,了解噪声的来源。

修改三:拓展环节

三、拓展研究

课外调查:研究噪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

2.结合课堂学习和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研究《噪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拟订好实验方案。

4.根据实验结果,完成以下报告。

5.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价。

修改四:板书设计

13.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噪声、污水、废气、垃圾——四大公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5022f489eb172ded63b7ab.html

《五年级第三单元 声音的秘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