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诗意的名字 让阅读富有诗意

发布时间:2020-07-02 17:40: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摘 要 阅读对于高职学生至关重要。针对学生的个性、情感、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去探讨阅读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走向自觉读书之路。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图书馆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高低标志着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因为只有读得好,才能说得好,才能写得好。

  所谓“富有诗意”是说阅读是一种自由舒畅、富有感情和激情、给人美感享受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是展开自己联想的翅膀,放飞自己的畅想,自由地在作者创造的广阔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宇宙里翱翔;是一种诗情、诗趣、诗意的熏染陶醉,一种审美创造的享受和满足;是一种兴趣的张扬、感情的喷发、激情的迸溅。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作者和“我”两忘,文章与“我”交融的阅读诗化境界。易卜生曾说“不仅作家在创作,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

  那么,怎么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富有诗意呢?

  1 帮助学生摒弃“小阅读”观念,培养学生阅 读个性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民意测验,问学生为什么去阅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说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可悲呀,这叫笔者想起寺院里僧侣们的唱经,因为做和尚就必须得唱经,唱经是和尚的必修课。与此相类似的是有的教师认为学语文就必须去阅读。这种强迫学生阅读的做法与和尚不得以去念经有何两样?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摒弃那种为阅读而阅读的“小阅读观念”,真正把他们从被动阅读中解放出来。

  1 指导学生用心灵去阅读

  所谓“用心灵”,是说阅读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需用阅读者自己的心灵去感知理解、体验、领悟、创造。阅读是吸收的主要方式,也是一种心灵表达。只有用心灵去阅读才能走进文章的境界中去,才能读出文章的情趣和韵味,才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逐步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通过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让他们觉得“一日不阅读,便觉三餐无味。”这样,阅读便由被动化为主动,由“苦读”变为“乐读”,学生就自然会用心去读。

  引导的工作很关键。对此,笔者特意组织一次语文阅读讨论会,在会上让学生回忆在学习中最美的一段阅读经历,借此加深学生对阅读的好感,同时辅之以有趣味的阅读训练,以此顺利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挥个性

  阅读的个性是指阅读大多情况下是一种个人行为,带有阅读者自己鲜明的主观色彩的个性特点。阅读是阅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是一种个人的体验过程。学生自己都是阅读主体,有个人的兴趣爱好、阅读权利和阅读自由。阅读时,自读是阅读之本,自悟是阅读之魂。重要的是自己从文章中读出什么,悟出什么。这读出的什么、悟出的什么就是“个性化”的东西。苏联图书馆学家鲁巴金说“读书就是借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思想。”

  让学生写读后感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最好检测。阅读和写作的联系非常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协作又能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具备带有个性化的自悟能力,在学生中开展“读后写感”活动。通过写读后感,笔者认为学生对作品的阅读能力正逐步提高。为了检验这一点,笔者搞了一次课外阅读训练,训练的结果使人满意,较以前进了一大步。

  2 学会与作品对话,培养学生与阅读对象的情 感交流

  “对话”就是阅读者与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的自由平等的“面对面”倾心交谈。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说“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在交谈。”这里的对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带上情感与文本及其作者对话交流;二是与同学、教师或其他读者广泛交流。“对话”的目的不仅要理解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而且要把阅读者的解读输入到文本中去,用以激活信息的意义。这里的“激活”很重要,只有大胆地与文本对话,真正激活文本信息的意义,才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意,达到心领神会,读出文本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也是一种与作者一起进行“文章的完成”的终结合作活动。任何文学作品,没有阅读者的阅读,只是一个没有完成的文本。接受美学理论认为,阅读者的阅读及其接受是使“文章的完成”的过程和终结,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接受和再创作,文章才能“实现由无生气的意义痕迹向有生气的意义转换”。建构主义者也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阅读是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活动,阅读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迸溅出来的“火花”,大多就是阅读者的真知灼见。阅读创造常常就在这种阅读中表现出来。读者的这种“创造”,与作者一起促成“文章的完成”及其意义的构建。

  阅读的内容总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每个学生的阅读倾向也各不同,有的人喜欢社会科学类,而有的人却喜欢自然科学类……简直是众口难调。怎么办?应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大部分学生对比较具体形象的读本感兴趣,也比较容易在阅读中与读本产生感情交流。相反,他们对比较抽象的读本会感到索然无味,与之进行感情交流也相对困难一些。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涉足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在有组织的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为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打下基础,便于学生与作品进行感情沟通。

  3 树立“大阅读”观,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 活动

  告别“被动阅读”,让阅读充满感情,富有个性,从头至尾充满诗意,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实现和完善这种“大阅读”观。

  1 传统精读与定向阅读相结合

  传统精读的目的是要理解内容,汲取精神营养,吸收和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方法。对作品要进行潜心涵泳,含英咀华,沉吟品味。

  定向阅读,是为了准确、全面、快捷地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既是它的目的,也是它的主要方法,并辅以检索、浏览、速读、跳读、下载等具体操作方式。对信息进行查找、辨别、判定和组合,贯穿定向阅读的全过程。

  筛选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快速。

  1)准确。精读课文尤其是精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即所谓“见仁见智”。比如鲁迅先生的名作《论雷峰塔的倒掉》怎样分段、概括段意,一直说法不一,有三四种之多。这是允许的,可以求同存异,甚至小同大异。然而倘若目的是从语文中筛选有关雷峰塔的民间传说方面的信息,无论张三还是李四,筛选的思路和结果,不应该有太大的出入,主要包括白蛇娘娘被压在雷峰塔下的传说,法海逃在蟹壳里避祸的传说。围绕同一个筛选目的,阅读者获取的信息应该是大体相同的,或者说应该是大同小异的,不是“见仁见智”,而是具有统一的标准。符合这样的标准,就叫准确,否则就不准确。

  2)全面。指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电脑网络等方面的资讯资源,这是保证全面筛选信息的前提条件;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要全面占有,不遗漏有价值的信息。

  3)快速,即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全面、最准确地筛选到最有用的信息。

  2 根据教材课文的特点,灵活指导学生阅读

  在学习话剧时,要求学生分角色阅读。笔者在角色的分配上费了一些心思,尽量让学生的性格和语言适应文中人物的气质和语言,也就是什么样的学生读什么样的角色,这样运作起来就有一种逼真的效果。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需要下工夫研究创新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让师生共同努力,让阅读充满诗意,心旷神怡,如饮美酒。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290e00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7.html

《富有诗意的名字 让阅读富有诗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