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期末整理2(汉语言文学专业)只是分享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品文档
第五章 宋代文学
一、柳永词艺术上的创新3点)
1、大量创制慢词
在柳永之前,次多为短调小令。柳永开始大量填写慢词,他的慢词多自创新调,他在词体、词调方面的开创之功,为宋词开拓了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领域。
2、丰富了慢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的慢词多用铺叙手法,尽情铺叙展衍,但确实有章法有制度的,其中或层层剖析抒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或具体描绘场面和时间过程,或利用时空的转换、展现人物情感变化,如《观沧海》《雨霖铃》
3、表现了雅俗并陈的特点
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的确比较“俗”。在题材上,写的是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情事,此一俗;大量运用民间“浅近卑俗”的语言,此二俗。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
首先,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所以,这一类词抒发的是悲士不遇的感情。其次,他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都体现了“雅”特色,如《八声甘州》
二、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欧阳修的散文种类颇为丰富,文体如“论”“辩”“说”“序”“记”“传”“书”“祭文”“杂文”等等,可以说无体不备,而且其文融叙事、议论、绘景、抒情于一体,艺术性极高。
欧阳修的记叙散文有两种,一种偏于记事和议论如《樊侯庙灾记》《相州昼锦堂记》等。另一种重于写景抒情,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另外,《秋声赋》是欧阳修成功改造散文文体的尝试,是宋代散文赋的先导,它部分的吸收了传统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对偶的手法,以及设问为问答的形式特征,使之成为奇偶相间的散体,写景、状物,形神兼备,音调铿锵浏亮,抒情意味浓郁。
欧阳修的散文,大体有以下几大特点:一、婉转曲折,态度从容;二,气势旺盛,措辞平易;三,结构严密,富有逻辑;四,一唱三叹,富有情韵;五,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欧阳修散文的这种美学风格,被人誉为“六一风神”
三、苏轼诗歌的基本内容4点)
1、针砭社会现实表达济世之志
如《荔枝叹》这首诗从汉和帝、唐玄宗时从交州、涪州进贡新鲜荔枝的史实,写到宋代各地官吏为讨皇帝的欢心,不惜耗费民脂民膏,贡花献茶,劳民伤财。苏轼对长期沿袭这种陋风,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批判。
2、写景抒情之作
有一部分是写山水景物的,如《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首是写杭州西湖的景色,既是就地取材,随手拈来,又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
另一部分诗作是在写景中寄寓人生的某种感悟,如《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即景抒怀,寄寓了作者对人生无常、转眼人事已非的感叹。
3、抒发身世之感,展示人生态度
苏轼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是令人敬佩的是他能够藐视苦难,终至超越苦难。他在被贬谪而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写下了很多抒发情志的作品。如《江月引》《东坡》《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题画诗和评画诗
题画诗的代表作如《惠崇春江晓景》评画诗如《王维吴道子画》等等,都不但使人“见诗如见画”。而且也反映了宋代绘画艺术的成就。
四、苏轼的“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引入词中,主要有:
1)打破词对音乐的依附关系,突破音乐对词的约束,使词成为一种脱离音乐的新诗体。苏轼写词,是要改变词为应歌而作的传统,使词也成为案头文学。所以,他虽然遵守词的音律规范,却能超出音律的制约,因此他的词,有激情、富想象,摆去约束,舒卷自如,表现了磊落坦荡的情怀。
2)采用标题和小序。标题和小序,一般用在诗中,词则一般有调名,表示其唱法即可,不用小序和标题。苏轼却在词牌下加上标题、小序,这不但意味着将词和诗视为同等,而且能够使词表达的感情有明确的指向性。如《水调歌头》有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念奴娇》词牌下标明“赤壁怀古”等。
3)大量用典使事。苏轼的词中,运用了各种历史典故、前人语典,使他的词体现出文人士大夫的特色,而且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五、什么是“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宋诗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诗歌流派。南宋初,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江西诗派”这一名称,尊黄庭坚为江西诗派的领袖,并开列了包括陈师道等25人在内的诗派名单。
吕本中之所以用“江西”称呼这一派诗人,愿意大概是指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是江西人,然而维系这个诗派一代代传承下去并起决定作用的并非“江西”这个地理概念,而是因为这些诗人大多诗承黄庭坚“其源流皆出豫章,在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上也比较一致。
一祖三宗之说: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瀛奎律髓》卷二十六
南宋有所谓的“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尤袤
六、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特点
1、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
陆游诗歌中大量的内容是揭露当时固守“和亲”政策、讽刺以求和图苟安的当权者。他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他愤激的批评:“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战与和立场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但必然遭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
2、抒发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他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正像他在《陇头水》中所说的“报国欲死无战场”,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愤书》就是这样的代表作,诗的情调昂扬豪壮中兼以苍凉悲怆,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七、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对词体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创立了风格独特的“稼轩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他继承了苏轼以词为诗的创新精神,进一步“以文为词”。即将散文的章法句法入词,将议论、对话移到词中。
其次,他的词善于塑造奇伟不凡的形象,如“水随天去秋无际”“红旗铁马响春冰”“倚天万里须长剑”等,这些奇特壮伟的景象以及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激扬着作者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血性男儿的阳刚之气。
最后,辛弃疾的词能刚能柔,既有雄深雅健、沉郁顿挫的一面,又兼收并蓄,化刚为柔。他发扬了苏轼词的豪放清雄,又继承了传统词的婉约含蓄,形成了刚柔相济的词风。
第六章 元代文学
八、《窦娥冤》的悲剧色彩p276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为出色的悲剧作品。剧本取材于汉代东海孝妇周青守寡侍奉婆母、无辜冤死的故事,但剧本却以元代生活为依据,再现了当时吏治腐败、恶霸横行、高利贷盘剥等黑暗现象。《窦娥冤》展露的是元代社会一幅惊心动魄的人间惨相,唱响的是一曲感天动地的人间悲歌。
关汉卿用他浪漫主义的如椽巨笔,极力描写行刑之后浮云蔽日,悲风怒吼,白雪纷飞,素练高挂的情景,一片浓重沉郁的悲剧气氛,突出了窦娥悲愤莫名的情绪,也体现了作者的用意:对不平的世道,必须坚定的抗争。窦娥身上表现出来的反抗性,是时代最强音的反映。窦娥三桩誓愿的实现,并没有推翻窦娥的冤案,真正为窦娥平反的,是窦娥的鬼魂一而再、再而三的警示她担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父亲窦天章,终于使窦天章相信女儿的冤屈,为她平反雪恨。鬼魂的出现和三桩誓愿的实现一样,都是作者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结果。在吏治腐败的元代,作者只能调动超现实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替普天下受压抑的人吐出一口冤气。所以,这部悲剧最后“鬼戏”的安排,是有着比较复杂而深刻的含义的。 九、《西厢记》的题材演变
▲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赵德麟用说唱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子词》→王实甫《西厢记》
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以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结束,金人蕫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根本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热情的歌颂莺莺和张生反对封建势力、争取婚姻自由的精神,鲜明的表示“从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立场,而且曲文优美,因此能在宋、金时期许多说唱、敷演《西厢》的唱本、剧本中脱颖而出。王实甫的《西厢记》把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编成戏曲,基本沿袭了“董西厢”的情节,但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强烈,人物形象更鲜明。
十、什么是南戏,南戏的“四大传奇”?p282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北宋后期在南方浙、闽一带用民间小曲演唱的小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它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取了诸宫调、大曲、滑稽戏以及宋杂剧的艺术经验。因为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发育成熟起来的,为了区别于北曲杂剧,所以将之称作“南戏”。南戏成就最高的是《琵琶记》
●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十一、鉴赏分析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鉴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是脍炙人口的“秋思之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小令选择了深秋时节的枯藤、老树,夕阳中的点点寒鸦,写出来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暮色渐临,路边的小桥,桥下的流水,还有袅袅升起炊烟的小院以及可能响起的温馨的人声笑语,这种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的生活情景,对于漂泊天涯的游子,不能不是极大的刺激。在哲理,以乐景衬哀情,令人倍感凄凉,而游子还得继续他寂寞的旅途。在黄沙漫天的古道上,一匹疲惫的瘦马,带着“断肠人”在夕阳秋风里踽踽而行......一支简短的小曲,内蕴如此丰富,形象如此生动,既以哀景写哀情,又以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色彩鲜明,无怪王国维称它是“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十二、赏析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1329以陕西行台中丞身份赈济灾民,途经潼关,看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写下此曲。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起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都长安,遥想当年,集天下之财力,大兴土木,建立了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而如今寸瓦尺砖当然无存,前代风流,烟消云灭!于是不由感叹“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但作者并不停留在怀古伤今或者借古鉴今,他超过一般作品作者的地方,在于他进一步想到,政权的旋兴旋灭,对百姓而言,只有连年的战争和无穷无尽的赋税徭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鞭辟入里,发人深思。这首散曲立意新颖深刻,风格豪放,气势沉雄。 十三、宋代说话有哪几种?
●“说话”四家:小说(影响最大)、说经、讲史、合生
小说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爱情小说的代表作《碾玉观音》,公案小说的代表作《错斩崔宁》;说经,即演说佛经故事的话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史又称“平话”,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生:指物题咏,应命辄成。

第七章 明代文学
十四、《牡丹亭》的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
在汤显祖的四部剧作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又简称《还魂记》)是用力最深、也最能表现其文学思想和艺术才能的一种,在文学史上,与元杂剧《西厢记》同是最著名的爱情剧。
(一)思想意义
对人的正当欲望的承认和肯定。与《西厢记》相比,可以看出两者有一点根本不同的地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方: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杜丽娘对于柳梦梅,却是由。汤显祖的文学思想首先是主情,他第一次在戏剧中以明白和肯定态度指明:才是的基础,它是美好的、应该得到合理满足的生命冲动,并以杰出的艺术创造表现了它的美好动人。这种描绘对于封建礼教的冲击,它所包含的人性解放精神,无疑要比一般地歌颂爱情来得强烈。
(二)艺术成就
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艺术形象,高度凝练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男女青年争取自由幸福的艰辛,对他们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给予衷心的赞美,并且表现了作家建构美好婚姻模式的进步思想。
首先,《牡丹亭》是奇幻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精品,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
其次,《牡丹亭》全剧充满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了诗情画意。丰富的想象与浓烈的情感相交织,构成强烈的浪漫色彩。
《牡丹亭》作为“至情论”的代表作,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激情四射、离奇虚幻以及辞采富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当时就使不少青年男女为之陶醉、之倾倒。但是,《牡丹亭》毕竟是产生在明代的古典戏曲,它不可避免地带着那个时代的胎记。它无法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礼教的藩篱。
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牡丹亭》都是古代戏剧中光辉夺人、永不掉色的伟大作品。
十五、什么是“三言”“二拍”?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的“二拍”:《拍案惊奇》(又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十六、“三言”“二拍”艺术上的创新
“三言”“二拍”是明代拟话本中的精品。它脱胎于宋元话本,必不可免地带着宋元白话小说的某些痕迹。但是明代拟话本毕竟是文人的创作,可供案头阅读之用,所以它在艺术上又有新的发展和变化。比如篇幅更长。比起宋元话本,它的结构更为严谨、人物形象更为鲜明、饱满。
以爱情小说为例。首先,明代拟话本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爱情小说中才子佳人“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的陈腐框架,而更加生活化、平民化。 其次,“三言”“二拍”在情节上更趋曲折,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就是在单线发展的情节中,也有千回百转的小波澜。另一个表现是多运用小道具贯穿全篇,既波澜起伏,又结构完整。另外多变的结构模式也是情节曲折起伏的重要手段。
再者,熟练的白话文。在冯梦龙这样优秀的文学家参与之前,话本小说的艺术形态可以认定是颇为粗糙的,但它不仅富于世俗生活气息,也提供了一种新鲜活泼、富于生命力的语言形式。
最后,“三言”“二拍”的作者令人信服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采用传统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话本小说一向比较薄弱的心理描写方面,“三言”“二拍”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曲尽其微特别难得。

二十二、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二十三、《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与对比。 1《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借鉴《史记》《汉书》等史传文学写人的艺术,进一步打破了人物类型化单一化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模式。写人物,与它的截然分明的道德评判相关联,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其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了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了次要的方面,从而创造出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厚宽宏的刘备,谋略超人的孔明……这种单纯鲜明的性格,有点像戏曲中的脸谱化,容易为读者所把握。
其采用的手法主要有:
1、出场定型。如曹操少时即奸诈成性,刘备从儿时游戏中即显出非凡。
2、反复皴染。“皴法”为国画的一种绘法。如写曹操,就善于引用一个个小故事,作多角度、多层次的侧笔渲染,在突出他的专横残暴、阴险狡诈的同时,又显示出其雄豪多智、目光远大的政治家品质。
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笔墨一般从史书或传说中借鉴而来,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理想化色彩。如“温酒斩华雄”。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如三顾茅庐一节,通过一系列细节性的描写,层层烘托出诸葛亮的高人风姿与绝世才能。《三国志演义》还善于在对比中刻画性格,以见高下,此即毛宗岗所谓的“用衬”法:文有正衬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是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
5、在类型化中,力避简单化,写出性格的不同侧面,以丰富人物。如张飞既有粗豪勇猛、专横凶暴的一面,又有机智多谋、从善如流的一面。写关羽,其义勇之概,时时如见,但又不忽视他刚愎自用的特点。不同侧面的组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做了有机的融合。
但人物塑造方面的不足,也较明显:①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和发展;②人物语言个性化不够;③在运用想象夸张手法上,有时不免过分,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鲁迅所指出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2《水浒传》性格化的形象塑造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方面比《三国演义》有更大的进步,开始了从类型化向性格化的转变。《水浒传》的一大特点,就是人物众多而人物各自的身份、经历又各异,因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作者能在同中寻异,在形似中求神非。作者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来写的,他的性格他的命运,都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文化原因。金圣叹说书中“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1 作为梁山第一号人物的宋江由于作者把相互冲突的江湖道德和正统道德加在他一个人身上,刻画出其鲜明的特征:社会地位不高而胸怀远大,在正常的读书做官的轨道上难以求得成功,终于成为草莽英雄。
2,相似性格的不同。武松的勇武豪爽,鲁智深的嫉恶如仇、暴烈如火,李逵的纯任天真、戆直鲁莽。
3,人物性格的发展。林冲初出场时,因为顾恋家庭,处事十分谨慎,对高俅父子的迫害,采取忍让妥协的态度。但他的英雄本色那时已有所显露,只是强加抑制而已。一旦到了忍无可忍之时,他的愤怒便像火山爆发,冲腾而起,再也见不到一丝的软弱。 4,特定背景对人物的影响。如杨志。

第八章 清代文学
十七、“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十八、“桐城派”三大家:方苞、刘大櫆、姚鼐。 十九、《儒林外史》思想内容:
展现了封建未世的儒林群相,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批判科举制度对文人的腐蚀毒害。
在封建社会,科举是读书人走上仕途的唯一通道。文士皆醉心科举,在功名利禄引诱下,致使士风败坏,世风日下。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对文人之毒害,有心警醒世人,恢复淳良世风。吴敬梓根据所见所闻创作。《儒林外史》所写人物,大都实有其人,乃描写了各色士人及市井细民。全书正是以“文行出处”作为评判人物的尺度,作品肯定了王冕鄙弃科举、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人生道路。在批判科举制度的同时,也毫不犹豫地讽刺、揭露了许多披着儒生的外衣,戴着功名的帽子却道德败坏、斯文扫地的人物。如严贡生、严监生等。
1.儒生形象
a.利禄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
作品首先集中力量写了周进与范进这两个穷儒生的科场沉浮的经历,揭示科举制度如何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引诱并摧残着读书人的心灵。周进的撞号板和范进的中举发疯是典型的篇章。
b.沉迷于八股和封建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c.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2.官绅形象
科举制度“制造”出来的官僚缙绅,更是令人感到卑鄙可憎。 绅士:严贡生(致中)、严监生、王仁、王德。 3.形形色色的假名士
最初热衷科举的名利之徒,但在碰壁之后,转而清高,其实全是一些毫无真才实学,甚至连八股文也写不好的庸才。
(二)对丑恶无耻揭露的同时,也寄托其理想,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肯定所赞颂的人物。

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士林中为数不多的贤者,一类是市井小民。他们有共同之处,即信守自身的人生原则。其理想人物为南京莫愁湖名士杜少卿、沈琼枝。 杜少卿被誉为“品行、文章是当今第一人”,其身上寄托着作者理想。

沈琼枝是有新因素的女性形象,她被骗为盐商作妾,不甘作小,私逃南京,靠刺诱卖文为生,自食其力。
小说最后一回,还塑造了四个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的市井奇人:卖火纸筒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写字的季遐年,裁缝荆元。他的不受名教礼法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追求自由生活,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其包含民主思想。 二十、《红楼梦》的悲剧色彩
1.横向的悲剧——从家族到社会
家族的悲剧:《红楼梦》的全部故事情节是在贾府的衰败史上展开的。钟鸣鼎食之家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贾府,由盛世走向日暮途穷的“末世”,最后表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庭悲剧。 社会的悲剧:小说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副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描绘出封建未世之景,曹雪芹透过“康乾盛世”之表面繁荣,看到其不可逆转的衰亡之势。此乃《红楼梦》伟大之所在。

2.纵向的悲剧——从女子的悲剧看封建文化对人性的扼杀。

“金陵十二钗”和丫环婢女都是不可免的悲剧命运。 小说对女性持一种尊崇的态度,因为中国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男性往往被封建文化熏染较深,相比而言女性受到的熏染就较浅,还保留了更多的人性。但《红楼梦》却写出这些女性的悲剧,她们的爱情婚姻、人生道路,性格或命运的悲剧展现了世俗社会对美好感情的破坏,其实,她们的悲剧命运都是封建礼法社会造成的。曹雪芹精心创造了大观园,他希望大观园长驻人间,但对客观现实清醒的认识,促使他无情地展现了大观园的毁灭,在表现美好理想,讴歌美好感情的同时,从一个侧面猛烈抨击了封建伦理道德,这种封建文化决不允许人性的自由存在和发展,这是《红楼梦》中女儿悲剧的深刻意义之所在。 3.超越的悲剧——从个人到人类。
个人:作品又名《石头记》,是以石头贾宝玉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感受世界和表现世界。

宝玉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在异端之路上越走越远。他的叛逆精神酿成他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促使其出家,铸成与薜的婚姻悲剧。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灵魂。宝玉的思想情感与世俗观念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类:小说不仅表现了众多主角个人生命的悲剧,还由此体悟到了属于人生本质的悲剧,这种人生本质的意义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好了歌》作品即色见空,在人生各种表象下认识到了人生的幻灭,这种幻灭不但属于某个人,而且属于全人类。 二十一、《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史上的地位)

《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鲁迅称许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1.作为世情小说,写实手法令人赞叹。

《红楼梦》是继《金瓶梅》之后的杰作。把世情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水准迈上一个新台阶。与《金瓶梅》比较,它不仅在人情描写中深刻揭露封建末世的腐朽和黑暗,而且发掘出蕴含在生活中的诗意,表现了作者崇高的美学理想。它突破了大团圆结局模式,具有悲剧的意义,反映时代更为深刻。
2.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高度个性化,具有现实生活中真人的复杂性。

《红楼梦》写出了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复杂性、边缘性,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作了历史性的总结。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多层次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写出他的鲜明的理性思考,也写出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使人物的主体性与复杂性有机统一。尤其是一些主要人物的性格,往往凝聚着各种联系,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人物更符合现实的真实人生。如王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熙凤,小说写其性格的复杂性,而且随着时空变迁,写出其感情变异。

3.《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风貌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
中国传统诗文以“雅”为美,小说通常以“俗”为特征。《红楼梦》雅俗两种文学于一炉,既有美的意境、韵味、又有《水浒》、《金瓶梅》的场面、性格,人情世态。另外,《红楼梦》对两性间之描写,具有诗情画意,点到为止,剔除了《金瓶梅》的丑。

精品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9b9ff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1.html

《古代文学史期末整理2(汉语言文学专业)只是分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