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 - 《寄扬州韩绰判官》

发布时间:2019-07-14 13:17: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杜牧的诗——《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的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的诗——《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鉴赏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 隐隐 迢迢 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 月明桥上看神仙 (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玉人 ,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 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莺莺传》 疑是玉人来 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 月明桥上看神仙 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 玉人 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 可言不可言之间 的寄托, 可解不可解之会 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 小杜 ,以别于。与并称 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476418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26.html

《杜牧的诗 - 《寄扬州韩绰判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