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观主义

发布时间:2014-09-09 12:33: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悲观主义

悲观主义是哲学观的一个分支。它强调人和事物的不利,消极的一面,从而通过警示的作用达到事实上的人事的有利,健康,顺利等积极作用中国有很深的悲观主义思想积淀。忧患意识就是悲观主义的转向。在忧患中人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极限,在孔子较少悲观主义,他在晚年的思想有了这一情形,但是不是主流。老子是悲观主义的,他对社会的发展后果表示担忧,劝诫人们注重道德修养,防止悲剧的发生。孙子兵法也有利用悲观因素转化的思想,“置之死地而后生”,哀兵必胜,就是悲观的转化。《易经》也是以悲观的“凶”作为人事的警戒,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悲观主义不是坏的思想,他达到客观的积极效果。魏征在劝唐太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利用悲观的警示。

相反,乐观主义是看到事物的积极面,鼓舞人心,达到吸引人的潜在的积极性,完成人生的目的。但是乐观主义的极端是盲目乐观,它直接使人放松警惕,疏失酿错,结局不可收拾。所以悲观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把危害和不利面放大看待,从而引起人的主观努力,达到“先难而后获”的目的。但是悲观主义的弥漫也是丧失良机的因素,使主体努力放弃,消极等待,造成结局的彻底失败。这是悲观主义的不利面。

悲观主义在艺术上的表现就是悲剧。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达到人们珍惜价值的目的。悲剧的积极性就是发现价值并珍惜价值。但是如果人们的悲观情绪十分浓重。就连表情和语言的各个方面都是悲观的情调,这也是预兆不安因素。不能制止悲观,悲观也是人类的思维的倾向性,扫除悲观也有不利的一面。盲目乐观常常是没有思想的表现。孩子比成年人高兴,也是他们不知道悲观的原因,当他们知道事情的不利,他们也会悲观。

悲观还有世俗的悲观,学术的悲观,和信仰的悲观。世俗的悲观是最盲目的,也是最伤害人的悲观。这种悲观的渊源可能直达人类原始的恐惧。人们在这种悲观中没有任何希望。学术的悲观是人们难以破解难题的悲观,这种悲观是思维的挫折感。并不是什么实际的悲观。信仰的悲观是人们害怕失去信仰和找不到信仰的悲观。这种悲观更高,也更危险,自杀常常在信仰的悲观。社会的不安定也在于信仰的不安定,所以让人们在信仰中建立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最重要的。

悲观仅仅是人们思想的倾向性,但是这种倾向性在不利之下转化为有利结局。悲观的极端就是毁灭价值,重估一切。叔本华和尼采就是悲观主义哲学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06815beff9aef8941e068b.html

《论悲观主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