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家》阅读札记

发布时间:2019-05-01 02:54: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巴金小说《家》阅读札记

作者:郭闿钰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10

         内容摘要:作者在阅读巴金小说《家》后,通过阅读札记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作者认为阅读中,总有郁郁的不痛快的感觉,好像心中汪着泪,想的长号,撕心裂肺地哭叫出来。

         关键词:巴金 小说 阅读札记

        

         巴金在19314月的《激流》总序中说:

         “我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的来征服生活。

         “我有我底爱,有我底恨,有我底欢乐,也有我底受苦。但我并没有失去我底信仰,对于生活之信仰。我底生活并未终结,我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了一点含糊的概念。因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东西。

         “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年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底一小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

         札记:

         1932年代序的标题说呈现给一个人,巴金是要将它呈现给他的哥哥,一个才只活了三十多岁到死还是一个青年不必要的牺牲品,他死在《家》发表的同时。

         在通读小说的过程中会发现,作者的热情与希望、眼泪与忧伤都是为着青年的一代而倾注的,为着所有那些幸运的和不幸的、鲜活的和凋萎的年轻的生命!我想,活泼泼的不受束缚与禁锢的个性与青春是作者所要讴歌的,可是你果然有过青春么?这声泪俱下的悲愤,为着那众多悲剧命运中最悲惨的一个!那用自己底手割断了生命不愿意死留恋着生活的可怜的哥哥!

        

         风雪之夜,觉民、觉慧从学校排演完戏剧后一路交谈着步行回家。两兄弟到家,结尾处,描写公馆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踞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底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不能够望见。每个公馆都经历过了相当长久的年代,或是更换了几个姓。每一个都有它自己底秘密。大门底黑漆脱落了,又涂上新的,虽然经过了这些变换,可是它们底秘密依旧被保守着,不为外面的人知道。

         札记:

         这怪兽的大口吞噬了多少青年的青春和生命!这黑洞是葬送青年幸福的深渊!这里面藏匿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丑陋与罪恶!公馆经历的年代有多久,那被禁锢在封建礼教的牢狱中的青年男女们的痛苦和不幸就有多久。年代的变迁,姓氏的更换,不幸的人何其多!主人的变迁,旧式大家族无非是继承延续着封建礼教吃人的历史!姓氏的改变,封建礼教的腐朽和罪恶未曾改变,代代上演!秘密被保守,不为外人知道,青春与生命的被摧残与扼杀,沦陷于深渊中的痛苦暗无天日,看不到希望!天哪!谁能救我?

        

         姑母和表妹琴来做客。饭后,觉民告知琴他所在的外国语专门学校要招女学生,琴很兴奋。一家人吃饭时说到学校的时候,觉民说:现在教育经费都被拉去充作军事费用掉了。各学校都是一样地穷。不过我们学校不同一点,因为我们底校长和外国教员订了约,不管上课不上课,总是照约付薪水,多上几天课倒反便宜些。据说他和督军有点关系,所以拿钱要方便一点。”“这倒好,只要有书读,别的且不管它。大哥(觉新)在旁边说。

         札记:

         觉新与觉民的一番话形成二人性格上鲜明的对比,切合二人身份。很显然,觉民读的是新式的学校,受了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比较积极活跃,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发展现状,他断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死书、死读书的呆子,他是受了新思潮影响的新式的青年。相较之下,觉新的眼界要狭窄闭塞的多,目光之在处只是一己之幸福,一门之兴衰,只要,别的且…”好一个只要,没有奋争的血气,得过且过,随遇而安,随分安命。国无宁日,家何以安?且不去管它?有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觉民、觉慧、琴)三个年轻人热烈地谈论教育现状。觉慧苦闷于所处家庭的束缚,想到了和鸣凤之间的阻碍,想到鸣凤、琴两者境遇之不同。琴想报考外国语专门学校,但又有担心,觉民觉慧坚决支持。

         札记:

         从谈话内容中,透出小说浓厚的五四时代背景,提到《新青年》上发表吴又陵《吃人的礼教》和林琴南的译著。

        

         琴与母回家,下决心向母说明想报考外国语专门学校,母为难。琴给倩如写信。

         札记:

         五四特点再现。琴用白话文写信,并注意使用新式标点。文中提到琴学白话文写信,认真读《新青年》。

        

         “他(觉新)底两个兄弟底思想要比他底激进一些,而他只是一个胡适主义者,并且连胡适底《易卜生主义》一篇文章,他也觉得议论有点过火。他很赞成刘半农底作揖哲学,他又喜欢托尔斯泰底无抵抗主义。”“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对于他的确也有很大的用处,就是这东西才把《新青年》底理论和他底大家庭底现实环境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着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就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社会里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而在他和他底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这种生活方式当然是他底两个兄弟所不能了解的,因此便常常引起他们底责难,但他也坦然忍受了。他依旧继续地看新的书报,依旧继续地过旧的生活。

         札记:

         这是开篇以来人物出场介绍中笔墨最多的一章。

         觉新曾经对前程和爱情有着美好的幻梦,人所羡慕,但他在这个旧式大家庭中长房长孙的身份和他自身软弱的性格断送了一切。

         五四运动的爆发,觉新的青年内心深处蕴藏的热情和他的现实处境,加之他天性的懦弱,造就了他的矛盾,他的双重性格。

         母死,继母进门。毕业后,在父亲的一手包办下娶妻(爱情幻梦破灭)、工作(求学乃至出国之幻梦破灭)。父死,不得不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儿子出世,寄希望于儿子。

         我想,对觉新而言,儿子无异于其生命的延续,幻梦得以实现的转移和寄托,就在青春和希望死灭后因为儿子这个载体而再生,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重来一次,可以修正自己不如意的生活之路。

         只是,命运待觉新何其薄也,海臣死了!觉新的青春和理想死了两次。

         如果说命运注定了人的一生,那还有性格决定命运,在冥冥的算数里人总有可以主动的一些东西握在掌心。如果说社会的时代的原因带给觉新生命的必然,但假使觉新的性格可以强悍一些的话,他的悲剧也不致这么惨。

         梅死了。瑞珏死了。蕙死了。海臣死了。一个又一个,爱他的和他所深深爱着的亲人,眼睁睁地,就那样毁了,死了。

         如果说封建礼教吞噬了他的所爱,那么在这个吃人的宴席上,觉新也违心地吞吃了几片肉。文中多次明明白白地说他做着傀儡,做着别人的宝贝,多次提到他没有欢喜,也没有悲哀

         觉新的所有行为,面对命运时的反应,都体现了他的不争,他的听人摆布,屈于命运的安排。对其命运最具悲剧性的描写是他父亲因为定夺不下而用拈阄的方法来决定他的妻子的情节,觉新之可怜,至此无以复加。

         文中多次写到觉新满足于妻儿带来的眼前的小小幸福,苟安地活着,暂时地忘掉了曾经的美好幻梦,居然能从中感受到安慰,旧家庭中生长出来的少爷,性格中烙着深深的旧时代的颓废印记,即使受了新思想的激荡,却终没有褪去阶级的特质。

        

         “够了,不要再看了。”“琴姐,你觉得这有趣味吗?(觉慧)

         “我并不觉得有什么趣味。(琴)

         “你看了这,有什么感想吗?(觉慧)

         “没有什么感想。(琴)

         “这太平淡了,小时候看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觉民)

         “真的你们一点也不感动吗?(觉慧)

         “这种低级趣味的把戏,怎么能够使人感动呢?(觉民)

         “难道人就没有一点同情吗?(觉慧)

         “这与同情心有什么关系呢?五舅他们得了满足,玩龙灯的人得了赏钱。各人得了自己所要的东西。这还不好吗?(琴)

         “...你以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底快乐建筑在别人底痛苦上面吗?你以为只要付了钱就可以把别人底身体拿来用花炮乱烧吗?这样看起来你底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呢!(觉慧)

         札记:

         是了,觉民和琴是不排斥坐轿子的,而觉慧是从不坐轿子的,觉新还因此调侃他是人道主义者。较之觉民和琴,觉慧对于旧礼教旧习气的反对是更彻底的。觉慧说的是准确的。这个大家子里,老一辈的就不要说了,便是在有了一些觉醒与反抗意识的年轻的一代弟兄姐妹中,只有觉慧一个人的觉醒是彻底的,他的痛苦是最清晰的,他的爱憎是最鲜明的,而觉民和琴们底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呢。

        

         军阀混战,高公馆时时面临炮弹爆炸的危险,高公馆人人面临死亡考验,当死亡阴影投向每个人心间,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琴她疲倦了,她绝望了,她这时候才开始觉得她和梅,瑞珏这些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她实际上是和她们一样无力的。”“她在悲伤她底梦景底破灭。她在悲伤她自己。她费了若干的努力才造就了那一个美妙的梦景,她奋斗,她挣扎,她辛苦地追求,才得了一点小小的结果。然而在那恐怖之前这结果显得是多么脆弱呵。社会如今又从别一方面来压迫她了,只是在一刹那间,就可以毁坏了她十几年来所苦心惨淡地造成的一切。易卜生说的努力做一个人,到了这时候这种响亮的话语又有什么用处呢?她哭了,不单是为了恐怖,是为着发见了自己底真面目,在从前她还多少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且从别人那里也听到过这样的赞语。然而这时候她才发见出来自己是一个多么脆弱的女子了。

         札记:

         琴的哭,是梦想破灭了。当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当终极的考验迫在眉睫,她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无力和渺小。她失掉了自己新女性的优越感。

         平常她应该是带着优秀的自我满足感的,应该是还处处怀有庆幸的心思,庆幸自己的命运不似梅等的无望,自己的母亲较之别家的那一点点开通,自己的境况与别家女子的不同。

         看她之前一贯的优雅和从容,她的温和,有着这样仪态的女子是因她有着非常的自信,是将自身的幸福光芒洒播些去润泽别人,仿佛有了施恩的普度众生的自我满足。她在心理上觉得自己的强大与富有,所以在对待周围的人事时就异常大方。赵姨娘的委琐恣睢和薛宝钗的娴淑宽宏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琴之前都相信自己走的路与别的女子是不同的,自己有别于她们,是有希望的,有出路的,有新生活的。那种思想下的琴对于那些被命运套牢的旧女性是有着惋惜与同情的,对自己新生的可能是有着庆幸与想往的。

         这使我想起电影《画魂》(巩俐、尔东升、达式常主演),潘玉良坐在革命人士潘赞化(那个拯救自己逃离火坑的恩人)的马车里驶走时回首看那些哭喊着追来的旧时女伴的情形。

         无限的自由的可能,无限的新生的希望啊!

         而今,较之真实的死亡与凌辱,这一切顷刻间灰飞烟灭!琴看到了自己的同样的无能与弱小,一切优越感都丧失了,她琴也不过是与其他姐妹们一样平庸的一个女子,逃不过命运的灭顶之劫。

        

         “我们这一房也应该留一个种才是,父亲做了一世的好人,决不会连一个后人也没有的。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他(觉新)稍歇又变了音调说:民弟,三弟,你们快陪伴母亲她们到花园里去。那里还可以躲,而且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那里有湖水,你大嫂是知道怎样保护她自己底身子的。他说到这里,他把眼光贪婪地在瑞珏底身上扫了一遍,不觉猛烈地战抖起来,眼里落下泪珠象雨点一般。

         札记:

         觉新的思想里尚有着传宗接代的观念。如此危难的时刻,他首先有这样的念头,要为家族保存一脉血种以传宗接代,可以望见即使是那样时时令他觉得压抑与痛苦的家庭,他也是希望维系的。不同于觉慧的彻底决绝,觉新对于家族的不满意只不过是希望家族的统治者、一言堂的权威能温和一些不要那么过分的顽固就足够了。所以,这无疑是其性格的自然显露,他的旧家庭熏陶出来的长子的根性!

         同时,觉新的对于女性的贞操的观念,他也自然地认为女子的为保全名节贞操选择投湖自尽是理所应当的。那女人是自己的妻子!

         一切的思想都是承续了禁锢他的旧家庭的礼法。

        

         “两种思想在他(觉慧)底脑里战斗着,或者更可以说是社会和鸣凤在战斗着。鸣凤比较更是孤立的,她还有整个的礼教和全个高家的家庭做她底敌人。所以在他底脑里的战斗,鸣凤是决然地失败了。他是准备着到了某个时候便放弃她。

         札记:

         在觉慧的头脑里,认为有着抉择,是投入社会的革命的浪潮中去,或是同了鸣凤去与整个的礼教和全个高家的家庭做斗争,争取他们的个人幸福。他脑中的战斗,先就认定了与整个礼教和全个高家的家庭的斗争,他定是失败的,所以先就选择了放弃。此时的觉慧,没有足够勇气直面封建礼教和禁锢他的旧的家庭,他的革命的青年的心和斗志都还是不成熟的。同时,也因为这个大家庭中,他的斗争无异于单枪匹马与整个的封建旧秩序对决,他感觉到孤独和作为个体的力量的微小。他的首先准备放弃,是他没有足够的勇气为了鸣凤的解放、为了争取他们真正的自由爱情革那旧的势力的命。到这里,仿佛就可以预见鸣凤最终投湖自尽的命运的必然了。

         我想,不可以轻率地说他们两者的爱是不公平的。鸣凤走投无路,她的希望山穷水尽,她没的选择,只有死。觉慧没有,他面临的不是绝路,他有退却的机会,有余地可以回旋,所以,他的爱不及鸣凤彻底,他的抗争不及鸣凤决绝。

         觉慧对投入社会的革命生活中是抱着希望的,应该是因为他觉得有并肩作战的同志们,在这样的斗争中,他不是孤立的,不是单枪匹马的,他有着可以团结的力量,有着集体的归属感。

         我想,此时在觉慧的思想里,他的斗争的意志还不是彻底的,觉得无能为力就想要放弃,选择绕道走。

         其实,想一想,个人与家庭的决战也好,投入社会中去争取全个社会、全个时代的解放也好,两者之间并不该是分裂开来的,他们是联系着的。争取全个社会的解放,还不就是使这个社会的单个组成分子——旧的家庭组织——一个一个的得以彻底的改换面貌,使生活在其中的被压抑的青年男女们获得新生和自由么?革命的终极目的不就是使每个人都能获得真正意义的自由和解放么?那么从另一角度说,只有与各个旧的家庭——那封建秩序的维护者——的斗争取得胜利,使旧家庭的秩序瓦解,使生活其中的受苦命的青年们的个性得以舒张,汇集起来,才能使整个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个体与社会是不矛盾的,二者不是对立着的,而觉慧的头脑中使得他们对立着了。

        十一

         觉慧曾经在日记中悲叹过,我有两个哥哥:大哥天天在打牌,为的是讨别人欢喜,民哥本来是很爱我的,现在却天天到姑母家去教英文,连晚饭也不回家来吃。

         札记:

         觉民的思想不似觉慧那么激烈,他的对于一切丑恶的憎恨也不似觉慧那么强烈,他似乎不怎么象觉慧那样深怀着改变旧世界创一个新世界的革命的心,他更全神贯注于他一己的现实的幸福(这一点当然在《家》其后的《春》、《秋》里有所突破),对于周遭的不幸,虽未麻木,却也淡然。觉新的前车之鉴使他常常心惊,他不想重蹈觉新的覆辙,他努力地想为自己营建出一个新生活,他为此去努力,甚而忽略了自己之外的很多事情,可是,鸣凤的死,觉慧的爱情被捏碎在祖父甚至这个罪恶的家的手掌里,加之横亘于心的大哥的一生的毁灭,他也要齿寒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幸福似乎也不那么坚实的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他的未来,也难料不断送在的黑暗里。他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用呢?结局呢,也许与大哥没有两样。他想到了自己底事情,他差不多要为自己底前途哭了,在他底眼前隐约地显现了将来的暗影。大哥底一生就是他底一个榜样。三兄弟所选择的寻求人生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却一样地都要葬送在祖父——这个黑暗的、家族的、封建的、一切旧的腐朽的习俗和势力的代表符号——的手里。觉民不由得不心惊,不由得不感到悲哀和绝望。

        十二

         剑云:我是一个卑不足道的人!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光明,那么多的爱,可是都不是为我而设的,我是一个被幸福遗弃了的人。

         札记:

         呀!呀!又是一个!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一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28fb7d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21.html

《巴金小说《家》阅读札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