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

发布时间:2020-11-08 09:27: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扁鹊治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读,只有把朗读与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层层深入地读,才能读出语文味,读活语文课,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一、故事引入,质疑激趣

新课伊始,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物,可以播放《名医扁鹊》的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不仅知道了扁鹊这个人物的历史背景,对他的高明医术有所认识,还引起了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大胆质疑,学生会提出诸如“扁鹊为谁治病”“治好了没有”“这则寓言故事是 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问题。一方面,源自学生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再设计一个关于读的组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读流利些,并思考“看病质疑”时提出的涉及主要内容的“扁鹊为谁治病”“治好了没有”等问题,教师借学生反馈顺势归纳,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把读和理解引向深入。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提高了学生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品读“名医”

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扁鹊是一位名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很快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文本—默读课文找句子,写感受。如品读上述关键词时,让学生充分想象,体会扁鹊的每次劝说前、劝说后心里是怎样想的,进而深刻感受其诚恳耐心劝告的高尚医德和面对不信任时的无奈。

2.品读“蔡桓公”

对于名医的劝告,蔡桓公是怎样看的,态度怎样?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蔡桓公内心的想法,当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时,此时蔡桓公心里是怎样想的?但得知扁鹊已经跑向秦国后,心里又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一人物内心真实而深刻的揣摩,在鲜明的对比中让学生更加明白蔡桓公的懊悔与哀怨,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挖掘寓意,领悟哲理

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与文本真情对话,可以设计“蔡桓公,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延伸。然后,动笔写一写。教学时,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促解,真正体现“语文不是讲出来的,是读出来的”这一理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1ec8f91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d9.html

《《扁鹊治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