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发布时间:2019-02-24 23:56: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篇一:节日风俗】

08 中选用。

节日风俗

【课前提问】

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新课导入】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过主要节日的来源及风俗习惯

2、能力目标:让同学们了解个大节日的日期、来历,并能正确理解节日

所反映的中国文化

3、情感、价值和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悠久文化的热爱,重视中国

的传统节日,并尊重古来的习俗和节日文化传统。

【新课讲解】

一、春节

1、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

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9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2、春节习俗

放爆竹迎新春: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讲求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窗花和倒贴字。窗花是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所贴的各种剪纸。字指福气、福运,倒贴字,表示福运已到

挂贴年画: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是中国的一种古老

的民间艺术,它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 。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

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

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发展为后来的贺年片。

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

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二、元宵节

1、起源

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

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古书中, 这一天称为上元,灯节,其夜称元夜元夕,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唐宋更加兴盛。

2、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

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观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提倡佛教的汉明帝时期(公元58 — 75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

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三、 清明节

1、清明节由来与传说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

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

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寒食节: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2、清明节习

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荡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植树: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放风筝: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四、 端午节

1、端午节起源及传说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龙日等。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

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

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2、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后来,端午节、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筒粽(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和悬艾叶、菖蒲: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艾和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有杀虫灭菌、净化空气的功效。

五、 七夕节

1、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七夕,也称之为乞巧节女儿节,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2、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当天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了。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六、中秋节

1、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也称团圆节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明清时已与元旦(即春节)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祭拜月神。唐宋时期,中秋赏月、玩月更为盛行。

吃月饼: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的《梦梁录》。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六、 重阳节

1、重阳节的的由来与传说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定为阴数,把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2、重阳节习俗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杜甫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

七、 冬至节

1、冬至的由来

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过节的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

在南方冬至有吃馄饨的风俗,而北方则有吃饺子的风俗

2、冬至的习俗

驱寒矫耳汤、馄饨 、面线,九九消寒图画铜钱 、画字、画

【篇二:中国传统六大节日】

中秋节

相传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象征着阖家团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赏月,是中秋节扎根在中国人心底最重要的意义。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中秋,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之前天上同时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大英雄后羿射下了天上的9个太阳,才使得民间天下太平。后来,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便把它交于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保管。谁料此事却被坏人得知。有一天,后羿外出打猎,只留嫦娥一人在家。坏人趁机逼迫嫦娥交出不老灵药,嫦娥自知自己不是坏人的对手,情急之下便一口吞下灵药,从此便成了仙子,居住在月亮中的广寒宫内。

后羿回到家后悲痛欲绝,但却无能为力。后来,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每年月圆之夜,后羿就便下人摆设香案,遥祭在月宫中的妻子。后来,人们听闻嫦娥成仙了,也纷纷在月圆之日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仙子祈求平安吉祥。 从此,中秋节拜月便成了一种习俗。

重阳节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日,又称为重九。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老人节。

关于重阳节,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很伤心,所以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打听到一位法力高强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拜那位长老为师学习仙法。学满回家时恰好是九月初九。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凭借着高超的技能,恒景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春节

春节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俗称过年,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过年的习俗,起源是一只叫的怪兽。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十分害怕。

人和斗争了很多年后发现,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元宵节

元宵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过了好久才想出个法子,决定在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清明节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关于清明节,有这样一个传说:

当年晋国公子重耳遭陷害四处流亡,一个名叫介子推的随行大臣曾经在他快要饿死的时候,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给他吃挽救了他的生命。后来公子重耳回国当上了晋国国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晋文公,封赏了所有跟随他流亡的大臣,却惟独忘了自己的恩人介子推,等他想起来,介子推已经带着母亲躲进树林里,谁请都不出来,于是晋文公就将树林点燃,想将他逼出来。可是树林都烧光了也不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派人四处搜查发现介子推抱着一棵柳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十分后悔。以后每一年的那一天,晋文公都将柳条发给大臣们,以怀念介子推,并规定在这一天禁止生火,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禁止生火的习俗已经没有了,而插柳,扫墓以怀念故人的习惯一直保留着。

【篇三:503 冬至广播稿】

红领巾广播稿冬至

导入(音乐《二十节气歌》)

播放一个开头就停止

施: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方: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施:同学们,老师们,你们还记得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吗?

方:相信大家一定记得,本期红领巾广播,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

方:我是53)中队的施懿娜,我是五(3)中队的方垣惜,本次广播,由我们两位共同为您主持,希望您能喜欢。

冬至的来历

施:方垣惜,你知道1 18日是什么日子吗?

方:119前一天,哈哈?

施:不是啦,今天是冬至节呀!

方:好,跟你开玩笑啦,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冬至节吧。

施:好啊!

方:我先来问问你,你知道冬至节的来历吗?

施:以前不是很清楚,这次准备红领巾广播稿时,我查阅了资料,终于有些了解了。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方:哦,冬至节原来是这样来的,谢谢你,小娜! 据我了解,我国的这些传统节日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施:是啊,那你现在能不能就给大家讲讲这冬至节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方:好啊,不过,我们先放松一下,听听下面这首节气歌。

继续播放儿歌中的节气歌

冬至的风俗习惯

施:老师们,同学们,一首《节气歌》之后,继续我们精彩的内容。

方: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冬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冬至节与众多的节日一样也有很多食俗的,俗语说冬令进补,明年打虎,由于正值隆冬时节,冬至吃的食品,以进补为主,有顺阳助阳的象征意义。以食治病,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节令美食,如冬至要吃饺子、馄饨、吃汤圆、年糕、赤豆粥、吃冬至肉,如羊肉、狗肉、腊肉,吃冬至团等。

施:这些食俗也都有很多民间的传说和由来。我给大家讲讲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吧。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诗歌

方:老师们,同学们,讲起冬至,我们还搜集了有关冬至的诗句呢!下面就由我们俩为大家朗诵几首吧!

播放背景纯音乐,5秒后开始朗诵

施: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方: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读完古诗,古筝曲再放5秒停止

方: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冬至来临后,特别要做好保暖工作。 施: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方: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施: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方: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结束

方: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施:希望我们本次的播音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方:让我们在一首节气歌中结束我们本次的播音。下面和大家一起来分分享流传久远的《九九歌》。

播放《九九歌》

合:感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1a5ba0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a.html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