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大象版(精品教案)

发布时间:2019-06-09 14:14: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典型代表,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要求学生从农作物的栽培、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理解自耕农经济在我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本市博物馆,让学生了解东莞农业发展的历程,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学情、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分析

珠三角洲的学生在改革开放后出生长大,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状况,包括农具、耕作方式、水利设施等了解不多,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原始社会,对农业的起源有一定认识,但古代农耕经济的各要素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及兴趣相去甚远,调动学习积极性成为这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学中,可以考虑充分利用本市博物馆这一教学资源,让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在大量的实物、图片、影视片、模型中产生感性认识,置换时空,感受历史的变迁,帮助对教材的理解。

在课前布置学生参观市博物馆,要求从不同角度观察古代农业发展,写下参观习作。在课堂上以讨论参观内容的形式,把本课学习内容融入师生对话中。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农业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记忆最早的农作物区域,主要农作物名称,古代主要农具,重要水利设施。

)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小农个体耕方式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分析理解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在近代以来又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迟滞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实物考察法、阅读法、讨论法,再造历史形象,理解古代农具的的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巨大作用。

)归纳法、探究法,归纳农具变化以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归纳古代水利设施的特点。

)参观东莞市博物馆,了解东莞农业文明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驳斥中华文明外来说。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了解家乡农业发展历程,理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课堂系统

(两课时)

三、课后系统:学生课后活动建议

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请收集你所知道到农作物的种子或植物标本,了解它的烹调方法,下节课大家互相展示并交流。

面对着学习,你就要有毅力。因为你就如身在干旱的沙漠之中,没有水也没有食物,你有的就仅仅是最后的那一点力气和时时蒸发着的那一点微少的汗水,你在这种地境里,不可以倒下,要坚强,要努力走出这个荒芜的沙漠,找回生存的希望,仅此无他。在学习的赛跑线上,你就应该有着这不懈的精神,累了,渴了,你仍要坚持下去,因为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的作业进步很大,继续加油!你会更出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希望你一生平安,幸福,像燕雀般起步,像大雁般云游,早日像鹰一样翱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就是如此痛快,它能放松人的心灵,但必须是在热爱的基础上。瞧!学习就能带来如此奇妙的享受! 学习总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成的,就像砌砖,总要结结实实。踏踏实实的学吧!加油!成功属于努力的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189664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2.html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大象版(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