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

发布时间:2020-04-23 17:12: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3个月大的毛毛,独自在床上安静地躺着。眼前吊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小玩具,他伸出了小手,似乎想拍打这些小玩意儿。忽然,他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出神地凝视着他的新发现——自己的小手。于是,在此后的12周内,他常常用许多时间去注视自己的小手,把这只手翻来调去地看个没完。 宝宝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手不仅是运动器官,而且是智能器官。3岁前是宝宝精细动作能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精细动作的发展,虽然也受生理因素左右,但练习效果影响更大。 在新生儿时,宝宝就具有原始的抓握反射,也就是当爸妈伸出手指碰触宝宝掌心时,宝宝会紧握不放。23个月时,宝宝发现自己的小手,于是就开始尝试用这双神奇的小手,进行各种主动的探索活动。一般而言,23个月的宝宝,原本紧握的拳头就能慢慢张开,并试图去抓东西,但还不太会放手,直至91O个月,抓握反射才会完全消失。 在宝宝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小手前,一般在03个月时,您应当经常和他一起做一些触摸抓握的游戏。尽量让他接触各种不同质地、形状的东西,如硬的小块积木、塑料小球、小瓶盖和小摇铃,软的海绵条、绒毛动物、橡皮娃娃、吹气玩具、衣领被角,干净的树叶、小草、芹菜根等,以丰富他的触觉经验,锻炼手的抓握本领。可将宝宝的小手举在他的眼前晃动,并说手,手。一旦宝宝发现了自己的小手,他就常常花许多时间把手翻过来调过去地看个没完。这是他观察了解自己身体部位最初的探索活动。 34个月的时候,宝宝可以紧紧地握住一样东西了,接着就是他有把东西推掉的能力。小手经常呈张开姿势,两手也可握在一起,能玩衣服,并把衣服拉到脸上,常常去拿东西,但距离判断不准,手常常伸过了物体。持物时用整个手掌握物,手握拨浪鼓的时间较以前长些,而且会摇动并注视拨浪鼓,宝宝偶然注意小的东西,听到声音能找到声源。 在宝宝发现了小手之后,就可以进行够物活动了。先是够桌面上距手约23厘米远的各种便于抓握的玩具;同时学习击打、够取悬吊在眼前不易移动或半固定的玩具,再学习够取易移动而不易抓住的玩具,健身架上悬吊的塑料小球或会翻跟斗的小熊等等。   对于几个月的宝宝来说,主动够物是一项复杂的技能。当宝宝发现他眼前新奇的玩具后,首先是将握着的小手张开,接着,在视觉的引导下,小手接近物品,最后才准确地抓住并握在手中。为帮助宝宝学会这个本领,在他3个月左右时,可以教他和你握手。当你边说握握手并把手伸向他的手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宝宝竟然会张开小手和你相握、向你问好。 约莫半岁左右,宝宝便开始懂得运用各种动作操作物品,譬如摊开手掌抚摸动物的毛发、用指尖抠衣服上的扣子等,但他们也会将所有拿得到的东西,塞进嘴巴里,包括自己的手指(甚至整个拳头)以及脚趾头。两手同时拿住两块积木,给他另一块积木时,会把手中的积木扔掉。有时会左右手同时去拿东西,他可以看到物体,会去拿就近的东西。 78个月的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已经相当不错,抓起正在慢速移动的东西也不成问题。如果左手已经拿着球,而宝宝又想拿左边的水杯时,宝宝会先将球换到右手,再去拿他想要的东西;拿块饼干给他,他也能自行其力地吃几口,甚至啃净舔光。 9个月时,拇指能与其他指相对。拇指、食指捏住小东西。最自然的办法,是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时,将饼干或烤馒头片掰成小块,放在干净的盘子里,让他捏着吃。 动作训练智慧的开端    10个月以后,因为坐得稳,双手可恣意把玩各种物品,而且随着爬行后生活经验的扩展,精细动作能力大约就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请多提供各种操作能力的物品,锻炼小肌肉并启发智慧。 11个月的宝宝喜欢不断将小东西从大盒子里拿进拿出,也刚学会拍拍手这项本领。当他们将左右手的积木互击并敲出声音,甚至尝试着将两块积木叠高时,请爸妈一起拍拍手鼓励。 12个月时,试把小东西投入瓶里,会盖瓶盖。可以训练宝宝拿汤匙,这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精细动作训练。    强化精细动作step by step    初生~4个月   在小床放置悬吊玩具,宝宝清醒时可以练习挥舞手臂,并将手伸向目标。床上也可以放小球或音乐铃,宝宝触碰到了,会引发想翻身探看、把玩的动机。    爸妈小妙招:    和宝宝玩耍时,可以拿棒状摇铃诱导他们张开手掌握住,或玩手指游戏,随着歌谣轻轻地扳开他们的手指,直至完全摊开掌心。    48个月    有趣小玩意:   为宝宝布置各个游戏角,放置书、手巾、固齿器、简单音乐玩具等,让宝宝或趴或坐,探索各种不同的物品。也可以让宝宝穿有立体剪裁饰品的衣服,让他主动抠抠抓抓。    爸妈小妙招:    自理能力从这时就可以训练了,除了让他拿学习杯喝水,喂食副食品时,把小汤匙拿给宝宝把玩,宝宝会比较熟悉汤匙的使用,对将来自己进食很有帮助。但是,因为这时宝宝什么都往嘴里塞,爸妈要特别注意玩具的清洁和安全性。    912个月    有趣小玩意:   生活用品对精细动作也很有帮助,譬如带有开关的瓶瓶罐罐,能让宝宝反复练习按压弹扣及掀盖动作,也能训练旋转和按压等技巧,所以爸妈并不需要特别花钱购置特殊玩具。但为了避免宝宝丢得开心,爸妈捡得辛苦,可以先将物品用绳子系住,就不用到处找到处捡,也不怕吵到邻居。不过要小心过滤易碎裂物品喔!    爸妈小妙招:    为了满足宝宝能力发展的需求,可以给他一些干净的纸,上面先撕些小口子,让他练习撕纸。撕纸带来的嘶嘶作响以及纸的大小的变化等,都能极大地激发他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地玩个不停。也可以让宝宝练习捏起小丸如乳酶生药片放进直径约3厘米的透明玻璃杯内,以训练他熟练地捏起小丸并准确地、有意识地放人杯中的技巧。最简单的就是将手放在宝宝眼前,嘴里一边数数儿,手指从一到十,或者来个剪刀石头布游戏,这样也能引发宝宝的兴致。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探讨的一个热门的话题。那么什么是情绪智力呢?   专家们把它定义为四个主要的成分:一是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二是运用情感进行思考的能力;三是理解和分析情感并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方面的能力;四是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其实,这个定义强调了情感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使人更加聪明。那么怎么样来促进孩子情绪智力的发展呢?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幼儿的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时候孩子的哭泣都要想方设法立即进行解决,不能让孩子过长时间地哭泣,因此最好的状态是希望小孩子能总是保持微笑。其实,这恰恰不利于孩子的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表达除了喜悦这种感情之外的其它类型的感情。 毋容置疑,在孩子不能说话之前,哭泣往往很自然地充当了语言的功能。比如孩子需要某样东西,但是他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就通过哭泣来引起父母的关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幼儿饿了,他会哭;感觉很热,也会哭。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在学会说话之后,哭泣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功能,变成了另一种表达需要的工具。比如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个十分漂亮的玩具,嚷着要买。但是玩具的价钱贵得离谱,因此男孩的父母都不愿意给孩子买。于是,这个男孩哇哇大哭起来。这个时候,一般的父母会怎么做呢?表现得最多的行为就是安慰孩子,叫孩子别哭,哄孩子或者父母干脆狠下心来,将玩具买了,以此让孩子破涕为笑。其实,这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情感的表达和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误解:那就是哭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在表达一种情感。按理说,这个时候这名男孩子应该感到一种挫折,为表达挫折这种感情而进行哭泣。所以,对待刚才男孩的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学会置之不理,态度强硬,让其尽情地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要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监视孩子的行为。直到孩子止住哭声了,才继续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这样,让孩子明白哭只是一中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已,而不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同时,也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是充满了喜怒哀乐的,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要教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智力很强调情绪对智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因而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促进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对孩子进行情绪调节方法的介绍上,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孩子最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其中,通过举孩子身上或者身边的例子来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使用得十分广泛。比如要让孩子学会情绪调节方法中的合理情绪化法。合理化情绪法的核心观点就是个人对一个事情产生的情绪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由这个人对该事情的解释引起的。如果直接给孩子这样讲,孩子肯定不会明白。那么,就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种情绪调节方法。假设你的女儿念幼儿园的文静今天早上睡懒觉,结果上学迟到了,被老师当众批评了,觉得心里很难过,因为感觉在小伙伴前丢了面子。这个时候你怎么样去教会孩子使用合理情绪化法去调节她的情绪呢?作为父母,你就应该给她讲明这样一个道理:你难过的原因是你迟到后被老师批评了。那你要想一下,这其实是告诉你一个道理:上课要守时。否则,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被老师批评。所以,不要再难过了,以后不再睡懒觉,不再上课迟到了,就不会被老师批评了。通过这样来逐步引导孩子,加上你的耐心和恒心,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问题。因此,其它情绪调节的方法也可采取类似的方式,传授给孩子。 最后,要教孩子学会有效地察言观色。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别人的表情和反映出来的心理情绪状态,进一步理解和分析别人的情感,评价别人的情感,并自己思考如何合适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只有引导孩子多去体会和感受别人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让自己逐渐明白怎么去应对别人所表达出的情感,做出恰当的回应,提高自己的人际适应性水平。 总之,提高情绪智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你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孩子的情绪智力一定会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发展。

零岁开始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

宝宝的学习习惯一定要等到上学后才培养吗?并不是这样哦,父母们可以从宝宝出生开始就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孩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有积极影响。 0~2岁宝宝学习能力3步走 第一阶段:0~4个月,身体接触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身体的接触,需要爱和温暖。如果母亲能在这个时候喂养母乳,对孩子笑、说话、唱歌、接触目光,更能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第二阶段:5~6个月,接触环境 继续给宝宝爱和关心,经常拥抱。若他表现出不开心,照顾者要有回应。同时可以让婴儿趴在地上,借此练习抬头及加强视觉能力。在婴儿头部左方距前大约30~40厘米处挂一个会转动的风车,用几种颜色的球体组成,或用不同颜色的各种动物玩具,帮助婴儿集中注意力,学习用眼追踪物件,对以后发展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阶段:7个月~2岁,发展智力 多带孩子接触外面世界,并和孩子分享心得;帮助孩子社交,联系其他孩子的父母,让孩子一起玩,也鼓励孩子和其他成年人交谈。这些训练,肯定会为宝宝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岁前抱孩子看图书 有的父母 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开始。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其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爸爸妈妈带着“读”书——爸爸或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孩子1岁前开始。 固定时间看、讲书 另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时间由短到长),由爸爸或妈妈和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为如此,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e7e12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e.html

《如何训练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