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发布时间:2020-08-02 22:33: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常见的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陈巧云1,何小飞1,王西林2,杨 1

【期刊名称】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年(),期】2014(027)002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输液故障;排除方法

静脉输液和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护理学基础实训操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操作技能之一。在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一些故障。例如,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液体输完而没有及时更换,此时,滴管下段输液管内会出现大量空气,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出现空气栓塞等不良后果。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很快、熟练地排除各种输液故障,使静脉输液和输血顺畅,达到治疗和抢救的目的,以保证患者的安全。然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是关键,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反复试验,归纳、总结了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各种故障的排除方法并且分析其优缺点及操作要领等,报道如下。

1 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在排气的过程或者输液的过程)

1.1 各种类型的输液器

1.1.1 排除方法一 右手将输液瓶取下,放正瓶身,左手挤压正立的滴管使其内的液体流至输液瓶内,当滴管内液面露出1/22/3满时即可(只需挤压一次)。优点:(1)特快,操作最简便,节时节力;(2)不污染,不浪费液体;(3)实用性强,无论是在教学上和还是在临床上都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故障排除法。操作要领:茂菲氏滴管以上的输液管不要打折。

1.1.2 排除方法二[1] 首先放开调节器再将输液瓶取下,倾斜瓶身或将输液瓶放正,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但要注意避免插入液体瓶内的针头末端的输液管打折阻塞,抬高滴管可避免其打折,待溶液流至滴管露出液面达1/22/3满时,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根椐需要调节滴数继续点滴。优点:(1)操作简便(操作步骤少),节时节力,不污染;(2)快、不浪费液体。缺点:如果穿刺针头型号小,液体流速就慢,故排除故障的时间就长。操作要领:倾斜瓶身时,插入瓶内的针头必须露出液面,同时不能让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折阻塞。

1.1.3 显缺点排除方法三 将输液瓶取下,瓶底放在床旁桌上,此时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先折叠滴管下端根部的输液管,然后抬高并倒置滴管,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输液瓶内,待滴管内溶液达1/22/3满时,转正滴管,松开折叠处,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优点:(1)操作简便,节时节力,提高工作效率;(2)快、不浪费液体、不污染。缺点:(1)折叠滴管下端根部时如果不彻底,挤压塑料滴管时,折叠处易进入空气即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就会进入空气;(2)如果操作不熟练,时间长,会导致回血现象。操作要领:(1)折叠滴管下端根部必须彻底,否则滴管下段输液管将会出现空气;(2)折叠滴管根部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导致回血现象从而堵塞针头。当然,用在排气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3)挤压塑料滴管时滴管以上的输液管不能打折。

1.1.4 排除方法四 先拔出插入瓶内的针头,然后消毒瓶口,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露出液面达1/22/3满时,迅速插入针头,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缺点:(1)操作步骤较多,针头暴露在空气中易污染,一人不好操作;(2)操作不当,空气易进入滴下段的输液管;(3)不适用。操作要领:(1)插入瓶内的针头在拔出后,注意不要被污染;(2)输液速度快时,必须先将滴数调小,再按照上述步骤操作,否则,空气会进入滴管下段的输液管。

1.2 滴管侧壁或滴管上端有调节孔

1.2.1 排除方法一[1] 先夹紧滴管上端的输液管,再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体下降至1/22/3时,可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上端的输液管即可。优点:快,操作简便,节时节力。缺点:调节孔盖容易悼,易污染。操作要领:打开和关闭调节孔时尽量拿调节盖的末端,避免污染调节孔和调节盖。

1.2.2 排除方法二 先夹紧滴管上端的输液管,再打开调节孔,挤压滴管使其内的液体流出,当滴管内液面达1/22/3满时,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上端的输液管。优点:很快,操作简便,节时节力。缺点:调节孔盖易悼,易污染,浪费液体。操作要领:打开和关闭调节孔时尽量拿调节盖的末端,避免污染调节孔和调节盖。

2 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

2.1 各种类型的输液器 排除方法:挤压滴管,使液体向下流至滴管内,当液面升至所需高度时,停止挤压,松开滴管下端输液管即可。优点:(1)特快,操作最简便,节时节力;(2)不污染;(3)实用性强,值得推广。操作要领:滴管内液体多,挤压滴管的力度就小,反之,挤压滴管的力度就大,只需挤压滴管一次。

2.2 滴管侧壁上端有调节孔时 排除方法[1]:先夹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再打开调节孔,当滴管液面升至所需高度时,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下端输液管即可。优点:快,操作简便,节时节力。缺点:调节孔盖容易悼,易污染。操作要领:打开和关闭调节孔时尽量拿调节盖的末端,避免污染调节孔和调节盖。注意事项:滴管上端有调节孔时该方法不可行。笔者通过试验得知,如果先夹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再打开调节孔,此时滴管上端输液管内的液体很快从调节孔处流出而不会流到滴管内,由于滴管内的压力大于大气压所致。现在输液器的结构是调节孔在滴管的上端,而不是在滴管侧壁。这一点容易被忽视。

3 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1]

输液过程中,若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应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是否紧密,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4 输液管内有液体漏出

说明输液管有裂隙,应更换输液器。

5 茂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内出现空气

5.1 输液时,若茂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内进入少量空气,先将输液管拉直,然后在有空气的下端弹击输液管使空气进入滴管内。

5.2 输液时,若靠近茂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内进入大量空气,在有空气的输液管下端,用24个手指缠绕输液管驱赶空气进入滴管内。按上述方法可以反复几次。

5.3 输液时,若靠近针头的输液管内进入大量空气,处理方法:先折叠针头及输液管上的输液管,然后取下接头,松开输液管上的折叠处,排除输液管内的空气,然后,折叠输液管,再将输液管接头连接到针头上。缺点:易污染,浪费药液,空气易进入头皮针头上的输液管内。注意事项:如果头皮针上的输液管内已进入了空气,迅速拔出针头,避免空气栓塞

6 溶液不滴[1]

6.1 针头滑出血管外 判断:当局部皮肤出现肿胀、疼痛、温度较低,液体滴入不畅或不滴时。说明针头滑出血管外。这是由于液体注入皮下组织所致。处理方法:应将针头拔出另选静脉重新穿刺。

6.2 压力过低 判断:当溶液不滴,挤压近针头端输液管或头皮针头上的输液管,有回血时,停止挤压后溶液仍然不滴,说明针头仍在血管内,可能是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也可能是压力过低或静脉痉挛。当抬高输液瓶位置即可点滴通畅说明压力过低。处理方法:抬高输液瓶位置或放低肢体位置。

6.3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判断:按前述方法证实针头仍在血管内后,轻轻抬高针柄或左右移动针柄位置,滴注通畅,说明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处理方法:可用棉花等垫高针柄调整针头角度或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滴注通畅为止。

6.4 静脉痉挛 判断:首先通过检查证实针头仍在血管内,并且排除了压力过低和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后,说明静脉痉挛,由于穿刺肢体在冷的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或输入的液体温度过低所致。处理方法:局部热敷可解除静脉痉挛。注意保暖。注意事项:注意观察热敷部位,避免烫伤。

6.5 针头阻塞 判断:当液体不滴时,轻轻挤压近针头端输液管或头皮针头上的输液管,感觉到有阻力,又无回血时,则表明针头阻塞。处理方法:应拔出针头后更换一针头,重选静脉进行穿刺。注意事项:切忌强行挤压输液管或用溶液冲注针头,以免血凝块进入静脉造成栓塞。

参考文献

[1] 李晓松.基础护理技术[M].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3.

(2014-04-27收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c4d2bf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a.html

《常见的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