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

发布时间:2019-01-14 20:56: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桐庐春江小学 周琳

选《慈母情深》这篇文章,缘于喜欢本文:语言平实,内含的情感含蓄却深沉。初遇此文,心底一阵感动,没有口号式的呐喊,母亲的形象却如浮雕般凸现于字里行间,而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情即使掩卷几日后回想起来依然涌动在心底。母亲转身的特写,龟裂的手掏钱时的精雕细刻,塞钱时的回应,塞钱后的四个“立刻”,母亲的数落,环境的恶劣,无不触动着我,感动我,能让我感动的文章也应该感动学生。

《慈母情深》选自于作家梁晓声所著的《母亲》。文章描述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度 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通读全文,一股浓浓的亲情扑面而来,一个疲于挣钱养家的母亲,一个生活在家庭重压下的劳累母亲,当孩子要买一本在当时生活条件下不允许买的《青年近卫军》书时,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一元五角钱,于今天的母亲、今天的孩子来说 ,不过是随手一拿,信口一问之事,可是对于当时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来说,一元五角钱是足可以解决好几天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是一个劳累的妇女早出晚归,用疲惫的眼睛、用弯曲的脊背换来的,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目睹母亲的工作环境后难以启齿的数字。然而母亲却毫不犹豫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塞给了我。当母亲的同事责难于我时回应他: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而当我放弃买为之失魂落魄的《青年近卫军》买了一听说水果罐头给母亲时却遭到母亲的一顿数落: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呢?母亲说得轻描淡写,极其平常,却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最后母亲还是凑足了一元五角钱为我买了《青年近卫军》。读到此,突然感觉到词汇的苍白无力:疲惫而又坚强、辛勤而任劳任怨、爱得无私、爱得忘我、理解孩子,尽一切可能支持孩子等等,这一些赞美之词在母亲这个形象面前黯然失色。

一元五角钱承载的还仅仅是他票面的价值吗?,他承载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深沉的爱,是一份平常却又不平凡的无私的爱,是一份用细腻的心去体察的爱,一元五角钱是沟通母子情感的桥梁,是爱的化身 ……

文章语言质朴,平实,却极富生活气息。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我穿过一排派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这几段文字犹如镜头特写将母亲辛苦、疲惫、忙碌、通情达理的形象定格在读者面前,令读者为之心头一震,唏嘘不已。直白的对话更是平实却令读者遐想无限,感慨万千。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浓浓的真情,笔墨中散发出令人“鼻子一酸”的幸福感。

今天大部分的孩子生活条件和作品中叙述的年代有着天壤之别,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身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更关注的是自己内心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往往忽略了生活中对他人的关注和感动,对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当然”,那么如何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蕴含于字里行间的 “像”,领悟语言文字背后的那份“情”?

处理教材时,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以最能打动你心灵的是哪一个场景为突破口,边读边感悟母亲的形象,边读边感受藏于文字后面沉甸甸的情感。在边读边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想象人物的心理,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背景的介绍从而让学生触摸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情感,达到工具性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感知母亲的形象,体会母子间流淌着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感知母亲的形象,

体会母子间流淌着的深情。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慈母情深》学生齐读。

《慈母情深》选自于著名作家梁晓声所著的一本书《母亲》,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位母亲,感受他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

1)、震耳欲聋 失魂落魄 缝纫机 龟裂 攥着钱 陷入 忙碌

谁能把这些词正确地读一读? 指名读

教师随机正音

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吗?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再想想是什么意思?

交流。

齐读。

2)预设: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去要钱,结果我用母亲给的钱买了一听水果罐头,遭到母亲的一顿数落,后来母亲又凑足了一元五角钱给我买了《青年近卫军》。

指名说。点评。

你们买过一元五角甚至更贵的书吗?会鼻子一酸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当时,我们兄妹五个,全凭母亲带养。母亲不过是一位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早晨母亲从来不吃早饭,只是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当午饭便离开了家,而每天回家总在晚上七点半左右了,一元五角在当时相当于母亲两天的工资啊。成年后的梁晓声说一想起小时候买第一本书的情景就感慨万千呢,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个画面是最感染你,哪个场景是最打动你心灵的,请好好读一读。

教师巡视。

请同学们把找来的地方再次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三、学生交流,凸现母亲形象。

预设:

哪个场景特别让你感动?说说理由

(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自由读一读,特别是哪几个词触动着你的心呀?(极其瘦弱弯曲、挨得很近、眼神疲惫)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呀?(瘦弱、辛苦、疲惫、吃惊……)

当看到自己母亲此工作的模样,作者心情如何?(心疼、难受、感动·······)

是呀,这还是我的母亲吗?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她的脊背应该是(

她的眼睛应该是(

他的双手应该是(

而今, 母亲的脊背却是(

母亲的眼睛却是(

母亲的双手却是(

齐说。

挺拔的脊背怎么会消失的?

有神的眼睛怎么会消失的?

细腻的双手怎么会消失的?

想到这儿,假如你是梁晓声,你的心情会怎样?(难受)

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

自由读。

指名读。点评

齐读。

母亲是那样的疲惫,那样的辛苦,母亲的工作环境又是如何呀?(很差)你从哪儿看出来?

(二)、“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听到过“ 震耳欲聋 ”的噪声吗?心情如何?(烦躁,想捂住耳朵想赶快离开……)

2、你们说想快速离开,可是母亲能离开吗?(不能) 为什么?母亲是怎么想的? 学生想象说话。

是的!母亲只能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工作呀,母亲昨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母亲明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就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挣钱,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读)

母亲为了我们兄妹辛苦工作,即使身处震耳欲聋的噪声中也毫无怨言,成年后的我一想起来就感叹——慈母情深 哪,教师板书:!

还有哪个场景让你特别感动?

(三)、“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特别是哪几个词触动着你的心?(皱皱的、龟裂、掏)能具体说说吗?

你看到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心情如何?(难受)

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想象说话。

可是母亲却怎么做的?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一读, 看见母亲给钱的动作了吗?(塞)

塞是怎样一个动作?

为什么要快速的塞给我?

母亲塞给我的岂是单纯的钱哪,母亲塞的是(

这么多情意都蕴涵在母亲塞这个动作中呀,成年后的我想起这个塞情不自禁的说——慈母情深,教师板书:!

当感动的我买来了水果罐头却糟到母亲的一顿数落: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有谁找的是这一句

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请说说理由

言外之意就是,只要你( ),妈妈( )出示课件。

看似一顿数落,其实当时的我听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会怎么想: 出示课件想象说话: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作者读懂了他的母亲,于是有了他的第一本小说《母亲》,现今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至1994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任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母亲爱的支持下,爱的鼓励下,在母亲爱的期待中,我终于不负母亲所望,成功了,千言万语化为一声呼喊: 慈母情深,教师板书:!

梁晓声的母亲是千千万万母亲中的一个缩影,你的母亲,我的母亲,他们将对孩子的爱蕴藏在一句叮咛中、一个微笑中、一次爱抚中,甚至一声斥责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察,用心去感受,我们便能享受到母爱的美好,母爱的幸福

 

 

 

反思:

一堂课虽然是波澜无惊地上下来了,却不尽人意,总觉着缺少点什么。细想:母亲形象的感悟还是处于散状,人物形象不够立体,丰满。

的确,课上,我极尽诱导,期盼能感动学生,特别是通过对课题的朗读,呼喊能外显出学生感情的提升,可终究感觉到让学生读,读得苍白无力,读得空洞。问题出在哪呢?该如何弥补呢?

经过几天的思索,我想:学生对母亲形象的感悟都是各说各的感受,只是撷取了某一个场景来表达,学生对母亲形象的再现处于不同角度,对母子情的感受是不同层次的,所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是细碎的而非整体,对母子情的感受是点状而非立体也是难免了。假如让学生在各自交流感受后,再让学生整体回读描写这些场景的句子,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悟,教师的引读,先获得感情的递升,然后在教师的激情解说下,再让学生读题,由此,以心中涌动着的真情促读,此时,读题不仅仅是读,而是学生将自己比拟为梁晓声发自肺腑的呼唤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6d5a1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5.html

《慈母情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