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

发布时间:2012-11-27 18:50: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武海燕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带领大家翻译了《醉翁亭记》,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板书 醉翁亭记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有这样一种文化现象。

1景因文显 文以景传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美丽的景物因为描写它的文章好而名扬海内,而优美的文章又凭借它所描绘的景物美而流芳百世。)

大家听说过南国的三大名楼吗?

2江西的滕王阁 (初唐四杰中的王勃为它写了一篇《滕王阁序》其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湖北的黄鹤楼(我们学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的《黄鹤楼》

还有湖南的岳阳楼我们在初二时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并展示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旷达胸怀

还抒发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

这三个例子都体现了“景因文显,文以景传”这种文化现象。

我们今天学习的《醉翁亭记》也同样是这样一篇文章。

3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宋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

看到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这几个人的名字大家想到了哪个文学名次呢?唐宋八大家,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可见他的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听老师一遍课文,掌握朗读节奏,学生注意节奏,如果还有读音拿不准的注上。可以思考两个小问题。(幻灯片)

、研读课文

1醉翁亭的具体位置在哪?请将作者观察、记叙的对象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方框里。

环滁皆山→ 西南诸峰 →琅琊 →酿泉→醉翁亭

2、作者在介绍醉翁亭的位置时,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空间顺序:从——,由——。(幻灯片) 距离 范围

3、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醉翁亭因何得名?

①环滁(皆山)→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蔚然而深秀)→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醉翁亭(翼然

作者在给我们介绍醉翁亭位置的同时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了醉翁亭所处的秀丽环境。

这个亭子是谁建造的呀?它为什么叫醉翁亭?得名缘由:太守自谓(饮少辄醉,年又最高,自号醉翁)

4、太守为何饮少辄醉?是真的醉酒了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幻灯片)板书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什么样的山水能让人如此陶醉呢?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细致描写山中景物的?板书 山间景这样的景物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一日之景:朝、暮

山间景 乐亦无穷

四时之景:春、夏、秋、冬

山水之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里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板书 山水之乐

6、下面我考察一下同学们对这段文章的理解,看下面几幅图片,找出第二段中与它对应的语句

如此美丽的景色,难怪太守会陶醉其中呢。所以他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是大家想呀,作为一个太守,一个父母官难道仅仅知道满足于表面的山水之乐吗?我们接着分析第三段。

8、本段共写了四个场景,请大家从文中直接找出语句(三个字)来概括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9这四幅场景中作者写了三种人的乐,哪三种人之乐呢

滁人游山之乐;众宾宴饮之乐;太守宴醉之乐。(幻灯片)

上面一段写的是山间景,这一段作者又写了山间人 板书 山间人

10、作者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山之乐和众宾宴饮之乐?太守宴醉与这些有联系吗?

滁人游山之乐反映出百姓安居之乐;众宾宴饮之乐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之乐。以上两方面都暗寓了太守“与民同乐”,与吏民同乐,太守由乐而醉。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幻灯片)

板书 与民同乐 板书 ——

11、如此其乐融融的浓情美景,板书 浓情 美景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和乐,这应该归功于谁?

太守 可见太守不是那种只知道游山玩水的人,这是有前提的,有基础的,是建立在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之上的。比如我们现在,我国旅游业非常发达,有很多人不是都开始出国游了吗。十一放假,全国高速不是都堵了吗,这是反映了交通的问题,但也反映了我们老百姓生活好了,如果我们都饿着肚子,你还去旅游吗,肯定不去了

12、 太守到底是谁?从文中迅速找出。(最后一段:庐陵欧阳修也,也就是作者本人(幻灯片)

下面我们看最后一段,这段有些难度,我们看着几个问题

13、 本段用层层衬托的手法。先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__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正面点明太守乐万物之所乐,进一步突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14文中同其乐指的是一同游览的游人 述以文者指的是《醉翁亭记》

15游人乐的原因:从太守游

16本段中最能表达太守之乐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幻灯片) 同其乐就是与民同乐。

在这里作者又一次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为人忠直,敢于直谏,关心人民,要求政治改革,中年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范仲淹,他为辩,受牵连而被贬至滁州。但他虽被贬,却能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做事,能与民同乐,这种胸怀确实是阔达、高尚的,我们能从文中感受出来。板书 与民同乐 抒高尚情怀但这是不是就理解全面了?大家想呀,仕途失意,被贬内心谁都不免有抑郁之情,于是他寄情山水,排遣一时的郁闷也是有的。大家要知道,欧阳修在写这篇文章时才39岁,他却给自己起了一个“醉翁”的别号,这就能反映他当时的心境。所以文中还有一层含义,板书 寄情山水 遣被贬愁绪这样才全面,当然这是暗含在文中的。文中主要的还是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说到这里,这让我想起了,欧阳修的朋友范仲淹。篇文章里的乐其乐和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在句法模式的相近上也许是巧合,但也可能是欧阳修借此与他的朋友范仲淹对话,大家想想,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与民同乐”哪个更容易做到,哪个更难做到?当然是“后天下之乐而乐”更难做到。欧阳修可能在跟范仲淹说后天下之乐而乐,那可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只要眼前与民同乐,也就很精彩了。我想问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在心里把这二人的这两种思想进行比较了没有。我以前认为范仲淹的境界更高。可现在我觉得这二人的境界很难说谁高谁低。只能说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忧更伟大,欧阳修的与民同乐跟可爱。不论是以天下为忧,还是与民同乐,这两位先贤都值得我们后人向他们致敬、学习。他们的这两篇文章都反映了“景因文显,文以景传”这种文化现象。以后大家还会学到这样的文章。

这节课就到这里。

本课出现的成语:

峰回路转:形容山势回环,道路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比喻事物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前呼后应

觥筹交错

六、板书设计:

山间景 山水之乐 美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间人 与民同乐 浓情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0b1dd0ce2f0066f5332214.html

《醉翁亭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