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发布时间:2012-07-10 19:38: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歌鉴赏考前指导

怎样读懂一首诗?

(一)带着几个[基本问题]去阅读

1.诗意:关注标题、句式、语言、注释、作家、时代

2.情景:写了什么景(人、事、物)?(重在身临其境,努力还原)

抒了什么情(思想、哲理)?(由景推情,抓关键词,抓直接抒情的词句)

3.写法:古代诗歌除了在语言上比较特殊之外,和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有相同相通之处。

(二)特别提醒:

1、理解诗歌时,务必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入乎其内,细品诗句;也要出乎其外,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的主基调。不要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诗最后两句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古典诗歌常考题型及应对策略

一、形象

(一)常考题型

1、诗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怎样的景象?说说景物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诗歌(怎样融情于景)

3诗歌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二)典型题目

幽州夜饮   张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题目“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分)

答案】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

【解题规律】 找出意象→展开联想,再现画面→概括景物的氛围、特点

江行 []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题目】试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颔联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等凄迷景象,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题规律】

抓住意象(写了什么)→概括意境(营造什么)→得出情感(表达什么)(点明技巧)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题目】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答案】“摇首出红尘”示其超脱;“醒醉更无时节”示其疏放;“惯披霜冲雪”示其勇毅:上阕表现出的是一个无拘无束、潇洒率性的渔父形象。

【解题规律】

明确诗歌中的形象(基本特征+什么身份);结合诗歌逐点具体分析;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附:咏物诗常用意象:蝉、梅花、松柏、竹子、菊、鹰、马

伤春离别闺怨诗常用意象:落花、暮春、乱红、南浦、长亭、杨柳、辽西、玉阶、屏风、娥眉、危楼

山水田园诗常用意象:桃花、绿树、黄鹂、空山、明月、春山、云、白鹭、稻香、细鱼、蛙

羁旅怀乡诗常用意象:月亮、柳树、芭蕉、乌鸦、猿啼、丁香、日暮、茅店、驿站、青鸟、浮萍、飞蓬、沙鸥、莼羹鲈脍

咏史诗常用意象:乌衣巷、淮水、后庭花、商女、芦荻

二、语言

(一)常考题型

1. 炼字(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诗中的某字换作他字,两者有何区别,哪个好?请说出本诗的诗眼)

2. 分析语言风格(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二)典型题目

南乡子送述古①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

有人认为,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2分)。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因思念而彻夜难眠,读来令人叹惋不己(1分)

小村①梅尧臣(宋)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听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②

【注】①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②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题目】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出季节的寒冷;“啮”,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因水的冲刷枯桑只剩树根的景象,表现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

题目】首联高唱入云,突兀劲挺。请赏析“天下”、“千秋”两个词语的妙处。(4)

答案(1)”天下”“干秋”二词,一个从空间上(1),一个从时间上(1),突出了英雄气充塞天下,至大无垠,英雄气万古长存,永垂不朽(1),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可想而知,境界雄阔绝伦,也表现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崇敬之情(1)

【解题规律】炼字题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内容、手法、情感,有几点就答几点。

常见回答步骤:①某字的字面义②用了**手法③写出了**④表达了**

八六子

秦观

依危亭,恨如芳草,凄凄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题目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词眼是“恨”字。上片临亭远眺,回忆分手情景,通过写景抒发离恨;下片通过“怎奈”、“那堪”等词句直接抒发诗人内心之“恨”。

【解题规律】诗眼(词眼)是一首诗(词)中最具有内容表现力或最能表达诗人情感或诗歌主旨的一个字(词)或一句诗。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题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质朴,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解题步骤】明特色→举例证→析感情

附常见语言风格术语: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风趣诙谐

三、表达技巧

(一)常考题型

1. 诗歌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表现方法、修辞手法、表达特色、描写角度)?

2. 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或表达某种内容主旨的?

3. 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二)典型题目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题目“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比喻。(1分)以“飞梭掷”喻梦中迷离幻象、眼前庐山清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2分)

【解题规律】明手法——结内容——谈效果

日(宋)秦    春日书事(宋)张耒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虫飞丝堕两悠扬,人意迟迟日共长。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草满庭门寂寂,数棂窗日挂空堂。

题目】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试作具体分析

答案】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秦诗通过对雨后芍药、蔷薇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美丽春景的喜爱之情;张诗通过对春草、窗日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无奈、落寞、孤寂之情。

【解题规律】问全诗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务必着眼于诗歌整体,不可只关照局部。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了一个时期。

题目】两首诗词中都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但观察的视角和描写的手法却各有不同,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4分)

答案】(1)前首唐诗写景,从近及远,先写金陵的渡口和江边的楼阁,再将镜头逐渐拉远,依次写出洒水落潮,波动的月影,再遥望寥阔的星空,三两个星星在瓜州城上空闪烁,(1分)侧重以静写静。(1分)后首宋词前半部分写景,从城楼写起,再写天边夕阳如血,从天际而来的大江诉说着历史的沧桑,(1分)侧重动静结合。(1分)

舟中夜起 苏轼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题目】结合开头四句,简析作者是如何写“夜静”的?

答案】一、二两句,诗人疑微风细声为雨声,推门一看,只见月光洒满了湖面(1分),以声衬静(1分);三四两句,写船工、水鸟夜深入梦,四周一片静寂,突然大鱼跳出水面(1分),以动衬静(1分)。

【解题规律】主要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考虑答案。

长安晚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云物:云雾。

题目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附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一览表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四、思想内容情感

(一)常考题型

1. 筛选概括诗句内容(如:“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那些内容?让作者“心乱的原因有那些”? 诗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2. 分析诗词中流露的感情。

3. 分析诗歌中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变化。

(二)典型题目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题目】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

答案】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

【解题规律】信息筛选,简单概括,得分点全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题目】简析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真切地展示了这位少女喜悦兴奋的心情。

【解题规律】分析内容,概括情感。辨明题目问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还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情感。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题目】结合词句,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①“泪沾臆”,表达因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1分)②“君才如梦得”,表达对友人才情的肯定、赞美之情;(1分)③“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谁谓古今隔”,表达对友人创造出与屈原、刘禹锡比肩的作品的劝勉、期许之情。(2分)

【解题规律】注意情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复杂情感题,找到情感产生的落脚点,逐点概括;动态情感题,须先给诗歌分层,然后逐层概括。

附古典诗歌常见题材及思想情感

五、其他题型

常考题型(一)思路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题目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 分)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解题规律】先分层,再逐层概括

常考题型(二)**贯穿全篇,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扣住**来写的)

典型题目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题目】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答案】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由景生情,抒发“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及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感慨。

【解题规律】先分层,逐层回答,不可有遗漏;回答兼顾内容、手法、情感;务必紧扣题目回答

常考题型(三)分析一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一句诗的妙处、某句诗富有表现力,简析)

典型题目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题目】首联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点题,点明时间、地点;为全诗笼罩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总领全诗,首尾呼应

典型题目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题目】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答案】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的残酷。(内容)以景结情(表达技巧),含蓄蕴藉(艺术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情感主旨)

【解题规律】答题指向同散文之作用题。即从内容(内容、思想、情感)和形式(手法、结构、语言风格、艺术效果)两大方面考虑。 注:诗歌的艺术效果同散文

友情提醒

1.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

2.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唐代积极昂扬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

3.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李清照南渡前的清新、愉悦和南渡后的凄清等)

4.凡是主观鉴赏题,一律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如:两首诗比较,都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凡是简单地回答“情景交融”的一律不得分,因为没有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

5.“前人评价本诗或某句**”题,其实是诗歌四大考点的另一种体现,回答时也是从这些方面考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eeaba210722192e4436f601.html

《诗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