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屯垦戍边为什么不成功?王震将军道破天机:没有老婆安不了心

发布时间:2019-11-13 14:16: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屯垦戍边为什么不成功?王震将军道破天机:没有老婆安不了心

解放军进疆,王震将军曾说: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

提示:我要说的是,在新疆工作五六年之久的我,也曾接触过一些当年进疆的女兵,她们和男兵一起扎根边疆,为今日新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不但有着掏心窝的光辉人性,也是新中国从历史中总结出的一条成功经验。

屯垦戍边,是两个词,屯垦是驻扎下来开垦田地的意思,戍边就是在边疆守卫的意思。不过,这两个词通常一起用强调的是后一个的意思

在我国,“屯垦戍边”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汉廷就总结了西征失败的教训,开始“置校尉,屯田渠犁”,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条件。公元前60年统一西域后,西汉在西域的屯田又进一步扩大,屯田士卒亦兵亦农,亦耕亦战,不仅为军队提供了粮草,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而且发展了生产,繁荣了经济,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也是维护西域社会安定和发展西域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所以,自汉朝以后历朝历代都把屯田作为统一、经营西域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中,唐、清两朝屯田规模最大,收效最为显著。但是,随着中原王朝的兴衰,这一举措都没有取得完美的成功。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两个字:女人。而这被新中国的王震将军一语道破天机: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

我们先说古代的屯垦戍边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他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同时,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他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

公元前169年,晁错给汉文帝上了一道《言兵事疏》,企图使蛮夷与中国的军队相结合,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同时,主张主动地向匈奴出击,但被汉文帝委婉地拒绝了。后来,他又提出了《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主张积极防御的策略。其中,《守边劝农疏》中有这样一段话: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

这段文字译成我们今天的白话文就是:皇上担忧边境是天下人的幸事,派遣将领、官吏和兵士用来治理边塞,这是很大的惠民政策。然而命令远方之兵士守边塞,一年一换,难以了解熟悉胡人的特长,不如选择常年居住的人,安家室置田产,用来防备……先搞房地产,后置备耕田的器具,招募罪犯和免除刑罚的人来住;如果不够,就招募家丁、奴婢、赎罪的人和输送奴婢想要拜爵的人;如果还不够,就招募想要去的人。都赏赐高官,安置他的家。给予冬天和夏天的衣服,和充足的粮食,直到能自给自足为止。

晁错说,只有迁徙百姓充实边疆,才能使边疆不再有战事,边疆的百姓像父子一样相互保护,而不再有被入侵的忧患(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但是,的这一主张到了汉武帝的时候真正才得以实现,汉朝政府最先是今内蒙古巴彦淖尔这个地方进行了大量的移民,开垦农业种植,兴修水利工程,公元前121年,在朔方郡开凿灌溉渠道,用工数万人,历时两三年。朝廷不但发给这些人安家费,还给这些人盖房子、发补贴,允许他们带家属扎根边疆,确实充实了边疆的人口,达到了屯垦戍边的目的。

但是,问题也随着后来中原王朝实力的衰弱而削减了,那些被移民过来的人,很快也都会跑回去,很难做到扎根边疆。我们以敦煌为例,在汉唐时,这里无疑是个盛大辉煌的地方,但到了宋元,这里基本属于衰落的状态,至明朝则进入历史上的最低谷,敦煌的汉唐子孙消失无踪。

对此,《敦煌县志》的记载是这样的:“明嘉靖初,为吐蕃所扰,民皆内徙,土地没于吐蕃。”意思是,当时这里的汉族人全都逃跑回了内地。1524年,明王朝下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徙关内,废弃了瓜、沙二州。此后二百年敦煌旷无建制,渐渐衰败,成为风播楼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荒漠之地了。

为什么呢?我们不得不回那句话上来: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解放军进疆后,一些人因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了多年的仗,没时间找对象,成了大龄青年根据齐清顺《1759-1949年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记载,解放前,新疆人口10万以上的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汉族人口超不过30万。而解放新疆后,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这样一来,军人们在当地找对象就成了大问题。

对此,彭总曾说:“打仗时冲锋陷阵,你们不怕;开荒屯田,有天大的困难,你们能克服,这些我都相信。但不想找老婆生娃娃,我不信。即使你们想打一辈子光棍,我还不同意呢,我们的屯垦事业要后继有人,你们都打光棍了,谁来继承我们的事业?”这就有了王震将军那句掏心窝子的话。

王震将军湖南人,自然先想到动员湘妹子。这就有了“八千湘女上天山”,1950年秋,他派人到湖南招收女兵,曾直截了当地对招兵团团长说:“你到湖南去,招一批女兵来。我们湖南妹子打得赤脚吃得苦,现在不打仗了,女同志越多越好。”随后又写信给时任湖南的领导说:“新疆人口稀少,配偶难找,部队要屯垦戍边,长期安家,不解决婚姻问题是不行的。”

资料显示,1951-1952年,大约8000多湘女进疆。事实是,进驻新疆的女兵不止是湘妹子,随后,王震将军又从华东招了2000多部队女护士、从山东征了3000名女兵;1954年,又从山东征了7000名女兵。到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女性的比例增长到40%。征女兵入新疆,大大稀释了男女比例,客观上也能适当解决干部战士的婚姻问题。

卢一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十多部作品,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为其中之一。《八千湘女上天山》所报告的湘女的命运其实是全体湘女命运的一个缩影,也是一部进疆湘女的集体回忆录,一份由她们口述的文献。在这部作品里,人们同时可以看到,在解放军进疆前,一些人的婚姻问题其实已经迫在眉睫了。其中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进疆解放军在河西走廊的张掖时,遇到了一个地主,地主家有两个丫环,经人介绍给了两位部队的干部。

其中一位是团职干部,参加过长征,已经45岁了。“我就给她做媒,问她愿不愿意嫁给解放军。那丫环是穷人家的孩子,很崇拜解放军,就高兴地同意了。我就提醒她,你要嫁的解放军是团级干部,参加过长征,打过日本鬼子,一直在革命,所以年龄有一些大,你可要想好。她一听是这样,更高兴了,激动地对我说:‘我一个丫环能嫁一个团级干部,一定是祖坟冒青烟了。’”

“还有卫生队队长刘崇喜,五十来岁了,也没成家,那地主家还有个丫环,我们就想让她嫁给刘崇喜……我问她愿不愿意当兵。她说地主婆老撕她的嘴,说部队只要不撕嘴,她就愿意当兵……我说在部队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她一听很高兴,说自己愿意去当兵……那丫环人长得很周正……到新疆不久就和刘崇喜结了婚,听说两人过得不错。”

这都是当事人的口述,刘崇喜同志系湖南省茶陵县人,191811月出生,19325月入伍,历任卫生员、班长、学员、医院副院长,解放军第九疗养院副院长,新疆军区呼图壁疗养院院长等职。2016224日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98岁。这位老首长,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乌鲁木齐某干休所政工办工作时,曾多次见到过,虽然是副军职干部,但很谦虚为人也很低调。但遗憾的是,我当时并未留意过他的老伴,也并不知道他的这段情感经历。

我要说的是,在新疆工作五六年之久的我,也曾接触过一些当年进疆的女兵,她们和男兵一起扎根边疆,为今日新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不但有着掏心窝的光辉人性,也是新中国从历史中总结出的一条成功经验。(文|路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e4387f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fb.html

《古代屯垦戍边为什么不成功?王震将军道破天机:没有老婆安不了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