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04 11:00: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崇阳县众望初中 语文学科导学提纲 2018年12月 编制人:范 课时:2课时(总第19-20课时)

课题: 3.短诗五首

班级:九( )班 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重点)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难点)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重点)

第一课时

月夜——沈尹默

一.新课导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样的魅力呢?

二.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三.背景资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 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四.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2.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3. 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注: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

4.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要点:“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5.本诗的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一.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现代着名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着名诗篇。

相关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背景链接】

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 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二.整体感知

1.读出节奏;体会情感。

【细读感悟】

1. 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 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2.为什么诗人要用红山茶祭奠?

这是诗人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作家最好的告慰,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

3. 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断章——卞之琳

一.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二.背景介绍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三.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2. 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

3.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

看到的风景,进入梦里,将四个画面交叠在一起。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充溢着奇幻色彩、荡漾着温馨情调。

4. 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5.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第二课时

风雨吟——芦 荻

一.作者简介

【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曾与人合编刊物。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任暨南大学教授。着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着作行世。

二.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体会内涵。

2. 开头两句“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突出风雨气势之猛烈、磅礴,描绘出了此时“大地”的动荡、不安和被裹挟的状态,自然的将大地与大海联系起来。

3. 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

不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风雨”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4. 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激发了“我”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统一————聂鲁达

一.作者简介

【聂鲁达】智利着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

二.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体会哲理。

2. 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3. 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明确: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有是生命的传递。因此繁多是生物存在的表象,他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4.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艺术特色】

从这五首短诗中举例说说新诗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中的“来”“海”“怀”等。

②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霜风呼呼的吹着”等,语言散文化。

③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

课题: 3.短诗五首(堂测堂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和一(zhū)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B.走六小时寂(mò)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C.我有年轻(tuó)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D.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mò)的痛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寂寞  海涛  山茶  胶原如海

B.舵手  繁多  谎言  房舍如舟

C.闲话  差异  霜风  长夜慢慢

D.长途  等侍  并排  大地风雨

3.文学常识填空。

(1)《月夜》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________家。

(2)《萧红墓畔口占》的作者是________,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_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灾难的岁月》等。

(3)《断章》的作者是________,江苏海门人,________、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等。

(4)《风雨吟》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________》《驰驱集》等。

(5)《统一》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国籍)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C

2.[解析] B A项,“胶原如海”应为“郊原如海”;C项,“长夜慢慢”应为“长夜漫漫”;D项,“等侍”应为“等待”。

3.(1)沈尹默 书法 

(2)戴望舒 翻译 望舒草 望舒诗稿 

(3)卞之琳 诗人 

(4)芦荻 桑野 

(5)聂鲁达 智利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漫歌

崇阳县众望初中 语文学科限时练 2018年12月 编制人:范 课时:1课时(总第21课时)

课题:3.短诗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的一项是( ) 【来源】黄石市2018年中考

A. 荣(yīng) 刻(qǐng) 马齿(xiàn) 咬文字(jué)

B. 望(kàn) 鸣(háo) 一霎那(shà) 面面相(qù)

C. 睢(zì) 鸿(hào) 里碑(chén) 方圆凿(ruì)

D. 细(lì) 气(fēn) 口头(cán) 强不舍(guō)

【答案】B

2.下列词语的书写,的一项是( )【来源】黄石市2018年中考

A. 技俩 云翳 迫不急待 怒不可遏

B. 嘻闹 诘难 粼次栉比 对答如流

C. 蓬蒿 决别 如坐针毡 昏昏噩噩

D. 藩篱 尴尬 涕洒横流 恪尽职守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的一项是( )【来源】黄石市2018年中考

A.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字,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

B. 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

C. 中学生正值,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

【答案】A

4.(题文)下列句子的一项是( )【来源】黄石市2018年中考

A. 苏州园林的修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怎能不令人不惊叹呢?

B.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C.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 由于井房的经历,使海伦凯勒求知的欲油然而生。

【答案】C

5.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的一项是( )【来源】黄石市2018年中考

工程是一辆双刃剑:。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

A. 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

B. 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

C. 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

D. 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

【答案】A

6.(题文)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来源】黄石市2018年中考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 《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 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7.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

6.C

7.《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8.(题文)名着积累【来源】黄石市2018年中考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呲着牙,哆嗦的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儿,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放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

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

(1)选文选自小说《_________》,该小说与《________》、《我的大学》一起构成自传体三部曲,作者是_________。

(2)选文叙述_________(小说人物名)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目睹的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的情景。

【答案】 (1)童年 在人间 高尔基 (2)阿廖沙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着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当一个小县的县令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的一项是( )

A. 博学善文(属:写)

B. 州召主簿不(就:赴任)

C. 彭泽令(以为:认为)

D. 便客(语:告诉)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的一项是( )

A. 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一项页是( )

A. 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 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 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 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答案】

1.C

2.B

3.D

4.(1)(陶渊明)不愿受(或“不能承受”)官职的束缚,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2)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或“收藏”)了一张无弦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e2c0150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1.html

《短诗五首-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