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教育支出

发布时间:2021-08-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国财政支出——教育支出

摘要:教育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教育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表达了各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支出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教育支出规模、结构和经费区域分配等一系列不合理,导致我国教育发展受阻。整体国民素质难以更进一步、更快提高。进一步合理化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才能更快更有效的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关键字:教育支出规模 支出结构 三级支出 分配区域比例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2011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会议上指出,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大幅增长,已成为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2010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相当于公共财政收入的17.6%。教育事业是我国人才战略的基础, 由教育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及其规模和结构则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源泉,是当今乃至未来国际竞争的核心所在,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有竞争力的人才。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一方面,教育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受教育者个人能够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获取较高货币收益及较高的精神享受。因此,教育可由私人部门提供并获取利益;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产品,有较高的正外部效应,对我国生产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及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民族文化与文明程度, 加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由于教育有较大的外部性,如果依靠市场提供,那这种外在收益不可能由兴办教育私人主体获得,因而他们提供的教育数量肯定会低于期望水平。因此,这种支出必须有政府的介入。由于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必须确保教育投入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均等的教育时机,防止因教育时机不均等所造成的贫富差距与不平等状况进一步扩大,实现社会公平。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财政支出必须进一步合理调整教育支出规模、结构和经费区域分配比例。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
一、财政教育支出规模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我国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基本特征是,仍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部经费60%以上,每年均大幅增长,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4%左右。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到达4%,而2000年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虽然随着我国GDP的增长,财政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增长,由1993年的867. 76亿元增长至20023573. 36 亿元,但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只从1993年的2. 51%增加到2002年的3. 41% ,仍然没有到达4%的目标。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DP比例分别341%、%、%、%〔见表1,始终没有根本性突破。从国际来看,我国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根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的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而美国更是高达7.7%但到2007,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 D P的比重仅为2.85%,远没有到达世界平均水平。
1992-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其占GDP的比例




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其占GDP的比例同不同水平国家的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家生产总值的比例相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处在低收入国家水平。这和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排名的情况是相悖的。这足以说明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偏低。
近二十年来,多数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稳定在5%左右,不少发展中国家该比例也在4%以上。尽管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到达4%,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没有到达4%
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政府投入不足则是我国教育经费短缺的根本原因。 二、财政教育支出结构
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只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分布的级次结构。在知识经济中,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在教育投资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的意义就十分重大。然而我国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并不合理,尤其是三级教育投资分配结构存在一定问题,浪费了珍贵的教育资源。改善我国三级教育投资分配结构,已经成为关系我国到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问题。
世界各国三级教育投资的分配结构一般呈金字塔形,即初等教育最高,其次是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投资比例最低。从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初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40%以上,可见各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中等教育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30%左右,发达国家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而高等教育所占比例最小,17%~18%左右。

与世界相比我国教育投资结构明显不符合金字塔结构。
世界各国类型国家〔1995〕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的比照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世界平均 中国〔全部教育经费〕
1996 2001 2004

1 : 1 : : 1 : : 初级:中级:高级
1
1 : 1.5 :2 .2

资料来源:1.国际数据根据《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90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中国1996年、2001年、2004年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很显然,我国过分注重高级教育而无视了初、中级教育。初、中级教育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初、中级教育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所以更的依靠政府的投入。初、中级教育是基础性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广阔劳动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这就更加要求我国对基础性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扩大。 三、教育经费区域分配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我国人口分布极为不均匀。这一条件导致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必然导致我国的教育投资存在区域上的不均衡。
引起教育投资不均衡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城乡差异。教育的城乡差距是教育差距的核心。在我国城乡二元制的制度条件下,城乡经济差距很难消除。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城乡教育投资存在着不可防止的不均衡性。
19962007年教育经费省际差异基尼系数





1997-2000年全国基础教育各级学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及所占比例〔单位:万元,%




从上面第一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经费省际基尼系数基本都超过了。而通常把基尼系数的警戒线界定,由此我国省际教育经费差距很大了。从上面第二张图中,农村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综合上所述,我们得出我国教育经费区域差距很大。这造成我国的教育的不公平性。因而政府在财政支出亟待合理化,以消除到达教育经费区域分配的不合理目的。
结论
从我国教育支出规模、结构和经费区域分配三个方面的现状来看,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教育支出规模、结构和经费区域分配的不合理必然会导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受阻。这些严重影响到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性教育支出投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以及均衡教育经费区域分配。由于我国经济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力度更应该加大、优化教育结构。教育的意义在于为经济转型提供高素质人才。这有助于促进经济的转型,从而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经费区域分配的合理化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性,财政的公共支出有着重要的责任就是促进社会的公平,促使社会的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 哈维.S.罗森,《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八版。
2. 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六版。
3. 冯媛,《财政基础教育支出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611期。
4. 邢会,高素英,张利涛,王雅洁,《高等教育公平与居民收入分配相关性实证研究》,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第39卷,第3期。
5. 张静,段宝霞,《我国教育投资不平等的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6卷,第6期。
6. 卢晓旭,陆玉麒,周永博,袁宗金,《我国教育经费区域差异及教育公平演进研究》,江苏教育研究。
7. 金莲,《中国西部农村的教育经费与教育成就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刘华,《优化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中国流通经济,200412期。
9. 孙德梅,《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政府各级教育投入关系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200602期。
10. 蒋抒博,《我国三级教育投资分配结构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特区经济,20051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65c70f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fd.html

《财政支出-教育支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