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发布时间:2020-05-15 21:26: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创作背景]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赴蜀地做官,诗中表现出的气象与一般送别诗不同。

[鉴赏步骤]

首联点明送别之处和友人即将宦游之地,背景苍茫,气势雄伟,渲染出送别的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动之以情,说你我同是宦游之人,离别在所难免。

颈联写对友人的鼓励,喻之以理。其妙处:既申述了作者对离别的看法,又揭示了人生的道理,情理兼融,富有概括性;一扫一般离别诗中的悲凄情调,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化用曹植诗句,但较之更精炼更含蓄。

尾联写对友人的劝勉,劝他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象小儿女一样流泪沾巾。

[写作特色 ]

全诗以"离别意"为诗眼,分别抒写了送别时对友人的安慰、鼓励、劝勉等不同的感情层次,境界开阔,情调高朗,表现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从章法来看,首联扣住题意,颔联加以承接,颈联转出新意,尾联就题结束,完全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则。从韵律来看,全诗押平声韵,首句入韵,平仄安排也基本符合律诗要求。可见这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思想内容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征战军旅之事。此诗抒写报国立功的慷慨之气。

[鉴赏步骤]

首联交代从军的原因。战争由敌人入侵引起,而且烽火已传到京城,说明军情紧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心情自然不能平静,产生从军报国的念头。这为全诗定下豪迈雄放的基调。

颔联写出师场面的威武。"牙璋""铁骑"连同上下文中的"烽火""军旗""战鼓",是古代战争题材不可或缺的意象;"凤阙""龙城"象征敌我双方,空间跨度大;""""表明用兵神速。

[鉴赏步骤]

颈联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表现:大雪纷飞,军旗上的彩画为之暗淡;北风怒吼,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这一联写战斗激烈,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尾联以书生投笔从戎作结,进一步表现了报国立功的思想情怀。

从军行

[写作特色 ]

这首边塞诗没有正面描写环境的艰苦和战斗的激烈,而是集中歌咏青年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尚武精神和壮烈情怀。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语调刚健,笔势飞动,充分表现了强烈的书生意气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拟古之作。通过描写兰草和杜若随着时光流逝由盛而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美人迟暮的悲哀。

[鉴赏步骤]前四句写春夏之际,兰草和杜若红花紫茎,长势十分茂盛。一个""字,突出了压倒群芳的秀色。但是兰若幽独于空林,只能孤芳自赏,这含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后四句写秋风一起,兰若枯萎凋零,芳意荡然无存。这明显是从《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两句中化出,含有作者美人迟暮的感慨。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北征契丹,因进言从随军参谋降为军曹。在从军失意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蓟北楼)。唐代的幽州是战国时燕国的故都,陈子昂登楼自然会联想到古时候燕昭王礼贤下士,与乐毅、郭隗、邹衍等贤才密切合作的故事。

[鉴赏步骤]头两句说前有燕昭王、乐毅那样的"古人",后有象燕昭王、乐毅那样的"来者" ,惟独我这时候没有遇见。从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是虚写。后两句写出了诗人独立苍茫、怆然流涕的孤独形象,是实写。

[写作特色 ]此诗标题"登幽州台歌",但既没有提到登临,也没有描绘幽州风光。全诗侧重于从时空方面来观照,在时空交叉点上突出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自我形象,人物孤独而苦闷,意境苍凉而悲壮。

从语言节奏说,前两句是对称的五言,但打破了一般五言诗句"上二下三"的节奏;后两句是六言,在句中用虚字,使之散文化。全诗读起来抑扬顿挫,句式既整齐又有变化,便于表现诗人奔放强烈的失意情绪,被称为"非诗非文"的作品。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思想内容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相传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原本是支艳曲。此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以春江月夜为背景,主要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同时表达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江花月夜

[鉴赏步骤]

第一部分写景,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壮丽景象。开头紧扣诗题中的五个字来写,层层展开。先写月出,接着写月下的江流、芳甸、花林、沙汀,即以月光为中心构成了一个静谧、空灵的境界。动人的景物描写,不仅是诗人抒情的环境背景,它本身就渗透着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二部分说理,写由江月产生的对宇宙、人生奥秘的哲理思考。这使开头的写景增添了神秘气氛和朦胧色彩,使后面望月怀人的情绪变得高尚纯洁,从而提高了诗的品格,增添了动人的魅力。

第三部分抒情,写春江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先略写游子的客思,再详写思妇的闺怨。最后八句写思妇昨夜梦见江潭落花,但春已暮而人不归,内心充满了惆怅。

[艺术特色 ]诗情、画意和哲理相统一。由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唤起对宇宙、人生奥秘的深沉思索,并由这种思索去净化男女爱情和离别相思,达到诗情、画意和哲理的统一,从而升华了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使它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

紧扣题目,反复铺写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并且有意突出主体事物,把美好的情爱融入良辰美景之中。

善于运用铺陈渲染、蝉联复迭等手法,还多次转韵,一唱三叹,把美的意境和美的声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结构巧妙,清徐增《说唐诗》卷四称"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消归法,又重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久负盛名的田园诗,赞美真挚的朋友情谊和淳朴的田园生活。

* [鉴赏步骤]首联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又前来邀请,足见深情好客;而客人接到邀请就去,也表现出豪爽的性格,中间省略了许多庸俗的礼节和客套。颔联写景,写赴宴途中所见。近景远景搭配,勾画出故人庄周围环境的幽美。 颈联叙事,写到故人庄后主客临窗对饮闲谈的情景,而所谈又为农事,进一步表现了双方感情的融洽。尾联抒情,写告别时主动提出再次来访,这不仅回应首联应邀来访,而且流露出对此次过故人庄的满意,将主客间感情的亲密融洽推向高潮。

[写作特色 ]

此诗以风格恬淡醇厚著称。闻一多《唐诗杂论》评曰:"淡到看不见诗了,这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 诗按时间顺序写眼前景、身边事,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还体现出移步换景、游目写生的"游记式"特色。

* 诗中注意炼字,尤为动词十分传神,如""""使静景具有了动态,""字在反复推敲""""""""等字后才用定。

诗的语言节奏也很有特色,前两句是对称的五言,但打破了一般五言诗句"上二下三"的节奏;后两句是六言,在句中用虚字,使之散文化。全诗读起来抑扬顿挫,句式既整齐又有变化,便于表现诗人奔放强烈的失意情绪,被称为"非诗非文"的作品。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描写秋日傍晚山中的清新静谧之美和自己的闲适隐逸之情。

[鉴赏步骤]首联写山中气候:秋日傍晚,雨后初晴,山林空旷,空气清新。紧扣诗题,并为下文写景作铺垫。颔联写林中景色:明月照青松,清泉流山石。这是"诗中有画"的名句,布局很巧妙,上是皎洁的明月,中是青青的松林,下是清澈的山泉,高低层次、明暗色泽搭配和谐,而明月有光亮,清泉有声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整体清旷。

山居秋暝颈联由景及人,写山村人物嬉笑喧闹、无忧无虑的生活,透露出一种淳朴宁静的生活情趣。竹喧、莲动是果,归浣女、下渔舟是因,通过因果倒置,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尾联抒情,表达自己隐居山林的愿望。以春芳衬托秋色的美好,反用典故(《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表现山居愉悦自在的意趣。

[写作特色 ]兼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

        鹿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思想内容 ]这是《辋川集》二十首之一,写辋川鹿柴的景物风光。

[鉴赏步骤]首联说空山中不见人影,只闻人声。这含有辩证法因素,即以动衬静,以有声反衬无声,写出了山的空旷清幽。尾联写淡淡的阳光穿过青霭色的深林,投射到冷青色的青苔上,不仅有上中下的立体构图,而且光线由暖到冷,反衬出整个山林的幽深。

[写作特色 ]此诗也体现出"诗中有画"的特色,主要采用衬托手法。

燕歌行 [写作背景 ]《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此诗原序云:"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所谓"张公",指张守珪。他在开元二十三年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其后部将败于奚族余部,张隐瞒败状,反而邀功请赏,事泄,被贬括州刺史。此诗所写非专指一时一地的具体事件,而是结合作者早年蓟门之行的生活体验,通过艺术概括,揭示了当时边塞战争中的各种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

[鉴赏步骤]汉家"二句,交代战争的起因和出征的目的。"男儿"二句,叙中带议,"重横行"暗示将骄,"赐颜色"说明君宠,为全诗定下议论边防政治的基调。"摐金"二句,分别从视听觉两方面显示出征的声威。"校尉"二句,分写我方军情紧急和敌方军事演习,因果倒置。"山川"二句,写敌方入侵,来势凶猛。"战士"二句,通过鲜明的对比,成为揭露官兵对立的绝唱。"大漠"二句,既渲染了战场上凄凉的气氛,又用"斗兵稀"点明战争的失利。"身当"二句,分写将帅遇宠更骄、临阵轻敌和士兵拼死作战、无法解围。"铁衣"四句,交替写征人思归和思妇念远,控诉了战争给士兵及其家人带来的苦难。"边庭"四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渲染战场氛围、环境险恶。"相看"二句,写士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赞扬他们为国捐躯,把个人功名置于度外。"君不见"二句,怀古思今,通过对李广将军的怀念,表达了作者思得良将以定边陲的边防理想。

[思想内容]借用乐府旧题写当前时事,深刻地揭示了边防政策的弊端,反映了军中的官兵对立,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同情士兵的远征久戍和无谓牺牲,并表达了自己的边防理想。这在杜甫的新题乐府诗出现之前,在思想内容上有很大的创造性。

[艺术特色 ]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透露着政论的笔调;运用律句作对比,形成官兵之间、夫妇之间、敌我双方、昼与夜、边疆与内地等一系列对比,有力地烘托了诗歌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用韵平仄相间,四句一转,读来抑扬顿挫,同诗人的思想感情相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写于天宝十三载(754)至至德元载(756)间作者任北庭节度判官之时。全诗以咏雪为经,以送友为纬,编织成一幅雪中送别图。

[鉴赏步骤]前十句写雪景。头两句写北风卷地,八月飞雪,景色十分奇异。"忽如"两句以梨花喻雪花,新颖传神,将实景化为虚景,在严寒中透露出盎然的春意,在艰苦环境中洋溢着乐观的情绪。"散入"六句从衣着、行动、环境等方面铺写营帐内外奇寒无比,既突出了雪天严寒的感受,也表现了内心对严寒的忧惧,为下文送别创造了典型环境。后八句转写送别。主帅在营帐中设宴饯行,用各种民族乐器助兴,渲染出浓郁的异域情调。宴会后步出营帐,只见大雪纷飞,使军旗结冰,风吹不动,衬托着人们凄凉沉重的心情。从营帐送到辕门,直至轮台东门,目送武判官背影远去,充满惜别之情。这里以大雪为背景,为送别增添了缠绵、惆怅之情。

[写作特色 ]是一个""字。雪景奇,酷寒奇,"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奇,"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形象奇, "胡琴琵琶与羌笛"的宴会奇,"雪上空留马行处"的送行也奇,给人以深刻印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鉴赏步骤]首联写遥看瀑布:日光照耀下,香炉峰上紫雾缭绕,一道雪白的瀑布从前山间直挂而下。尾联写近看瀑布:以银河从天上倒倾而下,突出瀑布的落差之高、流速之急、气势之大。通过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由惊而疑,由疑而凭想象作出判断,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观赏庐山瀑布的内心感受。

[写作特色 ]此诗运用夸张、比喻、想象等手法突出庐山瀑布的壮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

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思想内容 ]此诗是天宝末年诗人游宣州时所作,借饯行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傲岸磊落的胸怀。

[鉴赏步骤]

首二句抒情爆发式,采用散文句、仄声字和迭词倾诉辞官离京以来的内心烦忧。"弃我去""乱我心"将日子拟人化,写出时光的无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失意情绪和精神苦闷,为全诗定下了抒怀的基调。"长风"二句回应诗题写谢朓楼头饯别的情景,面对眼前壮阔而萧瑟的秋景,诗人心头充满离别滋味,因而表示尽情畅饮,一醉方休。"蓬莱"二句分写主客双方谈诗论文,饮酒话别,彼此志同道合,情深意重。"俱怀"二句合写双方都怀有豪情逸兴,表现出对才能的自负,对理想的追求。"抽刀"二句运用新奇比喻,揭示理想与现实相矛盾所引起的内心苦闷和无奈之情。在诗中具有转折作用,诗情从幻想跌入现实。最后二句以散发归隐作结,明确表示不满现实,并与黑暗社会决裂。

[写作特色 ]

* 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中既对才能充满自信,对理想执着追求,又有对现实强烈不满,甚至要避世隐居,由此表现出感情上的大起大落。

* "昨日""今日""明朝"三个时间名词,分别代表作者过去长安仕官时期、现在四处漫游时期和将来避世隐居时期,概括了诗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和心路历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38948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e2.html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